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帝国公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帝国公民运动
Reichsbürgerbewegung
党员
(2021)
21,000
意识形态整体
德意志民族主义
君主主义
保守主义
第二帝国主义
民族统一主义
硬欧洲怀疑主义
派别
新纳粹主义
新法西斯主义
白人至上主义
泛日耳曼主义
科学种族主义
反犹太主义
政治立场极右翼
官方色彩  黑色
  白色
  红色
第二帝国国旗色
党旗
德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帝国公民(德语:Reichsbürger)又称帝国公民运动(德语:Reichsbürgerbewegung)是否认德国联邦政府合法性的反宪法主义和历史修正主义的德国极右翼政治团体。2022年12月7日,该组织领导人海因里希十三世因被控参与2022年德国未遂政变而遭到逮捕。[1]

该组织否认联邦政府的合法性,谋求重建德意志帝国。并认为德意志帝国依然在1937年的疆界上存在并由帝国公民组织领导。

几个与该组织暴力成员和非法武器库发生有关事件引起了媒体和政府的关注。德国当局估计,截至2021年7月 (2021-07),德国有 21,000 人属于该运动。[2]

历史[编辑]

临时帝国政府(Kommissarische Reichsregierung,简称KRR)1985年由沃夫甘·格哈德·君特·玉宝成立[3],这是一个支持阴谋论反犹主义种族主义的政治团体。有说这个组织的支持者由新纳粹主义者君主制支持者组成[4][5],但经济学人的报导称即使是新纳粹主义者也把帝国公民当笑话看[6];并且德国联邦内政部认为该组织只有5%的成员是新纳粹主义者。不论帝国公民是否为新纳粹主义,由于该组织拒绝承认联邦共和国的存在,所以这个组织的成员有可能触犯法律[7]。勃兰登堡州手册根据联邦宪法保卫局框架将该组织认定为极端组织因为这个组织被认为可能危害现代民主和社会。[8]

2022年12月7日,该组织领导人海因里希十三世因被控参与2022年德国未遂政变而遭到逮捕。[1]

观点[编辑]

历史虚无主义[编辑]

帝国公民认为德国依然在战前领土存在而联邦共和国仅仅是一个同盟国成立的公司,魏玛宪法依旧有效。[9][10]他们的依据之一就是西德宪法法院的判决。这个判决认定了联邦德国以外的第二个德国。

西德基本法序言中关于适用地区的条款:

“本基本法适用于巴登、巴伐利亚、不来梅、汉堡、黑森、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普法尔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符腾堡-巴登符腾堡-霍亨索伦州的领土。在德国的其他地区,它将在他们加入(联邦德国)后生效。”[11]

而宪法法院在判决中判定基本法合宪:

《基本法》——不仅仅是国际法理论和宪法理论的论文! – 假设德意志帝国在 1945 年的崩溃中幸存下来,并且没有通过投降或盟军占领国或之后在德国行使外国国家权力而灭亡......这也符合联邦的一贯判例法宪法法院,参议院在其中举行。 德意志帝国继续存在......,仍然具有法律能力,但由于缺乏组织,特别是由于缺乏制度化机构,无法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事。 ……随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成立,并没有建立一个新的西德国家,而是对德国的一部分进行了重组。 ... 因此,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不是德意志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而是与“德意志帝国”国家相同的国家 - 然而,就其空间范围而言,“部分相同”,因此该身份不要求排他性。 因此,就其国民和国土而言,联邦共和国不包括整个德国,尽管它是国际法主体“德国”(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国民,其人民属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的国家领土“德国”(德意志帝国)承认,他们自己的国家领土属于同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宪法方面,它把主权限制在“基本法的适用范围”……但也对整个德国负责(参见基本法序言)。

然而,帝国公民的成员只注意到了这一段而没有注意到判决关于联邦共和国的其他部分。因此,他们认为西德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是同盟国成立的公司。因此,帝国公民创立了许多“行政机构”甚至选举产生了“帝国总理”

反犹太主义[编辑]

根据联邦宪法保卫局的说法,一些帝国公民团体和个人是反犹主义者。 一个例子是一个被称为“Geeinte deutsche Völker und Stämme”的组织,这个组织在2020年3月26日被关闭[12]因为它宣扬犹太人和穆斯林没有人权。[13]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陈家齐. 德國極右派意圖政變 恢復舊帝國為何跟俄國扯上關係?. 雅虎新闻. 2022年12月8日 [2022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2月14日) (中文(繁体)). 
  2. ^ "Verfassungsschutzbericht 2021" (PDF).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14). 
  3. ^ German police raid neo-Nazi Reichsbürger movement nationwide. BBC News. March 19, 2020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4. ^ Schuetze, Christopher F. Germany Shuts Down Far-Right Clubs That Deny the Modern State. New York Times. March 19, 2020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5. ^ Wright, Timothy. Germany’s New Mini-Reichs.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June 22, 2019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6. ^ Hundreds of Germans are living as if the Reich never ended. The Economist. November 10, 2016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news}}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newspaper=) (帮助)
  7. ^ "Reichsbürger" und "Selbstverwalter" - eine zunehmende Gefahr? ['Reichsbürger' and 'Selbstverwalter' - an Increasing Danger?].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2022 [December 7,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德语). 
  8. ^ Hüllen, Michael; Homburg, Heiko. 'Reichsbürger' zwischen zielgerichtetem Rechtsextremismus, Gewalt und Staatsverdrossenheit (PDF). Wilking, Dirk (编). Reichsbürger. Ein Handbuch 3rd. Potsdam: Demos: Brandenburgisches Institut für Gemeinwesenberatung. 2017: 15–53 [202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07). 
  9. ^ Anthony Faiola & Stephanie Kirchner. In Germany, right-wing violence flourishing amid surge in online hate. Washington Post. March 20, 2017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10. ^ Dick, Wolfgang. What is behind the right-wing 'Reichsbürger' movement?. Deutsche Welle. 19 October 2016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11. ^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949).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12. ^ Schuetze, Christopher F. Germany Shuts Down Far-Right Clubs That Deny the Modern State. New York Times. March 19, 2020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13. ^ Verfassungsschutzbericht 2021 (PDF). bmi.bund.de. 2021 [2022-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