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Bronies: The Extremely Unexpected Adult Fans of My Little Pony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Bronies: The Extremely Unexpected Adult Fans of My Little Pony
基本資料
導演Laurent Malaquais
監製Anglie Brown
Morgan Peterson
編劇Nat Segaloff
配樂David O.
The Living Tombstone英語The Living Tombstone
Gabriel Brown(歌手)
Nathanael Brown(製作人)
攝影Laurent Malaquais
剪接Jay Miracle
製片商BronyDoc, Inc
片長88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發行商FilmBuff
預算$348,164

Bronies: The Extremely Unexpected Adult Fans of My Little Pony(中文:《小馬迷:非常出乎意料的〈小馬寶莉〉成年粉絲》),前名為《BronyCon:The Documentary》)是一部2012年的紀錄片,聚焦於「小馬迷」(bronies),即2010年動畫劇集《小馬寶莉:友情就是魔法》的成年粉絲。這部影片通過Kickstarter眾籌資金製作,最初的設想是跟隨配音演員兼執行製片人約翰·德·蘭西(John de Lancie)參加2012年夏季在新澤西州舉行的BronyCon大會。

由於項目募集的資金遠超預期,製作團隊得以擴大影片的範圍,將《友情就是魔法》的創作者勞倫·福斯特(Lauren Faust)和主要配音演員塔拉·史壯(Tara Strong)邀請為執行製片人,同時加入了更多歐洲大會的相關畫面素材。

背景

[編輯]

孩之寶(Hasbro)的《小馬寶莉》品牌始於1980年代,期間推出了多個動畫連續劇和直接發行影片的電影,以推廣和銷售相關的玩具系列;多年來,品牌經歷了四個「世代」的設計及其相關角色與背景設定。[2][3] 2010年,哈斯布羅旨在借鑑《變形金剛》品牌重啟的成功,重新推出《小馬寶莉》系列,並邀請動畫師勞倫·福斯特(Lauren Faust)作為該節目的創意開發者;除了負責設計玩具系列中的角色和形象外,福斯特還被指派創作一檔與該玩具系列配套的全新節目,以供其新有線電視網絡The Hub(與探索頻道共同擁有)播放。 [4][5] 福斯特之前參與過《飛天小女警》《親親麻吉》等節目,她將這些經驗帶入了新劇集的創作,旨在打造一部能跨越世代、吸引年輕女孩及其陪伴收看的父母的節目。她設計的角色挑戰了女性刻板印象,同時仍保留了易於辨識的經典形象,並將小馬角色置身於比以往作品更加冒險的情境中。福斯特與她以往合作過的多位編劇(包括她的丈夫、動畫師 Craig McCracken英語Craig McCracken )共同創作,並與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DHX傳媒公司(前身為Studio B Productions)導演合作,在那裏製作了該節目。[6]

由此而來的節目《小馬寶莉:友情就是魔法》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但它通過互聯網論壇4chan意外地吸引了另一個目標觀眾——許多成年男性。這個粉絲群體通過互聯網迅速擴展,並開始用「小馬迷」(brony,源自「bro」和「pony」)一詞自稱。[7][8] 「小馬迷」粉絲群體被歸功於勞倫·福斯特(Lauren Faust)及其創意團隊,他們在節目中加入了強大的角色設定、跨代吸引力、文化參考、富有表現力的基於Flash的動畫風格,並且節目製片方與粉絲群體進行了積極互動,如將粉絲創作的元素融入節目之中。 [8][9][10] 孩之寶最初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觀眾群體感到措手不及,但後來開始接受並擁抱這一現象,通過授權協議將服裝、媒體和其他商品(不僅限於玩具)推向更廣泛的成年觀眾群體。[5][11]

概要

[編輯]

該紀錄片分為多個章節,主要聚焦於2012年中期舉辦的 BronyCon、GalaCon 和 B.U.C.K. 大會。這些部分由多個特色短片串聯,包括原創動畫、劇集創意團隊的訪談、粉絲群體成員的採訪以及其他相關內容,全面展現了該粉絲群體在音樂、藝術、視頻、寫作和遊戲等領域的影響力。 影片特別講述了一些粉絲的背景故事和個人經歷,解釋他們如何接觸這一文化、公開承認自己是粉絲後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在這些大會中的愉悅體驗。此外,以混音該系列歌曲而聞名的音樂人 Yoav Landau(專輯 The Living Tombstone英語The Living Tombstone 的作者)也在影片中亮相。[12][13]除了實景拍攝的畫面外,紀錄片還穿插了風格類似於《小馬寶莉:友情就是魔法》的原創動畫過場,配有由阿瑟·沙利文(Arthur Sullivan)作曲、David O. 編曲,Amy Keating Rogers、Zachary Lobertini 及勞倫(Lauren Faust)共同填詞的歌曲,並由約翰·德·蘭西(John de Lancie)和塔拉·史壯(Tara Strong)演唱。[14] 在這些動畫片段中,德·蘭西配音的教授小馬正以插圖講解的方式介紹粉絲文化的歷史、不同的分支群體以及熱門活動,然而在演講尾聲,一群母馬突然出現,質疑他的敍述過於偏向男性視角,從而引發了一場有趣的討論。

製作

[編輯]
John de Lancie

約翰·德·蘭西(John de Lancie)在《小馬寶莉》第二季的首播集《無序之災》中客串配音了反派角色無序(Discord)。勞倫·浮斯特在創作無序一角時,便是以《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德·蘭西飾演的 Q 為藍本進行諷喻,儘管她最初並未預料到最終會由德·蘭西本人來為該角色獻聲。當製作團隊開始尋找合適的配音演員時,發現德·蘭西正好有檔期,便邀請他加盟,並在無序的行為舉止上進行了些許調整,使其更具 Q 的特點。[15] 約翰·德·蘭西在錄製台詞時,只將其視作一個小小的配音工作,然而當劇集播出後,他的郵箱和社交媒體賬號便被大量粉絲的積極反饋所淹沒,許多觀眾對無序一角大加讚賞。這促使他開始研究這一粉絲群體,並驚訝地發現,其發展軌跡與早期《星際迷航》粉絲圈極為相似——最初的核心觀眾以女性居多,而這與官方預設的男性目標受眾截然不同。[16][17]

隨後,德·蘭西與製片人米高·布羅克霍夫(Michael Brockhoff)及導演洛朗·馬拉凱(Laurent Malaquais)攜手,共同構思了一部關於該粉絲群體的紀錄片。此前,他曾與布羅克霍夫在其他紀錄片項目上合作,並向對方提及自己因配音無序而收到的熱烈反響,引發了布羅克霍夫的興趣。隨着深入研究,德·蘭西逐漸認識到製作一部紀錄片來記錄這一群體的潛力。[17] 德·蘭西表示,他對國家級新聞媒體對 Brony 文化的輕蔑報道感到震驚,[18] 因此決心以「正確的方式」來呈現這一群體。[19] 為籌措資金,他們選擇通過 Kickstarter 眾籌,並最初將紀錄片命名為《BronyCon:The Documentary》。[19] 他們計劃以 2012 年中期在新澤西州錫考克斯的梅多蘭茲展覽中心舉辦的 BronyCon 大會實況為核心內容,德·蘭西不僅擔任該片的旁白,還將兼任製片人。[20]

Kickstarter眾籌活動於2012年5月13日啟動。到2012年5月16日,該項目已超過其設定的6萬美元籌資目標。[19] 隨着籌資額超出最初目標,項目組在5月底宣布塔拉·史壯(Tara Strong)和勞倫·福斯特(Lauren Faust)將以製片人身份加入該項目。同時,團隊還宣布計劃擴大預算,希望通過增加預算至20萬美元來提升紀錄片的規模和廣度。該目標於2012年6月4日達成,隨後預算被進一步提高至27萬美元,該目標也成功實現。[21] 到2012年6月8日,該項目成為Kickstarter上第四大融資的電影項目,[22] 最終於6月10日結束時達成了32萬2022美元的承諾資助額(不包括通過PayPal的額外貢獻),成為Kickstarter上第二高融資的電影項目。[23]

由於額外籌資的成功,製片方決定擴大項目範圍,利用這筆資金前往歐洲參加2012年中期的另外兩場青壯馬大會——GalaCon和B.U.C.K.。為了體現項目範圍的擴大,製片組很快宣布將影片名稱更改為《青壯馬:對〈我的小馬駒〉極不尋常的成年粉絲群》。[24] 製作過程中,許多內容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為什麼20多歲的男性會觀看一部原本為10歲女孩設計的動畫片?以及,為什麼社會對此有異議?」[17]

發行

[編輯]

2012年11月初,影片的初版剪輯在洛杉磯舉行的Equestria LA大會上向一部分特定觀眾放映。在正式發布之前,製作團隊完成了對大會內容和粉絲貢獻的最終編輯。

影片於2013年1月19日數字發布給參與Kickstarter眾籌的支持者,[25] 隨後於2月推出家庭影院版本。[26] 製片人計劃將影片在多個電影節上放映,包括2013年的堪薩斯城電影節。[27] 美國有線電視網絡Logo TV英語Logo TV獲得了該紀錄片的播放權,並於2013年10月14日作為其《WHAT!? Logo Documentary》系列的首集首播。[28][29][30]

在紀錄片的數字版發布給Kickstarter支持者後,製作團隊繼續創作原計劃作為額外媒體發布的附加內容。然而,2013年2月初,團隊宣布,由於數字版本在小馬迷社區中的高盜版率,他們停止了這些附加內容的製作,並表示:「再投入時間和精力將不值得。」[31] 對於盜版問題,約翰·德·蘭西(De Lancie)表示,創作者早期便決定不以紀錄片獲酬,而是將眾籌資金完全用於製作,並期望通過作品的銷售盈利。[17] 非授權版本 reportedly 於發布後半小時內出現在YouTube及其他網站上。儘管德·蘭西估計數字版本售出了約4000份,但估計有超過1萬人觀看了影片。[17] 停止製作附加內容的決定並未影響其通過家庭媒體發布紀錄片、履行剩餘的Kickstarter支持者獎勵,以及繼續在電影節和流媒體服務上發布的計劃。[31]

影片的DVD和藍光光盤版本於2013年2月17日發布,另附可選的新功能。[32] 2013年9月13日,該影片在多個數字流媒體服務上開始提供播放。[33]

評價

[編輯]

這部影片總體上在粉絲群體中獲得了較好的反響,但在評論界則褒貶不一。有評論認為影片過於關注粉絲群體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層面,例如未提及外界對粉絲群體的批評,以及成年女性粉絲在其中的重要比例。另一些粉絲則認為,這部紀錄片讓人覺得成為「青壯馬」意味着需要被「視為一種被世界誤解的禁忌」,並反駁道,他們已經公開表達了對該節目的喜愛,卻從未遭受來自朋友或家人的負面反應。[34] 《堪薩斯城星報》英語The Kansas City Star的Jeneé Osterheldt評論道,「這部影片完成了它的任務」,展示了粉絲群體中的故事,並且「讓人在通過可愛標記(cutie mark)評判別人之前三思而行」。[35] Exclaim!英語Exclaim! 雜誌的Mike Sauve則表示,儘管影片展示了粉絲群體中一些更感人的方面,但它「更像是《我的小馬駒》的一則廣告,過分吹捧其創作者和配音演員」。[36]

後續

[編輯]

這部影片之後推出了另一部紀錄片,名為 Bronies 2: More Unexpected Fans of My Little Pony (中文:小馬迷2:更多意想不到的〈小馬寶莉〉粉絲)。影片記錄了青壯馬Jason Koenig的日常生活,最初分成多個部分發布,並於2014年及2015年初陸續上傳到製作團隊的官方YouTube頻道。整部影片隨後以DVD形式發布。[37]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rockhoff, Michael (January 12, 2013). BronyCon: The Documentary Update #21. Kickstarter.
  2. ^ Tyrrel, Rebecca. Pony tale. The Daily Telegraph. 2004-12-24 [201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3. ^ Hix, Lisa. My Little Pony Smackdown: Girls vs. Bronies. Collectors Weekly. 2012-06-28 [2012-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30). 
  4. ^ Tekaramity. Exclusive Season 1 Retrospective Interview with Lauren Faust. Equestria Daily. 2011-09-15 [2011-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5. ^ 5.0 5.1 Griffiths, Daniel Nye. Friendship is Massive - Ponies, Internet phenomena and crossover audiences. Daniel Nye Griffiths. 2011-09-27 [2012-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6. ^ Strike, Joe. Of Ponies and Bronies.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11-07-05 [2011-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7. ^ Watchcutter, Angela. My Little Pony Corrals Unlikely Fanboys Known as 'Bronies'. Wired. 2011-06-09 [2011-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2). 
  8. ^ 8.0 8.1 Ostroff, Joshua. All-ages show: Hipsters love children's programming. National Post. 2011-08-03 [201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7). 
  9. ^ Burnett, Sam. Show Pony. The Mercury. 2011-07-02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5). 
  10. ^ Vara, Vauhini; Zimmerman, Ann. Hey, Bro, That's My Little Pony! Guys' Interest Mounts in Girly TV Show.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11-04 [201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7). 需付費查閱
  11. ^ Griffiths, Daniel Nye. Colt Success. Wired UK. 2011-08-15 [201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1). 
  12. ^ Literat, Ioana. The Power of a Pony: Youth Literacies, Participatory Culture, and Active Meaning Making.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March 28, 2017, 61: 113–116 [September 8, 2024]. doi:10.1002/jaal.661. 
  13. ^ Jonathan Alexandratos. Articulating the Action Figure: Essays on the Toys and Their Messages. McFarland. March 31, 2017: 67 [September 8, 2024]. ISBN 9781476664279. 
  14. ^ Bricken, Rob. Just John DeLancie sing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Bronies, that's all. io9. 2013-01-21 [2013-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9). 
  15. ^ Cereal Velocity. Massive Jayson Thiessen Q&A From Bronycon. Equestria Daily. 2011-09-25 [2011-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16. ^ Stewart, Alasdair. Star Trek's John de Lancie Interviewed. SFX. 2012-10-02 [2012-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4).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Miller, Michael. New film examines the adult fans of 'My Little Pony'. Toledo Free Press. 2013-02-12 [2013-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5). 
  18. ^ YouTube上的John De Lancie Ottawa ComicCon announcement.
  19. ^ 19.0 19.1 19.2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ronyCon: The Documentary Kickstarter.
  20. ^ Sherred, Julia. Kickstart BronyCon: The Documentary. Wired. 2012-05-30 [202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7). 
  21. ^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ronycon: The Documentary Kickstarter Update 06/04/2012.
  22. ^ Alysia Santo. The Kickstarter Chronicles.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12-08-09 [202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2). 
  23. ^ Cereal Velocity. Bronycon: The Documentary is The Second Most Funded Film on Kickstarter. Equestria Daily. 2012-06-09 [2025-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2-07). 
  24. ^ Michael Brockhoff. BRONIES. 2012-11-07 [201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25. ^ Brockhoff, Michael (December 19, 2012). BronyCon: The Documentary Update #2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Kickstarter.
  26. ^ Lybarger, Dan. The Kansas City FilmFest announces a lineup worth your spring movie money. The Pitch. 2013-03-12 [201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27. ^ Lybarger, Dan. The Kansas City FilmFest announces a lineup worth your spring movie money. The Pitch. 2013-03-12 [201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28. ^ Brockhoff, Michael. Bronies Documentary to Appear on US Television!. Kickstarter. 2013-05-17 [201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0). 
  29. ^ Gennis, Sadie. Give Bronies a Break! In Defense of Adult My Little Pony Fans. TV Guide. 2013-08-01 [2013-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9). 
  30. ^ Michalski, Jennifer. There's A New Documentary About 'Bronies' — Guys Who Love 'My Little Pony'. Business Insider. 2013-10-15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5). 
  31. ^ 31.0 31.1 Brockhoff, Michael. Project Update. Kickstarter. 2013-02-07 [2013-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32. ^ Brony Documentary DVDs and Blu-Rays Now Available. 2013-02-17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2). 
  33. ^ Matheson, Whitney. 'Bronies' explores the men who adore My Little Pony. USA Today. 2013-09-13 [201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6). 
  34. ^ Alvarez, Alex. Film Highlights Male My Little Pony Fans, but Draws Criticism. ABC News. 2013-02-07 [2013-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9). 
  35. ^ Osterheldt, Jeneé. Don't hate them for loving 'My Little Pony'. Kansas City Star. 2013-04-12 [201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4). 
  36. ^ Sauve, Mike. Bronies: The Extremely Unexpected Adult Fans of My Little Pony. Exclaim!. 2014-01-16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0). 
  37. ^ Amazon.com: Bronies 2: More Unexpected Fans of My Little Pony: Tara Strong, John de Lancie, Lauren Faust: Movies & TV. ISBN 098884965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