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强台风南川 (2016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风南川
Typhoon Namtheun英语
南川在9月2日早上急剧增强为台风, 其“针眼”在卫星云图上若隐若现。
南川在9月2日早上急剧增强为台风,
其“针眼”在卫星云图上若隐若现。
路径图
台风南川的路径图
台风南川的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压(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热带风暴(每小时63至118公里)
  一级(每小时119至153公里)
  二级(每小时154至177公里)
  三级(每小时178至208公里)
  四级(每小时209至251公里)
  五级(每小时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概况
形成日期2016年8月31日
消散日期2016年9月7日
最低气压955 hPa
瞬间最大阵风185 km/h
影响
死伤人数1伤
影响地区日本(冲绳、九州、本州)、韩国(全罗道、庆尚道)
备注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此热带气旋离开其责任范围之后,没有再更新其风速资料
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台风南川(英语:Typhoon Namtheun,国际编号:161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152016,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Enteng)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2个被命名的风暴。“南川”(寮语ນ້ຳເທີນ)一名由寮国所提供,是指该国位于甘蒙及博利坎赛的一条河流,为湄公河左岸支流之一[1][2]。日本在2016年8月至9月初接二连三地受到热带气旋吹袭,而南川是一个月内第7个影响日本,和连续第6个登陆当地的热带气旋。南川的强度大起大落,采取S形路径由台湾以东海域北上吹袭日本。它在刚形成时强度被普遍看淡,但出乎意料地急剧增强为一个成熟的台风,继刚过去的台风狮子山后再次严重威胁日本;可是南川穿越鹿儿岛附近海域时又不敌强烈垂直风切变而急速减弱,到登陆九州长崎时,已只余下热带风暴强度。

发展过程

[编辑]

2016年8月于西北太平洋上空引发一连串热带气旋活动的庞大“季候风涡旋”随着台风狮子山肆虐日本和华北而逐渐减弱,但不消多久便再有热带气旋生成。一道活跃低压槽于8月末在华南形成,并穿越沿岸和移出南中国海北部,与其相关、位处槽线东端的一个低压区在8月31日在巴士海峡上空脱离低压槽并独立发展[3]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早上7时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4W[4]日本气象厅随即在早上8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下午2时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跳过评级“低”[注 1],直接评为“中”[7][注 2]。当时受到活跃西南季候风支援,该系统组织整合甚快,环流紧密而螺旋性明显[7],日本气象厅在下午5时对该系统发布烈风警报,表示随后一日内有机会加强为热带风暴[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晚10时把上述评级升为“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注 3]。该系统东南面的深厚赤道反气旋带来西南引导气流,驱使它向东北偏东移动,时速约18至20公里,移到台湾以东海域[7]

该系统在9月1日日间持续增强,对流云团不断巩固低层环流中心[9],日本气象厅在早上8时50分把该热带低压正式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南川,给予国际编号1612[10][注 4];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亦紧随其后,于8时55分作出此项升格。香港天文台在早上7时45分表示“台湾以东海域的气压颇低,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11],2小时后在上午9时45分表示“位于琉球群岛附近的低压区已增强为热带低压,并命名为南川”[12]。当时各官方气象部门预期南川将逐步北上并吹袭日本九州,但预测强度不看好,大多预料南川只达到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级数[10][9]。可是台湾以东海域的水温炎热,且到深处仍为暖水,供应庞大能量,同时垂直风切变微弱,加上除了温暖潮湿的西南季候风继续供应水汽之外,北面的喷射气流亦为南川打开强烈的极地方向流出通道,日间南川已经急剧增强,强烈对流云带紧缠低层环流中心,组成中心密集云团,更发展出“云卷风眼”,半日内强度已经远超各部门预期[9]。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2时半把南川率先升为强热带风暴,不足3小时便在下午5时25分再把南川一跃升为台风[13];香港天文台则要到下午3时45分才把南川升为热带风暴[14],相隔6小时后至晚上9时45分再进一步升为强热带风暴[15]。日本气象厅在晚上8时50分亦把南川升为强热带风暴,仅比香港天文台早约1小时,但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却直接上调至60节,即每小时110公里,接近强热带风暴上限[1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晚上11时的报文中更指出南川曾短暂打开一个“针眼”,即是非常细小而浑圆的风眼,可是旋即变为模糊的“云塞风眼”[17]。当日南川采取东北路线,影响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该处和先前台风狮子山徘徊该海域时滞留的位置相距不远,水温未及时回升,使南川在晚间的强度上升趋势略有放缓[17]

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由日本向西南面伸展,南川在翌晨(9月2日)也渐转北移,减速到每小时12至15公里,但进一步逼近九州;系统中心亦再次开启一个若隐若现的“针眼”,上空流出变得呈放射状,显示南川的强度再次稳步上扬[18],对该区构成比原先预计明显更严重的威胁。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先后在早上8时50分和上午9时45分把南川升为台风[19][20];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更在下午2时半把南川升为强台风[13],香港天文台至晚上9时45分跟随[21]。9月3日南川采取西北偏北路线,从奄美群岛大隅群岛之间掠过,而华南低压槽向东延伸,截断西南季候风的水汽输送,同时南川身处海域的垂直风切变大幅上升,令南川的增强趋势至此结束[22]。早上南川的风眼被堵塞、眼壁崩塌,标志着南川转趋减弱,巅峰时期到此为止[22],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先后在早上8时15分和上午11时45分把南川降为台风[13][23]。卫星云图也反映南川迅速而显著减弱,其深层对流开始向东北切离,入夜后中心密集云团崩解,尤以西南面最明显,导致低层环流中心局部外露[24]。香港天文台首先在当晚7时45分把南川进一步降为强热带风暴[25],不足半小时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于晚上8时10分跟随[13],日本气象厅在4日凌晨2时50分亦作出此项降格[26]。随着南川的对流进一步削弱[27],香港天文台在上午9时45分再把南川降为热带风暴[28];但此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却仍然评估南川为台风,最高持续风速为65节(每小时120公里)[27],至下午5时才降为热带风暴[29]

西风带影响,南川于九州西岸开始转向东北移动,沿海岸线向日本海推进[30],日本气象厅于9月5日午夜12时宣布南川在长崎县长崎市登陆[31]。南川的云团在地形摩擦下进一步被侵蚀,深层对流尽失,香港天文台在5日上午9时45分把南川降至热带低压[32],与上次降格刚好相隔1日;在6小时后香港天文台再于下午3时45分把南川降为低压区[33]。此后南川的残余低压区在6日加速向东北移动,穿越日本海、东北地方和北海道[34],此时其低层环流中心已无法辨认,对流云团持续变薄,终在7日于北海道东面海域减弱消散[34]。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2017年3月24日发布的“2016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中,把南川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从每秒48米(每小时175公里)下调至每秒45米(每小时160公里),并把南川的中心气压上调至950百帕斯卡[35]

影响

[编辑]

日本

[编辑]
当地发布之最高风力警报:暴风警报

随着南川在9月2日爆发增强为一个成熟的台风,并转向北移逼近日本鹿儿岛[18],当晚鹿儿岛和冲绳县北部天气迅速转坏,风势亦显著增强。南川于9月3日在鹿儿岛县与冲绳县之间掠过[22],两县在当日的天气恶劣,分别刮起东北和西南烈风或暴风[36],并有狂风暴雨;但由于南川环流紧密加上转趋减弱,两县未有在陆上测得飓风。随后南川在4日缓慢北移,直逼九州并为当地带来狂风大雨,可是亦急速减弱为热带风暴,令当地风势只达强风至烈风水平。不过日本气象厅仍呼吁民众提防大雨、淹水和山泥倾泻[37]。南川于5日凌晨1时后在长崎登陆[31],之后进一步减弱并加速向东北移动,其残余云带在随后一两日仍为日本带来不稳定天气。风暴期间1人受伤,近2000个家庭需暂住庇护中心[38]

注释

[编辑]
  1. ^ 当有2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某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低”。除非环境异常优良,否则该系统在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甚微。[6]
  2. ^ 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48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中”。一般而言,即使发展机会增大,系统过了24小时之后发展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才较高;但如果环境良好,系统亦可以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6]
  3. ^ 当有3种以上全球预报模式表示一低压区将于未来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该系统之热带气旋形成机会评级为“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此时该系统于24小时之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极高,若气象因素特别有利,该系统更可于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低压[6]
  4. ^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负责西北太平洋区域内(包括南中国海、东海)的热带气旋正式编号与命名工作:每当该机构将一个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时,该机构亦会依照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上通过的名称表作出命名,同时给予4位数字的国际编号。前两位为当年公元纪年最后两位数(2016),后两位代表南川是当年被日本气象厅12个评级为热带风暴热带气旋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17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4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日本气象厅. Marine Weather Warning for GMDSS Metarea XI 2016-08-31T00:00:00Z. WIS Portal – GISC Tokyo. 2016年8月31日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4. ^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 15W檔案. 2016年8月31日 [2016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5. ^ 日本气象厅. RSMC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310600. 2016年8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31日). [失效链接](英文)
  6. ^ 6.0 6.1 6.2 Digital Typhoon. 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 2011年3月17日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
  7. ^ 7.0 7.1 7.2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Advisory for the Western and South Pacific Oceans. 2016年8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31日). [失效链接](英文)
  8. ^ 日本气象厅. RSMC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311200. 2016年8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31日). [失效链接](英文)
  9. ^ 9.0 9.1 9.2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cial Depression 15W (Fifteen) Nr 03.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日). [失效链接](英文)
  10. ^ 10.0 10.1 日本气象厅. RSMC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010000.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日). (英文)
  11.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05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1日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12.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35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1日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13. ^ 13.0 13.1 13.2 13.3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 2016年熱帶氣旋最佳路徑數據. [失效链接](简体中文)
  14.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201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1日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15.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247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1日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16. ^ 日本气象厅. RSMC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011200.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日). [失效链接](英文)
  17. ^ 17.0 17.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yphoon 15W (Namtheun) Nr 05. 2016年9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日). [失效链接](英文)
  18. ^ 18.0 18.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yphoon 15W (Namtheun) Nr 07. 2016年9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日). [失效链接](英文)
  19. ^ 日本气象厅. RSMC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020000. 2016年9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日). [失效链接](英文)
  20.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75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2日 [2016年9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21.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71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2日 [2016年9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22. ^ 22.0 22.1 22.2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yphoon 15W (Namtheun) Nr 11. 2016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3日). (英文)
  23.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92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24.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yphoon 15W (Namtheun) Nr 13. 2016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3日). [失效链接](英文)
  25.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55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26. ^ 日本气象厅. RSMC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031800. 2016年9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4日). [失效链接](英文)
  27. ^ 27.0 27.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yphoon 15W (Namtheun) Nr 14. 2016年9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4日). [失效链接](英文)
  28.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65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4日 [2016年9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29.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Prognostic Reasoning For Tropical Storm 15W (Namtheun) Nr 16. 2016年9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4日). [失效链接](英文)
  30.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Tropical Warning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15W (Namtheun) Nr 19. 2016年9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5日). [失效链接](英文)
  31. ^ 31.0 31.1 日本气象厅. 平成28年 台風第12号に関する情報 第95号. 2016年9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4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
  32.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61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5日 [2016年9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33. ^ 香港天文台. 天氣稿第121號-本港地區天氣預報. 2016年9月5日 [2016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34. ^ 34.0 34.1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15W最佳路徑數據. [2017-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35. ^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 2016年熱帶氣旋最佳路徑數據. 201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6. ^ 新知网. 颱風南川於日本長崎登陸. 2016年9月4日. [永久失效链接](简体中文)
  37. ^ Now新闻. 颱風南川於日本長崎登陸. 2016年9月5日 [2016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38. ^ 有线新闻. 熱帶風暴南川登陸日本九州長崎. 2016年9月5日 [2020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20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