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朱英 (正统进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英
大明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
籍贯湖广郴州直隶州桂阳县外沙村
字号字时杰、世杰,号澹菴、诚菴、任真子
谥号恭简(正德十三年追谥)
出生永乐十五年
(1417年)
湖广郴州直隶州桂阳县外沙村
逝世成化二十一年七月十二日
(1485年8月21日)
北京
墓葬湖广郴州直隶州桂阳县外沙村享塘
亲属(祖父)朱攀麒
(父)朱思谏
(母)胡氏
(族兄)朱海
(子)朱守孚朱守顺朱守谦朱守蒙
(族子)朱守恕
(孙)朱珑朱斌
出身
  • 正统九年甲子科举人
  • 正统十年乙丑科同进士出身
经历
  • 浙江道监察御史(正统12年~景泰3年)
  • 广东布政使司右参议(景泰3年~天顺6年)
  • 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天顺6年)
  • 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成化1年~成化5年)
  • 福建右布政使(成化5年~成化7年)
  • 陕西左布政使(成化7年~成化10年)
  •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化10年~成化14年)
  • 甘肃巡抚(成化10年~成化11年)
  • 两广总督(成化11年~成化20年)
  • 都察院右都御史(成化14年~成化21年)
  • 太子少保(成化20年~成化21年)
  • 赠太子太保(成化21年)
  • 赠荣禄大夫(成化21年)
著作
  • 《认真子集》
  • 《澹菴纪年》
  • 《诚菴奏稿》

朱英(1417年—1485年8月21日),字时杰[1]世杰[2],号澹菴[3]诚菴[4]任真子[5]湖广郴州直隶州桂阳县外沙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太子少保恭简。毕生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后被奉为潮州饶平城隍

生平

[编辑]

朱英五岁丧父,由母亲胡氏独力抚养。朱英九岁就学于外沙村香明寺,十三岁始外出求学,十五岁获取为县学生员,主修《诗经》及《尚书》。朱英在学期间刻苦勤奋,天资聪敏,岁科试屡名列前茅。十九岁补廪生,二十二岁赴村内白石书斋继续修学,专修《易经[6]

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科湖广乡试举人,十年(1445年)乙丑科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与同科进士族兄朱海有“双凤”之誉。兵部观政,十二年(1447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7]景泰三年(1452年)出为广东布政使司右参议[8]天顺六年(1462年)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署理广东布政使[9],同年丁母忧去职[6],服阕,成化元年(1465年)起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10],五年(1469年)升福建右布政使[11],七年(1471年)升陕西左布政使[12],十年(1474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6]巡抚甘肃[13],十一年(1475年)改总督两广[14][15],十四年(1478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6],二十年(1484年)改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七月十二日(1485年8月21日)卒于官,享年六十八岁,赠太子太保[6]荣禄大夫[16]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追谥恭简[17]

事迹

[编辑]

平处州民变

[编辑]

正统十年(1445年),朱英以进士出身获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当时浙闽盗起,朝廷命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朱英奉敕守处州府。当时,叶宗留部众四出窃掠,处州道阻。朱英暗中领军赴处州,抚降当地大部分贼党,并杀首领周明松等,后成功驱逐贼党。

陈循诬奏案

[编辑]

景泰三年(1452年),监察御史王豪周鉴曾因勘查陈循争地的事而得罪陈循。陈循于是向景泰帝告御状,乘机诬奏两人。陈循以景泰帝亲草拟诏书之便,指凡御史被检举揭发,无论最后有否遭到赦免,均需下放为地方官。王豪于是当改知县。朱英闻讯,即慷慨陈词,上告道:“若如诏书,则凡遭御史抨击之人,皆将挟雠诬讦,而御史愈缄默不言矣。”朱英上表之奏章后转阅法司,即按朱英所言照办,复回王豪原职。不久朱英获升广东右参议。

任广东右参议

[编辑]

景泰三年(1452年),任广东右参议,赴任时过家省母,身上仅携景泰帝亲赐十两银。当时,广东徭役苛重,地主又伺机避役,使农民负担十分繁重。朱英到任后体察民情,推行均徭法,限定民丁每十年服一次劳役,其后休役九年,人民纷纷称便。

平两广民变

[编辑]

天顺六年(1462年),两广盗贼变乱日炽,众将士常滥杀无辜藉以邀功。参将范信诬陷宋泰乡、永平乡之乡民为贼盗,继而进行屠杀,更打算屠城。朱英闻讯后,即前往平定。范信忿恨,留师不还。天顺八年(1464年)朱英暗中以密函就请宣府巡抚叶盛,指点班师,随即一举擒获范信,靖定乱事。潮州府有贼寇罗刘宁,部众流劫于两广地区,屡挫官兵。朱英会师歼灭贼党,后放还被贼党劫掠之数千人,更特设一营安置被掳之妇女,他人不敢侵扰。

调任各省

[编辑]

任广东右参议十年,天顺六年(1462年)陞广东右参政。同年丧母,丁母忧去职。成化元年(1465年)服阕,补陕西右参政。陕西大军讨伐满四,朱英督粮有功。其后历任福建右布政使及陕西左布政使,皆效广东施行均徭法。成化十年(1474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即推行均徭法,并先后向宪宗提出二十八项区内施政建议。当中的一些建议如迁徙居戎、安定流离失所之居民、简便贡使之务等策,均切合当时甘肃区内之效。成化十一年(1475年),两广总督吴琛卒于官。朝廷经商议后认为朱英以前在广东任职曾确立威信,遂以朱英任两广总督。

招降广西瑶民

[编辑]

成化元年(1465年),两广总督韩雍奉命大征广西。大征之时众将帅喜邀功,经常到处大肆抢掠无辜,称为“雕剿”。朱英任两广总督,镇靖劫掠,约束整饬将士,肃顿军纪,不得助长贼寇声势,轻率兴师。朱英下令招抚瑶族壮族效顺者,以定编排户籍,免除三年徭役赋税。此策致使马平县阳朔县苍梧县等瑶族、壮族人望风而效顺安辑。当时荔波县有瑶族人李恭著,拥部众数万,久未顺服,亦派遣其子纳款,朱英将李恭著安置于永安州,授官予其子。归附朝廷者愈来愈多,编户者达四万三千余,人口更达十五万余。宪宗闻后大为喜悦。

解任总督风波

[编辑]

成化年间,镇守宦官与总督、巡抚、总兵官等职有一定排列顺序:镇守宦官居中,而总督居左于总兵官。当时,总兵官平乡伯陈政打算抑就朱英殿官居于右。朱英不肯,奏请朝廷以裁定。朝廷后命解任朱英总督一职,定任巡抚,序列居陈政之下。兵部尚书余子俊闻讯,奏朱英功绩甚多,应当多加褒奖,并指如削朱英总督之权,恐怕不能镇靖蛮贼。于是再擢朱英任右都御史续任总督,但位次依然。

诛杀黄明

[编辑]

成化十六年(1480年),田州府酋长黄明,污辱田州府知府岑溥祖的母亲,并打算杀害岑溥祖。岑溥祖逃亡至思恩州,黄明因而肆意戮杀。朱英前往讨伐,并发公文命岑溥祖之同族恩城州知州岑钦诛杀黄明及其全部族属,并枭首示众[18]

屡遭劾讦

[编辑]

《明史》载朱英淳厚,仍招致他人弹劾讦奏。市舶司宦官韦眷妒忍朱英,特批朱英“专权玩贼”。浔州府知府史芳顺势兼讦奏朱英“奸贪欺罔”。法司经查证后发现乃诬状,镌罚史芳,并告谏韦眷协和共事。

再次平乱

[编辑]

成化十六年(1480年),安南进攻澜沧。朝廷有议者惧外敌入侵之患,诏推朱英平定。朱英指寇乱纯粹安南王室内乱,假若有圣谕下旨告诫各安本分,定必停战。宪宗依朱英之言,终平定战乱,后上表答谢朱英。至于浔州府、梧州府高州府廉州府等地之贼乱,朱英偕同陈政分道扬镳剿平,俘斩贼寇者众。成化十九年(1483年),平乐县有蛮贼攻城杀将,朱英、陈政二人再次分兵十二路击破。

奏疏保民

[编辑]

成化十九年(1483年),兵部尚书一职有缺。朝臣首推朱英,宪宗以两广乃边防重地,不可轻易调配,辞却所请。成化二十年(1484年),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少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天象有星异变。君臣慌乱。朱英上奏疏陈八事,包括禁宦官侵夺官地、私立庄田;严惩烧丹符咒之人;罢撤仓场、马房;清内府收白粮之弊等。朱英极力邀内隔群臣支持奏疏,但最终不获接纳。继而陕西饥荒大起,朱英上《救荒疏》请移甘州卫凉州卫预备仓粮救济陕西灾民。灾民流入京师,朱英再疏请就地发粮,宪宗照办,保活无数生命。

著作

[编辑]

朱英著作包括诗集《认真子集》三卷、翰林院检讨陈献章诗序;文集《澹菴纪年》、《诚菴奏稿》;诗文集《朱诚菴荣哀录》;南京兵部尚书湛若水序;奏疏《清砌白石岩疏》、《预计安边疏》、《救荒疏》;文序《宋史序》;书文《过化州祭师教谕凌乐文》、《勉男守孚书》;杂诗《灯铭》、《山乡望归》、《大官夕照》、《东陇春耕》[19]

成化四年(1468年),曾以《勉男守孚书》嘱付长子朱守孚,以自身对国朝科举考试的研究成果,劝勉儿子勤奋学习。朱守孚于成化五年(1469年)登三甲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评价

[编辑]

《明史》本传评:“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其威望不及雍,而惠泽过之。”、“人服其知大体。”

《国朝献征录》评:“以恩威著名专事。蓄积在镇,数年积金数万计。流移胁从,赖以复业...历官四十余年,清白之操如一日。广人思之与叶盛、韩雍、陈选并祠学宫。”[5]

事缘本传同评韩雍虽有大功,但其有关负责部门公私款帐不分,不能按需要而供给所当,终致耗竭;吴琛则“务谨廉”而朱英“淳厚”、“持清节”。朱英为官清廉,执政严明,刚正不阿,历帝先后赍赏朱英以玺书、金币,而朱英只藏玺书,却贮金币于国库。朱英在甘肃积军所储达三十万两,广置库四十余万。人问朱英此举,答道:“此边臣常分,何足言。”

正德十三年(1518年),御史范辂奏追谥恭简

清朝袁守定图民录》载评:“朱恭简英尝曰:‘每为民省得一钱还室,神气顿爽。幸生圣世,无政不举。无大利可兴,祇为民省得一钱,则民受一钱之利。如收钱漕。’”[20]可见朱英为官持守节俭。

获封饶平城隍

[编辑]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朱英时任两广总督,奉命析海阳县光德乡之弦歌都、滦州都、清远都、太平乡之宣化都、信宁都、怀德乡之隆眼城都、苏湾都、秋溪都共八都置饶平县[21]。朱英经勘查,县治定于弦歌都下饶堡,即今三饶镇。朱英因建县及规划建饶平城有功,饶平县民奉朱英为城隍神[22][23]。饶平城隍庙历史逾五百年,曾遭严重破坏。2010年,得饶平县政府及民众支持复修。复修后之城隍庙今立三饶镇内[24]

墓葬及碑文

[编辑]

朱英葬于桂阳县外沙村(今汝城县马桥镇)享塘,距白石岩二华里。墓所建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墓体坐西面东,墓前呈凹形。墓高6米,宽13米,为汝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处汝城天仙风景旅游区内。墓所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八时至晚上六时[25]

《国朝献征录》载有刘珝:《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赠荣禄大夫太子太保朱公英神道碑》[5]

纪念

[编辑]

2008年,为纪念及褒扬朱英一生功绩,汝城县政府特辟一太保里景区。太保里景区内共设十个景点,分别为惠德古桥、化龙古庙、耒水风情、太保第、朱英展室、竹园书屋、朱英古墓、古石牛马、良才故居和古民居群。太保里景区现乃汝城县旅游业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6]

太保第

[编辑]

嘉靖三年(1552年),奉命建一太保第纪念朱英。太保第现立于汝城县外沙村,为一砖木结构,三开间宫殿式楼阁,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七八‧列传第六十六》
  2. ^ 汪国楠:《皇明名臣言行录新编‧卷三十五》
  3. ^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五十四》
  4. ^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五十四》
  5. ^ 5.0 5.1 5.2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五十四》
  6. ^ 6.0 6.1 6.2 6.3 6.4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七八‧列传第六十六》
  7. ^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一六一》
  8. ^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二二一》
  9. ^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三四四》
  10.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三十七》
  11.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六十八》
  12.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九十八》
  13. ^ 吴廷燮:《明督抚年表‧卷三》
  14. ^ 谈迁:《国榷
  15. ^ 吴廷燮:《明督抚年表‧卷五》
  16.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六八》
  17. ^ 《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正德十三年春正月辛丑朔 赐故右都御史朱英谥曰恭简。英,成化中总督两广军务以恩威著名,专事储蓄,在镇数年,积金以数万计,流移胁从,赖以复业,全活不可胜纪。子孙有劝自陈年劳及军功者,则曰:食报如是足矣。历官四十余年,清白之操如一日,广人思之,与叶盛、韩雍、陈选并祠学宫。子刑部郎中守孚请谥得旨,后以病卒不果。至是,御史范辂为之申请,故有是命。
  18. ^ 张廷玉等:《明史‧卷三一八‧列传第二百六‧广西土司二》
  19. ^ 汝城县人民政府门户:《汝城名人之——明代太子太保朱英》[永久失效链接]
  20. ^ 袁守定:《图民录》
  21. ^ 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卷》:“国朝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吴琛、朱英以饶界江漳,地远民顽,请析海阳八县地置县于三饶。三饶者,上饶、中饶、下饶。今县治在下饶也,曰‘三饶太平’矣。”
  22. ^ 廟會走透透:{潮州系} 【儒釋道】潮州府饒平縣城隍老爺回家!. [2012-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23. ^ 潮汕风情网:饶平四城隍[永久失效链接]
  24. ^ 华龙潮汕网:饶平城隍庙重展迷人风采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1-23.
  25. ^ 朋游风景网:朱英墓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26. ^ 汝城经济开发区门户:汝城旅游又添新景太保里景区开游[永久失效链接]
  27. ^ 朋游风景网:太保第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前任:
娄良
甘肃巡抚
1474年3月16日 - 1475年12月31日
继任:
宋有文
前任:
吴琛
两广总督
1475年12月6日 - 1484年7月
继任:
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