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
作者馬克斯·韋伯
類型叢書

《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德語:Die Wirtschaftsethik der Weltreligionen),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一部未完成的系列著作,包括《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的社會學》《古猶太教》三部作品[1][2][3]。韋伯對宗教社會學的研究始於《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4][5][3],《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則為其續作。然而,由於韋伯於1920年猝然離世,他未能繼續對基督教伊斯蘭教進行研究,這一系列最終中斷於《古猶太教[6][2][3]

《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系列探討了三個主題:宗教觀念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社會階層與宗教觀念的關係,以及西方文明的特性所在[6]。韋伯的研究目標,在於解釋東西方文化發展道路的差異,而不是像當時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那樣評騭孰優孰劣。他單純希望對西方文明的獨特因素做出解釋[6][7]。韋伯還在書中提出了宗教變遷的社會進化模型,認為社會信仰是從巫術發展至倫理一神教英語Ethical monotheism,中間會經歷多神教泛神論一神教等過渡階段。根據他的觀點,這一變化是經濟日趨穩定、祭司群體因之逐漸專業化與複雜化的結果[8]。隨著社會變得更加複雜,容納了更多不同群體,神祇的等級制度也逐漸形成。與此同時,隨著神祇的權力日漸集中,普世神的概念也愈發被人們所認可。[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chluchter 2018,第87–89頁.
  2. ^ 2.0 2.1 Bellah 1999,第280頁.
  3. ^ 3.0 3.1 3.2 Swedberg & Agevall 2016,第94–96頁.
  4. ^ Bendix & Roth 1977,第49–50頁.
  5. ^ Weber 1999,第8頁.
  6. ^ 6.0 6.1 6.2 Bendix & Roth 1977,第285頁.
  7. ^ Kim 2022.
  8. ^ Allan 2005,第154–155頁.
  9. ^ Allan 2005,第158頁.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