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彝
外觀
宗彝 | |
---|---|
出生 | 1872年(同治11年)![]() |
逝世 | 1935年(民國24年)![]() |
母校 | 兩湖書院、貴州法政學堂 |
知名於 | 書法 |
知名作品 | 江漢關大樓名匾 |
宗彝(1872年—1935年),字藻生,湖北省漢陽縣人,清末民初官員、書法家。其仕途以清正廉潔著稱,曾兩次獲嘉禾勳章。同時其在書法領域造詣深厚,曾為漢口江漢關大樓題名。
生平
[編輯]早年經歷
[編輯]宗彝1872年出生於漢陽縣李集鄉周莊(今武漢市蔡甸區玉賢街道宗家嶺)。其父早年在漢口經營海味雜貨,家境富裕,重視教育。幼年時即有名師教授其八股文[1]。他年少時便展現出過人天賦,未滿二十歲便考取府、縣學案首,成為秀才。後雖家道中落,但仍堅持苦讀,未廢學業。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宗彝以優貢生身份考取庚子、辛丑併科舉人,先後就讀於武昌兩湖書院及貴州法政學堂,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畢業。
仕途生涯
[編輯]- 清末任職:1906年從法政學堂畢業後,入貴州府署,任撫署文案,後歷任餘慶縣知縣、定番州知州、貴定縣知縣[2]。
- 民國初期: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宗彝返回漢陽原籍。1912年,受地方紳耆推舉,任漢陽縣晴川中學首任校長,期間推行南京政府提倡的 「自由博愛」 為綱的公民道德教育,設修身課以「躬行實踐,完備國民之品格」。
- 步入中樞:1913年,宗彝進入政界,在副總統黎元洪府第擔任秘書,與秘書長饒漢祥齊名,黎府重要公牘多出自其手。
- 執政四川:1915年起,宗彝又先後任四川省合川、新都、灌縣知事[1]。
- 湖北政務:1920年,因在湖北辦理僑務政績卓著,獲四等嘉禾章。1921年,代理湖北省政務廳廳長兼省長公署秘書;1922年又獲三等嘉禾章,同年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後改任武昌關監督(關址在今礄口區宗關)、湖北官錢局會辦,後又調任湖北吏治館館長。
- 吏治革新:任吏治館館長期間,宗彝開辦 「吏治論文」,邀請本省候差人員及在野名士參與,通過研討吏治看法、監督在職官員,選拔優秀者保薦任職,有效遏制了官場鑽營風氣,獲輿論讚揚。
- 結束生涯:1924年,調任襄陽道尹,在職兩年後返回武昌,從此結束政治生涯。因其為官清正,廉潔自律,退離官場後宦囊如洗。
晚年生活
[編輯]1926年起,宗彝定居武昌市皇城閣(今武昌區寶成路附近)。1927年,北伐軍佔領武昌城,其為生活所迫,只得以賣字為生,並與「榮寶齋」裱畫店簽訂長期契約,書寫中堂、掛屏等換取報酬。1931年武昌水災,他變賣房產以為生計[2][3]。
1935年,宗彝在武昌逝世,享年 63 歲。
書法成就
[編輯]宗彝自幼刻苦習字,初學顏真卿、蘇軾,壯年專攻漢、魏碑帖,1920年代後以《泰山金剛經》為根基,形成古樸遒勁、自成一家的風格,為時人推崇。
代表作
[編輯]
- 「江漢關」 題字:1922年,時任江漢關下屬武昌關監督的宗彝應江漢關之請題寫 「江漢關」 三字,用於江漢關大廈正門上方。因 「江」 字筆畫少,與繁體 「漢」「關」 協調難度大,他數易其紙方完成。題字氣勢恢宏,被譽之可與嚴嵩所書 「山海關」 媲美。江漢關為感謝其題字,贈紋銀500兩。但因刻字時未署名,江漢關經理後又專門設宴招待宗彝,席上當面向宗彝道歉,並解釋稱 「先生書法聞名天下,一望便知,無需署名」,宗彝對此表示理解,稱 「江漢關建築高大,情況特殊,為壯觀瞻,省掉落款無妨」[2]。
- 「一柱擎天」 題字:任襄陽道尹期間,宗彝應武當山住持之邀,在武當山天柱峰題寫 「一柱擎天」 四個摩崖大字,落款 「宗彝」。
評價
[編輯]- 為官:以清正廉潔著稱,用人不徇私情,痛恨貪污,對下屬及自身均嚴格要求,僅領法定薪俸,公款開支實用實報,被譽為 「宦囊如洗」。
- 書法:時人評價其 「書效六朝,用氣天整,大而愈妙,不矜着力,風神獨絕」,其書法功底深厚,融合諸家之長,形成獨特風格,成為近代書法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4]。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武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人物传·文化类. 武汉市志 人物誌.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9年. ISBN 7307027585.
- ^ 2.0 2.1 2.2 董玉梅. 宗彝:一挥而就“江汉关”. 武漢出版社. 2020-02 [2025-07-08].
- ^ 宗彝. 蔡甸區人民政府. 201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1).
- ^ 薛天沛. 益州书画录 附錄. 成都: 巴蜀書社. 2018年. ISBN 978755310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