跳至內容

東河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河區
ᠳᠦᠩᠾᠧ
ᠲᠣᠭᠣᠷᠢᠭ
市轄區
東河區在包頭市的位置
東河區在包頭市的位置
包頭市的地理位置
包頭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40°34′54″N 110°01′26″E / 40.58174°N 110.02381°E / 40.58174; 110.02381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語源境內河流名稱
下級行政區
14
面積
 • 總計464.5 平方公里(179.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484,218人
 • 密度1,042人/平方公里(2,700人/平方英里)
 • 城鎮442,384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14040
電話區號472
車輛號牌蒙B
行政區劃代碼150202
網站東河區政府網

東河區蒙古語ᠳᠦᠩᠾᠧ
ᠲᠣᠭᠣᠷᠢᠭ
西里爾字母Донхэ дүүрэг)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因東河(古稱博托河)流經區內而得名。東河區北接石拐區,東鄰九原區,是該市有色金屬、糖業、棉紡織製造加工中心和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為其舊城區,保留老包頭山西移民舊風俗習慣[2]。管轄面積423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巴彥塔拉東大街59號。

歷史

[編輯]

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薩拉齊廳在此設鎮。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因商業興盛,改設大行。

1911年辛亥革命後,晉系閻錫山將其改名包東州。1914年,隨薩拉齊縣綏遠特別區

1923年平綏鐵路延至包頭通車,次年北洋政府設立包頭設治局

1926年包頭由設治局晉升為縣。

1932年國民政府成立包頭市政籌備處,與縣政府並存,屬綏遠省

1937年日軍侵占包頭,蒙疆政府改縣為特別市。1938年改為普通市。

抗戰勝利後,1946年恢復縣、市並存分治體制。

中共建政後,1950年包頭市與包頭縣人民政府相繼成立,包頭市設一、二、三區。1953年包頭城區東北梁一帶成立回民自治區。

1956年一區、二區和回民自治區合併為東河區。

2000年,東河區轄12個街道、1個鄉。

2000年,東河區轄12個街道、2個鎮。

2008年,經內蒙古自治區批准,包頭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部分地區劃歸東河區。

行政區劃

[編輯]

東河區下轄12個街道辦事處、2個[3]

和平路街道、​財神廟街道、​西腦包街道、​南門外街道、​南圪洞街道、​東站街道、​回民街道、​天驕街道、​河東街道、​鐵西街道、​東興街道、​楊圪塄街道、​河東鎮、​沙爾沁鎮和​鋁業工業園區。

人口民族

[編輯]

2012年人口近51.06萬,有蒙、漢、回、滿、朝鮮等26個民族,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5個宗教界別。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河區常住人口為484218人。[4]

交通

[編輯]

教育

[編輯]

市屬重點中學兩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存档副本. [2013年8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6月25日). 
  3. ^ 行政区划搜索:东河区.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4.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