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傳送定理
在量子資訊理論中,不可傳送定理(英語:No-teleportation theorem)指出,任意量子態不能被轉換成一個經典比特序列(即便這個序列包含無限多個比特);這些經典比特也不能被用來重構原始的量子態,從而無法僅僅通過移動經典比特來實現對其的「傳送」。[1] 換句話說,該定理表明量子信息的基本單位——量子比特——無法被精確、無誤地轉換為經典信息比特。[2] 這不應與量子隱形傳態相混淆,後者確實允許在一個位置摧毀一個量子態,並在另一個不同位置創建出其精確的複製品。[3]
粗略地說,不可傳送定理源於不確定性原理和EPR佯謬:儘管一個量子比特可以被想像成布洛赫球面上的一個特定方向,但在通常情況下,這個方向無法被精確測量;如果可以,那麼該測量的結果將可以用語言描述,即成為經典信息。[3]
不可傳送定理也隱含於不可克隆定理:如果能夠將量子比特轉換為經典比特,那麼複製一個量子比特將會很容易(因為經典比特的複製是輕而易舉的)。[3]
公式表述
[編輯]「量子信息」一詞指的是存儲在量子系統量子態中的信息。[3] 如果對於任何物理可觀測量,其測量結果的期望值對於態和都相同,那麼這兩個量子態和就是相同的。因此,測量可以被視為一個量子輸入、經典輸出的信息通道,也就是說,對量子系統進行測量會將量子信息轉換為經典信息。[1] 另一方面,製備一個量子態則是將經典信息轉換為量子信息。
通常,量子態由密度矩陣描述。假設有一個處於某個混合態 的量子系統。按如下方式製備該系統的一個系綜:
- 對 執行一次測量。
- 根據測量結果,將一個系統製備到某個預先指定的狀態。
不可傳送定理指出,無論製備過程如何與測量結果相關聯,最終得到的結果都將不同於。[1][2] 單個測量無法確定一個量子態。[3] 換言之,如果一個量子通道的測量之後緊跟著製備過程,那麼這個通道不可能是單位通道。一旦轉換為經典信息,量子信息便無法恢復。
相比之下,如果希望將經典信息轉換為量子信息,然後再轉回經典信息,完美傳輸是可能的。對於經典比特,這可以通過將它們編碼在正交的量子態上實現,這些量子態總是可以被區分的。[3]
參見
[編輯]量子信息中其他的禁行定理包括:
藉助共享糾纏,量子態可以被傳送,參見: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Anirban Pathak, Elements of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2013) CRC Press. (see p. 128)
- ^ 2.0 2.1 Jozef Gruska, Iroshi Imai, "Power, Puzzles and Properties of Entanglement" (2001) pp 25–68, appearing in Machines, Computations, and Universality: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dited by Maurice Margenstern, Yurii Rogozhin. (see p 41)
- ^ 3.0 3.1 3.2 3.3 3.4 3.5 Nielsen, Michael A.; Chuang, Isaac L.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1-107-0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