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圖片同行評審/存檔/2009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的巴音布魯克草源,是中國第二大草源,攝於09年8月

SRR請講2009年11月29日 (日) 19:39 (UTC)

(*)提醒,圖片高度不足1000px,標準見維基百科:特色圖片標準,謝謝。-HW 我是誰 找我 請支持:2009年首頁改版討論 2010年1月9日 (六) 09:51 (UTC)
(:)回應,已調整,謝謝提醒。SRR請講2010年1月9日 (六) 12:23 (UTC)

這張照片是莫理循旅華期間所拍攝的福州內城南部的全景圖,拍攝立足點應是烏山的英國領事館附近。參考莫理循的生平傳記,拍攝時間應是清末(因為辛亥革命曾使福州南門一代建築遭受破壞,而照片中的福州舊城相當完好)。原始的照片是兩張([1][2]),被我使用Adobe Bridge合成。雖然這不是一張當代照片,但我相信依然有資格參選特色圖片,特此提交同行評審。理由如下:

  1. 解像度極高(相對於那個年代而言),雖然經過掃描,但相片細節清晰可辨。
  2. 詳細地反映了福州舊城的風貌:文廟烏塔白塔、現已不存的南門、城牆、茶亭,還有整片的封火山牆連成的閩東風格古民居。對福州的人文歷史研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28日 (三) 13:49 (UTC)
  • (!)意見,該照片確實是目前能見到的19世紀福州城市天際線照片中最清晰、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兩塔和三山中的兩山、還有典型的福州馬鞍形封火牆都在其中。可以作為19世紀福州城市風貌的(甚至是東南中國城市風貌的)特色圖片。從19世紀的攝影技術來看,這張照片恐怕也已經達到當時的極致了。問題是GnuDoyng把圖片的年代寫為1900c.a.,可我在其他途徑得到的信息卻是1860c.a.,究竟孰是孰非,是否有關於照片拍攝年代和背景的更詳細信息提供?另外,我注意到照片左上角天空處(烏塔上方)的淡黑的陰影,對圖片質量造成了一定損害,是否應該做適當修復?—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28日 (三) 19:58 (UTC)
(:)回應,那個網站對相冊的描述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它說拍攝者是G.E. Morrison,一方面又說它拍攝於1870年(扉頁上有英文手書,但未必是出於作者親手)。如果作者真是莫理循,他在十歲不到就跑到中國來拍照片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推測這二者事實必有一個為假,而在我參考了莫理循的生平簡歷後,我認為年份搞錯的可能性較大。當然也存在其他可能性,比如那個相冊興許只是莫理循收藏的別人的作品,或者這個相冊興許跟莫理循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些都有待閱讀莫理循的相關傳記後考證。盧兄說其他途徑得到的信息是1860年左右,還有,盧兄曾經上載過該相片的模糊版本並標明年代為1880,不知這二者可否提供參考來源。陰影是因為兩張被合成的照片曝光程度不同導致,我會在今天內完成修復工作。--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00:52 (UTC)
(:)回應,去除天空陰影的版本已上載。不知道為什麼上載的新版本不會馬上顯示。--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5:00 (UTC)
(:)回應,奇怪為什麼我上載的版本在默認情況下顯示不出來,要點進去看清晰的圖才能看到?是維基百科的bug?--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22:44 (UTC)
(:)回應,的確奇怪。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是另外用新的文件名上傳一幅,這樣就不會有問題了吧。另外我以前上傳的那個版本,我也忘記了是從何而來。1880年的年代是我從照片描述中看到的,前面的「1860年」是我記錯了。—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30日 (五) 19:13 (UTC)

此圖已是commons特色圖片,由於是中國內容,所以希望成為本地特色有更多的首頁展示機會。由於不了解本地評選程序,故請幫忙將此圖移入投票程序。-蘋果派.留言 2009年8月26日 (三) 07:40 (UTC)

中文動態示意圖有些少,製作相機快門示意圖,提請同行評審。--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8月7日 (五) 07:28 (UTC)

  1. (!)意見,蠻有意思的一張圖片,如果參選,我會投支持票的。—SH1019Team Radio 2009年8月13日 (四) 01:07 (UTC)
  2. (!)意見,繁簡並全,請問這幅圖有沒有繁體中文版本?-HW 我是誰 找我 請支持:2009年首頁改版討論 2010年1月9日 (六) 09:52 (UTC)

這是維基上現有的唯一的中國木拱廊橋照片,本月在福建屏南拍攝的。該橋(千乘橋)本身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照片雖然沒有太震撼的效果,但用來展示木拱廊橋的形貌結構已經足夠了。對未來編輯木拱廊橋條目的維基人應該有所幫助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7月25日 (六) 02:24 (UTC)

已在廊橋加上此圖片,謝謝貢獻!你是否準備以此圖片參加特色圖片評選呢?—Baycrest (作客) 2009年8月4日 (二) 16:31 (UTC)
我是準備參加評選,如果沒有更多意見或建議,我這兩天就把它推上特色圖片評選。— 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8月4日 (二) 23:40 (UTC)
橋的兩端看上去都比較模糊,這張照片有些欠缺吧。右下角蹲在釣魚的老先生後面那個人在幹嗎?—SH1019Team Radio 2009年8月13日 (四) 01:13 (UTC)
的確啊,用長焦消費級相機拍的,曝光就不夠好。把前景的兩個人裁掉,再後期處理一下會不會好些?—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3:27 (UTC)

構圖和效果看起來都不錯。—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09年7月18日 (六) 10:44 (UTC)

我留意到「永利」字樣的光線散射情況不太正常,估計應是在玻璃窗後拍攝的吧。—Baycrest (作客) 2009年8月4日 (二) 16:20 (UTC)

蓉城錦華館入口,2009年7月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harlie fong對話貢獻)於2009年7月10日 (五) 23:07加入。

符合特色圖片評選基本要求,已送交評選。—Baycrest (作客) 2009年8月4日 (二) 16:41 (UTC)

中文圖像貢獻質量還有待提高啊,我在此獻醜了,放幾張大家拍拍磚吧。也歡迎愛好攝影的維基站友給我留言或email。這張是兒童節剛拍的,三張HDR合成,相機不行,暗部噪點太多,不能再調亮了。--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13:12 (UTC)

構圖不錯,雲彩與中關村廣場的對比令人加深印象。但光暗對比似乎大了些,令焦點集中到雲彩而不是中關村廣場本身。圖片放大後比較模糊,可能需要縮小一些以減少這情況。—Baycrest (作客) 2009年6月5日 (五) 05:50 (UTC)
建議拍攝夜景。--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6月23日 (二) 06:40 (UTC)
建議重新拍一張吧,逆光太嚴重。--FrankLsf95·留言·我的貢獻 2009年6月23日 (二) 09:38 (UTC)

拍攝時間同上,但側逆光H50還行,同樣也是HDR合成。--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13:12 (UTC)

這張構圖很不錯,雜訊也沒有上面中關村廣場的多(如果可以再減少就更加好),建議提到評選頁面。我自己則比較喜歡你第一次上傳那張,左上角的天空比較明亮及自然。—Baycrest (作客) 2009年6月5日 (五) 06:01 (UTC)

上大學時拍的,吉林大學校碑。--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13:12 (UTC)

看縮圖還不錯,但放大了看卻不能看清楚校碑上的文字,有些可惜。天空的藍色不太自然,雲彩也不能與主體良好配合。建議選一個雲量較少的時間再拍一張,可能會有更佳效果。—Baycrest (作客) 2009年6月5日 (五) 06:07 (UTC)
雲量少的時候我是不會拍的,那樣的天空沒有任何意義,層次完全不飽滿,我知道您所認為的主體要如何配合才好,我難道是上帝,說讓雲彩怎麼走它就怎麼走?長春雨後天空就是如此,我連偏光鏡都不用加,不知您認為什麼樣的天空才算正常,北京、香港、上海那種充滿尾氣的天空?--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15日 (一) 00:36 (UTC)
但是雲量配合得宜的話,的確會為圖片生色不少,就例如這一張File:Hong Kong Island Skyline 2009.jpg。—Baycrest (作客) 2009年8月4日 (二) 16:14 (UTC)

西安大唐芙蓉園,早期作品,星光是PS加的。--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13:12 (UTC)

維基百科上的拍攝照片需要以真實性為先,我自己不能接受人工加上/移除一些本來沒有/應有的東西:p 以濾鏡達成的效果則情況而定。照片中的背景我認為暗一些會更加好。還有,最高那一座看起來有些傾斜,不知道有沒有看錯了?—Baycrest (作客) 2009年6月5日 (五) 06:17 (UTC)
為什麼要加上星光呢?不加更好。--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28日 (三) 15:29 (UTC)

,上大學時拍的,吉林大學南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吉大人叫「理化大樓」。剛拍完這張就下雨了,把我困在圖書館兩小時--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13:12 (UTC)

構圖還可以吧,我認為把相機向左移動一些,可以取得更佳的平衡效果。天空多了一些,雲量也似乎太多,相反下方的廣場則取景不夠多。其實中央那座大樓還有明顯的拼接錯誤,我奇怪維基共享那邊的人沒有看出來而直接授予優質圖片(Quality Image)的標籤。—Baycrest (作客) 2009年6月5日 (五) 06:27 (UTC)
已修繕。--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15日 (一) 00:56 (UTC)
官廳水庫的風力發電機組

昨天拍的,大家覺得如何?-HáoYǔ¹ ㊢㊢² ³ 2009年5月24日 (日) 13:02 (UTC)

構圖不錯,圖片質量已經可以提到評選頁面。但我認為作為主體的風力發電機似乎不必要地偏右,如果你多拍了幾張照片,建議選一張主體在黃金分割線上的,上面天空也最好再多一些,應可吸引更多人的支持。還有,請在圖片頁加上中文描述。—Baycrest (作客) 2009年5月27日 (三) 08:35 (UTC)
描述已添加。由於攝自運行中的列車,條件有限,似乎沒有其他可以改進的餘地了。-HáoYǔ¹ ㊢㊢² ³ 2009年5月30日 (六) 04:50 (UTC)
色彩單調決定了圖像乏味,平面構圖確實是黃金比例不假,但拍攝者的位置決定了縱向深度完全喪失,一幅平板畫,沒有層次空間。另外對攝影來說,拍風光是很嚴肅的事情,最好不要在車上隨便拍,直接後果就是近處突兀的電線杆。--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13:26 (UTC)

我對標準不太熟悉,希望大家指導。--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4月6日 (一) 05:09 (UTC)

符合基本提名要求。但若希望獲得更多人支持,建議修正圖片的傾斜、雜訊(顆粒)。個人認為照片中的兩個人也相當明顯啊。—Baycrest (作客) 2009年4月7日 (二) 16:12 (UTC)
圖像質量一般,陰暗處顆粒很粗。-SH1019Team Radio 2009年4月10日 (五) 03:26 (UTC)
處理室內場景的拍攝,建議去看看這位站友的頁面:wikipedia攝影家——Diliff
稍微拉直一下吧,而且人確實有點突兀--FrankLsf95·留言·我的貢獻 2009年7月6日 (一) 05:10 (UTC)

我對攝影剛開始接觸還不太了解,希望大家指導下.

優點是近觀的靈長類動物氣勢十足;要改善的地方有放大原圖後雜訊略為明顯,令左下的毛髮有點亂,可能要縮圖裁切一下;此外用俗名「山魈」不太好,應給出學名方便其他地區的人使用。—LokiTalk 2009年2月27日 (五) 10:46 (UTC)
俯拍誰都會,下次趴下給他拍,把它當人,別當動物。S5是很不錯的相機,恕我直言,色彩被你用成了卡片機。--瘋行天下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13:18 (UTC)
飛行狀態下的白鴿

拍攝的那天一直在下小雨,天氣非常陰沉。我做了一些補光的處理,似乎好了些,拿過來請大家指導一下,謝謝。SH1019Team Radio 2009年1月21日 (三) 13:5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