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類斯中學
![]()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聖類斯中學 | |
---|---|
![]() | |
![]() | |
地址 | 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石塘咀第三街179號 |
座標 | 22°17′10″N 114°08′17″E / 22.285999°N 114.138172°E |
暱稱 | 聖記、St. Lu、第三街名校 |
類型 | 津貼英文中學 |
宗教背景 | 天主教 |
辦學團體 | 鮑思高慈幼會(1927年起接辦) |
創辦日期 | 1864年 |
學區 | 中西區 |
校監 | 陳鴻基 |
校長 | 易浩權 |
教師人數 | 55人 |
年級 | 中一至中六 |
性別 | 男校 |
學生人數 | 670人 |
班級數 | 24班 |
語言 | 英文 |
校園面積 | 約10000平方米 |
校訓 | 學問與虔誠 (拉丁語:SCIENTIA ET PIETAS) |
校刊 | 博藝 |
社 | 玫瑰(Rose) 三葉(Shamrock) 薊(Thistle) 鬱金香(Tulip) 百合(Lily) |
電話號碼 | +852 2546 0117 |
傳真號碼 | +852 2540 7341 |
學校網址 | www |
![]() |
聖類斯中學(英語:Saint Louis School)是香港一所著名且歷史悠久的男校,英文中學。位於香港石塘咀第三街179號,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
校政管理
[編輯]- 歷任院長/校監
- 1982年–1988年:魯炳義(Fr Luigi Rubini)
- 1988年–1994年:黃光照
- 1994年–2016年:林仲偉
- 2016年–:陳鴻基
- 歷任校長
- 1927年–1934年:金以義(Fr Vincenzo Bernardini)[1]
- 1958年–1964年:林蔭清[2]
- 1964年–1970年:霍思德(Fr John Foster)[3]
- 1986年–2001年:林仲偉
- 2001年–2002年:蘇志超
- 2002年–2012年:吳多祿
- 2012年–2016年:葉偉明
- 2016年–2021年:余立勳
- 2021年–:易浩權
- 歷任副校長
- 林兆良ref name="聖類斯中學校刊" />[2]
歷史
[編輯]1864年,一群天主教神父在香港島西營盤區建立了一所名為「養正院」的學校,由一位華籍神司梁神父(M.Leong)主管,為街童提供正規工藝教育。「養正院」後來改名為「西環教導所」 [4],由天主教外方傳教會管理,1875年至1893年由喇沙修士會接辦,1921年至1927年曾由瑪利奧神父辦理,於1927年終交由鮑思高慈幼會接辦[5],由「聖類斯孤兒院」更名為「聖類斯工藝學院」[1]。
1935年,聖類斯工藝學院把工藝科目(裁縫、木工)轉移往「香港仔兒童工藝院」(Aberdeen Trade School),並於1936年開設中學部,並向中華民國教育部立案登記,將學校性質由工藝學校轉型為文法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聖類斯中學開設英文部[6],並於1953年派學生參加香港英文中學會考[1],1962年開設兩年制香港大學預科班[1],其後於1970年代開辦夜校及補習班。
補習班
[編輯]香港最早的大型補習社在1972年出現,是借用聖類斯中學校舍上課的「聖類斯預科夜校」(現已停辦),被追認為香港大型補習社前身,多位補習名師,包括Dr. Simon Chiang、C. C. Lee、Dr. K Kwong、Dr. Paul Hill、Y K Tao曾經在該校任教。
校舍
[編輯]聖類斯中學佔地 794 平方米。校舍由四部分組成:東(A)、中(B)、西(C)及南(D)翼,其中以東翼歷史最悠久,建於1927年左右,採用裝飾派建築風格。1936年,南翼受颱風吹襲,損毀嚴重,遂於同年重建。校舍中翼和西翼先後於1941年和1967年落成。
- 東翼(A):樓高三層,並附設地牢。(地牢包含一綜合科學實驗室)
- 中翼(B):一樓掛上聖多明我沙維豪畫像,及刻上預防教育法。主體分前後兩座,各四層,頂層為駐校神父及修士的宿舍。
- 西翼(C):樓高八層,包含聖類斯小學校舍及中學部。
- 南翼(D):其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足球場及位於下層的室內活動中心,第三部分是看台及禮堂(禮堂位於看台最頂層)。
東翼大樓於2010年7月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再於2009年12月18日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7][8]。
校服
[編輯]夏季包含淺灰色長褲及白色短袖襯衫。其中校章縫在襯衫左側口袋,而中五學生須佩戴校呔[9];冬季包含淺灰色長褲、已縫校徽的白色長袖襯衫、校呔、口袋已縫校徽的藍色海軍西裝外套、藍色海軍連帽衫或黑色夾克,寒冷警報時可搭深色且純色的外套,規格不合規定的外套會被沒收。純色V領羊毛背心、套頭衫、黑色或深藍色羊毛開襟衫被允許穿着[10]。
校友
[編輯]建設及回饋
[編輯]雕刻作品《奪魁》由校友沈寬提供予聖類斯中學慶祝80週年校慶及回饋母校,雕塑連座台與幕牆由同屆校友張冠城及蔡栢齢協力。《奪魁》被設置在校門成為地標[11][12]。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聖類斯中學. 悼本校第一任校長金以義神父 (PDF). 聖類斯中學校刊. No. 71 (聖類斯中學). 1962: 4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3-10).
- ^ 2.0 2.1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天主教香港教區. 香港天主教手冊.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1963: 259.
- ^ 聖類斯中學招生廣告. 華僑日報: 7. 1968-03-19 [2024-01-01].
- ^ 香港西環聖類斯教導所,創始於1863年. [2007-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8).
- ^ 香港工商日報1952-10-15第五頁[永久失效連結]
- ^ 香港工商日報1952-10-13第五頁[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1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2).
- ^ 存档副本 (PDF). [2011-06-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5-27).
- ^ 聖類斯中學校服樣式
- ^ Wayback Machine (PDF). www.stlouis.edu.hk. [2025-07-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5-07-10).
- ^ 存档副本. [2016-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 ^ 琴台客聚:「奪魁」面向第三街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