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两岸三地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专题 (获评未评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台湾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香港专题 (获评未评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澳门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澳门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澳门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政治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2006年5月9日[编辑]

对两岸三地成为主条目名感到强烈反感!中立的维基竟然可以忽略两岸的其中一个地方。虽然两岸三地这个词太常用,但并不代表其正确性。条目虽有提及到澳门,但我觉得仍不够,应该把两岸四地变成主条目名。--HeiChon 05:26 2006年5月9日 (UTC)

放在维基词典是否比较合适? 且看看大家的看法吧。--18164 11:28 2006年5月9日 (UTC)
此标题名为两岸三地,但内容却阐述两岸四地,文不对题,需要进一步编辑。Tart留言
(:)回应,其实没有这个必要,两岸三地是专用名词,所谓两岸就是台湾海峡西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东岸的中华民国,所谓三地就是大陆地区台湾地区港澳地区,只有极少数华人媒体会使用两岸四地作为专用名词。Xindeho留言2020年5月7日 (四) 13:27 (UTC)[回复]

澳门正式割让是在1880年代[编辑]

当前版本Top部分末段称:

但查其“注释”部分则称:

“明末葡萄牙人即已在澳门居留并建立政权统治,与中国大陆分离,详见澳门历史。1683年满清始将台湾并入版图。鸦片战争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只统治中国大陆,1945年始接收台湾但无港澳。1949年迁台后又与中国大陆对立至今。详见中国疆域史。”

再查此“注释”所提及的《澳门历史》条目,则提到:

“1644年明朝灭亡,清政府沿用明制,继续行使在澳门的主权和治权。”

以及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但未经清政府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

等等。

所以,该段内容至少不适合出现在本条目Top部分,理由有三:

  1. 该段落没有提供任何参考来源(其它条目不是来源)。
  2. 该段落自己所提供的“依据”,竟与该段的陈述正好相反:1840年以前清朝对澳门拥有明确的主权和治权,鸦片战争后才逐渐丧失,正式割让则已到了1880年代,并且仍然附有条件。
  3. 条目Top部分应当是全文的摘要,而根据以上情况,争议段落显然是某位编辑者的原创总结,无论结论正确与否,皆不适合出现在Top部分。

兹对该段予以移除,并应先前编辑者Felix.tsai的请求通知之。 --Cswquz留言2021年5月29日 (六) 12:0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