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恐怖小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古拉伯爵,一位从特兰西瓦尼亚移民到英格兰并以活人鲜血为食的吸血鬼,出现在《德古拉》(1931年)的海报上

恐怖小说(英语:horror fiction)是一种旨在扰乱、惊吓或恐吓观众的推想虚构作品,通常分为心理恐怖和超自然恐怖两个子类型。文学史家J·A·卡登英语J. A. Cuddon于1984年将恐怖故事定义为“一种长度不定的散文小说……它震撼甚至吓唬读者,或者可能引起厌恶或憎恶的感觉”[1]。恐怖小说旨在为读者营造一种诡异而可怕的氛围。通常,恐怖小说的中心威胁可以被解读为对社会更大恐惧的隐喻

历史

[编辑]

1000年以前

[编辑]
安德鲁·朗格作品《阿特诺多罗斯英语Athenodorus Cananites直面幽灵》插图

恐怖文学体裁源远流长,其根源可追溯至聚焦死亡、来世、邪恶、魔障及人格化本质的民间传说与宗教传统[2]。这些元素体现于恶魔、女巫、吸血鬼、狼人与鬼魂等生物的故事中。部分早期欧洲恐怖小说创作源自古希腊人古罗马人[3]玛丽·雪莱1818年著名小说《科学怪人》深受希波吕托斯故事影响——该角色被阿斯克勒庇俄斯从死亡中复活[a]欧里庇得斯据此创作剧本《希波吕托斯蒙面者》(古希腊语Ιππόλυτος Καλυπτομένος)与《希波吕托斯[4]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载客蒙生平时,描述了一位在奇罗尼亚公共浴场遭谋杀的凶手达蒙的亡灵[5]

小普林尼(61年—约113年)记述了阿特诺多罗斯英语Athenodorus Cananites购入雅典一栋闹鬼宅邸的故事。因房价异常低廉,雅典娜多洛斯心生警惕。当他撰写哲学著作时,一名身缠锁链的幽灵现身,最终消失于庭院。次日官员挖掘庭院,发现一座无名冢[6]

恐怖体裁元素亦见于圣经文本,尤以启示录为着[7]

1000年之后

[编辑]

马姆斯伯里的威廉所著的伯克利的巫婆英语Witch of Berkeley被视为早期的恐怖故事[8]狼人故事在中世纪的法国文学中非常流行。玛丽·德·法兰西的十二首莱诗英语Lai (poetic form)之一便是一个名为“比斯克拉维特英语Bisclavret”的狼人故事。

弗拉德三世德古拉伯爵的灵感来源。

许多恐怖小说的灵感来自15世纪最残忍的人物。德古拉可以追溯至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其所谓的战争罪行被发表在德语小册子上。马库斯·艾勒(Markus Ayrer)于1499年出版的小册子因其木刻版画插图而最为著名[9]。据称连环杀手吉尔·德·雷的暴行被视为“蓝胡子”的灵感来源[10]。女性吸血鬼的主题最著名的来源是现实中的贵族兼杀人犯巴托里·伊丽莎白,这促进了18世纪恐怖小说的兴起,例如图罗齐·拉兹洛匈牙利语Turóczi László于1729年所著的《悲惨历史》(匈牙利语Trágica Historia[11]

18世纪

[编辑]
霍勒斯·沃波尔写了第一部哥德小说奥特朗托城堡》(1764年),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12]

18世纪见证了浪漫主义哥德恐怖体裁的逐步发展。它借鉴了中世纪后期的书面和物质遗产,并以霍勒斯·沃波尔1764年具有开创性和争议性的小说《奥特兰托堡》确立了其形式。事实上,第一版出版时伪装成一部真实的中世纪意大利浪漫故事,由一位虚构的译者发现并重新出版[12]。被揭露为现代作品后,许多人认为它时代错置反动或品味低下,但它很快就受到了欢迎[12]

《奥特朗托堡》启发了威廉·贝克福德英语William Beckford (novelist)的《瓦泰克英语Vathek》(1786年)、安·拉德克利夫的《西西里浪漫史英语A Sicilian Romance》(1790年)、《乌多尔佛的奥秘英语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年)、《意大利人英语The Italian (Radcliffe novel)》(1796年)以及马修·格雷戈瑞·路易斯的《僧侣英语The Monk》(1797年)[12]。这一时期的大量恐怖小说是由女性撰写,并面向女性读者市场,小说中的典型场景是一位机智的女性在阴森的城堡中受到威胁[13]

19世纪

[编辑]
理查·罗斯威尔英语Richard Rothwell (painter)绘制的玛丽·雪莱画像

哥德小说在19世纪发展成为现代读者所称的恐怖文学类型。许多至今仍在小说与电影中回响的经典作品与角色,皆起源于此时期,包括:格林兄弟的〈糖果屋〉(1812年)、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1818年)、约翰·波里道利的〈吸血鬼〉(1819年)、查尔斯·罗伯特·马图林的《漫游者梅尔莫斯英语Melmoth the Wanderer》(1820年)、华盛顿·欧文的〈沉睡谷传奇〉(1820年)、珍·劳登英语Jane Loudon的《木乃伊!二十二世纪的故事英语The Mummy! A Tale of the Twenty-Second Century》(1827年)、维克多·雨果的《钟楼驼侠》(1831年)、托马斯·佩克特·普雷斯特英语Thomas Peckett Prest的《吸血鬼瓦尼英语Varney the Vampire》(1847年)、爱伦·坡的作品、谢里丹·勒·法努的作品、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1886年)、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1890年)、阿瑟·柯南·道尔的〈第249号标英语Lot No. 249〉(1892年)、H·G·威尔斯的《隐形人》(1897年),以及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1897年)。这些作品皆塑造出历久不衰的恐怖意象,并在后世的书籍、舞台与银幕上不断被重新演绎[14]

20世纪

[编辑]

20世纪初期,大量廉价期刊涌现,带动了恐怖文学的蓬勃发展。例如,加斯东·勒鲁在1910年将其作品《歌剧魅影》连载后出版成书。专注于为主流通俗杂志(如《阿尔戈西英语Argosy (magazine)》)撰写恐怖小说的作家托德·罗宾斯英语Tod Robbins,其作品常以疯狂与残酷为主题[15]。在俄国,作家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透过其小说《陶威尔教授的头颅英语Professor Dowell's Head》(1925年)推广这些主题,故事描述疯狂医生盗取尸体进行头部移植与复活实验,该作最初以杂志连载形式发表,后改编为小说。此后,专业恐怖文学刊物相继出现,其中以《诡丽幻谭[16]与《未知》最为著名[17]

1915年的H·P·洛夫克拉夫特

20世纪初具影响力的恐怖作家在这些媒介中取得突破。尤以恐怖文学泰斗H·P·洛夫克拉夫特及其不朽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彻底改造并推广了洛夫克拉夫特式恐怖类型;而M·R·詹姆斯则被誉为重新定义了该时期的灵异故事[18]

早期电影从恐怖文学汲取灵感,开启延续至今的恐怖电影传统与子类型。在1960至1970年代砍杀电影血腥电影英语Splatter film常见的暴力画面普及前,1950年代EC漫画英语EC Comics(尤以《地穴传说英语Tales from the Crypt (comics)》为代表)等漫画满足了读者对电影无法呈现之恐怖意象的渴求[19]。这些意象使漫画备受争议,屡遭审查[20]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三本小说的巨大商业成功——艾拉·莱文的《魔鬼怪婴英语Rosemary's Baby (novel)》(1967年)、威廉·彼得·布拉蒂的《驱魔人英语The Exorcist (novel)》以及汤姆·泰伦英语Tom Tryon的《他人英语The Other (Tryon novel)》——促使出版商开始大量发行其他恐怖小说,从而创造了一股“恐怖热潮”[21]

Stephen King
2007年的史蒂芬·金

20世纪后半叶最知名的恐怖小说作家之一是史蒂芬·金,其代表作包括《魔女嘉莉》、《闪灵》、《》、《危情十日》以及数十部其他小说和约200篇短篇故事英语Stephen King short fiction bibliography[22][23]。从1970年代开始,金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读者,并因此于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的奖项[24]。其他同期知名的恐怖作家包括安妮·莱斯肖恩·哈特森英语Shaun Hutson布赖恩·卢姆利英语Brian Lumley格雷厄姆·马斯特顿英语Graham Masterton詹姆斯·赫伯特迪安·雷·孔茨理查·莱蒙英语Richard Laymon克里夫·巴克[25]拉姆齐·坎贝尔英语Ramsey Campbell[26]、以及彼得·史超伯

21世纪

[编辑]

近年,许多针对儿童与青少年的恐怖小说被推出,如R·L·斯坦鸡皮疙瘩系列或瑞克·杨西英语Rick Yancey的《怪物解剖师英语The Monstrumologist》。此外,许多面向年轻观众的电影(尤其是动画)会运用恐怖美学与惯例(例如《派拉诺曼:灵动小子》),这些可统称为“儿童惊悚”[27]。虽然儿童为何喜爱此类电影(看似违反直觉)尚未明确,但理论认为部分原因在于西洋穴怪对孩子的吸引力[27]。与此相关的是,恐怖电视节目与电影对儿童的内化影响研究相当不足,尤其与影视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相比。现有少量研究对此类媒体的影响力倾向无明确结论[28]

特征

[编辑]

恐怖类型的一个定义性特征是它会引发读者的情感、心理或生理反应,使他们感到恐惧。H·P·洛夫克拉夫特关于这一类型最著名的名言之一是:“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29]这段话出自他的开创性论文《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英语Supernatural Horror in Literature》。科幻历史学家达雷尔·施韦策英语Darrell Schweitzer曾表示:“最简单来说,恐怖故事就是吓到我们的故事”,并且“真正的恐怖故事需要一种邪恶感,不一定是神学意义上的;但威胁必须是真正的威胁,足以摧毁生命,并与幸福对立。”[30]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在她的论文〈厌恶的元素〉(Elements of Aversion)中阐述了现代世界中某些人对恐怖故事的需求:

我们进化遗产中古老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曾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祖先靠它生存与死亡。后来有人发明了“文明”这个迷人的游戏,一切开始平静下来。发展将荒野推离定居的土地。战争、犯罪和其他形式的社会暴力伴随文明而来,人类开始互相捕食,但总的来说,日常生活平静了下来。我们开始感到不安,觉得少了什么:生活在边缘的刺激,猎人与猎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是,我们在漫长的黑夜中互相讲述故事。当火堆渐弱时,我们尽全力吓唬彼此。肾上腺素的飙升感觉很好。我们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可以想像自己处于边缘。然而,我们也欣赏恐怖的深刻之处。有时故事意在震惊和厌恶,但最好的恐怖意在撼动我们的牢笼,让我们摆脱自满。它迫使我们思考,面对我们宁愿忽略的想法,并挑战各种先入之见。恐怖提醒我们,世界并不总是像看起来那样安全,这锻炼了我们的心理肌肉,并提醒我们保持一点健康的警惕[31]

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人们寻求云霄飞车的受控刺激,现代读者寻求恐怖与惊悚的感觉以获得兴奋感。然而,巴雷特补充说,恐怖小说是少数几种迫使读者面对他们“宁愿忽略的想法和图像,以挑战各种先入之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关于人们为何享受被吓到的理论有很多。例如,“喜欢恐怖电影的人更可能在‘经验开放性’这一与智力和想像力相关的人格特质上得分较高。”[32]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德古拉》中对吸血主义的恐怖描写,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中压抑的性欲的隐喻[33]。但这仅仅是对德古拉隐喻的众多解读之一。朱迪斯·霍珀斯坦在他的论文《怪物技术: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Technologies of Monstrosity: Bram Stoker's Dracula)中提出了许多这样的解读。他写道:

这些积满灰尘且未使用的黄金、来自多国的硬币和老旧未佩戴的珠宝,立即将德古拉与腐败阶级的旧钱财、某种国家掠夺行为以及贵族最恶劣的过度行为联系起来[34]

1882年《笨拙》杂志中的插图:一位英国社论漫画家将爱尔兰的芬尼亚运动英语Fenian比作科学怪人的怪物,此创作发生在凤凰公园谋杀案英语Phoenix Park Murders之后。恐怖文学中的威胁性反派和怪物通常可以被视为社会恐惧的具体化隐喻。

哈珀斯坦阐述了一种观点,认为德古拉体现了人们日益将贵族视为一种邪恶且过时、需要被击败的概念。一群跨国主角利用最新技术(例如电报)快速分享、整理并根据新信息采取行动,这正是消灭吸血鬼的关键。这仅仅是恐怖小说经典中一个核心人物的众多隐喻解读之一,因为在分析中引用了从宗教到反犹太主义的十几种可能的隐喻[35]

诺埃尔·卡罗尔英语Noël Carroll的《恐怖哲学》提出,现代恐怖小说中的“怪物”、反派或更广泛的威胁必须具备两个特征,分别为具有威胁性的威胁——无论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道德上、精神上,或是上述几种的组合,或是不纯洁的威胁——违反普遍接受的文化分类标准。“我们认为那些在分类上矛盾的事物是不纯洁的”[36]

学术研究与评论

[编辑]

1826年,哥特小说家安·拉德克利夫发表了一篇区分恐怖小说两大元素的文章,即“恐怖”与“惊骇”。前者是事件发生前的恐惧感,后者则是事件发生后的厌恶或反感[37]。拉德克利夫将“恐怖”描述为“扩展灵魂并唤醒感官至高度活跃”,而“惊骇”则是“冻结并几乎摧毁它们”。

现代恐怖小说的学术研究援引了多种来源。在对哥特小说的历史研究中,德文德拉·瓦尔马英语Devendra Varma[38]和S·L·瓦尔纳多(S. L. Varnado[39]均提及神学家鲁道夫·奥托,其“神圣”概念最初用于描述宗教体验。

近期一项调查报告了恐怖媒体的使用频率:

为评估恐怖媒体的使用频率,我们向受访者提出以下问题:“过去一年中,您大约多常以恐怖媒体(例如恐怖文学、电影和电子游戏)作为娱乐?”11.3%回答“从不”,7.5%“一次”,28.9%“几次”,14.1%“每月一次”,20.8%“每月数次”,7.3%“每周一次”,10.2%“每周数次”。显然,多数受访者(81.3%)声称每年消费恐怖媒体数次或更频繁。不出所料,喜好程度与使用频率呈高度相关(r=0.79, p<0.0001)[40]

奖项与协会

[编辑]

恐怖小说的成就获得了众多奖项的认可。恐怖文学作家协会英语Horror Writers Association颁发的布莱姆·斯托克奖,以经典恐怖小说《德古拉》的作者布莱姆·斯托克命名[41]澳洲恐怖文学作家协会英语Australian Horror Writers Association则每年颁发澳洲暗影奖英语Australian Shadows Awards国际恐怖公会奖英语International Horror Guild Award每年颁发给恐怖与黑暗奇幻作品,从1995年持续至2008年[42]雪莉·杰逊奖英语Shirley Jackson Awards是颁发给心理悬疑、恐怖与黑暗奇幻文学杰出成就的文学奖项[43]。其他重要的恐怖文学奖项则包含在奇幻与科幻文学的综合奖项中,例如奥瑞丽斯奖英语Aurealis Award的子类别。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尽管《科学怪人》副标题提及提坦普罗米修斯,但古希腊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本身并非恐怖故事。

参考来源

[编辑]
  1. ^ Cuddon, J.A. Introduction. The Penguin Book of Horror Storie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84: 11 [2025-07-11]. ISBN 0-14-006799-X. 
  2. ^ Jackson, Rosemary. Fantasy: The Literature of Subversion. London: Methuen. 1981: 53–5, 68–9. 
  3. ^ Even Ancient Greeks and Romans Enjoyed Good Scary Stories, Professor Says. phys.org.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3). 
  4. ^ Edward P. Coleridge. full text. 18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12). 
  5. ^ 链接至维基文库 Life of Cimon. Plutarch's Lives (Clough). 维基文库. 
  6. ^ Pliny the Younger. LXXXIII. To Sura. Eliot, Charles W. (编). Letters. Harvard Classics 9. 由Melmoth, William翻译. Revised by F. C. T. Bosanquet. New York: P. F. Collier & Son. 1909–1914. 
  7. ^
  8. ^ Livermore, C. When the Dead Rise: Narratives of the Revenant,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 Day. D.S. Brewer. 2021: 43 [2025-07-11]. ISBN 978-1-84384-57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9. ^ McNally, Raymond T.; Florescu, Radu R. In Search of Dracula. Houghton Milton. 1972: 8–9. 
  10. ^ Kiernan, Dr. Jas. G. Sexual Perversion, and the Whitechapel Murders. The Medical Standard (Chicago: G. P. Engelhard and Company). 
  11. ^ Ungaria suis cum regibus compendia data. Typis Academicis Soc. Jesu per Fridericum Gall. 1729-09-08: 188–193. 
  12. ^ 12.0 12.1 12.2 12.3 The Castle of Otranto: The creepy tale that launched gothic fiction. BBC.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3). 
  13. ^ Richard Davenport-Hines. Gothic: 1500 Years of Excess, Horror, Evil and Ruin. London: Fourth Estate. 1998. 
  14. ^ Christopher Frayling. Nightmare: The Birth of Horror. London: BBC Books. 1996. 
  15. ^
    • Stableford, Brian. Robbins, Tod. Pringle, David (编). St. James Guide to Horror, Ghost & Gothic Writers. London: St. James Press. 1998: 480–1. ISBN 1558622063. 
    • Server, Lee. Encyclopedia of Pulp Fiction Writers. New York: Facts On File. 2002: 223–224. ISBN 978-0-8160-4578-5. 
  16. ^ Weinberg, Robert. Weird Tales. Tymn, M.B; Ashley, Mike (编).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T: Greenwood. 1985: 727–736. ISBN 0-313-21221-X. 
  17. ^ Tymn, M.B; Ashley, Mike (编). Unknown.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Greenwood. 1985: 694–698. ISBN 0-313-21221-X. 
  18. ^ Medieval Studies and the Ghost Stories of M. R. James By Patrick J. Murphy. www.psupress.org.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19. ^ Hutchings, Peter. The A to Z of Horror Cinema. The A to Z Guide Series 100. Lanham, MD: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2008: 72 [2025-07-11]. ISBN 978-0-8108-6887-8. 
  20. ^
  21. ^
    • Simmons, David. American Horror Fiction and Class: From Poe to Twilight.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119. ISBN 9781137532800. 
    • Pringle, David (编). Rosemary's Baby. Modern Fantasy: The 100 Best Novels. London: Grafton. 1988: 103–5. ISBN 0246132140. 
  22. ^
  23. ^ Jackson, Dan. A Beginner's Guide to Stephen King Books. Thrillist. 2016-02-18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24. ^ Italie, Hillel. Stephen King receives honorary National Book Award. Ellensburg Daily Record. 2003-09-18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25. ^ Laity, K.A. Clive Barker. Bleiler, Richard (编). Supernatural Fiction Writers: Contemporary Fantasy and Horror. New York: Thomson/Gale. 2003: 61–70. ISBN 9780684312507. 
  26. ^ Laity, K.A. Ramsey Campbell. Bleiler, Richard (编). Supernatural Fiction Writers: Contemporary Fantasy and Horror. New York: Thomson/Gale. 2003: 177–188. ISBN 9780684312507. 
  27. ^ 27.0 27.1 Lester, Catherine. The Children's Horror Film. The Velvet Light Trap. 2016-09, 78 (78): 22–37 [2025-07-11]. S2CID 194468640. doi:10.7560/VLT7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28. ^ Pearce, Laura J.; Field, Andy P. The Impact of "Scary" TV and Film on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Emotions: A Meta-Analysi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16, 42 (1): 98–121. ISSN 1468-2958. doi:10.1111/hcre.12069. 
  29. ^ Golden Proverbs.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6). 
  30. ^ Schweitzer, Darrell. Why Horror Fiction?. Windows of the Imagination. Berkeley Heights, NJ: Wildside Press. 1999: 64, 67. ISBN 9781880448601. 
  31. ^ Elements of Aversion.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8). 
  32. ^ Whyte, Chelsea. The benefits of being scared. New Scientist. 2019-02-09, 241 (3216): 8. S2CID 126647318. doi:10.1016/S0262-4079(19)30224-6. 
  33. ^ Stephanie Demetrakopoulos. Feminism, Sex Role Exchanges, and Other Subliminal Fantasies in Bram Stoker's "Dracula". Frontiers: A Journal of Women Studie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77-09, 2 (3): 104–113. JSTOR 3346355. doi:10.2307/3346355. 
  34. ^ Technologies of Monstrosity (PDF). [2025-07-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12). 
  35. ^ Lecture Notes for Dracula.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36. ^ Horror Stories. Dating Ghosts.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37. ^ Radcliffe, Ann. On the Supernatural in Poetry. The New Monthly Magazine: 145–152. 1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38. ^ Varma, Devendra. The Gothic Flame. 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1966. 
  39. ^ Varnado, S. L. The Idea of the Numinous in Gothic Literature. Thompson, G.R. (编). The Gothic Imagination. Pullman: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4. 
  40. ^ Clasen, Mathias; Kjeldgaard-Christiansen, Jens; Johnson, John A. Horror, personality, and threat simulation: A survey on the psychology of scary media.. 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 2020-07, 14 (3): 213–230 [2025-07-11]. S2CID 149872472. doi:10.1037/ebs0000152. 
  41. ^ The Bram Stoker Awards. Horror Writers Association.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0). 
  42. ^
  43. ^ Gardner, Jan. Shelf Life. Boston Globe. 2010-06-27 [202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