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繁簡處理/檔案10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勢能在台灣普遍都稱為位能,將zh-tw改成「位能」應該沒有爭議也是最佳的解決方案Tsungyenlee (converse) 2011年2月8日 (二) 20:42 (UTC)

台灣的官方標準機構國立編譯館批準「勢能」與「位能」都是potential energy 的標準譯名。大家都知道「勢能」就是「位能」,「位能」就是「勢能」。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多此一舉作轉換。-老陳 (留言) 2011年2月9日 (三) 04:02 (UTC)
我從小在台灣受教育長大,雖然沒建中、台大也有公立高中跟國立大學,卻從來沒聽過勢能,我不知道您講的大家是誰。如果位能沒錯的話改個較廣為人知的名稱有什麼不好呢?Tsungyenlee (converse) 2011年2月15日 (二) 14:44 (UTC)

我是支持有這個轉換的,在勢能的討論頁裏也有來源直接講明勢能在臺灣稱作位能。光輝十月 (留言) 2011年2月15日 (二) 18:26 (UTC)

我可能之前口氣沒有很好,希望不會冒犯到任何人。不過小弟認為,或許對物理比較有研究的人已習以為常「勢能」,但對大多數(我講大多數純粹是因為從小到大學校、補習班,我所有遇到的物理老師講的都是「位能」,同學間也是)都比較熟悉位能。維基百科就是要讓沒那麼深入了解相關條目的人學習知識才創立的,但對勢/位能不甚了解的人來說,一看到這個勢能標題可能會有疑惑,這也是我當初的感覺。我想既然國編館兩者都接受,那為何不舉手之勞改個大家都普遍聽過的名稱呢?Tsungyenlee (converse) 2011年2月16日 (三) 13:20 (UTC)
想要知道回答嗎?請先撤回所有相關的具爭議性編輯。-老陳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06:36 (UTC)

國立編譯館的名詞資訊網有很多公認的大陸用語,比如說激光(tw:雷射)、航天(tw:航太)都可以在裏面找到,名詞資訊網根本只是提供資訊(而且也不是很完整),不代表使用量,憑這點應該就可以修改了。光輝十月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09:40 (UTC)

我是現就讀於高中的台灣學生,可以作證:「勢能」完全沒聽過,課程中只使用「位能」。如果說上述的「激光」、「航天」在台灣一般社會大眾間根本沒人聽得懂。-Inner (talk) 2011年4月2日 (六) 00:24 (UTC)

半條命:對立力量

剛剛在編輯半條命:對立力量的繁簡問題,請問一下大陸地區的用戶,"Half-Life: Opposing Force"這款遊戲到底是翻成"半條命:對立力量"還是"半條命:針鋒相對",我都有查到,搞不懂哪個才是真的!Rocking Man (留言) 2009年8月21日 (五) 12:05 (UTC)pig2008

《半條命:針鋒相對》是大陸版的官方稱呼——Shippo7 (留言) 2010年5月31日 (一) 14:55 (UTC)

O型恆星

剛創立了O型恆星的重定向(至恆星#分類),卻發現因繁簡處理問題,不同條目的重定向在恆星恆星之間跳來跳去(見參宿三#天體系統O型恆星的鏈結。請協助整理。—祁勳 (留言) 2010年3月3日 (三) 08:59 (UTC)

Category:青黴素和青黴素

首先我不知道青黴素是不是青黴素的繁體寫法,在青黴素的主條目里的繁體條目也並未提到青黴素卻重定向到青黴素的條目。 如果繁體中文的使用者也使用青黴素而非青黴素,建議把青黴素的分類改為青黴素。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青黴素類抗生素的分類為"Category:青黴素",至少對於大陸人來說黴這個字不知道念什麼也不知道怎麼輸入的。 我創建了Category:青黴素的分類重定向,卻發現這兩個條目不能合併,分類里仍然是分開的。 理想的情況是不管條目里用的哪個category都可以指向同一個分類。 我不知道如何做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請求幫助。Flywhc (留言) 2010年5月20日 (四) 12:12 (UTC)

繁體寫法是青黴素沒錯,黴ㄇㄟˊ跟霉同音,但好像大陸不用這種輸入法,倉頡的話是 竹人山火大 。 小智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4:55 (UTC)

請問wikipedia維護的簡繁轉換表以哪種開源協議發佈?

請問wikipedia維護的簡繁轉換表以哪種開源協議發佈?可否用於其他開源項目,是否兼容?--BYVoid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07:17 (UTC)

MediaWiki是GPLv2或以上,ZhConversion.php理應也是GPL。而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s和其他轉換表的詞彙對應方式則可能是CC-by-sa 3.0,CC-by-sa 3.0不兼容GPL,但你把MediaWiki:Conversiontable/zh-hans用在GPL程序中也沒有關係,只要對這個轉換表本身進行署名,並明確註明這個轉換表遵守CC-by-sa 3.0即可。和GPL的linux使用不自由但免費的字體是一樣的性質。—t8 2010年12月25日 (六) 15:27 (UTC)

分類重定向的繁簡轉換失效

現在有這麼一種情況:當兩個分類的名稱所用的詞組在(可能)在繁簡自動轉換的範疇內時,例如「山脈」和「山脈」這兩個分類就無法正確地互相轉換。具體情況表現為:

條件:所有相關文章的「Category」標籤都已是簡體的分類 / 繁體的同名分類已被重定向至簡體或根本不存在。

  1. 原先曾經歸類至繁體分類的一部分文章的分類和連結內容依然是繁體的分類,不出現在簡體的分類。
  2. 繁體的分類還會出現在「Special:待撰分類」處。
  3. 將繁體分類標為簡體分類的子類,則連結到它本身。
  4. REDIRECT標籤不生效,被REDIRECT的分類和它的內容不出現在目標分類內。

例子Category:山脈Category:山脈(儘管「山脈」已經被自動轉換成「山脈」,但「山脈」仍可在Special:待撰分類處找到,在那裏點開編輯即可見到分類到它的現有文章,這些文章的Category全部是簡體的,但卻全部不出現在「山脈」分類)、Category:氣象學Category:氣象學也有類似情況,但這一組的兩個分類都存在,所以可以測試到REDIRECT不生效的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麻煩有關的朋友關注一下此問題。

Wikipedia talk:某些網頁簡繁並存

粗體文本有些網頁有出現過簡繁並存的現象,如http://zh.wikipedia.org/zh/%E4%B8%96%E7%95%8C%E8%AF%AD 希望維基百科可以糾正!!!

台灣正體也有繁簡共存的狀況。

請教一個關於繁簡轉換的問題

我想請教一個關於繁簡轉換的問題,不知道發在這裏是否合適。維基百科簡繁轉換自動記住上一次選擇的功能是如何實現的?我在自己的 wiki 上無法做到。 123.67.217.42 (留言) 2011年2月10日 (四) 09:24 (UTC)

程式異常??

我在瀏覽某些頁面時,雖然已經轉成台灣正體但是上方的討論檢視歷史等字樣卻是簡體,只要再按一次台灣正體就正常了,奇怪的事是並不是特定頁面是這樣而是有時候每個頁面都這樣有時候不會。

另外我有看到繁簡轉換按鈕的列表從四個變成大約七個的時候,「簡體」、「正體」等等的,反正就不是平常的那四個,這正常嗎? 小智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13:46 (UTC)

請問在港澳這邊"Scott"是不是翻譯成「史葛」

斯科特訴桑福特案中的「斯科特」英文原名「Dred Scott」,請問港澳這邊是不是譯為「德雷德·史葛」?--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17: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