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
外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指的是1911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行政中央位於中國大陸的時期。1949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僅管轄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東沙群島和南沙太平島等島嶼。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2日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至1912年2月12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1]。
- 1912(民國元年)
- 1913(民國二年):
- 1914(民國三年):
- 1915(民國四年)
- 1916(民國五年)
- 1917(民國六年)
- 1918(民國七年)
- 1919(民國八年):
- 1920(民國九年)
- 1921(民國十年):
- 1922(民國十一年):
- 1923(民國十二年):
- 1924(民國十三年):
- 1925(民國十四年):
- 1926(民國十五年):
- 1927(民國十六年):
- 1928(民國十七年):
- 1929(民國十八年):梁啟超逝,中東路事件。



- 1930(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戰起。
- 1931(民國二十年):
- 1932(民國二十一年):
- 1933(民國二十二年):
- 1934(民國二十三年):
- 1935(民國二十四年):
- 1936(民國二十五年):
- 1937(民國二十六年):
- 春,國民政府鞏固江防,再次由陳一白自江陰要塞向東,經楊舍、福前鎮東、東萊、合興至錦豐,搶築軍用公路。春季測量,盛夏施工,建橋築基。同時常(熟)十(二圩港)公路段始築,43公里,路基寬7米,路面寬3米。1943年1月9日常熟鹿苑公路段試行通車。
- 國共第二次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 1937年7月7日發生七七事變
-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聲明。
- 淞滬會戰,8月14日中日首次空戰,陳一白指揮偵報日寇情報電訊精確,獲八一四空軍大捷
- 8月15日蔣中正在日記中記道:「倭寇空軍技術之劣,於此可以寒其膽矣!」此後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提議以後每年8月14日為中國空軍節
-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 十年建設(1928-1937)結束
- 1938(民國二十七年):
- 1939(民國二十八年):





- 1940(民國二十九年):
- 1941(民國三十年):
- 1942(民國三十一年):
- 1943(民國三十二年):中、美、英三盟國在開羅發表對日作戰宣言——開羅宣言。
- 1944(民國三十三年):
- 1945(民國三十四年):
- 蘇聯武裝軍事佔領東北地區。
- 抗日戰爭結束、1945年國共衝突;國共重慶談判後簽訂雙十協定。
- 陳儀將軍代表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在臺北公會堂接受在臺日軍的投降。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
- 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獨立。
- 1946(民國三十五年):
- 1947(民國三十六年):
- 1948(民國三十七年):
- 1949(民國三十八年):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張秀平、毛元佑、黃朴民著,《影響中國的100次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