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YikyuenG/chatgpt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珠江隧道
File:Zhujiang Tunnel (Guangzhou Metro).jpg
隧道南出口(2019年)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
設計參數
全長2,930米
行車線數量雙向6車道(機動車道)+2條非機動車道+地鐵1號線過江段
歷史
開通日2000年12月28日(機動車)
1997年6月28日(地鐵)
統計
通行費

珠江隧道是位於中國廣州市中部的一座越江公路隧道,橫跨珠江主航道與輔航道,連接海珠區荔灣區芳村地區。隧道全長約2,930米,其中盾構段約1,020米,採用雙洞單向結構設計,兼具城市道路和地鐵1號線共構功能,是廣州首條實現地鐵與城市道路同體穿越珠江的綜合交通工程。

工程背景

[編輯]

1990年代初,廣州市中心區域越江交通嚴重依賴海珠橋解放大橋廣州大橋,過江通行能力日益緊張。為緩解芳村至市區間的交通壓力,廣州市政府於1993年提出建設珠江隧道,並納入地鐵一號線工程配套體系。項目由地鐵籌建處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先期完成地鐵部分,後實施公路隧道段。

建設歷程

[編輯]
  • 1993年:地鐵一號線開工,過江段同步規劃隧道結構。
  • 1996年:地鐵隧道穿越珠江段盾構完成。
  • 1997年6月28日:地鐵1號線全線通車,過江段隧道啟用。
  • 1998年:公路隧道主體工程開工。
  • 2000年12月28日:珠江隧道公路段正式通車,設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免費通行。

工程結構

[編輯]

珠江隧道採用雙管雙向布局,每管設有三條機動車道,外側輔以非機動車和人行通道。地鐵段與公路段上下分層布置,公路位於上層,地鐵位於下層,結構設計充分考慮通風、排水、防水及運營安全。

主要結構參數:

  • 隧道總長:約2,930米
  • 主線車道:雙向6車道
  • 地鐵管道:盾構法施工,長1,020米
  • 設計通行能力:日均機動車約12萬輛

使用與維護

[編輯]

自建成通車以來,珠江隧道承擔了重要的城市交通功能。根據市交通部門公布數據,截至2020年,隧道日均車流量已超過10萬輛,是廣州市中心區最繁忙的過江通道之一。由於通行免費,吸引大量車輛分流原本擁堵的珠江大橋與海珠橋。

病害與整治

[編輯]

2003年,隧道北段發生滲漏事故,造成短時交通擁堵,後經應急搶修封堵。 2018年,南側出入口連接花地大道立交橋被檢測為「E級危險結構」,次年起陸續拆除,並新建連接道路,以保障隧道結構與通行安全。相關整治工程於2022年完成。

社會與交通意義

[編輯]

珠江隧道是廣州城市綜合交通的重要樞紐。它不僅緩解了荔灣、海珠之間的過江壓力,也體現了城市基礎設施與軌道交通共構理念的成熟應用。隧道的建成促進了芳村片區的發展,並為後續建設如廣州地鐵延伸線、珠江新城開發等奠定交通基礎。

圖集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zdaily20001228」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nandu201811」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gzmtr」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design」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