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Wengier/Archive2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新增話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說明:這是我的對話頁的存檔二,新的留言請到User Talk:Wengier,謝謝合作!

無聊,所以寫下以下文字

[編輯]

對於日本漫畫、動畫、遊戲(簡稱ACG,下同)的翻譯中心主要在兩岸三地這個使用中文的地區。由於文化歷史等差異,所採用的譯名(包括作品名稱、故事內的人物名、地名等,下同)亦有所不同。

譯名在臺灣

[編輯]

臺灣,對ACG市場的發掘比較早,故積極引進ACG作品進入華語地區。對於已經使用日文漢字的名稱,則盡可能原封不動的轉入臺灣中文版。但是對於使用平片假字的名稱,有些出版商先將假字轉換成漢字(表面意譯),如果不能轉換成漢字或者能轉換的漢字詞種類過多,則有可能按照國語或者方言音譯過來,再如果不可譯,才會採用各自的名稱(深度意義)。

但是,對於同一部漫畫,在臺灣內部亦可能有不同的出版商發行。此時,譯名有衝突也不足為奇,而讀者所接納的譯名也有所不同。

例如Chrno Crusade,木棉花代理的動畫叫做「聖槍修女」,而東立代理的漫畫則叫做「摩登大法師」。

譯名在中國大陸

[編輯]

提起ACG在中國大陸的情況,就不得不提起D版(盜版)。由於中國大陸裏能獲得授權的出版商少之又少,和閱讀群的經濟能力不足(所謂的「國情」),幾乎決定D版在中國大陸瘋魔一時的情況。D版對於新出的漫畫觸覺亦十分敏銳,往往臺灣方面推出中文版本的時候就可以看到D版,所以這類型的譯名大多數都跟臺灣的一致。

而對於獲得授權的中國大陸出版商(順帶一提,東北,特別是吉林附近,是ACG翻譯產業的「准基地」),翻譯書名通常都忠實原著(情況類同臺灣出版商)。不過對他們來說,書名的翻譯有時能起到決定成敗的作用。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原文以日文漢字(或者可以漢字化)命名的情況下,也會改動這些翻譯,例如《阿拉蕾》(音譯),《俠探寒羽良》(自命名),《雙胞少女》《紫眸少女》等等。

人名翻譯方面,有甚於給藝人起藝名的趨勢。為了所謂的「中國特色」,往往篡改漢字名字,變成小X老X之類。有時候也引起ACG愛好者的嚴重不滿。

最典型的不過於《新世紀福音戰士》,居然可以改為《新世紀天鷹戰士》,還要非得加上《勇敢少年創造奇跡》如此的主題曲。還沒算上被刪減的部分,就已經引起ACG愛好者巨大的牴觸情緒。其次就是「李小狼」變「王小明」這類型的事情實在太多。

譯名在香港

[編輯]

香港,屬於廣東話地區,情況則稍微複雜。主要反映在採用音譯的譯名部分。例如我自己的ID「Killua Zaoldyeck」在香港譯作「基路亞·左魯迪古」,台譯「奇犽·揍敵客」。(中國大陸也跟台譯,但是「犽」字在GB2312找不到,才會用「牙」字代替。)

現時不少漫畫已用普通話的讀音,去翻譯角色的名字(但可惜,大陸和台灣通常都不依這譯名)。甚至出現的情況就是,出版社(可能)為求減少開支,把台灣的翻譯直接套用上。

譯名在Internet

[編輯]

過往,Internet不盛行的日子裏,兩岸三地的接觸不算頻密,對於各自ACG譯名的爭議也沒有提升到今天的地步。有人看《原子小金剛》有人看《鐵臂阿童木》,從來沒想過日文的原名是什麼。

隨着Internet得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高速Internet的發展,讓ACG獲得更有活力的平臺,相關的產物如Cosplay也發展起來。而在譯名方面,臺灣出版社的命名能力,似乎受到港陸地區的公認,許多中文版漫畫譯名,都沿用台灣版名稱,逐漸統一。

同時隨着P2P技術的發展,對於日本新推出的ACG作品也以各字幕組、翻譯組的版本進入中文ACG圈內,這些字幕組、翻譯組也逐漸接受臺灣出版社的翻譯(音譯翻譯)模式。總的趨勢,譯名是向着統一的方向發展。

在一定的時期內,無論是新生的還是現有的ACG作品,各種譯名的差異依然會存在,而各ACG愛好者使用的各種譯名也已突破地域界限,不會死摳本地出版社提供的譯名,選擇易明「好聽」的版本作為各自的標準。

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1:56 2005年9月4日 (UTC)

看到上面的文字,感覺已比較清晰地道出了目前ACG界的實情。尤其是「譯名在Internet」一節,寫得非常好。隨着目前各地人在網上(尤其是BT等P2P平臺)上的頻繁交流,譯名確實正是在不斷突破地域界限,總體上是向着統一的方向發展的。特別是最新的ACG作品,一般情況下譯名差異已並非地域性的了,而是更複雜或更微妙的情況。即使是本地出版社提供的譯名也並不見得是當地最通用的譯名,這種例子已很常見。而維基簡繁轉換的初衷,是為了讓各地域(特別是兩岸三地)的人能夠看到自己所在地的最常見譯名,而這種地區性的譯名差異主要就是由於以前各地之間的相對封閉造成的,造成不同地區的人們通常不習慣對方的譯名,所以無奈之下衹好使用詞彙轉換。但現在隨着Internet、P2P等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情況已開始出現較明顯的轉變,如上所述。其實大家的相互交流也是一種好事,像在維基中合作編寫百科全書就是。如果繼續強制所有ACG都完全使用繁簡轉換(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地域性名稱轉換,因為這主要已不是繁簡體漢字本身的問題),確實並不能真正解決所有問題,而且顯得十分生硬和機械,也沒有能正確反映出現實各地的狀況。--Wengier留言) 22:43 2005年9月4日 (UTC)
其實我在寫這篇東西的時候也參照很多相關的討論,說實在話,如果出版社有心做的話,起一個音意兼譯,而做到「信、達、雅」,又可以通普通話(國語)、廣東話的各種譯名真的不是難題啊……這就是出版商的良心所在啊……
p.s.希望閣下儘早成為管理員哈--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3:07 2005年9月4日 (UTC)
看來要開始思考繁簡轉換的目標才是了……Wikipedia talk:繁簡處理#一個問題--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3:36 2005年9月4日 (UTC)
我剛才已看到了Wikipedia talk:繁簡處理#一個問題,有同感。--Wengier留言) 23:43 2005年9月4日 (UTC)
都不知道現在什麼年代……「有些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所在地區習慣的譯名,您不想把他們攆走吧」這樣的話都說得出來……又不是什麼政治類的條目,怎會有那麼大反應……--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3:48 2005年9月4日 (UTC)
話應該這樣說,尊重各地的名稱習慣是當然的。不過,由於時代的發展和Internet等新技術的普及,原本譯名的地域性差異正在漸漸被更微妙的差異所取代,顯示出了名稱的地域模糊性的現象,尤其是表現在ACG等較新文化的領域。而正由於目前譯名差異漸漸顯示出的這種更微妙的特徵,以原本用來對付原地域性差異時代還比較有效的地域性用詞轉換的方法已不可能再使得所有人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名稱,而且還存在或可能造成其它一些問題(具體已在上面敘述)。如果是純為地域性用詞差異的話,這當然正是繁簡轉換拿手的,但如果不是這種情況的話,繁簡轉換就顯得比較笨拙了。尤其對於此類型的ACG,此時將常見的譯名列表出來,讓大家都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譯名並進行對照,這樣在許多情況下應該是更好的辦法,而且能盡可能的尊重所有人的習慣。--Wengier留言) 00:04 2005年9月5日 (UTC)
所以我覺得還是由我們做起吧……唉~--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00:09 2005年9月5日 (UTC)
您好,我看了一下你們的討論,我支持使用繁簡轉換,但不代表每個條目必須強制一定使用繁簡轉換,而是要視實際情況來決定,正如你們所說,很多名稱的差異不是地域性的,如果一個詞的繁簡轉換會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習慣的用法,就應該加,如果加了之後會讓較多人看到自己不習慣的用法,就不應該加,這種情形不論是ACG或非ACG的條目名詞皆是同樣(例如,如果一個「大陸」的譯名在大陸的確比台灣的譯名不常用,那就不應該加繁簡轉換,反之就應該加)。至於加一個對照列表我覺得並不與繁簡轉換衝突,只要願意作都可以加,加了之後對大家來說都只有好處獲得方便沒有壞處,不論是對於有繁簡轉換或沒繁簡轉換的條目都一樣,而繁簡轉換的笨拙不足之處也可以藉此得到補足--ffaarr(talk) 02:27 2005年9月5日 (UTC)
我的建議,如果沒人過分抗拒的話,就不應該加。這樣比較符合目前ACG的情況呢……--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02:54 2005年9月5日 (UTC)
如果「目前ACG的情況」是各地習慣如果都一樣,當然不應該加啊。--zy26 was here. 03:12 2005年9月5日 (UTC)
「都一樣」這三個字不能在這裏用哦,差異肯定會有的,但是這個差異還不足以要啟用繁簡轉換(地域性轉換)。--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03:16 2005年9月5日 (UTC)
什麼叫「過分抗拒」也是個問題啊…我覺得其實順其自然就可以了,寫條目的人按他個人對該漫畫在兩岸三地譯名的認知來判斷,覺得應該加繁簡轉換就加,不應該加就不加,其他人如果看了覺得不妥,可以提出理由(例如,指出某地區的人的用法大多其實是如何如何)來討論說是應該加或不加。最終還是希望盡可能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習慣的譯名。
你說到很多人都是習慣看不轉換的,但我想一定也有人是習慣看轉換的,所以我覺得是不應該預設一個應該轉換或不應該轉換的立場,而是要按每個條目實際上使用者的習慣狀況來看是比較好(不論是否是ACG條目都是如此)。你提到說應該要藉網絡之力把大家的用字習慣拉近,我覺得維基百科不能試圖作這樣的功用,而是應該反映尊重現況,但假如未來的情況有改變,例如台灣的各漫畫譯名在大陸香港明顯壓過其他譯名(維基百科的好處是隨實際情況逐漸作改),當然也是很樂見ACG條目全面不需要轉換用詞的情形,但目前如果仍有不少人習慣不同的譯名,我們就必須要正視而不只是試圖改變他們。--ffaarr(talk) 03:17 2005年9月5日 (UTC)
但是一旦加上「繁簡轉換」(地域性轉換),實際上我們也是試圖改變各人的想法,特別是不清楚的人的想法。而且在同一個地區,也還是有不同的想法,光靠「繁簡轉換」(地域性轉換)只是增添麻煩而已。而且「台灣的各漫畫譯名在大陸香港明顯壓過其他譯名」已經是一個趨勢(其實已經是一個共識),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改變的。
所以在兼顧各種名稱並存,各人有選擇閱讀的權利下,不使用「繁簡轉換」(地域性轉換)是一個比較符合現實中大多數ACG愛好者,以及希望了解ACG的人士的比較理想的選擇。畢竟我很不希望看到大片大片的繁簡轉換標簽在文章中出現。
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03:29 2005年9月5日 (UTC)

我非常同意如果在某一地區有不同的用法時,繁簡轉換必須謹慎地使用。尤其如果針對某部漫畫,其大多愛好者都同意使用同一種譯名的話,那當然不應該使用轉換。

但這個共識是否存在於多數的維基百科讀者或參與者之中呢?假如這個共識尚不存在的話,對於習慣不同譯名的人來說,在沒有轉換的情況下,為了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名詞譯法,可能會形成編輯戰,或對於以何名為主發生爭議,這是轉換所希望防止的情形。

當然如果能形成共識說不需要轉換,我覺得那可以省下工夫絕對是很好非常贊成的。但這共識應該是針對各個動漫的實際情形作討論而形成的,而很難說直接訂一個ACG的原則說各個動漫都不需要轉換。(同樣的也不應該訂原則說各條目都要轉換)

這譯名的問題的確是很傷腦筋的問題,因為我在台灣比較沒辦法親身感受到同一地區多種譯法的問題,所以只能提供一些一般性的想法可能不夠深入具體,很佩服你花了很多工夫在這上面,有意見可以再交流。

還有Wengier不好意思在你這發了很多言。--ffaarr(talk) 07:47 2005年9月5日 (UTC)

當然沒關系。我看到上面的討論,感覺大家正在向某種共識靠攏。現在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不應濫用或過度使用繁簡轉換功能來解決譯名問題。不過在此之前,濫用繁簡轉換功能的例子確實是時常發生,不僅表現在ACG方面,如「向量」、「視窗」以前在zh-cn居然被統統轉換成「矢量」、「窗口」等等,這樣強制轉換的結果造成了很多問題和不便,而且也給一些讀者造成了不同地域間存在刻板性差異的印象。因此,繁簡轉換必須謹慎使用,衹是在確實需要的時候才這樣自動轉,而在很多場合下,往往有更好的辦法(如列表、條目中說明等)來解決,尤其對於ACG界的現實情況。當然,上面說到的「這共識應該是針對各個動漫的實際情形作討論而形成的」我覺得也確有道理,反正衹要不試圖自行用某種方式來強行解決(最典型的就是強行轉換地域性譯名),而是通過對實際情形作討論來解決才好。--Wengier留言) 13:28 2005年9月5日 (UTC)

1980年代的用法是有爭議的,穩妥起見,以20世紀80年代為宜。--zy26 was here. 02:12 2005年9月5日 (UTC)

見我在這兒的回復。--Wengier留言) 02:17 2005年9月5日 (UTC)
其實這只是個格式的問題,1980年代和目前中國大陸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有衝突,目前對其是否應該使用還是有很多爭議,至今沒有結果,為了穩妥,採取「20世紀80年代」的說法既增加了內部連結,又符合一般人的習慣,參見20世紀90年代能否寫成「1990年代」?--zy26 was here. 02:32 2005年9月5日 (UTC)
語言文字還是保守一些好,這樣更多的人可以接受。--zy26 was here. 02:33 2005年9月5日 (UTC)
很可惜,上面那個網站我這兒進不去。不過,xx世紀xx年代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像1900年代,如果說「20世紀0年代」感覺真的很別鈕,不如1900年代看得舒服。但標准卻又是必要的,除非允許兩者皆可。--Wengier留言) 02:37 2005年9月5日 (UTC)
先貼到這兒看看,「20世紀0年代」好像很少見[1],一般用「20世紀初」(雖然看上去有些差別)--zy26 was here. 02:41 2005年9月5日 (UTC)
貼上來的看到了,不過為避免有損對話頁的格式,看後已刪除。
不過,這衹是個人言論。現在網上的個人言論多了,正反的都有,有的甚至說得非常極端,不足為取。但就客觀說來,既然維基能採用而作為標准用法,而且「20世紀0年代」等看起來很別鈕,所以xxxx年代還是存在它的一些優勢的。或者按大家習慣吧,編輯時用自己的方法即可,畢竟在維基中並不存在一種最高規範。--Wengier留言) 02:47 2005年9月5日 (UTC)
其實雷志勇也算語言文字的專家了,在《咬文嚼字》裏經常出現,剛才找到了一篇批判"1970年代"這個說法的《「年代」的誤用》,咬文嚼字 1997 2.23--zy26 was here. 03:12 2005年9月5日 (UTC)
還是遵循各人的習慣用法吧。舉個例子,說實在的,2000年應為20世紀最後一年,但很多人以為是21世紀的第一年,即使許多專家指出這是錯誤的,結果也用處不大,最後還是按人們各自的習慣了。既然維基的年代自己都是這樣用的,我想我們也不能再強求什麼了。--Wengier留言) 03:24 2005年9月5日 (UTC)
剛才問了一個校對朋友,「20世紀0年代」到了他手裏一定會改的,一般是改成「20世紀初」,非要嚴格的就改成「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唉,主要看人的接受能力了…… --zy26 was here. 03:31 2005年9月5日 (UTC)
是呀,所以xx世紀xx年代的說法在一些情況下還是會有一些爭議的,而xxxx年代也確有它的一些優點。因此,確實主要是看人的接受能力了,不能強求什麼了。--Wengier留言) 03:35 2005年9月5日 (UTC)
這個問題他們已經討論過了,「xxxx年代」不用,「20世紀0年代」不用,因為都不符合《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其實個人覺得「xxxx年代」應該是語言發展的趨勢,就看未來的接受度了……--zy26 was here. 03:52 2005年9月5日 (UTC)
呵呵,同意這種說法。不過也補充一下,維基也不能完全按照大陸的官方規定來做,否則就成了大陸官方的代理人了,尤其是涉及一些政治問題時更是如此。因此,在一些情況下維基的用法只要大陸多數人可以接受或理解就行了。--Wengier留言) 03:55 2005年9月5日 (UTC)
主要是考慮萬一在大陸能部分出版,多數詞句不用修改就能通過審查是最好的了……--zy26 was here. 04:35 2005年9月5日 (UTC)
呵,其實維基中的條目有很多都是不能不用修改或完全重寫就能通過大陸審查的,尤其是與政治有關的條目。不過維基畢竟是獨立於任何官方的地方,因此我覺得不能在這方面做太多的考慮,而保持維基的精神和原則才是更重要的。--Wengier留言) 04:40 2005年9月5日 (UTC)
總要寫成能是最多人接受的樣子才好,這也是維基百科的精神啊。--zy26 was here. 23:19 2005年9月5日 (UTC)
維基自己也是將xxxx年代作為正式條目名的呢,我想大家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xx世紀xx年代存在它的問題和局限性(上面已提到過),也不如xxxx年代清晰明了。還是遵守大家的習慣吧,既然各有優勢,那麼還是像許多譯名那樣採取先到先得或類似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現在我也不會再將已寫好的xx世紀xx年代改成xxxx年代,因此希望大家都能互相遵重對方的習慣和理解,更不應弄成編輯戰。--Wengier留言) 23:25 2005年9月5日 (UTC)
到目前為止,我還不能接受xxxx年代在條目正文中的提法。而且也不適用於「先到先得」(好像根本就沒有此共識),並且即使按照先到先得,也是原來的80年代、90年代先到,既然您能夠接受xx世紀xx年代的提法,為什麼還要回退呢?如果連zh-cn中使用大陸的規範用語都不能維持,看來是同維基百科說再見的時候快到了。好沮喪。--zy26 was here. 23:39 2005年9月5日 (UTC)
不是吧,這次應該是1980年代、1990年代先到,卻被您改成了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等,我隨後回退成原狀。最開始是80年代、90年代,但這是錯誤的用法,即使要用也必須再前面加上20世紀才行。不過因為我先發現錯誤並將其改正,所以衹要已正確了就行了。但如果原來就已是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的話,那我將是不會修改的。其實維基正式條目名一直採用xxxx年代的用法,我對此早已更習慣於xx世紀xx年代的說法,所以其實對xx世紀xx年代能接受主要是為了尊重其他先編輯者的習慣,衹要我看到時是正確的,那我就不會修改,但如果是錯誤的(像「80年代」而不是「20世紀80年代」或者「1980年代」)的話我必定會去修改。xx世紀xx年代如上面所述,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完全照搬大陸的規定這可與維基的精神和原則並不兼容哦。--Wengier留言) 23:51 2005年9月5日 (UTC)

看來非要強調一點,這裏是中文WIki而不是中國大陸Wiki阿!!!特別是ACG的問題,對此研究不足的人只認為最多只有3種譯名,各地只會用各自翻譯的……這還不是違反NPOV的麼?--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3:57 2005年9月5日 (UTC)


同意上面的說法。請在這兒查看大家的意見和投票結果:Wikipedia:互助客棧#有關「20世紀80年代」的寫法的問題


謝Wengier給我的留言。其實您太客氣了,這裏談不到我的包容和理解,我本身對這兩種說法都是能夠明白是什麼意思的,怎麼說對我其實都無所謂,但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看法,發表一點觀點,因為在廣播電視中確實都是按照20世紀80年代這麼說的,書面出版物也是這麼寫的,我個人沒有看到1980年代這種說法,如果有,您最好舉些例子,其實如果誰能聯繫一下哪位語文學家就好解決了,也就不必爭論了。互聯網上的語言一般比較前衛,與正式語言可能會有些差異,個人覺得不能作為根據。--大維 07:29 2005年9月8日 (UTC)

以前在大陸這種用法確不是那麼常見,但近年來這種說法(即1980年代等)在大陸也漸漸流行了起來,並越來越常見而且已成為許多人的習慣寫法,包括很多正式報紙和網站上均可以找到,已算不上是「前衛」了。比如在Google在大陸網上搜索"1980年代"、"1990年代"等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結果。搜索到的網頁例如:
回顧1980年代:一個時代和它的精神遺產
1980年代文化卷
1990年代以來中國村民自治發展困境的反思
在現實與記憶之間──1990年代的中國紀實攝影
長三角主要城市氣溫50年升0.9℃
等等,還有很多。因此,我的意思主要是,大家能互相尊重對方的使用習慣,並不強求一定要使用其中一種寫法或使用繁簡轉換之類的轉換來強制轉換這個,而是互相包容和理解各人的使用習慣和做法,即維基首頁提到的「海納百川」的精神。--Wengier留言) 17:26 2005年9月8日 (UTC)

管理員

[編輯]

恭喜成為管理員--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53 2005年9月5日 (UTC)

謝謝!--Wengier留言) 14:55 2005年9月5日 (UTC)
OH~Yeah~這樣ACG命名就快又共識拉~細細……--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15:07 2005年9月5日 (UTC)

一個小提議

[編輯]

現在關於ACG條目中使用的譯名、文章格式等組織成一個編輯指引,參見User:KilluaZaoldyeck/日本動漫遊戲條目指導建議,歡迎你多多提意見,或者把那個提議轉移出來成為Wikipedia:譯名規範那樣的類似指引,呵呵……--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2:45 2005年9月5日 (UTC)

User:KilluaZaoldyeck/日本動漫遊戲條目指導建議我已看到,看來你也花了不少工夫來寫這個的。我希望能再進行擴充一下,比如對我們在上面討論中提到的一些更多內容也可以整理後加入到這個頁面中,以試圖讓更多人理解其存在意義並和支持或接受其方針。--Wengier留言) 22:52 2005年9月5日 (UTC)
但是Zy26還是建議用繁簡轉換……我還不給他氣死(參看Talk:鋼之鍊金術師)……要是那樣的話我就要寫信給吉米·威爾士,說繁簡轉換違反NPOV呢!--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3:39 2005年9月5日 (UTC)
我就不明白那些不懂ACG實際情況的人,搞什麼都要用繁簡轉換……--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3:50 2005年9月5日 (UTC)
說起來,蒼空 翔把每條ACG條目都加了轉換,而且還要不顧實際情況,把香港的譯名當作大陸的譯名了……真的氣死……--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00:34 2005年9月6日 (UTC)

慰問一下

[編輯]

剛剛看到你近來也被捲入很奇怪、很費時、很心瘁的爭吵,特地慰問一下,我這幾天只能多休息,也期願你注意保重,但也不要氣餒,因為大多數人仍然清醒且理智。需要幫忙的話,可在我的對話頁或來信提出。--roc (talk) 05:02 2005年9月7日 (UTC)

首先謝謝您的慰問和理解。我剛才正準備休息,看到你的留言真的很高興。真的希望大家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就好了。--Wengier留言) 05:07 2005年9月7日 (UTC)
嗯,那就快休息吧,所有的事情都重要,在維基為這種事情浪費時間跟健康最不重要。我也該休息了。--roc (talk) 05:14 2005年9月7日 (UTC)
加油喔,也謝謝你對繁簡轉換交換意見。題外話,不知道你本身是哪裏人?香港人? -- Tonync (talk) 23:40 2005年9月7日 (UTC)
好呀,多交流是好事。我以前來自大陸,不過對香港和台灣文化也很感興趣。--Wengier留言) 23:43 2005年9月7日 (UTC)
會寫繁體字,不錯喔! -- Tonync (talk) 23:49 2005年9月7日 (UTC)
那麼說,「20世紀80年代 vs 1980年代」其實那只是很瑣碎的事情囉,只是民間通用的跟官方指定寫法有出入而已。 -- Tonync (talk) 23:55 2005年9月7日 (UTC)
對呀,正是這樣的。大陸民間兩者都有用,不過從Google的搜索結果和我自己在大陸網上看到的結果後者使用得更多。--Wengier留言) 23:57 2005年9月7日 (UTC)

還是來慰問的……畢竟突然冒出和「繁簡轉換」(地域性轉換)那麼多問題……唉~那看來還是寫信給吉米·威爾士好些了……無休止的爭吵對WIKI也不怎麼好……--翔風Sasuke有事找我*^-^* 21:11 2005年9月8日 (UTC)

法輪功條目

[編輯]

法輪功條目你並不客觀公正。為什麼把我的修改刪除?你不過是為了維護你自己對法輪功的立場而已,還標榜客觀。可笑。 我的修改是強調何祚庥的作用。全世界都知道何祚庥是反對法輪功的第一人,他在政府取締法輪功之前就認定法輪功是邪教了。我敍述的完全是事實。你現在的版本就是歪曲事實,似乎政府毫無道理,一意孤行的反對法輪功。現在這個版本不是客觀公正的,每個網民有權修改他。 請你指出你刪除我的修改段落的理由。

你的說法基本上都是照搬大陸的說法,像「圍攻」等用詞就明顯不NPOV。即使何祚庥是反對法輪功的第一人,但他並不說法輪功是邪教,原文是「我不贊成青少年練氣功」,你加入的那些說法是非常有違NPOV的,而且有關何祚庥的內容放的位置也不對。我對法輪功本身無什麼個人觀點,只是客觀中立而已,不會照搬某一方的說法(不管是大陸政府還是法輪功一方),而是做到一種平衡。請不要把明顯不中立的東西拿上來還說管理者不公正,請先好好學習維基的原則和精神。而且注意,討論時請署名。--Wengier留言) 16:58 2005年9月7日 (UTC)
「管理者」……呵呵,其實說是關閉限制的參與者更正確一些:)因為管理員的地位並不該比別的參與者高啦。法輪共那個,我支持你的,另外看到你和翔風一直在動漫的貢獻,敬佩的說,我也是動漫迷啦,各地的翻譯不同,我覺得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是覺得你們現在的處理方式沒有什麼不妥的--邊緣o^-^o留言 09:22 2005年9月16日 (UTC)
請見我在這兒的回覆:User talk:super1#Re:「管理者」--Wengier留言) 23:19 2005年9月16日 (UTC)

我在命名這個主題首頁的時候也曾考慮過這個問題,最後覺得「漫畫與動畫」的寫法比起簡稱「動漫」能讓更多人明白。--小峰 04:39 2005年9月10日 (UTC)

我的回覆見小峰的對話頁。--Wengier留言) 21:28 2006年1月15日 (UTC)

Itn 先前是一直不保護的, 後來因為破壞我將它保護, 現在已近 2 個月, 故解除保護, 其他幾個情況類似. 在沒有破壞的情況下, 沒有必要保護這些原先開放的頁面

首頁是個特殊的頁面, 但這並不是說首頁上的所有模板都要保護, 非管理員經常可能使用如 Itn 這幾個需要時常更新的頁面, 而事實上 Bulletin 先前就被 User:究極人類 使用過, 管理員上任記錄 是系統自動產生的, 也是不需要保護的.
我的回覆見:User talk:Mosesofmason#保護--Wengier留言) 20:10 2005年9月10日 (UTC)

收視率/收視份額

[編輯]

對不起,我擅自修改了轉換表。這是因為「大長今」之前寫的「收視率」全被簡體用戶換成「收視份額」,Google了也發現「收視份額」大多為中國大陸網站、而「收視率」則為港台網站。港台地區「收視份額」完全不通用,如此的話應該做單向轉換嗎? -- Tonync (talk) 23:18 2005年9月11日 (UTC)

另外,你的用戶頁面中,聯系正確繁體寫法應該是「聯」。 :) -- Tonync (talk) 23:23 2005年9月11日 (UTC)

請見我在這兒的回覆:User Talk:Tonync#收視率/收視份額。--Wengier留言) 23:43 2005年9月11日 (UTC)


溫家寶女婿傳聞

[編輯]

2002年4月4號的《遠東經濟評論》雜誌中有段話說:「根據香港的《開放雜誌》,溫家寶有個女婿,叫徐明。徐明剛31歲,就成為去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的第18名……他是大連[實德集團]領導人」。 2002年4月25號的《遠東經濟評論》刊登徐明的來信說:「許多報刊和互聯網轉發了這個新聞。我不是溫家寶副總理的女婿。我和溫家寶以及他的家人沒有私人關係。」香港《經濟日報》3月3號引用一位認識溫家寶女兒的同學的話說,溫家寶的女兒現在在美國金融機構從業,她丈夫在美國從事諮詢業。溫家和徐明沒有交往。徐明早有婚配,太太姓張,出身普通農家。據此,是否應該刪除溫家寶女婿是徐明的傳聞? A 18:39 2005年9月24日 (UTC)

傳聞的真實性值得懷疑是否應該提及? 「女婿徐明是大連實德集團董事長,經營鋁合金門窗和足球生意,以30歲的年齡,驚人地衝進了是福布斯排行榜中國十大富豪行列。(其女婿是否為徐明,尚無人證實)」給人的感覺是徐明是其女婿只是未加證實。是否應該用更加妥當的文字描述這個傳聞? A 18:58 2005年9月24日 (UTC)

今天是我第一次使用wikipedia,以後還請多多指教。A

請見我在這兒的回覆:User Talk:A#Re:傳聞。--Wengier留言) 23:43 2005年9月11日 (UTC)

關於So-net條目

[編輯]

謝謝你將So-net條目改成索尼通訊,但中文正式名稱是索尼通訊網絡,因為我沒有刪除的權限,希望你可以將名稱轉到索尼通訊網絡--RING 01:24 2005年9月26日 (UTC)

好的,已修改好!--Wengier留言) 01:32 2005年9月26日 (UTC)

Hi~

[編輯]

我來自上海復旦大學,能成為你的朋友嗎?--Anthony Aragorn Gao 05:02 2005年9月26日 (UTC)

見我在您的對話頁中的回覆。--Wengier留言) 21:48 2005年9月26日 (UTC)

User:221.225.172.140基本上添加的內容都是==标题文字==之類的, 而且並沒有給過他/她{{test}}就直接封禁是不是很不合適呢? 添加的內容雖然不禮貌但看情況他/她並不知道該在哪裏測試以及維基的文化. 所以應該給他/她{{test}}而不是直接封禁呀, 雖然你給了個{{test3}}, 但{{test3}}恰好只有一個封禁的內部連接, 雖然test不一定要按順序給出, 但直接給一個{{test3}}也太突兀了吧. 您說我查封時通常連警告都沒有請指明一下是哪次, 因為一般我是不止警告一次的. 至於義和團運動, 原先的文章很好, 你改後反而顯的冗長. 而且先前你對幾個條目有錯誤的修改, 所以我是一併檢查修改的.

04:24 2005年9月26日 Wengier 已删除“朴元宗” (内容为:'== 标题文字 ==Insert non-formatted text hereMedia:Example.ogg== 标题文字 ==朴元宗是个大混蛋,他害死了中...' (而且贡献者只有'221.225.172.140'))
04:06 2005年9月26日 Wengier 已删除“朴元宗” (内容为:' 混蛋。' (而且贡献者只有'221.225.172.140'))
04:25 2005年9月26日 Wengier 已删除“柳順汀” (内容为:'== 标题文字 ==== 标题文字 == 他是个连猪都不如的人。' (而且贡献者只有'221.225.172.140'))
04:27 2005年9月26日 Wengier 已删除“成希顔” (内容为:'== 标题文字 ==== 标题文字 ==他只是朴元宗的一条狗而已。' (而且贡献者只有'221.225.172.140'))
以上是你刪除用戶:221.225.172.140的部分更改, 我只看見你給了一個test3警告, 然後就封禁, 連個沙盒的連接也沒有給. 請不要... 而關於「義和團運動」俄日戰爭明顯在文中這樣比較好, 你又將所有的清室和滿族全部改為清政府, 三者不能等同.
廣告的性質比起測試來要更嚴重, 所以對於做廣告者直接給{{ad}}即可, 而不必給testX, 即然他/她的目的是在於擴散廣告, 多一個沙盒連接也無用. 而關於「義和團運動」條目,俄日戰爭這樣當然比較好, 但俄日戰爭也有重定向, 所以也並無不妥. 此外由於先前您在颶風麗塔里的錯誤修改, 也是導致我直接回退的原因之一.
您說的多次警告只有一次呀, 第二次您就已經封禁他/她了. 颶風麗塔中,您將壓力單位毫巴換為長度單位毫米, 我並沒有試圖用這個來證明回退別處修改是正確的, 而是因為兩處條目的修改都有問題(原因見上文). 錯誤是在所難免, 我當時也沒有向你抱怨什麼, 反而新建了毫巴條目. 不過話說回來, 如果一個人連續錯誤的修改你寫的條目, 你會不會回退呢?
英寸指的是汞柱長度. 不過這個條目問題以及其他的條目我已不想繼續說了, 否則又是一番長篇爭論, 我想說的是希望您能避免類似只{{test3}}警告一次就封禁用戶:221.225.172.140的情況. 謝謝.
Moses,不知為何您總是沒有簽名。我的問題和回覆見:User talk:Mosesofmason#查封。--Wengier留言) 04:39 2005年9月27日 (UTC)

關於SONY名稱

[編輯]

恩.索尼在台灣是通用的,但是索尼極少數使用,台灣大部分還是以新力為主,在消費者中,中年以上大多數以「新力」為稱呼,而年輕人接稱呼「Sony」,如果忽然冒出一句「索尼」聽的懂得會認為你是大陸人,不過目前索尼在台灣的公司名稱只有台灣索尼通訊(So-net)、索尼愛立信這兩家公司名稱較為特別,日本SONY在台灣的最高法人代表是「台灣新力國際」。所以新力還是台灣最正確的稱呼--RING 06:07 2005年9月27日 (UTC)

補充:台灣政府官方稱呼SONY也是以「新力」,而在媒體方面會以SONY、新力、新力索尼來報導,而「新力索尼」一詞來自於現在「台灣新力國際消費性電子事業部」的前身「新力索尼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今年2005年4月1日合併解散--RING 06:27 2005年9月27日 (UTC)

依台灣的公司法規定,兩家企業做合併的時候,有一方為消滅公司,所以「新力索尼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已經被合併不存在了,依法就是合併解散,提供給你 台灣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查詢網站在統一編號上輸入:「70472278」,公司狀況: 合併解散 (094/04/28府建商字第09408226300號),新力索尼組織變更新聞稿--RING 14:35 2005年9月27日 (UTC)
已回復,請見您的對話頁。--Wengier留言) 01:50 2005年10月19日 (UTC)

Ericsson名稱問題

[編輯]

台灣Ericsson正式中文名稱為易利信,台灣sonyericsson正式名稱為索尼愛立信,請別搞混

謝謝告知,有關上面兩個問題具體我已在您的對話頁中回覆。--Wengier留言) 13:51 2005年9月27日 (UTC)

林昭

[編輯]

我修改了一下林昭條目,你過來看看,是否能滿足中立要求了。--維基書蟲 (talk) 06:24 2005年9月29日 (UTC)

你看過這個條目後,感覺怎麼樣啊?不滿意的話,總可以提一些修改建議吧?謝謝。--維基書蟲 (talk) 00:52 2005年10月1日 (UTC)

我的回覆見您的對話頁。--Wengier留言) 23:25 2005年10月2日 (UTC)

琉球群島

[編輯]

建議對琉球群島這個條目進行保護。我發現它總是受到64.34.71.98的惡意修改。--Douglasfrankfort Usertalk 05:14 2005年10月1日 (UTC)

已保護。--Wengier留言) 05:21 2005年10月1日 (UTC)

Reply

[編輯]

新力索尼是混合名稱-錯誤, 條目內容不僅限於公司/株式會社, 所以無需加定語變為Sony公司, 新力/索尼有地區中心, SONY 僅僅與 Corporation/Ericsson/Group 等有限的幾個詞和在一起時才小寫, 只有 SONY 才是最通用的名稱 --  Moses+ 

新力索尼即使不錯誤也是地區中心, SONY 不是美國公司, sony.com 只是 SONY Group 的一個美國分網站. 你應該看 sony.co.jp 或 sony.net
  1. 新力/索尼本來就是地區中心啊
  2. 投票吧

標題繁簡轉換問題

[編輯]

例如,我在「中文古典典籍」條目遇到的「古文觀止」的內部連結,點擊進去卻直接進入了編輯狀態。我注意到「古文觀止」的條目是繁體創建的,這樣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其他用繁體創建的條目上。現在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Fugu 03:21:39 2005年10月23日 (UTC)

請見我在這兒的回覆:User Talk:Fugu#Re:標題繁簡轉換問題。--Wengier留言) 03:42 2005年10月23日 (UTC)

刪除投票和快速刪除:康安之治

[編輯]

我對刪除投票和快速刪除有個疑問,想請教你。例如「定康之治」這個條目,它被提請刪除投票後不足一周即被刪除,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它符合可以快速刪除的標準,就不須滿足一周的投票時間?在什麼情形下可以這樣做?根據的方針在那個頁面?謝謝!Fugu 12:56:40 2005年10月24日 (UTC)

請見我在這兒的回覆:User Talk:Fugu#Re:刪除投票和快速刪除。--Wengier留言) 23:26 2005年10月24日 (UTC)
移動開始
確實,在一般情況下,刪除投票中的條目應在一周左右後才被刪除,而可快速刪除的條目則可立即刪除。現在關鍵的問題在於某條目是否應該被快速刪除。維基有列出可快速刪除的條目的標準,不過實際操作中往往仍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存在。像定康之治條目,可以說幾乎在是否應快速刪除這個判斷標準的邊緣。當然,理論上來說將它列入刪除投票會更合適些,不過,由於此條目從標題到內容通篇存在極大的問題,因此將其快速刪除應該不會有人有意見,所以有管理員才這樣做了。而在通常情況下,刪除投票中的條目則應該在一周後才被刪除。--Wengier(留言) 23:24 2005年10月24日 (UTC)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Fugu"
移動結束
  • 謝謝你的回覆,我的問題你都回答了。不過還有不明白的:假設有些條目接近可以快速刪除的標準,但是仍有疑問,這時應該提出刪除投票,還是直接就應該列入可以快速刪除的條目呢?或者兩者都可以?如果列入投票,按照你的留言,可以不必遵循一般的投票時間規則,即可以立即刪除,那麼投票的意義在哪裏,不是和不搞刪除投票、直接加入{{delete}}然後由管理員確認刪除一樣嗎?我覺得關於疑似快速刪除的條目的投票或討論,應該和一般要進行一周的投票區別開來,或者乾脆不進行投票,全部採取先標記再確認刪除的辦法。你的回覆放在這裏就可以,不必放到我的討論頁里。--Fugu
我初到維基時回復對方的留言時也是放在這兒,不過後來發現維基的習慣作法是互相放在對方的對話頁中,所以後來就這樣做了。不過既然你更願意將整個對話放在這兒,那我自然也會欣然接受。
至於有些條目接近可以快速刪除的標準但又有疑問時,這時的處理方法確實沒有統一的標準。目前事實上的處理往往是按照不同的管理員的判斷了。有的管理員要求更嚴些,就更傾向直接刪除,而反之則傾向保留一段時間。不過好在這種模稜兩可的新條目並不多,一般情況下是否可以快速刪除都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並不存在這種問題,不應快速刪除的條目自然就歸到了投票刪除列表中,所以通常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有那種特別的情況,由於達到快速刪除這個判斷標準的邊緣,所以會被一些要求較嚴的管理員直接刪除。--Wengier留言) 05:34 2005年10月25日 (UTC)
謝謝!你的回覆使我更清楚了。
我是覺得一個條目既然列入了刪除投票,就意味着在尋求其他維基人的意見,而快速刪除之後一個條目對於非管理員的維基人就是不可見了,這時就算想看看然後再來發表意見也不行了,那麼又何必投票?對於新的維基人來說,又如何學會識別是否符合刪除標準?Fugu 09:52:49 2005年10月28日 (UTC)
沒錯,理論上確實是這樣。現已公認的快速刪除的標準包括:過於短小且明顯不再發展的條目、毫無意義的條目、純屬試驗性條目、塗鴉或廣告,或者其它極端情況,例如罵人、純屬惡搞等。而在實際操作上,正如我上次所說,當條目接近可以快速刪除的標準時往往要看管理員的判斷。在通常情況下,可以相信管理員的判斷是正確的,快速刪除這些條目應該沒人會提出異議。不過,例外確實會有出現,例如一些小小條目是否應立即刪除就很難說,目前存在爭議,因此,目前維基其實正在對某些情況下有關刪除的一些具體操作進行更進一步的討論,如果有興趣的話您也可以看看。--Wengier留言) 05:16 2005年10月29日 (UTC)
可以相信管理員與應該獲得知情權是不衝突的。但是管理員把列入刪除投票的條目很快刪除之後,實際上非管理員的維基人就看不到條目了,就是有什麼異議也無法表示了。所以,既然列入投票刪除就不應該快速刪除,可以相信管理員,但是看不到條目,如何表示異議?沒有人會提出異議,那是沒看到條目才是如此吧?管理員如何確知有一些人看到了條目,而且知道條目被刪而沒有異議,又如何確知後來看到——如果他們能看到的話——的人會沒有異議?僅僅就目前管理員採用的做法而言,我已經有異議了,就像我正要投票,選舉結果卻已經出來了,而候選人的情況已經不得而知一樣。Fugu 06:04:17 2005年10月29日 (UTC)
有時確實會出現這種問題,所以有時會有用戶(主要是條目創建者)向管理員提意見的現象出現。因此正如我上次所說,現在維基其實正在對某些情況下有關刪除的一些具體操作進行更進一步的討論,就是為了更加好的規範一些特殊情況下的具體操作方式,其結果我們將拭目以待。順便說一下,即使對於已刪除的條目現在也可以查看其原內容了,即進入條目後出現「條目尚未創建」的提示後點上方的「查看x個已被刪除的版本」連結就可以看被刪除過的條目內容了。--Wengier留言) 14:39 2005年10月29日 (UTC)
我看不見。點擊「查看x個已被刪除的版本」之後,出現的只有各版本的作者,只能看見用戶頁。Fugu 08:48:35 2005年10月30日 (UTC)
"The actual text of these deleted revisions is only available to administrators."Fugu 08:49:55 2005年10月30日 (UTC)
那不妨這樣,如果您對某人的刪除有意見且看不到刪除過的內容的話,可以告訴我一聲,這樣我將會採取相關措施幫助您,比如將原內容帖給您看,必要時還可以恢復刪除。--Wengier留言) 18:30 2005年10月30日 (UTC)
這也不失為一個折中的辦法。問題在於,我在看過被刪除內容前無法對刪除形成意見。其實,我目前對於被刪除條目內容本身沒有意見,因為看不見,所以不可能形成意見。我的異議在於快速刪除的操作程序和後果,我希望關於管理員刪除條目的做法能夠更完善、合理。謝謝你回答了這麼多:-).--Fugu 03:51:38 2005年10月31日 (UTC)
不用謝!大家可以交個朋友,一起努力讓維基的各項做法能夠更完善、合理。--Wengier留言) 03:55 2005年10月3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