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師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師丹(?—3年),字仲公西漢琅邪郡東武縣(今屬山東省諸城市)人,師丹拜匡衡為師,精通《詩經》,漢成帝年間舉茂才博士,此後歷任朝中多職,甚見尊重。漢哀帝即位,授師丹左將軍領尚書事,接替王莽大司馬,封高樂侯,再遷大司空,期間師丹主張限制勳貴、官僚、地方豪強佔有奴婢、土地的數目,來緩和激化的社會矛盾,但遭遇大量阻礙而不了了之。其後師丹因為和傅喜反對替漢哀帝祖母傅太后上尊號,得罪於傅太后,遭免官削爵,回歸鄉里。漢平帝登基後,下令徵召師丹至公車,賜爵關內侯,不久又加封他為義陽侯,食邑二千一百戶,元始三年師丹去世,諡號「節」[1][2]

生平

[編輯]

帝師諫言

[編輯]

師丹研習《詩經》,奉匡衡為師,因舉孝廉而當上郎官漢元帝末年,官至博士,後被免官。到了漢成帝建始年間,由於裏舉薦茂才,又補任博士,出任東平王太傅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孔光推薦師丹議論深刻廣博,廉潔正直堅守道義,徵召他入京為光祿大夫丞相司直,僅過幾個月,便以光祿大夫任給事中,此後歷任少府侍中,頗受敬重。漢成帝末年,冊立定陶王劉欣為太子,任命師丹為太子太傅漢哀帝即位,師丹任左將軍,賜爵關內侯,賞給食邑領尚書事,而後師丹接替王莽大司馬,被封為高樂侯,一個多月後,調任大司空[1]

漢哀帝年輕待在封國定陶的時候,眼見漢成帝將大權委託給外戚王氏家族,王氏越權囂張,內心經常憂慮不安,登基後,便多次嘗試糾正這種局面,封爵授官給丁氏、傅氏來削奪王氏的權力,師丹認為自己身為帝師,又位居三公,深受漢哀帝的信任,於是上奏說[1]

師丹奏疏幾十次上呈,大多是懇切直率的言語[1]

禮法之爭

[編輯]

當初漢哀帝繼位,漢成帝的生母王政君尊稱為太皇太后,漢成帝的趙皇后尊稱為皇太后,而漢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和母親丁后都住在定陶國設於京城的官邸,自然根據定陶共王來稱呼他們。高昌侯董宏上書建議說:「秦莊襄王的母親本來是夏氏,而他被華陽夫人當作親兒子撫養,等到秦莊襄王即位後,夏氏與華陽夫人都稱太后,應立定陶共王王后為皇太后。」事情下交給有關官員議處,當時師丹以左將軍的身分和大司馬王莽共同彈劾董宏「明知皇太后是最尊貴的稱號,天下已經統一,卻稱引已滅亡的秦朝做比喻,欺騙貽誤盛名的朝廷,不是人臣應當說的話,非常不合道義。」當時漢哀帝剛即位,謙遜退讓,採納了王莽、師丹的意見,將董宏免為平民[1][2]

傅太后得知後大怒,強迫漢哀帝一定要上尊號,漢哀帝於是追尊父親定陶共王劉康為共皇帝,尊稱傅太后為共皇太后,丁后為共皇后,郎中令泠襃黃門郎段猶等人又上書道:「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都不應再引用定陶藩國的名稱來加在尊號上,車馬衣服都應符合『皇』的含意,設置二千以下官員來履行他們的職責,還應該在京師替共皇修建宗廟。」漢哀帝將這封上書批交臣下討論,有關官員皆認為應當按照泠襃、段猶說的那樣做。師丹的議論偏偏說[1]

師丹因此漸漸不稱漢哀帝的心意[1]

幣制改革

[編輯]

時逢有人上書說古代用龜甲貝殼做貨幣,現在卻用銅錢替換它,百姓因此貧窮,應該改革幣制,漢哀帝就此事徵詢師丹的意見,師丹回答說可以更改,奏疏被下交給有關部門商議,都認為使用銅錢已經很長時間了,很難馬上改變。當時師丹已經年老,忘記自己以前說過的話,後來又同意公卿們的意見。此外師丹曾讓屬吏抄寫奏章,而屬吏卻私自抄了一份草稿,丁、傅二家的子弟聽說後,派人上書控告師丹進奏密封的奏書,而行人都持有那份文書,漢哀帝就此事詢問將軍與中朝大臣的處理意見,他們都回答說:「忠臣不公開諫諍,大臣上奏正式不應洩漏,讓官吏百姓流傳四方,『臣下不謹慎保密,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應該將此事交給廷尉審理。」事情批交給廷尉,廷尉彈劾師丹犯下大不敬罪,事情還未裁決,給事中申咸炔欽上書說:「師丹的經學與品行無人可以相比,自近代以來大臣能像師丹的很少,他抒發憤懣,進呈密封的奏書,來不及深思遠慮,讓主簿書寫,奏章洩漏的過錯不在師丹,因此貶黜他,恐怕不能使眾人心服。」漢哀帝對申咸和炔欽各降俸祿兩級,下策書罷免師丹說[1]

尚書令唐林上疏替師丹緩頰道:「臣私下裏見到罷免大司空師丹的策書,言語太過尖銳,君子寫文章,應替賢者隱諱,師丹經學上是當代儒者的宗師,德行為國內的長者,親自教授陛下,位居三公,犯的罪相當輕微,在海內也沒發現他有犯下大錯,事情既然已經過去,免去其爵位的處罰太過嚴重,京師的有識之士皆認為應該恢復他的封地爵位,讓師丹參加朝會,這是四方之人的期待啊!希望陛下評判體察眾人的心意,能夠安撫報答作為師傅的大臣」漢哀帝聽從了唐林的建議,下詔賜予師丹關內侯的爵位,食邑三百戶[1]

晚年復爵

[編輯]

師丹被免職幾個月之後,漢哀帝採用朱博的建議,尊稱祖母傅太后為皇太太后,母親丁后為帝太后,與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同等尊貴,又替父親共皇在京師修建祠廟,禮儀與元帝廟相同,朱博升任丞相,他和御史大夫趙玄共同上奏說:「前高昌侯董宏率先提出訂立尊號的建議,卻被師丹彈劾,免為平民,那時天下有喪事,天子守孝,政事委託給師丹,師丹不仔細考慮褒揚推廣尊敬父母的原則卻胡說八道,貶低尊號,損害孝道,不忠沒有比這更大的了,陛下聖明仁厚,明確定立尊號,董宏因忠孝再次被封為高昌侯,師丹奸惡逆亂罪行昭著,儘管蒙受寬赦命令,也不應享有爵位封地,請求將其免為平民。」奏議被批准,師丹因此被廢免回歸鄉里數年[1]

漢平帝即位後,新都侯王莽向太皇太后王政君陳請挖掘傅太后、丁太后的墓塚,收奪她們的璽印,改用平民之禮埋葬她們,定陶國也拆毀並廢棄共皇廟,所有建議此事之人,例如泠襃、段猶等人都被流放至合浦郡,又罷免高昌侯董宏為平民,師丹則被徵召到公車,賜爵關內侯,享有原本的俸祿,幾個月後,太皇太后下詔命令大司徒、大司空道:「嘉獎有德之人,賞賜功臣,這是先聖的制度,歷代帝王不變的原則,已故定陶太后建立超越本分的封號,萬分違背義理,關內侯師丹對國家忠誠正直,意志堅定如同柱石一樣牢固,面對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可稱得上是棟樑之臣,有關官員逐條上奏當年建議訂稱尊號的奸邪臣子已經罷免,可是師丹立功的獎賞尚未施加,這恐怕違背了先賞後罰的原則,不是宣揚有德報答其功勞的做法啊!就把厚丘縣中鄉的二千一百戶賜給師丹,封他為義陽侯。」此後過了一個多月,師丹去世,諡號「節」,他的兒子師業繼承其爵位,直到王莽敗亡後才斷絕[1][2]

評價

[編輯]
  • 班固何武之舉,王嘉之爭,師丹之議,考其禍福,乃效於後。當王莽之作,外內咸服,董賢之愛,疑於親戚,武、嘉區區,以一蕢障江河,用沒其身。丹與董宏更受賞罰,哀哉!故曰「依世則廢道,違俗則免殆」,此古人所以難受爵位者也[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
  2. ^ 2.0 2.1 2.2 資治通鑑》·漢紀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漢書/卷086》,出自班固漢書
前任:
陳咸
西漢少府
前14年
繼任:
許商
前任:
韓勳
西漢光祿勳
前14年—前12年
繼任:
平當
前任:
趙玄
西漢光祿勳
前8年
繼任:
許商
前任:
王咸
西漢左將軍
前7年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彭宣
前任:
王莽
西漢大司馬
前7年—前6年
繼任:
傅喜
前任:
何武
西漢大司空
前7年—前6年
繼任:
朱博

原因:漢哀帝新封爵位
西漢高樂侯
前7年—前6年
漢哀帝撤銷爵位

原因:漢平帝新封爵位
西漢義陽侯
3年
繼任:
師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