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埃拉·雷吉(Raffaella Reggi,1965年11月27日—),是意大利電視評論員和前職業網球運動員。[1][2]
作為青少年,雷吉在1981年贏得了橘子碗16歲及以下組的冠軍,[3]並於1982年成為大陸杯球隊(Continental Players Cup Team)的成員[來源請求]。
雷吉在1986年與塞爾希奧·卡薩爾搭檔贏得了美國網球公開賽混合雙打冠軍。[4]她在1987年法國網球公開賽中打進單打八強,並在1988年達到了職業生涯最高的單打世界排名第13位。
她職業生涯的亮點之一是在1985年贏得意大利公開賽冠軍,成為自1950年安內麗絲·烏爾斯坦-博西(Annelies Ullstein-Bossi)以來首位贏得意大利網球公開賽的本土女子球員。烏爾斯坦-博西、雷吉和2014年決賽選手薩拉·埃拉尼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唯一三位打進意大利本土頂級網球賽事單打決賽的女子球員。[5][6]
雷吉職業生涯共贏得5個單打冠軍和4個雙打冠軍。她於1982年至1991年期間是意大利聯合會杯代表隊的成員,並代表意大利隊參加了1988年和1992年奧運會。她曾戰勝施特菲·格拉夫、克里斯·埃弗特、伊文·古拉貢、雅娜·諾沃特娜、哈娜·曼德利科娃、曼努埃拉·馬萊耶娃、納塔莉·托齊亞、海倫娜·蘇科娃、克勞迪婭·科德-基爾施、齊娜·加里森和喬·迪里等名將。
說明
|
大滿貫賽事 (0–0)
|
年WTA巡迴賽總決賽 (0–0)
|
一級賽 (0–0)
|
二級賽 (0–1)
|
三級賽 (0–0)
|
四級賽 (0–0)
|
五級賽 (1–3)
|
弗吉尼亞煙草系列賽 (4–2)
|
|
按場地劃分的決賽
|
硬地 (2–1)
|
草地 (0–1)
|
紅土 (3–3)
|
地毯 (0–1)
|
|
結果
|
勝/負
|
日期
|
賽事
|
場地類型
|
對手
|
比分
|
勝
|
1–0
|
1985年4月
|
塔蘭托, 意大利
|
紅土
|
維基·尼爾森-鄧巴
|
6–4, 6–4
|
負
|
1–1
|
1985年5月
|
巴塞隆拿, 西班牙
|
紅土
|
桑德拉·切奇尼
|
3–6, 4–6
|
勝
|
2–1
|
1986年5月
|
盧加諾, 瑞士
|
紅土
|
曼努埃拉·馬萊耶娃
|
5–7, 6–3, 7–6(8–6)
|
勝
|
3–1
|
1986年11月
|
聖胡安, 美國
|
硬地
|
薩布麗娜·戈萊什
|
7–6(7–4), 4–6, 6–3
|
負
|
3–2
|
1987年3月
|
棕櫚島, 美國
|
紅土
|
曼努埃拉·馬萊耶娃
|
7–5, 2–6, 3–6
|
勝
|
4–2
|
1987年8月
|
聖地亞哥, 美國
|
硬地
|
安妮·明特
|
6–0, 6–4
|
負
|
4–3
|
1988年7月
|
布魯塞爾, 比利時
|
紅土
|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0–6, 5–7
|
負
|
4–4
|
1989年6月
|
伊斯特本, 英國
|
草地
|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
6–7(2–7), 2–6
|
負
|
4–5
|
1989年10月
|
印第安納波利斯, 美國
|
室內硬地
|
卡捷琳娜·馬萊耶娃
|
4–6, 4–6
|
勝
|
5–5
|
1990年4月
|
塔蘭托, 意大利
|
紅土
|
阿萊西亞·德肖梅
|
3–6, 6–0, 6–2
|
負
|
5–6
|
1991年2月
|
奧斯陸, 挪威
|
室內地毯
|
卡塔琳娜·林德奎斯特
|
3–6, 0–6
|
說明
|
大滿貫賽事 (0–0)
|
年WTA巡迴賽總決賽 (0–0)
|
一級賽 (0–1)
|
二級賽 (0–1)
|
三級賽 (0–2)
|
四級賽 (1–0)
|
五級賽 (2–6)
|
弗吉尼亞煙草系列賽 (1–0)
|
|
按場地劃分的決賽
|
硬地 (1–4)
|
草地 (0–0)
|
紅土 (2–1)
|
地毯 (1–5)
|
|
結果
|
勝/負
|
日期
|
賽事
|
場地類型
|
搭檔
|
對手
|
比分
|
勝
|
1.
|
1985年4月
|
塔蘭托
|
紅土
|
Sandra Cecchini
|
Patrizia Murgo Barbara Romanò
|
1–6, 6–4, 6–3
|
勝
|
2.
|
1988年3月
|
坦帕
|
紅土
|
Terry Phelps
|
Cammy MacGregor Cynthia MacGregor
|
6–2, 6–4
|
負
|
1.
|
1988年7月
|
布魯塞爾
|
紅土
|
卡捷琳娜·馬萊耶娃
|
Mercedes Paz Tine Scheuer-Larsen
|
6–7(3–7), 1–6
|
負
|
2.
|
1988年10月
|
菲爾德斯塔特
|
室內地毯
|
Elna Reinach
|
Iwona Kuczyńska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
1–6, 1–6
|
負
|
3.
|
1989年8月
|
阿爾伯克基
|
硬地
|
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Nicole Provis Elna Reinach
|
6–4, 4–6, 2–6
|
負
|
4.
|
1989年10月
|
菲爾德斯塔特
|
室內地毯
|
Elna Reinach
|
吉吉·費爾南德斯 蘿賓·懷特
|
4–6, 6–7(2–7)
|
負
|
5.
|
1989年10月
|
巴約訥
|
室內硬地
|
Elna Reinach
|
Manon Bollegraf Catherine Tanvier
|
6–7(3–7), 5–7
|
負
|
6.
|
1990年7月
|
蒙特利爾
|
硬地
|
海倫·凱萊茜
|
Betsy Nagelsen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
6–3, 2–6, 2–6
|
負
|
7.
|
1991年2月
|
奧斯陸
|
室內地毯
|
Sabine Appelmans
|
克勞迪婭·科德-基爾施 Silke Meier
|
6–3, 3–6, 4–6
|
勝
|
3.
|
1991年2月
|
林茨
|
室內地毯
|
曼努埃拉·馬列娃-弗拉尼耶爾
|
Petra Langrová Radka Zrubáková
|
6–4, 1–6, 6–3
|
負
|
8.
|
1991年9月
|
米蘭
|
室內地毯
|
Sabine Appelmans
|
Sandy Collins Lori McNeil
|
6–7(0–7), 3–6
|
勝
|
4.
|
1992年1月
|
奧克蘭
|
硬地
|
羅莎琳·費爾班克-尼德費爾
|
吉爾·赫瑟林頓 Kathy Rinaldi
|
1–6, 6–1, 7–5
|
負
|
9.
|
1992年2月
|
林茨
|
室內硬地
|
克勞迪婭·波爾維克
|
Monique Kiene Miriam Oremans
|
4–6, 2–6
|
負
|
10.
|
1992年2月
|
切塞納
|
室內地毯
|
Sabine Appelmans
|
Catherine Suire Catherine Tanvier
|
w/o
|
- 指引:
W
|
F
|
SF
|
QF
|
#R
|
RR
|
LQ (Q#)
|
A
|
P
|
Z#
|
PO
|
SF-B
|
F-S
|
G
|
NMS
|
NH
|
NQ
|
W:冠軍;F:亞軍;SF:四強;QF:八強;#R:前四輪;RR:小組賽;LQ:止步資格賽;A:缺席;P:比賽延期;Z#:戴維斯杯/聯合會杯組別賽(#表示級別);PO:參與戴維斯盃/聯合會杯附加賽;SF-B:奧運會銅牌;F-S:奧運會銀牌;G:奧運會金牌;NMS:非ATP1000大師賽系列;NH:該賽事本年度未舉行;NQ:未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