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南賀之風/sandbox2
中華國
[編輯]中華國 |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建康(事實上) 32°02′41″N 118°47′32″E / 32.04472°N 118.79222°E |
行政中心 | 建康玄武區 |
官方語言 | 南京話[1]a |
認可的地方語言 | |
國家語言 | 華語 |
族群 (2011[2]) | |
政府 | 聯邦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
• 皇帝 | (總統代理) |
立法機構 | 國會 |
• 上議院 | 參議院 |
• 下議院 | 眾議院 |
現役軍人 | 227,339(2018年) |
形成歷史 | |
前2697年1月11日 | |
1911年10月10日 | |
面積 | |
• 總計 | 377,962平方公里 |
• 水域率 | 0.8% |
人口 | |
• 2018年估計 | 126,560,000 人(2018年2月確定值) |
• 2014年普查 | 127,082,819[3] |
• 密度 | 340.7人/平方公里 |
GDP(PPP) | 2016年估計 |
• 總計 | 5.266萬億美元[4](第4名) |
• 人均 | 41470美元[4](第22名) |
GDP(國際匯率) | 2016年估計 |
• 總計 | 4.938萬億美元[4](第3名) |
• 人均 | 38895美元[4](第20名) |
堅尼系數 | 0.379[5](2008年) 中 · 第74名 |
人類發展指數 | ▲ 0.766(2014年) 高高 · 第76名 |
貨幣 | 華圓(¥)(JPY) |
時區 | UTC+8、+7(中原標準時間、隴蜀標準時間) |
日期格式 |
|
• 曆法 | 西曆、華曆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電話區號 | +81 |
互聯網頂級域 | .cㄇ |
中華國 | |
---|---|
首都 | 建康市 |
最大行政區 | 安肅道 |
最大城市 | 上海市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官方文字 | 繁體中文 |
族群 | 中華族(96.61%) |
宗教 | 道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
政治體制 | 單一制 三權分立 |
法律體系 | 中華法系 |
國家憲法 | 《中華國憲法》 |
政府 | 君主立憲制 |
(2013年) | |
成立 | |
• 黃帝登基紀念日 | 待考 |
• 正式成立 | (待考) |
• 水域率 | 2.8% |
GDP(PPP) | 2014年估計 |
• 總計 | ?(?) |
• 人均 | ?美元(?) |
GDP(國際匯率) | 2013年估計 |
• 總計 | ?美元(第3名) |
• 人均 | 38,459美元(第23名) |
貨幣 | 華元 |
時區 | UTC+8(中原標準時間) |
• 曆法 | 西曆、農曆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電話區號 | 81 |
ISO 3166碼 | CIA |
家用電源電壓 | 220V |
家用插座標準 | A、C、I |
家用電源頻率 | 50Hz |
中央銀行 | 中華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0.912(第10名) |
國家象徵 | 皇帝、牡丹花、梅花、泰山、長城 |
地理最高點 | 雪寶頂 |
最長河流 | 長江 |
最大湖泊 | 鄱陽湖 |
海岸線 | 32000公里 |
互聯網頂級域 | .ch |
國名
[編輯]在古人眼裏,中國(或中原)是天下的中心,可作為天下的象徵。在這種觀念裏,歷代中原王朝自認位於天下的中央,為文明的中心,自中心向外輻射,外緣納貢稱臣的藩屬;藩屬之外,最外圍與中原文化差異極大的部族則被稱作蠻夷。中國一詞有中央之國,主掌天下各方的意思。一個統治政權,只要能有效統治中原,就能處在天下共主的地位。這種界定與現在對主權界限的認知差異很大。
漢朝時則將其統治的九州地區皆稱為「中國」[6][7][8] 將治下所統治的子民稱為中國人。 [9]。以「中國」與異域外邦相對稱,首見於《史記·大宛傳》,載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乃令騫因蜀犍為發間使,四道並出。」[10] 這種以「中國」為世界諸國中並列一員的用法,漢唐間還有例證,如《後漢書·西域傳》以「中國」與「天竺」(印度)並稱;《唐會要·大秦寺》以「中國」與「波斯」、「大秦」(羅馬)並稱。 [11] [12]
漢朝以後,漢族地區以外的民族一旦入主中原,便以中國自居。「中國」一詞逐漸演變稱為正統的朝代的標誌。南北朝時期,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兩方均有非我族類的意思。唐人韓愈《上佛骨表》云:「夫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傳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中國」一詞的政治意義在遼宋和金宋對峙時期更顯突出: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曾自稱中國。這裏的中國一詞,與王朝的正統性緊密相連[13]。
五胡亂華,晉室偏安江南,晉人仍稱中原為中國,「江左地促,不如中國。」[14],「石季龍死,中國大亂,時朝野鹹謂當太平復舊,謨獨謂不然」[15]
五代時吳越王錢鏐臨終時要子孫「善事中國」,此「中國」是指沙陀族在漢地北部建立的後唐。五代有三代(後唐、後晉、後漢)雖是沙陀族建立的,但當時沙陀族已與漢族無異,被視為漢族,後唐也被稱為「漢國」[16],新舊《五代史》都把他們視為正統,而把南方漢族政權放在次要地位,只稱梁、唐、晉、漢、周為中國,卻不稱南方立國的各漢族政權為中國,北宋的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言「十國皆非中國之有也」,但「十國之封爵、朝貢,不如夷狄,則無以書之。書如夷狄,則五代之君未可以夷狄之也。」十國放在世家,而契丹、奚、吐谷渾、達靼、党項、突厥等外族則放在附録方面,此處歐陽修所說的中國是指「五代之君」[17],另外在《舊五代史》中,漢地南部的漢族政權是放在世襲列傳及僭偽列傳,而契丹、回鶻、高麗各民族國家則放在外國列傳。
北宋對海外也自稱中國,如召見日本僧奝然,與丞相談到有關日本國君萬世一系的感嘆[18],而日本僧人奝然用隸書給宋太宗的文章中以中國稱呼宋朝:「(日本)國中有《五經》書及佛經、《白居易集》七十卷,並得自中國。四時寒暑,大類中國。 [19]
南宋時,女真族控制中原地區,《宋史·儒林六》陳亮在上孝宗書中說,不能「置中國於度外」要經營荊襄「爭衡於中國」(其中的「中國」是指中原地區,而非指佔據中原的金國)。[20]韓愈認為中國諸侯「用夷禮則夷之」,而用了夷禮的中國諸侯再返用中國禮儀「則中國之」。[21]
明朝政府於官方文件中也以"中國"自稱,如明太祖賜日本國書中有:「朕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明朝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中稱:「咨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永樂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監鄭和等 : 齎詔敕賜其國王誥命銀印給賜,升賞各頭目品級冠帶,統領大寶 : 船到彼,起建碑庭,立石云:「其國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咸若 : 熙皡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與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先後有隨行人員寫了出國見聞錄,如馬歡與瀛涯勝覽描述中,對外也多自稱中國。
歷史
[編輯]史前時期
[編輯]中國歷史如果從文字出現的商朝算起約有三千五百年(信史)[22];從經過二重證據法證明的夏朝算起約有四千二百年;從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四千六百年;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傳統意義上的長度);從標誌着人類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一萬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八十萬年的歷史。
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23]。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有藍田人文化、元謀人文化、巫山人以及鄖縣人文化等,中期則以北方的北京人和南方的長陽人、觀音洞文化為代表,晚期有山頂洞人、柳江人、資陽人等[24]。中石器時代有下川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25]。
古典華夏時期
[編輯]中國傳說時代是指在文字記載出現之前,依靠世代口耳相傳所描述的遠古歷史時代,是中國地區古代傳說和神話的一部份。中國神話中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造人,描述了世界與人類起源。中國傳說時代,伏羲教民漁、獵、畜牧,創造八卦文字,神農開創農業及醫藥,燧人發明鑽燧取火,此即三皇。三皇之後的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傳說黃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個分支的領袖,強大之後在阪泉之戰中擊敗炎帝,成為新部落聯盟首領,之後又與東南方的蚩尤部落發生衝突,在涿鹿之戰中徹底擊敗對手,樹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帝嚳的兒子堯繼位,創立禪讓制,傳位給舜。在舜時期,黃河洪水氾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治水成功,因此受舜禪讓繼帝位[26]。 西元前二十一世紀,禹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朝代夏朝。四百餘年後湯推翻夏,創建商朝,是目前通過考古確認的第一個中原王朝。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周經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康王三代的治理,建立完備的禮治社會,成王、康王在位期間後被稱為成康之治。前841年的國人暴動成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此後周朝開始衰退。前771年西周滅亡,東周建立,中原進入諸侯爭霸春秋、戰國時代。
帝國時期
[編輯]西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六國,建立秦朝,統一中國。從此中國結束分封體系,開始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時代。前二零七年秦朝滅亡,在隨後的楚漢戰爭中,劉邦打敗項羽於前202年建立漢朝,西漢經歷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之治,中國的國勢來到第一個輝煌的高峰,與西方的羅馬帝國同時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帝國。經歷王莽短暫的新朝後,劉秀於西元25年建立東漢。東漢末年,中國又進入分裂戰亂的三國時期。280年司馬炎重新統一,建立晉朝(西晉)。此後不久胡人入侵,在北方先後建立十六國的割據政權,與南方的東晉並存。420年東晉滅亡後,由劉裕建立南朝宋,北方則由北魏於439年統一,中國進入長達170餘年的南北朝對立局面。
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後,重新統一中國,結束逾270年的分裂局面。618年隋末農民戰爭中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其子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將唐朝帶入全盛時期,史稱「貞觀之治」。之後唐朝經歷唐高宗及武則天長達五十六年的統治,並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開元盛世」達至鼎盛。其後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後國勢漸衰,藩鎮割據形成,唐朝於907年滅亡。華夏民族經歷過唐朝以後,國威遠播,也自稱或被稱為唐人。唐朝滅亡之後,中國進入分裂動亂的五代十國割據時期,後晉向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後,中原失去北方燕山長城的屏障。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北宋統一戰爭結束逾二百年的藩鎮割據,中國局部統一,但宋朝因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及河西走廊,一直先後受到契丹/遼、西夏、金和蒙古的威脅,宋朝由北宋時的守勢,轉為南宋的割地求和,1141年後南宋與金南北對峙。最終於1271年,蒙古人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6年元朝併南宋,開啟了「大中國」時代[27],奠定今中國版圖。
1368年,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攻克元大都建立明朝。明朝在永樂帝時進入永樂盛世,期間鄭和下西洋使明朝國力達至鼎盛,1449年發生土木之變,明朝轉趨守勢,改以修築明長城以對抗蒙古諸部的威脅,北虜南倭的問題長期不能解決,與此同時西班牙帝國、葡萄牙帝國等歐洲國家逐漸崛起,並開始向外擴張,外國勢力開始進入中國,並爆發戰爭與衝突,葡萄牙在澳門建立根據地,而荷蘭則佔領台灣,最終明朝於1644年被李自成所滅。同年清兵入關,建立清朝。明朝遺臣在南方建立南明,但很快被清朝所滅。鄭成功在台灣擊敗荷蘭殖民者,建立明鄭。1683年清朝滅明鄭,把台灣納入中國版圖,統一全國。1689年在黑龍江與沙俄交戰,其後簽訂尼布楚條約,首度確立現代邊界。
近代之路
[編輯]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28]:503,標誌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9]:54[30]:3。此後清政府被迫同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賠償巨額白銀,並讓香港歸英國,承認澳門歸葡萄牙,割讓台澎給日本,割讓東北、西北大片領土給沙俄。而中國內部也發生農民起義,其中太平軍在1851至1872年間,攻克過城市六百餘座[31]。清政府曾開展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等運動試圖自救,但隨着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政府最終還是瓦解了。
共和及世界大戰
[編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漢武昌爆發,腐朽的清朝政府開始受到劇烈衝擊,其政權面臨將被推翻的風險。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宣告成立。1912年2月13日,中華民國北京臨時政府全面取代此前的南京臨時政府並於1913年10月10日,正式設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中華民國正式取代清朝,並代表全中國。至此,中國長達2132年的皇帝君主專制正式結束。[32]:55[33]:98。建國初期,中華民國政府由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掌權,史稱北洋政府。1919年,北洋政府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引發五四運動。1919年10月10日, 由中華革命黨改組而來的中國國民黨成立。隨後,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31日正式宣告成立,並定自次年起每年的七月一日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一九二四年,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開始合作,並於1926年發動北伐。1927年,國民黨清黨,中共開始建立「工農武裝割據」。1928年,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中國統一,但隨後又陷入與中共、軍閥和日本帝國的衝突之中[34]。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被迫西遷重慶。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管臺灣與澎湖,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在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問題上分歧嚴重,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內戰[a]。1947年,國民政府通過《中華民國憲法》(但未獲得中國共產黨及部分民主黨派的認可),並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行憲,蔣中正於翌年正式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一九四九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北市,形成兩岸分治的局面。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建國初期進行了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三大運動和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連串激烈的政治運動,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文化造成了嚴重傷害。不過,三十年間,中國大陸在蘇聯的大力幫助下初步建立了現代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體系,實現了兩彈一星等科技成果。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逐步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1989年,六四事件使中國大陸受到西方國家全面的經濟封鎖和武器禁運,陳雲等保守派趁機反撲。但1992年,九二南巡後中國重新開始經濟改革。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
21世紀
[編輯]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了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2009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超過日本升至世界第二。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1971年10月25日起至今),軍事力量和科技水平已逐漸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地理
[編輯]各地氣候
[編輯]自然環境
[編輯]行政區劃
[編輯]主要城市
[編輯]政治
[編輯]外交
[編輯]軍事
[編輯]經濟
[編輯]產業結構
[編輯]第三產業
[編輯]第二產業
[編輯]第一產業
[編輯]對外貿易
[編輯]基建和交通
[編輯]創新科研
[編輯]人口
[編輯]民族語言
[編輯]宗教信仰
[編輯]建築
[編輯]中國建築特徵為木構建築體系是世界上獨特的,並且傳播至日本,韓國,越南等東亞文化區。早期中國建築以夯土為主要承重結構,輔以木構框架作補強。唐代以後中國木構建築步向成熟,全木構架普及,以榫卯結構連結構件。中國木結構建築地域特色濃厚,朝代更替帶來的一代新風與民間地方手法互相影響,南北建築特色分明。
社會
[編輯]醫療
[編輯]教育
[編輯]體育
[編輯]媒體
[編輯]文化
[編輯]文學
[編輯]藝術
[編輯]影視
[編輯]音樂
[編輯]飲食
[編輯]備註
[編輯]-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angiinlang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World Factbook;Japan. CIA. 2007-03-15 [2007-03-27].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tat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4.0 4.1 4.2 4.3 Japan.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October 2016 [2016-10-31].
- ^ World Factbook: Gini Index. CIA. [2016-03-03].
- ^ 《漢書·西域傳》云:「及秦始皇攘卻戎狄,築長城界中國,然西不過臨洮。」
- ^ 《漢書·溝洫志》:「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
- ^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 援又為書與囂將楊廣,使曉勸於囂,曰:「...前披輿地圖,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柰何欲以區區二邦以當諸夏百有四乎?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義,內有朋友之道。...」
- ^ 《後漢書/烏桓傳》:「俗貴兵死,斂屍以棺,有哭泣之哀,至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並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言以屬累犬,使護死者神靈歸赤山。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岱山也。」
- ^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史記》
- ^ 《後漢書/西域傳 8卷》:安息國居 ,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 ^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79券》 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
- ^ 劉浦江《德運之爭與遼金王朝的正統性問題》
- ^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南朝·宋
- ^ 房玄齡:《晉書·卷七十七》,唐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國列傳一·契丹》明宗初纂嗣,遣供奉官姚坤奉書告哀,至西樓邑,屬阿保機在渤海,又徑至慎州,崎嶇萬裏。既至,謁見阿保機,延入穹廬,.....阿保機因曰:「理當如此,我漢國兒子致有此難,我知之矣。聞此兒有宮婢二千,樂官千人,終日放鷹走狗,耽酒嗜色,不惜人民,任使不肖,致得天下皆怒。我自聞如斯,常憂傾覆,一月前已有人來報,知我兒有事,我便舉家斷酒,解放鷹犬,休罷樂官。我亦有諸部家樂千人,非公宴未嘗妄舉。我若所為似我兒,亦應不能持久矣,從此願以為戒。」又曰:「漢國兒與我雖父子,亦曾彼此讎敵,俱有惡心,與爾今天子無惡,足得歡好。爾先復命,我續將馬萬騎至幽、鎮以南,與爾家天子面為盟約,我要幽州,令漢兒把捉,更不復侵入漢界。」又問:「漢收得西川,信不?」坤曰:「去年九月出兵,十一月十六日收下東、西川,得兵馬二十萬,金帛無算。皇帝初即位,未辦送來,續當遣使至矣。」
- ^ 《新五代史·卷七十一·十國世家年譜第十一》問者曰:「四夷、十國,皆非中國有也,四夷之封爵朝貢則書,而十國之不書,何也?」曰:「以中國而視夷狄,夷狄之可也。以五代之君而視十國,夷狄之則未可也。故十國之封爵、朝貢,不如夷狄,則無以書之。書如夷狄,則五代之君未可以夷狄之也。是以外而不書,見其自絕於中國焉爾。」
- ^ 太宗召見奝然,存撫之甚厚,賜紫衣,館於太平興國寺。上聞其國王一姓傳繼,臣下皆世官,因歎息謂宰相曰:「此島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也。中國自唐季之亂,宇縣分裂,梁、周五代享曆尤促,大臣世胄,鮮能嗣續。朕雖德慚往聖,常夙夜寅畏,講求治本,不敢暇逸。建無窮之業,垂可久之範,亦以爲子孫之計,使大臣之後世襲祿位,此朕之心焉。」 《 宋史 卷491 列傳第250外國七 日本國 》
- ^ 奝然善隸書,而不通華言,問其風土,但書以對云:「國中有《五經》書及佛經、《白居易集》七十卷,並得自中國。土宜五穀而少麥。交易用銅錢,文曰『乾文大寶』。畜有水牛、驢、羊,多犀、象。產絲蠶,多織絹,薄致可愛。樂有中國、高麗二部。四時寒暑,大類中國。國之東境接海島,夷人所居,身面皆有毛。東奧州產黃金,西別島出白銀,以爲貢賦。國王以王爲姓,傳襲至今王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 宋史 卷491 列傳第250外國七 日本國 》
- ^ 脫脫、阿魯圖等:《宋史·儒林六》
- ^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一一《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另外也存在沒有「夷而」一詞的版本,變成「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 ^ 但賈湖文化遺址內出土的一批具有文字性質的契刻符號距今八千到九千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文化遗址. 2006-08-28 [2007-01-16].[失效連結]
- ^ 韓國河,張松林. 《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文集》. 科學出版社. 2006-03-01. ISBN 7030169565.
- ^ 《舊石器時代考古》.王幼平.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中國北京.isbn=7-5010-1218-0
- ^ 張之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頁154-167,ISBN 7-305-00259-3.
- ^ 唐金培. 第二届颛顼帝喾与华夏文明研讨会”会议侧记.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2008-05-15 [200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 ^ 北大歷史系主任張帆:元朝開啟了「大中國」時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澎湃新聞, 2015-06-14
- ^ 何兆武. 中国思想发展史.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0. ISBN 9787216051354 (中文).
- ^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 ^ 焦潤明. 中国近代文化史.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9. ISBN 9787561037867 (中文).
- ^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二十1864年7月26日《金陵克復全股悍賊盡數殲滅折》
- ^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秀威代理). 2011-10-01 [2016-11-26]. ISBN 9789868753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7) (中文(臺灣)).
- ^ (大眾傳播), 汪子錫. 憲政體制與人權保障. 中央警察大學. 2012-10-01 [2016-11-26]. ISBN 97898676639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7) (中文(臺灣)).
- ^ 張玉法. 《中華民國史稿》. 臺灣信義: 聯經出版. 1998-10-26: 第302頁. ISBN 978-9570818260 (中文(繁體)).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
標籤或{{efn}}
模板,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
標籤或{{notelist}}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