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繁简处理/档案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消含糊与繁简体

是不是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请也连进去看看。
[(繁)繁体标题|繁体标题]
[(简)简体标题|简体标题]--Pektiong

如果您还没有看过Naming conventions的话请先看一遍。而现在我想知道为什么您会提议这个方式?
  1. 先前提出过的办法有什么弊端?
  2. 这方法与先前提出过的办法有什么本质上的分别?
  3. 这方式比先前提出过的办法有什么更好的地方?
我认为您这方法不但极不自然,更不符合一向的命名常规。
我再强烈希望您先阅读并确保您清楚明白Naming conventions的每项细节。 --Lorenzarius 2003年4月16日 00:53 (UT

可不可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消含糊?谢谢Pektiong

  1. 应平等对待繁简,以黑客为例,黑客为简,黑客/繁为繁,在命名常规里面应该让这两个命名有相同的繁简书写指标。
  2. 个人觉得"黑客/繁"看起没有"(繁)黑客"好看,把繁简指标放在前面而不是后面的原因是这个只标的位置不会随着项目文字长度改变。我也想过黑客_繁,黑客_简。繁_黑客,简_黑客。希望能有一个大家都觉得满意的写法。这不单纯是命名问题,而是我们需要一个指标来指出繁简书写体。
  3. 不太清楚在这里怎样才算是有共识。请指教。
  4. 是不是可以让首页,特殊页面,系统页面,Localization File,能够简体繁体并列。--Pektiong

消含糊即disambiguation。(如果以后有什么有关Wikipedia的问题可到Wikipedia:Village_pump提出,这里只应讨论繁简问题)

我对于您所说的第一点没有异议,如没有记错Ktsquare在之前已提出过。

但我对第二点并不同意。您认为在名称中标明繁简是因为有需要一个指标以分辨两者,但这绝对不是我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不想因某些题目(如黑客)的繁简名称一样时,连结会混乱(如繁体文章连往简体文章)。但对于其他没有这问题的题目(如戏剧戏剧)则没有此需要。至于因要分辨两者而这样做我觉得是全无需要--我相信懂得看中文的都懂得分辨两者。

还有有些题目如要因消含糊而要在名称尾加括号(如某某(某某)),若使用您那方法(即变成(繁)某某(某某)),名称便非常令人混乱,亦不好看。反之使用副页(subpages)的方式(即如某某(某某)/繁等)便没有这样的问题。

第四点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亦正是本页存在的目的。

至于共识是关乎Wikipedia的政策,请看Wikipedia:Policies_and_guidelines及有关条目。 --Lorenzarius 2003年4月16日 04:11 (UTC)


一个指标的存在对未来的一个可能的功能有影响,如果我们要试着加入电脑自动转译繁简的话,我们需要一个指标,因为电脑可能比较不容易不知道戏剧戏剧的繁简分别。对于黑客类文章,建议在黑客中放两个redirect,分别redirect到繁简两版。

对于第四点,是不是可以来改改看Wikipedia:LanguageZh.php这里面的东西?让这里面的东西繁简并列。--Pektiong

其实您所讲的指标现在已经有了:每个繁体页都应该有一个连往其相对的简体页的链接,反之亦然(请看Wikipedia:页面模板的“繁简条目互连”)。而两个Redirect是做不到的,我想现时的方法已经可以(即当为一个繁简消含糊的情况,请看黑客现在的页面)。

第四点部分是可以做到,但我并不赞成。第一,字会非常挤迫。第二,某些文字是不可做到的,如名字空间。 --Lorenzarius 2003年4月16日 06:05 (UTC)

分两个来说,一个是关于Wikipedia:LanguageZh.php,你说可能会太挤,我想是不是可以让我们试验看看?这样才能同时照顾两种使用者。一个是关于首页,也就是zh.wikipedia.org会连到的这一页,我觉得不然就是繁简共存于一页,不然就是如同黑客般处理。 --Pektiong

关于首页,其实可以在两个办法一起用。我的意思是当一个读者来到中文Wikipedia时,他第一个见到的页面将为繁简共存的简单主页,当中有对Wikipedia的简短介绍,并在当眼位置有连到两个“副主页”的链接。然后他可选择他想去的那一个。

至于要试验LanguageZh.php,我觉得(我不能代表Wikipedia或其他任何用户)没有什么问题,我亦可以帮忙。 --Lorenzarius 2003年4月16日 07:04 (UTC)


namespace是否要用中文?

namespace是否要用中文?现在用的是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用户或许输入起来不太方便,特别是插入图像之类的。--Formulax 2003年4月17日 08:32 (UTC)

是呀,都是用回英文好些。 --Lorenzarius 2003年4月17日 13:09 (UTC)

可以简体为主

既然简体中文已成国际标准组织规范,那么中文wikipedia可以简体为主,而繁体网页则附属于其下。

不管使用者输入简体或繁体,皆能储存为unicode UTF8格式,并用转换程式即时将已更新内容繁转简或简转繁再行覆盖,以让简繁网页能同步,不会使使用者在简繁网页看到不同内容。

台北 飞马 2003-05-06 20:40


我真做到繁简合一

一文中, 我真做到繁简合一. 我不懂输入简体, 唯有在简体页内输入繁体. 在还未有方法解决繁简问题之前, 请恕我用这权宜之计. - Wshun


机器翻译

我找到一个开源的perl繁简体转换器[1],发现他是一个字对一个字直接转换的,是否有可能用PHP脚本写一个相似的文件呢?--Formulax

还有能不能够连整个界面也转换呢?
(数天前在wikitech-l上有有关机器翻译的讨论,我心里想:我们这个繁简问题其实比他们谈的要简单得多了,基本上就是同一个中文字的不同写法而已,而各地词汇的不同又只是同一意义的不同写法。说到底还是中文。) --Lorenzarius

关于这个问题能不能在wikitech-l上提出?我并没有看wikitech-l。我觉得界面和内容直接转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想是中文Wikipedia只储存一个版本的内容,然后显示时自动翻译。有人修改页面(无论用繁体还是简体)后,再转换保存。至于界面也可以这样自动转换,或者干脆写两个locale。--Formulax 2003年7月20日 03:06 (UTC)

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可避免很多麻烦了,呵呵(就像微软的word一样,可以自由转换)。 --Samuel 2003年7月22日 07:11 (UTC)
但是我们人还很少,没有人可能来写:(--Formulax 2003年7月22日 07:19 (UTC)
有人会编程吗(我只学过C语言,其它的不会,:( ...shrug... )?--Samuel 2003年7月22日 07:33 (UTC)
C、Java、Python和一点点Common Lisp,PHP不太熟悉。--Formulax 2003年7月22日 08:26 (UTC)

以下移动自Wikipedia:聊天

英文中文

既然简体中文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为什么在英文版中一旦引用中文,总是使用繁体中文?Samuel 2003年6月7日 09:15 (UTC)

  1. 简体中文在何时成为了国际标准?
  2. 如在英文版中要引用中文字,不是一定要用繁体。 --Lorenzarius 2003年6月7日 12:57 (UTC)
现代大陆人物,像邓小平,提到简体是应该的。但是虽然拼音是国际标准,简体不是。北美大学东亚学系、研究院,尤其是中国历史学、文学,还是常常用繁体,有时甚至整个课程没用半个简化字。我认识个教白话文学的教授就是只用繁体,虽然她是在大陆研究所读博士的,非常喜爱大陆,对共产党也没什么批评。 --Menchi 2003年6月7日 15:47 (UTC)
我不知道简体中文和共产党有什么关系?新加坡也是使用简体中文的。既然联合国都是使用简体中文,难道简体中文还不是国际标准吗?我是指在提到大陆的条目时应该使用简体中文,当然,为了说明古代中文的情况或香港、台湾的条目时的确应该使用繁体中文。我对繁体中文没有意见,也挺喜欢繁体中文,但是看到在提及大陆的时候使用繁体总觉的别扭。Samuel 2003年6月8日 05:15 (UTC)
我以为简体中文是中国共产党在1950年左右 为了提高人民的识字率才开始推行的, 联合国使用简体中文与其他6,7种语言做为官方语言, 或许可以因此而称其为国际标准之一, 但是在wikipedia这里, 期望的应该是一个众语言都一样平等, 一样标准的世界/网络空间. 我想那样的别扭的感觉,大概和以繁体中文为母语的台湾人, 看到以简体中文描述台湾文章(特别是1950迄今)时同样类似吧
国民政府在民国三十五年时己计划将汉字简化,不少还采纳了民间的简笔字,比现时内地规范化的简体字还要精简。新加坡才采纳内地标准以前,也有自己的简体字标准。例如,他们会将“要”字简化成“上‘又’下‘女’”这种写法;还有“家”字变成下面是一个“加”字,“建”、“健”右面的“聿”都简化成为“占”。这些都是中国当时普遍通行的简笔字。 -- 石添小草 04:45 2003年11月1日 (UTC)
邓小平在此不是指共产党。邓小平是大陆人物的例子,非代表。 --Menchi 2003年6月8日 06:05 (UTC)



繁体条目连接

繁体中文的条目上面的连接都是简体中文的,这样很容易就从繁体中文中跳出来,可能台湾和香港或海外的华人使用起来不习惯,不知道能不能解决。Samuel 2003年6月12日 14:13 (UTC)


例子? 我不清楚您指什么欸?您是说"简体连接"(有上方的)还是"跨语言链接"? --Menchi 2003年6月12日 15:02 (UTC)
我的意思是在页面最上方的“首页 | 关于 | 帮助 | 常见问题解答 | 特殊页面 | 用户退出”。Samuel 2003年6月13日 08:24 (UTC)
对啊,我一开始看不太习惯。但是因为没有繁体华人编程者帮忙... --Menchi 2003年6月13日 08:58 (UTC)
我也是用繁体的,只是我觉得有两个“中文(Zhongwen)”链接好像怪怪的。 --Lorenzarius 2003年6月13日 11:00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对于繁简体标题字符一样的条目,我们可否采用消含糊的办法解决?繁简体问题还是应该尽早解决,大家应该统一意见--Shizhao 2003年7月29日 06:26 (UTC)

那个想法 Lorenzarius、ktsquare、我们有谈过:参见用户对话:Brion VIBBER部分"Subpages". --Menchi 2003年7月29日 07:07 (UTC)

好像现在很少有繁体文章贡献哦!是否繁简躰自动转化程式要完成了?还要把每一个简体版本转化成繁体版本吗?--Samuel 08:36 2003年8月14日 (UTC)

转换程序还没有开始写呢,因为没有人动手:(。我认为是个很好的方法,可是目前很难实施。--Formulax 08:56 2003年8月1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