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如何處理法律威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正確理解態度

[编辑]

當某人訴諸法律威脅時,他可能不清楚维基百科的政策,卻受裡面的條目所害。這種情形以生者傳記相關條目尤盛。此時,請注意條目行文是否違反相關方針?是否有可靠來源支持?是否有誹謗情事?是否有回應在世人物的疑問?

可能跡象有「誹謗」、「個資法」、「侵害名譽」等:

  • 「請勿編輯誹謗法事件,已報警」[1]
  • 「這個公開姓名,已違反新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請大家更新一下法律觀念」[2]

法律威脅的例子

[编辑]

本章節用來補充說明Wikipedia:不要訴諸法律威脅#理解法律威脅的實際案例。

  • 提醒他人「行為可能已觸法」(此處指現實生活中的法律,並不包含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除非相關法律亦受維基百科的法律方針支持,但建議改成使用「違反某方針指引」。
  • 「已觸犯某法律」[3]
  • 「已截圖存證」[4]
  • 「已諮詢過律師」[5][6]
  • 「保留法律追訴權」[7]
  • 「將報案處理」[8]、「將交由法務/律師/司法處理」[9]
  • 「將採取法律行動」[10]
  • 「我打過好幾次官司都勝訴」[11]
  • 「類似行為在某個官司中被判刑」
  • 「我也不想採取司法途徑」[11]
  • 「我若要提告早就告了」[12]
  • 「不要不知法而觸法」[12]
  • 「你以為你在法律上站得住腳?」
  • 「若你們(做某事),我就不再追究」
  • 主動張貼包含上述內容的外部連結,或故意以他人容易找到的方式暗示存在上述內容。

參考資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