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如何处理法律威胁
外观
![]() |
正确理解态度
[编辑]当某人诉诸法律威胁时,他可能不清楚维基百科的政策,却受里面的条目所害。这种情形以生者传记相关条目尤盛。此时,请注意条目行文是否违反相关方针?是否有可靠来源支持?是否有诽谤情事?是否有回应在世人物的疑问?
法律威胁的例子
[编辑]本章节用来补充说明Wikipedia:不要诉诸法律威胁#理解法律威胁的实际案例。
- 提醒他人“行为可能已触法”(此处指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并不包含维基百科方针与指引),除非相关法律亦受维基百科的法律方针支持,但建议改成使用“违反某方针指引”。
- “已触犯某法律”[3]
- “已截图存证”[4]
- “已咨询过律师”[5][6]
- “保留法律追诉权”[7]
- “将报案处理”[8]、“将交由法务/律师/司法处理”[9]
- “将采取法律行动”[10]
- “我打过好几次官司都胜诉”[11]
- “类似行为在某个官司中被判刑”
- “我也不想采取司法途径”[11]
- “我若要提告早就告了”[12]
- “不要不知法而触法”[12]
- “你以为你在法律上站得住脚?”
- “若你们(做某事),我就不再追究”
- 主动张贴包含上述内容的外部链接,或故意以他人容易找到的方式暗示存在上述内容。
参考资料
[编辑]- ^ Special:Diff/87648434
- ^ Special:Diff/87779826
- ^ Special:Diff/74541064
- ^ Special:Diff/74644329
- ^ Special:Diff/74610811
- ^ Special:Diff/74611576
- ^ Special:Diff/74649359
- ^ Special:Diff/74540558
- ^ Special:Diff/74535992
- ^ Special:Diff/71247957
- ^ 11.0 11.1 Special:Diff/74541385
- ^ 12.0 12.1 Special:Diff/7463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