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游锡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游锡堃
 中华民国第12任立法院院长
任期
2020年2月1日—2024年1月31日
总统蔡英文
副职蔡其昌
前任苏嘉全
继任韩国瑜
 中华民国第18任行政院院长
任期
2002年2月1日—2005年1月31日
总统陈水扁
副职林信义 叶菊兰
前任张俊雄
继任谢长廷
 中华民国第18、22任总统府秘书长
任期
2005年2月1日—2005年12月25日
总统陈水扁
前任苏贞昌
继任马永成(代理)
陈唐山(正任)
任期
2000年10月6日—2002年1月31日
总统陈水扁
前任张俊雄
继任陈师孟
 中华民国第10-11届立法委员
任期
2020年2月1日—2024年2月2日辞职
继任王正旭
选区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选举区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第11任主席
任期
2006年1月15日—2007年9月21日
蔡同荣代行:2007年3月14日-2007年5月8日
秘书长林佳龙
前任吕秀莲(代理)
苏贞昌(正任)
继任陈水扁
 中华民国第20任行政院副院长
任期
2000年5月20日—2000年8月1日
行政院院长唐飞
前任刘兆玄
继任张俊雄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第7任秘书长
任期
1998年12月25日—2000年5月20日
主席林义雄 → 谢长廷
前任邱义仁
继任吴乃仁
宜兰县第7任县长
任期
1989年12月20日—1997年12月20日
前任陈定南
继任刘守成
台湾省议会第7-8届议员
任期
1981年12月20日—1989年12月20日
选区宜兰县选举区
个人资料
出生 (1948-04-25) 1948年4月25日76岁)
台湾台北县罗东区冬山乡太和村
(今宜兰县冬山乡)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1986年-)
其他政党 中国青年党(1966年-1977年)
无党籍(1977年-1986年)
配偶杨宝玉(1978年结婚)
儿女2子
居住地 台湾宜兰县宜兰市
学历
经历

游锡kūn(1948年4月25日),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民主进步党籍,是民进党创党小组成员之一,生于宜兰县冬山乡。1980年代初进入政坛后,曾先后担任过台湾省议员、宜兰县县长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院长民主进步党主席立法委员立法院院长等党政要职,成为台湾民主化后首位先后担任过行政院院长与立法院院长的政治人物[1][2][3]

童年时期家境贫寒,且因房屋和田园处于低洼地带而常遭天灾暴殄,需要举债拮据生活。1960年代初,游父在台风灾害中离世,游锡堃因此被迫辍学返家务农数年。复学后,先后在罗东商职、致理商专国贸科半工半读,并入伍服役。完成学业及兵役后,曾从业于金融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及案件(如美丽岛事件林宅血案等)刺激影响下,转志进入政界,于1981年当选为无党派的台湾省议员。在此期间,游锡堃联合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团的部分成员投入组建新政党的系列工作中。他也曾在省议员任内起手创办噶玛兰周刊、推动宜兰反六轻运动,改变时任宜兰县县长陈定南“有条件欢迎”的政策,阻挡台塑六轻在宜兰设厂。1986年9月,他以“党外选举后援会”召集人身份在台北市圆山大饭店冒险组织民进党之建党集会,并当选为党的第一届中常委。在省议员任职期间,游锡堃亦推动当局开放已封闭数十年的大陆探亲,也取得了东海大学的学位。

1989年,游锡堃代表民进党赢得宜兰县县长选举,得以主政宜兰,身份从问政转为执政。任内兴建了罗东运动公园等设施,提倡普及台湾本地语言教育并创立宜兰童玩节等大型活动。并继承前任陈定南的主张,排除来自中央政府的压力,阻止了具有污染风险的六轻工业项目落户宜兰。1997年卸任后,短暂受时任台北市市长陈水扁延揽出任台北捷运公司董事长。

2000年民进党赢得总统选举,首次取得国家执政权后,游锡堃受命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后来因嘉义县八掌溪事件处置不利而辞职,转任总统府秘书长。2002年2月,受命重返行政院接替张俊雄出任行政院院长。行政院院长任内,其率领内阁抵挡了互联网泡沫造成的经济压力,实质性谋划推动了员山子分洪道雪山隧道等大型公共工程的建设进程,解决高雄市自来水供应等延宕问题并进行了第一次金融改革。2005年2月卸任行政院院长后,曾再度出任总统府秘书长,并于2006年至2007年间担任民进党主席。在陈水扁执政期间,游锡堃为任职时间最久的阁揆,长达三年整。

2014年,接受民进党征召,复出参与新北市市长选举,最终落败于争取连任的中国国民党朱立伦。2017年,受总统蔡英文委派,率中华民国代表团赴参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职典礼。自2007年9月卸任党主席后,游锡堃曾低调赋闲十二年,未出任任何党公职。2019年,被民进党列入2020年立委选举的不分区立法委员名单第七顺位并当选立法委员,后于2020年2月1日当选立法院院长。游锡堃亦在2024年立委选举中以不分区委员连任,并再获提名代表民进党团参选立法院院长[4];但同年2月1日,由于民进党席次居于劣势,游锡堃在院长选举连任失利,随后发表声明宣布请辞,翌日生效[5]

早年[编辑]

童年时期[编辑]

1948年4月25日(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农历三月十七日),游锡堃出生于台湾台北县罗东区(后属宜兰县冬山乡太和村的一户农家中。[6]其父游木溪是佃农出身,母亲黄氏是游家的童养媳。游锡堃为长子,下有一位妹妹、两位弟弟。因“耕者有其田”政策,有田二半。游锡堃年幼时性情憨厚,常被旁人唤作“憨堃”。

游锡堃家宅地处低洼之地,附近的冬山河水情暴虐,在当时灾害频仍,时常导致家田欠收以致举债度日。尤其是在1961年“波蜜拉台风”中,游氏除家人及一头水牛幸存外,房屋、水稻、菜园、猪、鸡及农具等赖以谋生的物资在一夜之间全毁,艰困非常。

祸不单行,1961年冬天,借粮度日、居住在以竹拼土糊为墙所搭成的“灾后临时屋”的游家再遭横祸——其结核病体弱、缠病多年的父亲游木溪因难捱凛冽寒风,在日夜受冻中离世。此时的游锡堃才刚刚上初中二年级,[6]为协助守寡的母亲维持家计,被迫辍学离开宜兰中学(现国立宜兰高级中学)初中部,成为农夫下田耕作。自此,游锡堃有长达五年的时间都在家里帮忙农事。据游本人回忆,他曾不止一次因为不能念书而在田埂上放声大哭[6]

少年时期[编辑]

碍于艰难家境,自15岁起,游锡堃便以童工身份与邻居换工插秧、除草、割稻,16岁便开始承担成人的工作量并赚取成人工资。1967年秋,“解拉”台风袭来,游家田园再度遭受重创,来自冬山河上游的土石流泥浆深度淹没田地(达到平均2台尺),这不仅导致了田地粒米未收、还必须举债重筑田埂、重垦田地才得以复耕。在辍学、遭灾等一系列艰难变故的洗礼下,游锡堃渐渐知晓务农靠天吃饭,前途有限,经常心生复学之志,其周围的同龄人也多有外出求学发展者。尔后随着其母再婚,家庭情况改善,游锡堃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农耕生涯,走出家乡求学谋生。

求学与初涉政坛[编辑]

复学[编辑]

为了弥补失学的遗憾,游锡堃在20岁兵役体检的当年以同等学历报考了罗东高商夜间部。考取后,再转学至台北市西湖商工补校,半工半读完成学业,然而在参与升学考试时没有考中,于是入伍当兵。[6]退伍后,只身旅居台北夜间就读私立致理商专(今致理科技大学)国贸科,白天则先后在室内装修业、纺织业、金融业工作。毕业后,插班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公共行政系夜间部。[6]

投身选举[编辑]

游锡堃对政治最初的兴趣是受到在宜兰政坛为农民发声的中国青年党前辈郭雨新影响。初中时,游锡堃便从同学口中知道郭雨新,后来更由一位赖姓县议员介绍与郭雨新相识在农安街家中。1975年立委选举时,游锡堃便曾为郭雨新助选,此为其最早踏足政治的脚步。[6]受到郭雨新影响,游得以阅读青年党刊物,了解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认为要促进国家进步,年轻人应该增强在野党力量以监督执政党,使其在18岁加入青年党,并在25岁便担任了县党部委员。[7]

在青年党时期,游锡堃意识到要透过该党制衡长年执政的国民党是不现实的,尽管其作为在野党却不能有效制衡执政党,且反而受执政党豢养、操纵,欲以该党争取参政并不合适;如果国民党真有诚意施行政党政治,只有取消戒严令、开放报禁以及让党外团体都能恢复正常活动,才能真正付诸实践。后来游锡堃发现党外运动的宗旨及方针更能针对时弊发挥力量,遂开始投身党外运动。[8][9]

1977年地方公职选举时,游锡堃即有意投入省议员选举,并返乡展开准备工作。然而此时他发觉虽然青年党愿意倾力支持他的竞选,但自己的出马势必会分散党外票源,斲伤党外成长的力量。[8]有鉴于此,在立法委员黄信介及部分地方重要人物多协调下,游锡堃转而支持林义雄竞选,并亲自担任林义雄竞选总部的总干事。[10]此时的台湾政坛波谲云诡、大事频发:1978年,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1979年高雄发生美丽岛事件;1980年党外人士林义雄家中发生严重血案(游锡堃在此间被当局怀疑为杀人凶嫌);1981年又发生了陈文成命案,凡此种种均向外传递了极为严酷的讯号,但游锡堃并未因此改志,仍旧在政界打拼。

在此间,游锡堃结识了同在林义雄竞选总部工作的杨宝玉,两人开始交往,后于1978年1月结婚。

1980年12月,当时插班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公共行政系夜间部的游锡堃,因为替党外人士黄煌雄助选增额立委选举而被退学。

1981年,台湾举行省议员选举,游锡堃意向投入参选。当时在宜兰县选区,党外有意角逐省议员者除游锡堃之外还有张川田陈定南,一度产生三强争冠的局面。当时国民党在宜兰提名的陈洦汾跟官来寿两位省议员候选人实力不可小觑,党外选举组织人康宁祥认为如果不进行有效整合,党外势力将会全盘皆没,因此其前往宜兰,公开协调两次,无功而返。[11]:316最后在黄煌雄的协调下,1981年9月,选举阵容作出调整:陈定南转而参选宜兰县县长(后当选);游锡堃与张川田则继续参选省议员。最终,游与张以险胜之势当选。

省议员时期[编辑]

1981年12月20日,游锡堃正式就任台湾省议员,自此开启了其四十余年的政治生涯。时年的游年仅33岁,为宜兰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省议员。但不幸的是,游锡堃刚当选省议员时,其继父夏福禧便辞世;当时游选在老家附近的冬山国小礼堂盛大举办告别式,感谢夏福禧的养育之恩。

1982年开始,游锡堃与台南的谢三升、屏东的苏贞昌组成联合方阵质询,表现不俗,外界以“党外铁三角”称之。谢三升大刀阔斧当机立断,游锡堃则穿针引线居中策应,苏贞昌冲锋陷阵舌战群儒。在三人搭配下,诸如呼吁政府释放林义雄或修改选罢法等提案,甚至能获国民党内外议员的集体支持。[10]

1982年争取到李登辉省主席当面承诺拨款300万元,委托中华顾问公司踏勘;1983年再度获省政府承诺拨1500万元委托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进行地质钻探及可行性评估[12],为国道五号兴建踏出重要的第一步。1991年7月15日于游锡堃宜兰县长任内正式动工,其后雪山隧道工程进度严重迟滞,四度延期,直至2002年游锡堃担任行政院长后亲自督导排除各项困难,最终于2004年9月16日贯通,成为世界上第五长的隧道工程。

1985年5月16日为“省政府委员”预算违法,历经多年无意改善,再次以多数暴力强行通过,伙同其他13位党外省议员集体辞职抗议。[13]政治上凸显中国国民党违法违宪事实,间接影响次年民主进步党组党;法制上促成1994年省县自治法的制定及1999年地方制度法的完成,为台湾民主运动发展上的重要事件。[来源请求]

1985年省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党部突破三十多年在宜兰县溪北、溪南各提名一席省议员的传统,提名两名溪南人(杨政诚、林明正)竞选省议员选举全力夹杀溪南游锡堃、更因腾出溪北空间引起张川田黄煌雄大将游耀长争夺,意图引起党外势力的黄煌雄、游锡堃与党外宜兰县长陈定南矛盾、进而拖垮同时举行的县长选举陈定南选情。[14]唯最终游锡堃仍连任成功。

在此期间,1982年8月,游锡堃在省议员任内插考东海大学政治系,1985年,顺利毕业,拿到大学毕业文凭。[6]其被一再耽搁、充满波折的求学生涯由此得以收尾。

圆山组党[编辑]

戒严党禁报禁的年代,积极推动党外组织化工作,先后担任“1983党外中央后援会”秘书长兼第一选区后援会召集人兼方素敏竞选总部总干事、1984~1986年担任“党外公政会”理事、5月25日成立党外公政会宜兰分会并被推选为理事长、1986“党外与国民党沟通七人小组”成员之一,7月起成为“秘密组党十人小组”成员[15]之一。

游就任1986党外选举全国后援会召集人,1986年8月24日当选“1986党外选举全国后援会”召集人,积极筹办党外立委、国代候选人推荐,并以后援会为基地秘密策划组织新党,促成“928圆山组党”[16]。游就任距12月6日的立委、国代选举剩100天,当时党外高亢公开倡议组党、推动“公政会”组织化、秘密研拟党纲者有多起,但并无进一步的组党行动。因为距“美丽岛事件”发生才6年多,前车可鉴,组党一经发动,成功固然可喜可贺,不成功除了主其事者判个十来年外,还可能让一群人被捉、被关,因此当时众多党外领袖推动组党,停留在言论层次,例如公开呼吁、演讲、办杂志、写文章、研拟政纲、组织后援会等。

1986年当时的党外人士一般都主张选后组党,“党外编联会”现任(第五任)会长洪奇昌认为:“党外还不够成熟,不宜立即组党”;前任会长(第四任)吴乃仁:“立即组党,或制定组党时间表,我认为都没有意义”;前任会长(第三任)邱义仁:“我认为1986年还不适合组党”、“目前空言组党,不过是打高空的行为”。“党外公政会”前任(第一任)理事长费希平:“对订立组党时间表一事,也持反对态度”;现任(第二任)理事长尤清:“订立组党时间表,我赞成,不订立我也赞成”[17];康宁祥则于6月13日以“党外公政会首都分会”名义向总会提出“党外运动五年民主时间表”,建议“1987成立新党、1988解严行宪”[18]。游锡堃认为选前组党才会成功,“圆山组党”的一周前,游锡堃接受《噶玛兰周刊》专访,以“谈选举与组党”为题,主张“今年是组党最好时机”、“要期待国民党自动放松,期待他开放党禁,那是不可能的事”、“用实力逼它开放党禁”等[19],明确表达选前组党的主张。回顾台湾史上“中国民主党”及“美丽岛政团”组党失败,知道选后组党风险高。既然选前组党是较佳的,1986年选前不组党,可能就要等到1989年才有机会了,因为其后台湾将长达三年没有省级以上公职选举,缺乏选前组党的机会。

“圆山组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虽说当时蒋经国已经有比以前开放,但在戒严体制下,继续停留在言论层次还好,一旦真正展开组党行动,国民党还是会出手,由6年前美丽岛事件及正在发生的“公政会”组织化一波三折可证。圆山组党“积极筹备”而“守口如瓶”,直到组党前一日的预备会议中[20]才让同意签名担任第二天后援大会变更议程讨论组党的其他13位提案人知道此事。[21]当时是台湾的政治热季(国代、立委选举),人民极为关注;国际社会也高度关心,国民党较不容易在竞选过程中随便罗织罪名抓候选人。被推荐的所有候选人都是“新党党员”,如果不抓候选人等于新党组党成功,如果抓候选人,新党将前仆后继立即补推候选人或请候选人家属披挂上阵,如此1980年的周清玉旋风及1983年的方素敏旋风将再现,国民党当然得付出极大的代价。

参加推荐大会的成员130多人,全国有影响力的党外人士都会到。后援会负责人兼大会主席游锡堃愿负一切政治与法律责任,并于前一日主动安排9/28当天变更议程讨论组党的提案邀请其他13人连署,并以大会主席身份裁示由费希平立法委员主持讨论组党。

有别于过去的党外集会总是在社区活动中心或学校礼堂。圆山大饭店是当时全国最气派、闻名国际的饭店,到圆山饭店除了比较不会遭受其他莫名的各种因素干扰外,组党消息也较不会轻易被封锁。

教师节既是国定假日也是长假(次日补假),党外后援会成员出席人数会比较多,国民党情治人员心情较为松懈;距离投票日还有两个多月,如果国民党捉人也来得及补推荐候选人参选。

民进党“圆山组党”消息一出,国际震动。由于保密到家,国民党政府有点措手不及。根据蒋经国任内总统府机要室主任王家骅在故总统蒋经国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中的发言表示,民进党组党成功那天,蒋经国并不晓得,他向蒋经国报告后,蒋经国隔天找人到总统府开会,会议中蒋经国一言不发,等全部人都讲完了才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小不忍则乱大谋。”[22]。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于此座谈会中表示,当年民主进步党创党时,他是第一个向蒋经国报告状况的人,蒋经国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抓人不能解决问题”[23]

组党后第三天(9/30)国民党政府才由法务部长施启扬“重申政府严正立场,此时此地不宜组织新党”,此时民进党立即决定成立七人小组以为因应。组党后第四天(10/1)中国时报:“少数人士如不顾情势擅自组党,政府将依法处置,立场并无改变”,全国情势紧绷,各种传言不断。直至10月8日蒋经国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见报,透露台湾将朝向解除戒严及开放党禁两方面迈进后,局势才稳定下来,也确定了“圆山组党”事件雨过天晴,民进党顺利诞生。从928组党之日到10月7日的这十天,就是重要的民进党组党“关键十日”,也是台湾民主的“关键十日”[24]。由于全力促成民进党组党成功,当时也是“秘密组党十人小组”成员,后担任台北县长的尤清以“民进党的助产士”形容游锡堃[25]。前总统陈水扁也以“民进党之父”为名专访游锡堃。[26]

1986年5月11日(母亲节)创办《噶玛兰周刊[27],至1990年10月停刊,前后维持4年4个月。游锡堃除自行担任发行人外,也特别商请正在辅大修博士,时任《八十年代》编辑的刘守成先生回乡担任总编辑,发行所及编辑部均设于省议员游锡堃服务处(宜兰县罗东镇树人路8之1号)[28]。该周刊以“宜兰县民的杂志”自许,以“真实而深入的报导、强硬而理性的批判、诚挚而开放的服务”为办报原则。1-64期采二张半报纸型杂志,65期改为16开32页书刊型杂志。

噶玛兰周刊[编辑]

噶玛兰周刊》开办时台湾尚属戒严时期报禁中,该周刊在推动政治民主、促进言论自由、突破党禁报禁;讨论公共政策、本土人文历史、二二八事件;关心农、渔、劳工权益;防止环境公害、监督污染性工厂、维护生态等各领域提供广泛的报导与评论,成为兰阳子弟对宜兰乡土、对台湾未来表达意见与关怀的平台,尤其在“宜兰反六轻”环保运动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角色,不但唤起县民捍卫宜兰的决心,也改变了陈定南县长原来的“有条件欢迎”六轻设厂的态度。被誉为“在反六轻运动中,更有着催生、集结、动员和扩散的功能”[29]

噶玛兰周刊为宜兰培养了多位人才。除创办人游锡堃后任宜兰县长、行政院长外,第二任发行人陈金德后任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第三任发行人林锡耀后任民进党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社长林顺发后任三星农会总干事,首任总编辑刘守成后任省议员、宜兰县长,第二任总编辑田秋堇后任立委、侨委会副委员长,编辑黄玲娜后任国大代表,编辑林进财后任县议员、县党部主委等。

推动开放两岸探亲[编辑]

1987年,两岸隔绝已达30多年,基于蒋经国的“三不政策”,台湾外省人无法返乡探亲,不少包括中华民国国军和家眷。该年2月23日行政院依然表示:“审度当前时事,仍不宜开放国人至大陆省亲、扫墓或通讯”。[30]

基于人道为先、亲情第一,游锡堃率全国之先于1987年2月19日,在民进党中常会提出““返乡省亲”专案实施计划提请讨论案”,同年3月2日于民进党中常会提出“返乡省亲运动推展方案”,民进党中常会通过此提案,促使专案小组成立,并交由当时具中央民代身份的尤清担任召集人。[31]游锡堃于3月23日在自立晚报发表专文〈还给他们一个春天〉,呼吁国民党政府开放省亲以发扬人道精神。[32]4月8日“返乡省亲”専案小组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

但国民党政府方面,4月3日行政院长俞国华仍重申反对开放“人民往来探亲贸易”[33];4月18日外交部长朱抚松又继续强调“民间与大陆进行通邮探亲现阶段不能考虑”[34];游锡堃于5月22日领衔于台湾省议会提案,又遭国民党省党部要求国民党籍省议员撤销连署[35]。但在民进党的努力推动下,带动社会各界对返乡省亲的探讨、声援与支持。民间相关社团纷纷成立,各地老兵也群起响应,国民党在10月14日中常会最终宣布,将在当年11月2日正式开放探亲,结束海峡两岸38年的隔绝。

地方执政时期[编辑]

宜兰县县长[编辑]

1989年12月,游锡堃接替陈定南出任宜兰县县长,前后共任此职8年。任内,其“文化立县”战略被称为“台湾文艺复兴”的起点[36]:29;“地景改造”获誉台湾地景革命的典范;“绿色新政”也被称为是台湾“环境生态维护”的先驱。《天下杂志》1997年喻为“活用资源做世界级县政”[37]。《远见杂志》1997年的台湾民情报告,游锡堃县长施政满意度获得全国第一名。[38]

1990年开始率全国之先实施“母语教育”,召开“推行本土语言委员会”[36]:62,邀请黄春明担任召集人。并成立宜兰县本土语言教材编辑委员会,拟定课程内容。[36]:62}}[39]在当年独尊国语的各方压力下,通函全县各国中小学校不得禁止学生说本土语言,等同公开宣示废除国民党政府独尊国语、禁用方言的国民教育政策。其后陆续编制教材因地制宜办理泰雅语客家语噶玛兰语的教学。[40]:181

1990年开始编纂乡土教材“兰阳地理”与“兰阳历史”[36]:71,1993年9月起全县施教并列为国中一年级必修课程。1997年6月完成乡土艺术“音乐篇”编纂。宜兰县的经验促使教育部修订“乡土教学活动课程标准大纲”,将宜兰模式推行至全国。1997年9月,教育部乡土教育教材“认识台湾”,成为全国国中一年级的正式课程。

规划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五结乡冬山河下游,占地约24公顷,是国内唯一国际级的传统艺术堡垒。1990年宜兰县政府无偿提供土地积极争取,获行政院文建会同意将“东北部民俗技艺园”设在现址。1991年10月宜兰县政府委托国立艺术学院规划,1993年12月游县长聘请专家学者二十八人为委员,并亲自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展开筹建工作。[36]:4031995年3月1日获行政院核定改名“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拨款23亿元交由文建会负责发包。1997年9月动工。2003年10月游锡堃担任行政院长任内正式开幕营运。

首创实施“传统艺术薪传”。1990年开始先后在各级中小学办理歌仔戏傀儡戏布袋戏北管戏、布马阵、舞龙舞狮国术及泰雅族舞蹈、编织、藤编等传统艺术薪传,让台湾传统技艺获得再生机会。1993年更进一步订定“宜兰县传统艺术薪传五年计划”,全县101所国中小参加薪传有67所传承18项。[36]:81也因此促使教育部重视而订定“推展传统艺术教育要点”,鼓励全国各县市国民中小学校薪传传统艺术。

1992年9月28日创办全国第一个公立歌仔戏团“兰阳戏剧团”,以传承、创新本土戏剧艺术,改变中央政府一向只编预算补助平剧、豫剧之政策,并先后率团远赴美国、加拿大、星加波、哥斯达黎加等国公演,场场爆满广获好评。[36]:100

1993年10月16日创设全国第一座台湾史观的乡土史料馆“宜兰县史馆”,专责乡土资料收集、整理、典藏、研究,共构了宜兰县史的研究热潮。宜兰县史馆成立后积极以台弯史观展开宜兰县史编修、出版“宜兰文献杂志”、“宜兰文献丛书”、“宜兰专史”,并两年办理一次“宜兰研究学术研讨会”。1995年8月9日获台湾省政府响应,行文省属各机关及各县市政府比照办理。[36]:125此后不但宜兰国际学术交流日渐濒繁,其台湾史观外溢效果对国内建构台湾主体性的影响甚大。

1990年计划兴建全国第一座本土思考之人文生态博物馆“开兰阳博物馆(后改称兰阳博物馆)”,地点决定在头城镇“乌石港遗址公园”,1991年2月获省政府同意补助规划费[36]:227,1992年12月成立筹建委员会,1994年3月委托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规划,决定采“类博物馆理念”,将全县视为“生态博物馆”,“兰阳博物馆”、“文化中心”与“宜兰县史馆”形成“三合一核心馆”。2004年8月游锡堃担任行政院任内正式动工。

1997年12月13日,全国第一座由县长旧官邸整建为“宜兰设治纪念馆”开馆启用。[36]:195兼具本土历史、知性及休憩的空间。展出宜兰相关史料,让民众了解宜兰设治200多年来的历史人文与社会变迁,其后成为宜兰县高中职公民课必访之地。

以本土文化活动促进“区域振兴”(后称社区营造),1991年以种族和谐、文化多元之理念办理“开兰195周年系列活动”[36]:227,内容包括“兰阳孩子的一千个梦”、“后山噶玛兰人返乡寻根”、“原住民母语教育研讨会”、“头城抢孤”等,不但促使县民反省历史、认识土地、强化认同、促进区域振兴,也引领全国各界开始重视台湾本土文化。其中“头城抢孤”是中断43年恢复举办[36]:230,不但完成祭典仪式与孤栈技艺传承,也造成十多万人争睹风采之一幕。1996年宜兰县政府再度举办“宜兰纪念日2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欢乐宜兰年”、“水、绿、健康-罗东运动公园开园”、“儿童的梦土-宜兰国际童玩艺术节”、“国际名校划船邀请赛”、“协力擎天 - 宜兰纪念物设立”等。

为化解族群历史恩怨、促进种族和谐,1991年10月16日(汉人入兰开垦纪念日)游锡堃以县长身份正式代表政府为汉人移垦过程伤害原住民权益向原住民族道歉。

宜兰县为美化兰阳平原,率全国之先推动地景改造运动。[36]:338凡宜兰县政府影响所及,包括县政府行政大楼、县议会、各国中小学校园、体育场、公园、公墓、露营区、博物馆、演艺厅、公有厅舍、道路、桥梁,甚至民居,都纳入艺术化、景观化、品质化的范畴,被视为台湾地景革命之起点。此政策在游锡堃担任行政院长时亦纳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推展至全国。

宜兰县政府以社造理念改建校园,要求县内101所国中小以“社区参与”方式进行“校园整体规划”。[36]:348启动“宜兰厝”民居改造计划,是台湾第一个官方主导的建筑特色化计划。[36]:358在中央政府之先积极推动“公共工程艺术化”[36]:343,例如1997年通车的“泰雅大桥”被誉为全国公共工程艺术化的代表作。

在任期间完成相关建设包括1993年开始动工的“宜兰县政中心”公共建筑群、全国第一座“绿建筑”的县政大楼(1997年)[40]:89;“冬山河亲水公园”(1994年)[40]:75、“罗东运动公园”(1996年)[40]:85;重建头城乌石港”为结合渔业、休闲与观光的现代化渔港(1998年);“武荖坑露营区”(1996年)[40]:71首座兼具公墓公园化、殡葬一元化的现代化殡葬区“员山福园”殡葬园区(1997年)。

宜兰县以重视环境保护及生态维护知名于全国。尽管中央政府与县议会的压力强大,“反六轻”运动至1991年最终成功,台塑六轻正式宣布退出宜兰县。[41][42]1993年底台电公司也终于放弃在苏澳兴建火力发电厂的计划。

1990年并委托冯林环境保护基金会办理“宜兰县环境品质规划研究”[40]:173,据此于1993年制定“宜兰县环境政策纲领”(俗称“宜兰县环保大宪章”),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环境品质,宜兰县环保立县的最高指导原则。1992年与台湾水泥公司签订“环保协议书”[40]:43,该制度被中央环保署纳入“公害管制协定范例”,供各地方政府参考。

1993年提报设立“无尾港水鸟保护区”,是全国第一个依据《野生动物保育法》设立的保护区。[40]:53原先中央仅以行政命令规范,为全台十二大湿地之一的“兰阳溪口水鸟保护区”,也于1994年重新调查规划,1996年依《野生动物保育法》提报划设为水鸟保护区。[40]:54

1993年3月连战组阁,李登辉派人征询入游锡堃是否愿意阁担任交通部长,游以政党责任难以厘清、施政理念不同予以婉拒[43][44];1996年陈水扁邀请其担任台北市副市长,游以县长任期未完、责任在身予以婉谢;1997年4月,时任副总统兼行政院长的连战推荐国民党提名廖姓人士为宜兰县长候选人,实为化解游锡堃的政治影响力所作的延揽游入阁建议,但游果决地公开婉拒。[45][46]1997年12月卸任后,地方人士多有劝进游锡堃参选1998立法委员,但游氏决定礼让陈定南立委继续竞选连任而决定暂别政坛,改行学习养蜂及种植有机农作,成为当时在野卸任县市长中唯一放弃竞选立法委员机会的政治人物。

台北捷运及辅佐大选[编辑]

1998年3月4日接受台北市长陈水扁之邀,出任台北大众捷运公司董事长,6月代表台北市政府率团出国考察日本、香港之捷运悠游卡及营运管理。8月成功完成捷运“故障减半”大幅度提升台北捷运运输效率与品质。12月25日随陈水扁市长连任失败卸任而离职。年底接受邱坤良校长邀请于1999年开始担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兼任教授。

1999年1月3日应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先生邀请担任秘书长,任内协助党主席推动“党员倍增计划”,担任“台湾前途决议文草拟小组”召集人”,创设“新境界文教基金会”并开办“财经论坛”以改造民进党“强法政、弱财经”的社会形象。年底开始担任“陈水扁吕秀莲竞选指挥中心”主席团主席兼发言人奔走全国各地全力辅选。2000年3月18日陈水扁吕秀莲以39.3%当选正副总统。

民进党初次执政时期[编辑]

行政院副院长[编辑]

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游锡堃官方照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就任中华民国正副总统,民进党正式上台执政。游锡堃则受命出任行政院副院长,辅佐行政院长唐飞处理政务,成为该院历史上最年轻也是首位民进党籍的副院长。

2000年7月22日,嘉义县发生了震惊全台的八掌溪事件,重创了彼时刚刚上任的陈水扁政府的公信力。7月24日早上,行政院长唐飞为厘清事件发生始末及责任归属亲自主持检讨会议,在了解各相关机关救灾过程后,当场告诉坐在旁边的副院长游锡堃,表示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是救灾之“制度不够健全、程序不够明确、人员不够积极”,各级人员虽有管理与训练之责,但不应把全部责任推给他们,遂决定自己辞职以负全责。游锡堃听后感到极为震惊,因为新政府成立只有两个月,阁揆辞职将涉及内阁总辞,兹事体大。于是,游锡堃当场向唐飞表明代为负起政治责任,并打电话报请陈水扁总统慰留唐飞,同时表明自己可以代为辞职负责。

当晚,游锡堃在主持行政院永续发展委员会议后,接到了陈水扁所派代表携来的同意辞职的裁示。7月25日,行政院长唐飞批示游锡堃的辞呈:“副院长在组阁前后功劳绩著,今为政局稳定挑起政治责任,本人至表感激,勉予同意报府”,送总统陈水扁核准于7月26日生效。至此,前后在任67天的游锡堃成为了台湾史上任期最短的行政院副院长,也缔造了台湾政治民主化后政党责任政治的著名范例。

辞职后,时任民进党主席谢长廷认为游锡堃为此事负责并不公平。在野的国民党也主张此事的责任不在游。[47]游的主动请辞等于是一肩为新政府扛下八掌溪事件的所有责任,也避免了新政府开张二个月就要更换首脑的窘境,化解政局动荡危机。[48]卸任行政院副院长后,游锡堃计划从商,积极展开了经营网络公司之筹备,并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继续任教。后来又担任了总统府秘书长

行政院院长[编辑]

时任行政院长的游锡堃官方照

2002年2月1日,内阁改组。游锡堃授命组阁,成为了当时出生于台湾本土、最为年轻的、同时也是首位农夫、省议员和民选县长出身的行政院长。游锡堃主管行政事务后,陆续推动多项重大建设,包括贯通雪山隧道;完成中二高、南二高、十二条东西向快速道路使形成西部高速公路网;完成北回铁路电气双轨化、花莲机场新航厦启用[49]恒春机场民用航空站启用,惟苏花高建设计划方面则在其任内终止[50][51];净化高雄自来水结束高雄人买水喝30年的困扰;设置中部科学工业园区促进北中南均衡发展;整治基隆河开辟员山子分洪道解除汐止、瑞芳、社子等地水患;完成“金融改革”使金融逾放比符合国际标准,化解国内潜在金融危机为产业发展奠立坚实基础等,[来源请求]以较高效率和决心完成了众多建设。

面对首度政党轮替、核四风暴、朝小野大的政局影响,以及全球网络科技泡沫化,台湾经济成长率首度负成长,失业率创历史新高等棘手问题,游锡堃内阁实施了“工业区土地006688优惠出租措施”促进国内投资;采取扩大公共支出(包括200亿救失业、500亿救经济、300亿整治基隆河合计1000亿的特别预算),并主导制定了“促进民间投资公共建设”三年达成2000亿投资的计划,有效促进了经济复苏。在任三年间,台湾平均经济成长率达到5.4%[52],失业率也从5.17%降至4.44%,就业机会增加了45万个。[来源请求]2003年,SARS疫情爆发,时任阁揆的游锡堃也领导行政团队做出了较好的应对。

因应全球化冲击、中国磁吸效应、国内产业转型瓶颈等等难题,游内阁除了迅速施行治标措施外也推出长期治本政策外,也于2002年开始陆续提出“挑战2008国发计划”[53]、“新十大建设”等执政愿景,内容含括软件的文化创意产业与行动台湾的资讯建设等,均具前瞻性。和过去蒋经国时代的十大建设及郝柏村提出偏重硬件建设的“六年国建”有所不同,“挑战2008国发计划”及“新十大建设”致力于推进台湾将“工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也因为均以2008年为目标年,相当于为民进党的竞选连任提出有效政见。

根据台湾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公布的“民众对政府形象的看法”之调查结果显示,游锡堃内阁上任二年间,有五成七的受访民众满意其施政表现。行政院团队的形象调查中,超过五成民众以“重视环保,维护生态”、“重视城乡及南北差距”、“勇于改革”及“认真打拼”等理由对内阁表示支持,其中又以“重视环保,维护生态”民调成绩最高,五成七受访者对其表示肯定[来源请求]

但与此同时,游内阁面临的挑战和动荡仍然存在。2004年2月,在立法院院会上,亲民党籍立委锺绍和郑金玲以质询权为名,对游锡堃及其阁员进行不当言语攻击。游锡堃在委屈不能求全的情况下,率阁员离席至休息室,等待国会依照内规做必要的处理。[54]除此之外,任内的渔会和农会信用部风波,也使他三次向总统陈水扁表达辞意。2005年初,因民进党未能在新一届立法院中取得过半数席次,游锡堃最终决定不再担任行政院长职务。2005年1月31日,游锡堃主持召开行政院会,宣布内阁总辞并获准。次日,谢长廷接任行政院长,游锡堃则返回总统府,继续担任总统府秘书长职务。

游锡堃是陈水扁担任总统期间任职时间最长的阁揆,其三年任期也是扁政府民调支持度的高原期。2004年,其以行政院长兼任陈水扁全国竞总主任委员,辅助陈吕顺利当选连任。陈吕组合的得票率从2000年的39.3%大幅提升至2004的50.1%,游内阁的良好施政表现被认为是其中之重要因素。[来源请求]

民进党主席[编辑]

2005年12月,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县市长三合一选举败选而辞职以示负责。游锡堃宣布辞去总统府秘书长,参选补选的民进党主席。2006年1月15日,民进党第11届第二次主席补选结果揭晓,游锡堃以25,397票压倒蔡同荣的16,846票和翁金珠的4,406票,当选民进党主席。

2007年的游锡堃

2007年9月21日,因“首长特别费”之争议,而与马英九陈唐山吕秀莲一同遭到最高检察署特侦组起诉,辞去党主席一职[55]

国际事务经验[编辑]

  1. 2007年,民进党主席任内出访美国,应邀于民主进步党美西/美南/美东党部发表演说。
  2. 2006年,民进党主席任内出访日本,应邀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基金会发表演说。
  3. 2006年,民进党主席任内出访美国,应邀于美国传统基金会国家记者俱乐部(NPC)发表演说
  4. 2006年,民进党主席任内担任总统特使出席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丧礼。
  5. 2004年,行政院长任内担任总统特使出席多米尼加总统就职典礼并访问、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国家,并过境美国。
  6. 2002年,行政院长任内出访海地、巴拿马、哥斯达黎加、伯利兹等国家,并过境美国。
  7. 2000年,总统府秘书长任内担任总统府对日工作小组召集人,并多次出访日本。

在野时期[编辑]

下野赋闲[编辑]

随着民进党于2008年大选中落败下野,游锡堃也随之赋闲。此间,游锡堃积极拓展登山、骑单车、有机农业、台语诗文吟唱等兴趣爱好,也没有放弃对国内国际事务的关心。

新北选战[编辑]

2013年12月3日,赋闲多年的游锡堃通过民进党党内初选,成为新北市市长候选人。2014年11月29日,游锡堃以934,774票败于朱立伦所获的959,302票。[56]

2014年7月,在参选新北市长的造势活动上

批朱立伦市府护航顶新土地变更事件[编辑]

朱立伦市府护航顶新土地变更事件,是指涉及2014年台湾饲料油事件顶新集团旗下的味全公司在2010年时,以101亿标下位于新北市三重区新燕土地[57]。2011年1月28日,朱立伦上任新北市长第30天后,及核定新燕土地使用变更案[58],由工业用地变更成住商混合用地,利益暴增到400亿元[59]

2014年11月11日,新北市长候选人游锡堃,针对味全集团得标的三重新燕土地开发案,三问新北市朱立伦“为何违法变更?为何快速批准?为何独厚顶新?”游锡堃要求朱立伦应亲自对外界说明。游锡堃表示,三重新燕土地开发案,由工业用地变更为住商混合用地城市规划变更案,前后历经3任部长:江宜桦李鸿源陈威仁,5次专案会议都不敢批准,而新北市却迳予变更。关于违法变更部分,除非事涉重大或紧急,否则不能做迅速变更,此案并非如此,因此是违法。游锡堃强调,此案充满疑点,当全国都在“灭顶”,抵制黑心商人时,为何朱立伦却要“护顶”?[60][61]

顶新三重新燕土地“迅行变更案”公文

2014年11月17日,新北市长候选人游锡堃与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共同发起“告顶新 讨公道”运动,号召市民依“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第56条填写委托书,游锡堃表示,当选第一天就会成立律师团,由新北市政府代位求偿,为市民讨公道[62][63][64]

2014年11月19日,新北市长候选人游锡堃偕同立委高志鹏吴秉叡、前立委庄硕汉民进党新北市党团总召李余典召开“朱立伦说谎 抓到了”记者会,游锡堃拿出内政部营建署发函的公文指出,朱立伦在民国100年1月25日就以顶新三重新燕土地变更案属“城市规划法第27条第1项第3款得迅行变更之情形”为由,将顶新新燕土地由工业用地“迅行变更”为住商混合区,并快速发函,送交内政部审议。游锡堃表示,若未来三重新燕土地通过内政部审议,1万8千坪的土地价值立即由100亿爆增一倍,如用已开发价值来看,更将高达400亿,游锡堃呼吁朱立伦“迅行撤回”此土地案,将三重新燕区“打回原形”成原本的工业区,并彻查当中有无不法及官商勾结的情况。[65]

“新北市全民向顶新讨公道运动”委托书

2014年11月23日,新北市长候选人游锡堃表示当选后要废掉顶新三重土地的开发许可,并代食安受害者向顶新讨公道。而目前已经收到近8000份委托书,也有150多家的商店参加“告顶新 讨公道”的连署。只要民众填妥委托书,并传真或是连络相关人员寄送委托书后,就可参加“告顶新 讨公道”运动[66][67][68]

2014年11月24日,新北市长候选人游锡堃强调,顶新在台湾有三大指标,“101”、“味全”和“三重新燕土地”,如今顶新已退出“101”和“味全”经营权,独留三重新燕土地变更案想获得暴利,朱立伦让开发案“迅行变更”,他要求朱立伦“说清楚、讲明白”在顶新开发案中扮演的角色,朱立伦却一再逃避。如果游锡堃当选会“迅行撤回”。全国都在“灭顶”惟独朱立伦“护顶”,这是一场“灭顶”与“护顶”之战![69][70]

发起“告顶新、讨公道”运动[编辑]

台湾油品安全连环爆,2014年10月8日,顶新集团下的正义食品公司“维力清香油”、“维力香猪油”、“正义香猪油”3款猪油卷入饲料油风波,让食安问题再度浮上台面。[71][72]

2014年11月17日,民进党新北市长候选人游锡堃表示,政府对顶新的消极作为,是让食安问题连环爆的最大黑手,尤其朱立伦常说要将黑心厂商“罚到倒、关到老”[73][74][75],却在上任后30天就快速通过顶新位于三重新燕的万坪土地,希望内政部能将此案退回新北市府,重启调查、厘清变更过程疑点。并发起当选第一天就会成立律师团,并请来谢长廷担任首席法律顾问,由新北市政府向顶新代位求偿,为市民争取公道的“告顶新 讨公道”运动[62][63][76]

新北市长选前之夜场地事件[编辑]

游锡堃前之夜场地申借时程一览表

游锡堃竞选总部于2014年8月8日提出申请在站前路举办选前之夜,但在经过新北市政府2014年8月15日、9月18日两次会勘后,于11月17日以“影响交通”为由否决。对此游锡堃竞选总干事高志鹏指出,一般场地申请过程只需5天,团队都配合缴交所需补充文件,但不仅被公所拖延3个月,而过程中区公所2次场勘都没有问题,批评:“这种行政不公做法,只有在戒严时期才看得见!”[77][78]

2014年11月23日,游锡堃竞选总部申请板桥火车站前的站前广场作为选前之夜的活动场地。而新北市政府则以除交通考量外,依“新北市政府公设广场使用管理要点”第二点规定,站前广场原本就禁止提供“政治集会”为由拒绝游锡堃阵营的要求[79]

2014年11月25日,游锡堃竞选总部于板桥站前广场召开记者会,针对选前之夜场地租借提出质疑,发言人罗致政表示,竞选总部绝对愿配合守法,11月23日也接获新北市府主动来电告知,希望能将活动改至站前广场,竞总也接受协调,更与相关单位一同前往现场会勘,过程中允诺提交民众安全与交通疏导建议,未料新北市新闻局却发出声明,因“严重冲击交通”与站前广场禁止提供‘政治集会’为由,市府不同意让绿营在此举办选前之夜,强烈质疑“不同意举办,为何市府要主动告知更陪同会勘?”[80]

2014年11月26日,游锡堃表示,目前除了申覆站前广场,也申请新府路与新站路,新府路及新站路举办相关活动已有前例,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曾分别于2012、2010年举办造势活动,请新北市政府勿再刁难。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也表示,游锡堃的努力,已让新北市民逐渐了解其政见可行而富创意,对选情相当有信心,但连选前之夜的场地,当权者都百般挑剔,相当没有民主竞争的风度[81]。但在晚间板桥区公所发布新闻稿,再度驳回这项申请。公所指出,新府路、新站路,邻近新板特区捷运环状线工程地点,如举办封路活动,将加重交通负担,对此游办总部新闻部主任周永鸿表示,市府明明举办欢乐耶诞城演唱会时就曾封路,现因交通因素拒绝租借,根本就在说谎[82]

2014年12月3日,新北市警局板桥警分局表示,游锡堃在选前之夜未经核准擅自举办晚会,已违反集会游行法,将依法函送[83]。同日,游锡堃回应:“活动是我命令的,要关就关我!”[84]

原本在民调中大幅领先的朱立伦最终仅以两万多票差距险胜,出乎外界意料,有媒体将其列为该次选举“十大不可思议”之一。[56]

民进党再次执政时期[编辑]

立法院院长[编辑]

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就职典礼,总统蔡英文从立法院院长游锡堃手中接过总统之印

2019年,游锡堃在2020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名列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名单第七顺位,随后顺利当选;并于2020年2月1日院长选举以73票击败中国国民党赖士葆(36票)、杨琼璎(1票)、无党团结联盟高金素梅(1票)、同党赖品妤(1票)与废票1票,当选立法院院长[3]

游锡堃认为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在他担任立法院院长期间,他表态立法院将兼顾程序正义、立法品质与议事效率下,一切以民意为依归。游锡堃在2020年2月1日就职演说时提出“优化国会功能”、“强化世代共赢”、“深化民主同盟”等“三化”方向,与立委及社会各界共勉。

为了善尽“民主教室”责任,举办与“台湾史”相关展览,包括:“2021年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百年展”[85]、“202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70周年特展”[86]、“2023年民主国会卅年特展”[87]

2021年12月1日,游锡堃出席立法院与外交部合办之“2021年开放国会论坛”,台湾是亚洲第一个以“非OGP会员国”的身份举办“开放国会论坛”的国家,此次论坛共计有来自国外20个国家共26位国会议长及议员与会。

2022年7月20日,游锡堃在捷克参议院以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发表演说,“我是台湾人,也是捷克人,因为我们都是民主人”。[88]

2023年初,游锡堃宣布不再争取连任,将于立法院院长任满后退休[89],然而之后仍被民进党纳入2024年的不分区名单中[90],并在当选后再被推为立法院院长候选人[91],但在院长选举时不敌国民党韩国瑜,随后宣布以个人规划为由辞去立法委员,隔日生效。[5]

选举纪录[编辑]

年度 选举届数 选举区 所属政党 得票数 得票率 当选标记 备注
1981 第七届台湾省议员选举 宜兰县选举区 无党籍 41,631 24.27%
1985 第八届台湾省议员选举 88,555 43.98%
1989 第十一届宜兰县县长选举 宜兰县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19,037 54.48%
1993 第十二届宜兰县县长选举 116,959 57.49%
2008 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 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选举区 3,610,106 36.91%
2012 第八届立法委员选举 4,556,424 34.62%
2014 第二届新北市市长选举 新北市 934,774 48.78%
2020 第十届立法委员选举 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选举区 4,811,241 33.98%
2024 第十一届立法委员选举 4,982,062 36.16%

著作[编辑]

  • 台湾汉诗吟唱参考教材[92]
  • 台湾民主兰城寻踪[93]

荣誉[编辑]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编辑]

政治立场[编辑]

作为民主进步党的创党元老和资深党员,游锡堃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多与其党纲趋同或相近,而在具体的从政经历中,也夹杂着一些个人色彩。

  • 支持台湾民主化,反对国会一党独大、暗箱操作、强制通过议案等独裁作为。主张开放报禁、党禁,支持民主选举。
  • 支持台湾独立建国并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正常邦交,鼓励国会承担一定的外交职能,尤其支持台美建交。
  • 对中国大陆及北京政府多持消极、强硬立场,认为其有意并吞台湾并在外交层面频频对台湾设置障碍;不认同“九二共识”及“一个中国”等原则;曾多次批评大陆内部及香港的民主、人权状况。
  • 支持废除监察院、考试院。
  • 倡导环境及动物保护,反对在生态为主的地区布局污染产业及盗采砂石,关心阳明山等地水牛的生存状况,支持倡导有机农业。
  • 倡导保护和弘扬台湾本地文化,包括推行台湾方言教育、复兴传统艺术、普及本地历史、保护文物古迹、成立台语吟唱诗社等。
  • 重视交通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大力推动雪山隧道等工程。

个人生活[编辑]

游锡堃1978年与杨宝玉结婚。两人育有两子:游秉陶、游翔。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游錫堃再入紅塵 發揮水牛精神. 联合报.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2. ^ 側寫/綠推游蔡配角逐立院龍頭 游錫堃將成行憲以來第一位曾任行政立法兩院院長. [2020-01-31]. 
  3. ^ 3.0 3.1 首進國會就當選龍頭 游錫堃成為台灣民主化後首位兩院院長.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4. ^ 丘采薇. 幕後/游錫堃辭不分區立委 立法院長選前就和賴清德達共識. 联合报. 2024-02-01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2). 
  5. ^ 5.0 5.1 續任國會龍頭失利 游錫堃請辭立委由王正旭遞補. 自由时报. 2024-02-01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4)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吕尚鸿,〈从锄头博士到文化县长〉,《台湾政坛明日之星》台北:日月出版,1993年10月初版。页242-249。
  7. ^ 黨外學徒. [2015-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8. ^ 8.0 8.1 谢进仁、吴德育,〈认识党外候选人〉,《八十年代》第三卷第四期、总号第十六期。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1981年11月。页34-35。
  9. ^ 财团法人台湾研究基金会执笔小组. 《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 玉山社. 2006年11月. ISBN 978-986-7375-87-2. 
  10. ^ 10.0 10.1 〈“铁三角”会不会少一角?——铁三角剪影〉,《亚洲人》周刊,总号第七十七号。1985年8月3-9日。台北:亚洲人杂志社。页10-11。
  11. ^ 康宁祥. 《台灣,打拼 康寧祥回憶錄》 二版. 允晨出版. 2014年1月. 
  12. ^ 台湾省议会第七届第五次大会游锡堃议员交通质询
  13. ^ 游锡堃; 谢三升; 苏贞昌. 黨外省議員集體總辭. 
  14. ^ 吕清渊,〈党外悲壮的领地——宜兰党外的一仗〉,《亚洲人》周刊,总号第七十七号。1985年8月3-9日。台北:亚洲人杂志社。页8-11。
  15. ^ 推动民进党组党关键人物—傅正[2011-02-12]
  16. ^ 陈仪深主访,从建党到执政:民进党相关人物访问纪录,(台北,玉山社,2013),p. 374
  17. ^ 政论家丛书0002期p47-林志弘(1986/01/18)
  18. ^ 噶玛兰周刊第9期03版1986/07/05
  19. ^ 噶玛兰周刊第20期06、07版1986/09/20
  20. ^ 陈仪深主访,从建党到执政:民进党相关人物访问纪录,(台北,玉山社,2013),p. 373
  21. ^ 陈仪深主访,从建党到执政:民进党相关人物访问纪录,(台北,玉山社,2013),p. 372
  22. ^ 當年民進黨組黨 王家驊:蔣經國其實直到當天才知情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23. ^ 民進黨當年創黨 蔣經國向宋楚瑜說這句話. NOWnews 今日新闻.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24. ^ 王, 晓玟. 衝破黨禁1986:民進黨創黨關鍵十日紀實. 台北市: 圆神. 2021. ISBN 978-986-133-779-1. 
  25. ^ 王, 晓玟. 衝破黨禁1986:民進黨創黨關鍵十日紀實. 台北市: 圆神. 2021: 100. ISBN 978-986-133-779-1. 
  26. ^ 2021-07-25 專訪功在國家的台灣水牛游錫堃院長 有夢上水 第三十集 陳水扁主持.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0). 
  27. ^ 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台志字第5170号
  28. ^ 噶玛兰周刊01期01版1986-05-11
  29. ^ 联合报23版1988-04-26/噶玛兰的清流-萧新煌
  30. ^ 自立晚报,二版,1987-2-23
  31. ^ 民进报,头版,1987-3-11
  32. ^ 自立晚报,二版,1987-3-23
  33. ^ 自立晚报,二版,1987-4-5
  34. ^ 自立晚报,头版,1987-4-18
  35. ^ 自立晚报,二版,1987-5-22
  36.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陈赓尧,《文化、宜兰、游锡堃-1990-1997》(台北,远流,1998)
  37. ^ 游常山,活用资源做世界级县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天下杂志,197期,1997-10-1
  38. ^ 远见杂志编辑部,1997台湾民情报告,远见杂志,137期,1997-11-5
  39. ^ 林志恒,《兰阳之子游锡堃》(台北,天下文化,1998),p. 155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宜兰县政府,宜兰县长游锡堃施政八年专辑,(宜兰县,宜兰县政府,1997)
  41. ^ 联合晚报,1991-3-11,三版
  42. ^ 中国时报,1991-3-13,头版
  43. ^ 中国时报,1993-3-2
  44. ^ 联合报,1993-3-2,
  45. ^ 中国时报,1997-4-23
  46. ^ 自由时报,1997-4-23
  47. ^ 台灣“朝野政黨”為遊錫堃請辭鳴不平. 中时电子报. 2000-07-26 [201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中文(台湾)). 
  48. ^ 遊錫堃捨棄自己保唐飛 為阿扁解危. 联合早报. 2000-07-26 [201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中文(台湾)). 
  49. ^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花蓮航空站 機場簡介.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9). 
  50. ^ 自由新聞網 游揆:暫緩興建蘇花高速公路.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2). 
  51. ^ TVBS新聞網 蘇花高興建案被退 縣民怒醞釀抗爭.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9). 
  52. ^ 行政院主计总处中华民国统计资讯网国民所得统计常用资料
  53. ^ 行政院91.5.31 院台经字第0910027097 号函核定
  54. ^ 游錫堃委屈不能求全 退席有理.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4-03-18 [201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中文(台湾)). 
  55. ^ 特別費/遭起訴!表清白 游錫堃請辭民進黨主席. tvbs. 2007-09-21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56. ^ 56.0 56.1 让人眼镜碎光光!九合一大选的“十大不可思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森新闻云
  57. ^ 三重地肥 魏家難捨味全. 中央社. 2014-11-01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中文(台湾)). 
  58. ^ 上任34天核定新燕土地變更? 綠營要朱立倫說明. 自由时报. 2014-11-13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59. ^ 三重「工變住」 推案1坪50萬. 苹果日报. 2013-11-25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60. ^ 味全三重土地案快速通過 游錫堃批朱立倫「護頂」. 风传媒. 2014-11-11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4) (中文(台湾)). 
  61. ^ 【大選】三重土地開發 游錫堃控朱立倫獨厚頂新. 苹果日报. 2014-11-11 [2014-11-24] (中文(台湾)). 
  62. ^ 62.0 62.1 【大選】求償牌!游錫堃擬代位求償告頂新. 苹果日报. 2014-11-17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63. ^ 63.0 63.1 游錫堃發起告頂新 連署代位求償. 联合报. 2014-11-17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4) (中文(台湾)). 
  64. ^ 游錫堃發起「告頂新 討公道」將代位求償. 自由时报. 2014-11-17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中文(台湾)). 
  65. ^ 批朱立倫迅行變更頂新土地 游錫堃:當選迅行撤回. 东森新闻云. 2014-11-19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66. ^ 游:告頂新 已收8千份委託書. 中央社. 2014-11-23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67. ^ 百家商店連署告頂新 游錫堃:組律師團. 中国时报. 2014-11-23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中文(台湾)). 
  68. ^ 百家商店連署 響應游錫堃「告頂新,討公道」. 民报. 2014-11-23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69. ^ 新北之戰 游錫堃︰「滅頂」與「護頂」之戰. 自由时报. 2014-11-24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70. ^ 【大選】綠營續打「新燕案」 游:朱立倫拿頂新政治獻金. 苹果日报. 2014-11-24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71. ^ 飼料油混食油 正義油品中招. 中国时报. 2014-10-08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中文(台湾)). 
  72. ^ 正義油再陷風暴 頂新:釐清產品. 中央社. 2014-10-08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中文(台湾)). 
  73. ^ 正義油品出包 朱立倫:罰到倒、關到老. 自由时报. 2014-10-09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中文(台湾)). 
  74. ^ 朱立倫:黑心業者罰到倒關到老. 中央社. 2014-10-09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75. ^ 黑心油品再起 朱立倫轟:罰到倒關到老. 苹果日报. 2014-10-09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台湾)). 
  76. ^ 游錫堃發起「告頂新,討公道」將代位求償. 自由时报. 2014-11-17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中文(台湾)). 
  77. ^ 【大選】朱立倫打壓? 游陣營控申請場地遭拒. 苹果日报. 2014-11-17 [2014-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78. ^ 執政優勢?游辦爆新北市府不借造勢場地. 新头壳. 2014-11-17 [2014-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1) (中文(台湾)). 
  79. ^ 新北綠黨選前之夜 場地二度遭拒. 中时电子报. 2013-11-24 [2014-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80. ^ 【大選】新北市府奧步? 綠營控選前之夜借無場地. 苹果日报. 2013-11-25 [2014-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81. ^ 選前之夜場地喬不攏 蘇游籲:新北市府勿刁難. 自由时报. 2013-11-26 [2014-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湾)). 
  82. ^ 游辦選前之夜借地 三度被駁. 中时电子报. 2013-11-27 [2014-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台湾)). 
  83. ^ 游錫堃造勢晚會違法 警將依法函送. [2014-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84. ^ 警欲法辦選前之夜 游錫堃:要關就關我. 苹果日报. [2014-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5. ^ 立法院议政博物馆.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百年展. 2021-01-30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86. ^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舊金山和約生效70週年特展.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87. ^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民主國會卅年特展】.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9). 
  88. ^ 游錫堃捷克參院演講對歐外交突破 感謝挺台護民主. 中央通讯社. 2022-07-20 [2022-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89. ^ 游錫堃:退休不爭取立委席次 致力台灣史教育. 中央社. 2023-03-23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90. ^ 列民進黨不分區 游錫堃:繼續推動台灣向正常國家邁進. Rti 中央广播电台. 2023-11-16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91. ^ 綠推游錫堃選立法院長 游昌配下午拜會民眾黨團. 中央社 CNA. 2024-01-29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92. ^ 台灣漢詩吟唱參考教材. 财团法人仰山文教基金会. 2022. ISBN 978-957-28786-5-1. 
  93. ^ 臺灣民主蘭城尋蹤. 财团法人仰山文教基金会. 2023. ISBN 978-957-28786-6-8. 
  94. ^ 總統頒勳給游錫堃陳哲男、簡又新.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02-01-31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6). 
  95. ^ 總統分別授勳行政院前院長游錫堃、行政院前副院長葉菊蘭、總統府前秘書長蘇貞昌及行政院前秘書長葉國興.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05-03-02 [2021-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外部链接[编辑]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职务
宜兰县政府
前任:
陈定南
宜兰县县长
第十一、十二届
1989年12月20日—1997年12月20日
继任:
刘守成
行政院
前任:
刘兆玄
行政院副院长
第二十任
2000年5月20日—2000年8月1日
继任:
张俊雄
前任:
刘兆玄
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四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任)
2000年5月20日—2000年8月1日
继任:
张俊雄
前任:
张俊雄
行政院院长
第十八任
2002年2月1日—2005年2月1日
继任:
谢长廷
中华民国总统府
前任:
陈哲男(代理)
正任:张俊雄
总统府秘书长(首次)
第十九任
2000年10月6日—2002年2月1日
继任:
陈师孟
前任:
苏贞昌
总统府秘书长(再次)
第二十二任
2005年2月1日—2005年12月15日
继任:
马永成(代理)
正任:陈唐山
立法院
前任:
苏嘉全
立法院院长
第十二任
2020年2月1日—2024年2月1日
继任:
韩国瑜
政党职务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前任:
邱义仁
民主进步党秘书长
第七任
1998年12月25日—2000年5月20日
继任:
吴乃仁
前任:
吕秀莲(代理)
正任:苏贞昌
民主进步党主席
第十一届第二次补选
2006年1月15日—2007年9月21日
继任:
蔡同荣(代理)
回任: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