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骨咄

坐标37°44′38″N 69°17′53″E / 37.744°N 69.298°E / 37.744; 69.29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骨咄文化遗址
世界遗产
位置塔吉克斯坦
标准文化:(ii)(iii)
参考编码1627
登录年份2025年(第47届会议
坐标37°44′38″N 69°17′53″E / 37.744°N 69.298°E / 37.744; 69.298
骨咄在塔吉克的位置
骨咄
古骨咄文化遗址在塔吉克的位置

骨咄,《大唐西域记》作珂咄罗国,《新唐书·西域传》作骨咄,《册府元龟》作骨吐,《隋书》作诃咄,《新唐书·地理志》作骨咄施,伊斯塔赫里及波斯佚名作者《世界疆域志》作khuttalan。唐代史书中记载的中亚国名。

骨咄国即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东南,苏尔霍勃河与瓦赫什河以东和喷赤河以西以北地区。其国方圆千里,国都在思助建城(施沃沙城、沃沙城),即今杜尚别东南125公里之哈特隆州库拉勃。骨咄国出良马,有四大盐山,出乌盐、白盐、红盐。615年(大业十一年),向隋朝遣使贡献。661年(龙朔元年),归附唐朝,唐朝在其都城置高附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729年(开元十年),其王俟斤遣子骨都施(骨咄施)来朝。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国王颉利发献女乐,又遣大首领多博勒达干朝贡。752年(天宝十一载),唐玄宗册封其王罗全节为叶护[1][2][3][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西域地名词典》
  2. ^ 《新疆历史词典》
  3. ^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4. ^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