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熙
韓子熙(5世紀?—540年代?),字元雍,南北朝北魏至東魏的官員、學者,昌黎郡棘城縣(今遼寧省義縣西)人。韓興宗之子,韓麒麟之孫。
韓子熙年少時就有學識。經崔光推薦,在清河王元懌麾下擔任常侍,後轉任郎中令。昔日,其父韓興宗曾想將爵位讓給弟弟韓顯宗,韓顯宗沒有接受。韓子熙秉承父親的意願,在父親去世後也沒有繼承爵位。韓顯宗去世後,韓子熙接受了另外的爵位,將父親的爵位讓給了弟弟韓仲穆。守孝期滿後,韓子熙再次侍奉清河王元懌。正光元年(520年),元叉殺害元懌,元懌的葬禮長期未能舉行。韓子熙退居鄉野,發誓只要元懌未能恢復名譽、舉行葬禮,就終身不再出仕。孝昌元年(525年),靈太后重新掌權,元叉被解除領軍職務,韓子熙便與元懌的舊部一同上書,請求為元懌恢復名譽。靈太后對他的行為表示讚賞,任命他為中書舍人。後來,劉騰的棺木被掘出,元叉被賜死,元懌得以恢復名譽。不久,韓子熙負責修撰國史,加授寧朔將軍。過了一段時間,他被任命為著作郎,還兼任司州別駕,後轉任輔國將軍、鴻臚少卿。當時,他的堂弟韓伯華擔任東太原郡太守,因受到齊州刺史元弼的侮辱,韓子熙哭着向朝廷申訴。魏孝明帝下令調查此事,元弼受到了譴責。
建義元年(528年),韓子熙兼黃門侍郎,不久後正任。爾朱榮俘獲葛榮,並將其押送至洛陽,魏孝莊帝希望會見葛榮。韓子熙擔心葛榮態度傲慢無禮,勸阻了這次會面。爾朱榮得知後大怒,請求懲處韓子熙,但孝莊帝赦免了他,沒有追責。不久,韓子熙被加授征虜將軍。邢杲叛亂後,韓子熙奉命前往安撫。邢杲假意投降,韓子熙信以為真,便率軍撤退到樂陵。後來邢杲再次起兵反叛,韓子熙被召回洛陽,交付廷尉審理定罪,最終被免去死罪,罷官免職。過了一段時間,他擔任了兼尚書吏部郎。普泰元年(531年),他擔任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光祿大夫,不久後正式擔任尚書吏部郎。魏孝武帝初年,他兼任著作郎。因有擁立孝武帝的功勞,被封為歷城縣開國子,加授衛將軍、右光祿大夫銜。
東魏天平初年,韓子熙擔任侍讀,後又被任命為國子祭酒。他生活清貧儉樸,喜好清靜。當時東魏剛遷都鄴城,百官都配給了士兵,唯獨國子祭酒被視為閒職,只配給了兩名士兵。有人勸他上書陳情,韓子熙卻拒絕道:「朝廷不給國子祭酒配兵,這與我韓子熙有什麼關係呢?」 當時的輿論都認為他的這番話十分高雅。不久,韓子熙被授予驃騎將軍銜。元象年間,又加授衛大將軍銜。韓子熙與弟弟的妻子王氏生下兩個兒子。他一直未正式娶妻,與寡婦李氏私通,生下三個兒子。王氏與李氏關係不和,長年互相詆毀,韓子熙為此深感羞恥,最終一病不起。興和年間,魏孝靜帝舉行釋奠禮,韓子熙擔任侍講,不久後便去世了。武定初年,他被追贈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幽州刺史。[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