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宗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彝
出生1872年(同治11年)
大清湖北省汉阳府汉阳县李集乡
逝世1935年(民国24年)
 中华民国湖北省武昌
母校两湖书院贵州法政学堂
知名于书法
知名作品江汉关大楼名匾

宗彝(1872年—1935年),字藻生,湖北省汉阳县人,清末民初官员、书法家。其仕途以清正廉洁著称,曾两次获嘉禾勋章。同时其在书法领域造诣深厚,曾为汉口江汉关大楼题名。

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编辑]

宗彝1872年出生于汉阳县李集乡周庄(今武汉市蔡甸区玉贤街道宗家岭)。其父早年在汉口经营海味杂货,家境富裕,重视教育。幼年时即有名师教授其八股文[1]。他年少时便展现出过人天赋,未满二十岁便考取府、县学案首,成为秀才。后虽家道中落,但仍坚持苦读,未废学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宗彝以优贡生身份考取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先后就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及贵州法政学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毕业。

仕途生涯

[编辑]
  • 清末任职:1906年从法政学堂毕业后,入贵州府署,任抚署文案,后历任余庆县知县、定番州知州、贵定县知县[2]
  • 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宗彝返回汉阳原籍。1912年,受地方绅耆推举,任汉阳县晴川中学首任校长,期间推行南京政府提倡的 “自由博爱” 为纲的公民道德教育,设修身课以“躬行实践,完备国民之品格”。
  • 步入中枢:1913年,宗彝进入政界,在副总统黎元洪府第担任秘书,与秘书长饶汉祥齐名,黎府重要公牍多出自其手。
  • 执政四川:1915年起,宗彝又先后任四川省合川新都灌县知事[1]
  • 湖北政务:1920年,因在湖北办理侨务政绩卓著,获四等嘉禾章。1921年,代理湖北省政务厅厅长兼省长公署秘书;1922年又获三等嘉禾章,同年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后改任武昌关监督(关址在今硚口区宗关)、湖北官钱局会办,后又调任湖北吏治馆馆长。
  • 吏治革新:任吏治馆馆长期间,宗彝开办 “吏治论文”,邀请本省候差人员及在野名士参与,通过研讨吏治看法、监督在职官员,选拔优秀者保荐任职,有效遏制了官场钻营风气,获舆论赞扬。
  • 结束生涯:1924年,调任襄阳道尹,在职两年后返回武昌,从此结束政治生涯。因其为官清正,廉洁自律,退离官场后宦囊如洗。

晚年生活

[编辑]

1926年起,宗彝定居武昌市皇城阁(今武昌区宝成路附近)。1927年,北伐军占领武昌城,其为生活所迫,只得以卖字为生,并与“荣宝斋”裱画店签订长期契约,书写中堂、挂屏等换取报酬。1931年武昌水灾,他变卖房产以为生计[2][3]

1935年,宗彝在武昌逝世,享年 63 岁。

书法成就

[编辑]

宗彝自幼刻苦习字,初学颜真卿苏轼,壮年专攻汉、魏碑帖,1920年代后以《泰山金刚经》为根基,形成古朴遒劲、自成一家的风格,为时人推崇。

代表作

[编辑]
宗彝为江汉关所题字
  • 江汉关” 题字:1922年,时任江汉关下属武昌关监督的宗彝应江汉关之请题写 “江汉关” 三字,用于江汉关大厦正门上方。因 “江” 字笔画少,与繁体 “汉”“关” 协调难度大,他数易其纸方完成。题字气势恢宏,被誉之可与严嵩所书 “山海关” 媲美。江汉关为感谢其题字,赠纹银500两。但因刻字时未署名,江汉关经理后又专门设宴招待宗彝,席上当面向宗彝道歉,并解释称 “先生书法闻名天下,一望便知,无需署名”,宗彝对此表示理解,称 “江汉关建筑高大,情况特殊,为壮观瞻,省掉落款无妨”[2]
  • “一柱擎天” 题字:任襄阳道尹期间,宗彝应武当山住持之邀,在武当山天柱峰题写 “一柱擎天” 四个摩崖大字,落款 “宗彝”。

评价

[编辑]
  • 为官:以清正廉洁著称,用人不徇私情,痛恨贪污,对下属及自身均严格要求,仅领法定薪俸,公款开支实用实报,被誉为 “宦囊如洗”。
  • 书法:时人评价其 “书效六朝,用气天整,大而愈妙,不矜着力,风神独绝”,其书法功底深厚,融合诸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成为近代书法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人物传·文化类. 武汉市志 人物志.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 ISBN 7307027585. 
  2. ^ 2.0 2.1 2.2 董玉梅. 宗彝:一挥而就“江汉关”. 武汉出版社. 2020-02 [2025-07-08]. 
  3. ^ 宗彝. 蔡甸区人民政府. 201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1). 
  4. ^ 薛天沛. 益州书画录 附录. 成都: 巴蜀书社. 2018年. ISBN 978755310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