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Undertale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Undertale
遊戲標題
類型角色扮演
平台Microsoft WindowsOS XLinux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Vita任天堂SwitchXbox One
開發商Toby Fox8-4英語8-4[註 1]
發行商
編劇Toby Fox
美術Temmie Chang英語Temmie Chang、Toby Fox
音樂Toby Fox
引擎GameMaker: Studio
模式單人
發行日Windows、OS X
  • 全球:2015年9月15日
Linux
  • 全球:2016年7月17日
PS4、PS Vita
  • 全球:2017年8月15日[2]
任天堂Switch
  • 全球:2018年9月15日[3]
Xbox One
  • 全球:2021年3月16日[4]

Undertale(又譯作「傳說之下」、「地域傳說」、「地下傳說」)是一款由獨立遊戲製作人Toby Fox開發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玩家在遊戲中操控一名誤闖地底世界的人類孩童,在這片隱藏於地表之下、由魔法結界隔絕的廣大空間展開冒險,試圖回到地面。旅途中,玩家會遇見各式各樣的怪物,其中部分會引發戰鬥。遊戲的戰鬥系統融合了傳統的回合制戰鬥與彈幕閃避要素,玩家須在敵人攻擊期間操控靈魂標記以躲避攻擊。玩家可選擇透過和平方式安撫或制服怪物,並給予寬恕,而非直接擊殺。這些抉擇將影響遊戲的發展,改變角色對話、互動內容與故事結局。

除了美術設計與部分角色造型由Temmie Chang英語Temmie Chang及其他客座設計者協助外,遊戲的劇本、程式與音樂均由福克斯一人獨立完成。作品靈感來自多部作品與媒體,包括《Brandish》、《瑪利歐與路易吉RPG》、《地球冒險》系列、《東方Project》、角色扮演遊戲《月亮》,以及英國喜劇節目《豆豆先生》。本作原預計為一款約兩小時長的短篇遊戲,並計畫於2014年中推出,但後續開發歷經延宕。

《Undertale》最初於2015年9月在OS XWindows平台發行,2016年7月移植至Linux,2017年8月推出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Vita版本,2018年9月登上Nintendo Switch,並於2021年3月發行Xbox One版本。遊戲推出後廣受好評,評論者讚譽其主題深度、直覺式戰鬥系統、音樂、原創性、劇情、角色設計與對白,但其像素風格美術則評價兩極。《Undertale》銷量突破五百萬套,並獲多項獎項提名與肯定,被多家遊戲媒體英語Video game journalism與展會列為年度最佳遊戲英語List of Game of the Year awards之一,亦被視為史上最傑出的電子遊戲英語List of video games considered the best之一。

遊戲操作

[編輯]

《Undertale》是一款採用俯視視角英語Video_game_graphics#Top-down_perspective進行的角色扮演遊戲[5] 玩家將操作一名墜入地底世界的孩童,透過探索環境與完成各項目標推進劇情。[6] 地底世界由城鎮與洞窟構成,玩家在旅途中須解開各類謎題。[6][7]此地居住著眾多怪物,其中不少會與玩家發生衝突。[7]玩家可選擇擊敗對手、逃離戰鬥,或與其建立友誼關係。[6][8] 玩家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故事發展與遊戲體驗,而其中的道德判斷則構成遊戲的設計理念。[9]

在特定劇情事件或隨機遇敵中,玩家將進入戰鬥模式。此時畫面切換至小紅心代表的玩家靈魂,需在敵方攻擊階段中閃避彈幕攻勢,戰鬥方式類似彈幕射擊遊戲[6][7] 隨著進程推進,會逐步加入例如彩色障礙等新機制,部分頭目戰亦會改變靈魂的操控方式。[10] 玩家可選擇主動攻擊敵人,透過節奏式輸入完成傷害輸出,並藉此獲得EXP與金幣。EXP會提升角色的「LOVE」值(即Level Of Violence)。[11]

遊戲同時提供ACT指令,供玩家觀察敵人的屬性或執行特定互動行為,具體選項因敵人而異。[6] 當玩家施展正確的行動,或將敵方生命值削至極低但未致命時,即可選擇寬恕並和平結束戰鬥。[12] 某些頭目則需在其完成全部對話後方能寬恕。玩家是否選擇擊殺或寬恕怪物,將導致劇情路線與結局出現重大分歧;理論上,遊戲可於不殺害任何角色的情況下完成通關。[13]

戰鬥中,怪物會與玩家進行對話,並顯示出其情緒與回應,進一步強化互動性。[14] 怪物的攻擊樣式亦會根據玩家先前的應對方式發生變化:若採取和平策略,敵人攻擊模式相對簡單;反之,若玩家選擇暴力,敵人則會使用更具威脅性的招式。[7][14]

此外,《Undertale》融合了多種元敘事手法,將其貫穿於劇情與玩法之中。[15] 當玩家進行二周目遊玩時,部分對話內容與角色反應將會依據前次遊戲紀錄而產生變化。[16]

情節

[編輯]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被兩個種族所支配:人類和怪物。

有一天,兩個種族之間爆發了戰爭。

經過漫長的戰鬥之後,人類戰勝了怪物。

他們以法術(魔法)將怪物封印在地底。
「Undertale」的開場動畫

《Undertale》的故事全發生於地下世界,怪物們被封印在一個巨大的地下洞穴裡,他們曾與人類和諧的生活在地表上,但在和人類的戰爭失敗後被驅逐,地下和地表世界則被人類創建的屏障隔開,在此之後,人類和怪物完全分居。地下世界唯一的入口則在伊波特山(Mount Ebott)。

21世紀初的某年,玩家所操控的主角Frisk從伊波特山掉到地下世界,並遇到了Flowey,這朵花向被稱為墜落之子的主角說明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並鼓勵他們提高「LV」(「LOVE」)數值,並欺騙墜落之子觸碰它的攻擊,告訴他們可通過殺死怪物得到「EXP(經驗)」,並在欺騙主角後主張:「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殺戮,或是被殺」。

當Flowey試圖殺掉主角時,Toriel將會阻止並從Flowey手中救出了主角。Toriel是一位慈祥,具有山羊外貌的怪物,她和善的教導主角如何解決關卡的謎題,以及如何在不傷害傷害怪物也能在戰鬥中活下來的技巧,並希望主角可以把「遺蹟」作為自己的新家並一直居住下去,從而保護主角不被地下世界的國王——Asgore Dreemurr傷害。

不過,主角最終仍然向Toriel告別,尋找Asgore的城堡和被結界阻擋,能到達地表世界的通道。在旅途中,主角結識了各式各樣的怪物,包含在雪鎮擔任哨兵的骷髏兄弟Sans和Papyrus,皇家衛隊的首領Undyne、皇家科學家Alphys、地下世界的電視節目主持人Mettaton等人,並在途中與其中一些怪物戰鬥。在戰鬥中,主角可選擇殺死或饒恕(Spare)怪物,也能與他們成為朋友。

隨著對話和劇情的推展,主角漸漸知悉人類和怪物之間的戰爭由何源起,以及地城王子Asriel的背景故事。

Asriel是Asgore和Toriel的兒子。某日,他與第一個掉到地下的人類Chara結識,後來第一個人類被Asgore和Toriel收養。

一日,Chara計劃讓Asriel吸收他的靈魂,藉此穿越屏障,在地表收集六個人類靈魂,意圖解放怪物,從而報復人類。按照計畫,第一個人類喝下毛茛製成的茶自殺,Asriel吸收了Chara的靈魂,並帶著他的屍體穿過屏障返回他的家鄉。但村莊的居民誤以為Asriel殺了Chara,而開始攻擊他。 Chara打算按照計畫殺害人類,而Asriel卻拒絕執行計劃,並沒有攻擊人類,只是硬抗著村民們的攻擊,將Chara的屍體帶回地底,然後在金色花床上化作灰燼。其意識附著在了第一朵在地城中盛開的金色花上,後來被Alphys帶回真.實驗室並注射了決心,變成了沒有靈魂的生命,也就是後來的Flowey。

隨著兩個孩子的死亡,悲痛的Asgore對人類再次發起戰爭,並決定將殺死任何落入地下的人類來收集靈魂,打破屏障。遊戲開始時,他已持有六個人類靈魂。

遊戲的結局取決於玩家如何對應與怪物的戰鬥。結局主要分為三類: 中立路線、和平路線,和屠殺路線。一周目時,若玩家沒有殺死地下世界的所有怪物,將進入中立結局,這取決玩家造成哪些重要人物死亡,共有超過十二個分歧路線。在遊戲接近尾聲時,主角將會到達城堡,並透過Alphys所述知曉了他們還需要一個人類的靈魂,才足以越過屏障的事實,這迫使主角和Asgore戰鬥。 Sans則會在審判長廊(Judgment Hall)叫住主角,告訴他們的「LOVE」其實是「暴力等級(Level Of ViolencE)」的縮寫;以及「EXP」是「處決點數(EXecution Points)」的縮寫。 當墜落之子到達足夠的「EXP」時,「LOVE」即會提升。Sans將以主角(玩家)的戰鬥方式為依據,親自審判主角。但要跟Sans戰鬥,玩家的「LV」必須達到19(最高等級)且正處於屠殺路線才能跟Sans真正戰鬥。

本作登場角色

[編輯]
  • 英語和日語名稱均以Toby Fox和日語本地化開發商8-4官方發布的名稱為準。

主要角色

[編輯]
Friskフリスク
本作主角,性別不明,是由玩家所操作,第八位墜落的人類,形象為膚色偏黃,穿著紫藍相間橫條紋上衣的孩子,外表大約5、6歲,擁有「決心」(Determination),能使用存檔/讀檔/重置等能力。
Toriel英語Torielトリエル[註 2]
穿著紫色長袍、猶如母親般溫柔慷慨、有著山羊外貌的怪物,是玩家在遊戲中遇到的第二個角色,非常關心墜落到地下世界的人類。
Sans英語Sans_(Undertale)サンズ[註 3]
穿著藍色連帽外套和拖鞋、身材矮胖的骷髏怪物,十分懶惰,經常睡覺。此外也是Papyrus的哥哥,十分疼愛弟弟。
Papyrus英語Papyrus_(Undertale)パピルス[註 4]
外型及性格類似堂吉訶德、穿著鎧甲及紅色披風、高大纖瘦的骷髏,Sans的兄弟(弟弟),在戰鬥時會以骨頭(白色與淺藍色)進行攻擊。
Undyne英語Undyneアンダイン[註 5]
地下王國的守衛隊隊長,留著紅色馬尾的女性藍色魚人,經常穿著鎧甲。底下是黑色背心及牛仔褲,非值勤時間外出穿著淺色毛衣洋裝及深色外套。
Alphys英語Alphysアルフィー
戴著圓形眼鏡、穿著白色實驗衣,黃色的女性蜥蜴或是恐龍怪物,是地下王國的皇家科學家。精通電子儀器。
Mettatonメタトン[註 6]
由Alphys製造的娛樂用機器人,外型為以單輪移動的金屬長方體,有兩個機械手臂,前方控制面板上有二十格燈號及四個旋鈕。是一個充滿自信和魅力的電視主持人,在地下世界主持及製作大部分的電視節目。
Asgore英語Asgoreアズゴア・ドリーマー
地下王國的統治者,有著山羊外貌的怪物,也是系列中最強大的怪物之一。
Flowey英語Flowey(Undertale)フラウィ
外型為一朵類似金雀花的黃色小花[註 7],於廢墟意圖欺騙並殺死玩家,失敗後開始在地下世界跟蹤墜落之子。
Asrielアズリエル[註 8]
地城王子,一個溫順、缺乏冒險意識而且友善、喜愛笑話的山羊型怪物,穿著與第一位人類相同的橫條紋上衣及短褲。
Charaキャラ[註 9]
第一位墜落的人類,外表擁有白皙皮膚的兒童,性別不明。

主要配角

[編輯]

在地下世界的區域(廢墟、雪地、瀑布、熱地、核心、真實驗室)中,會出現許多可觸發戰鬥或進行對話之NPC角色,下面則列出為具有特殊意義,或後續追加、隱藏角色。

七名人類(Seven Humans)
從地表世界穿過伊波特山的屏障來到地下世界的七名人類。他們分別是第一個人類、主角和Asgore所收集的六個人類靈魂。七名人類所擁有的靈魂顔色分別為:紅色、水色、橙色、藍色、紫色、綠色、黃色。
Napstablook
擁有長而白身軀的鬼魂怪物,居住在瀑布的音樂家。同時也是玩家會在廢墟遇到的遊戲第一個小頭目。
Mad Dummy
鬼魂怪物,住在垃圾場裡的假人裡面。
Monster Kid
似乎沒有雙臂,個性純真積極、精力充沛的恐龍小孩。
Muffet[註 10]
有著淡紫色的皮膚的蜘蛛怪物,是地下世界所有蜘蛛的首領。在熱地築巢並開設了一間蜘蛛烘焙坊。
Temmie[註 11]
居住在Temmie村莊和瀑布,外型長有狗耳朵蓄著及肩的黑髮、穿著藍色條紋襯衫的貓。
W. D. Gaster英語W. D. Gaster[註 12]
並未在遊戲登場的神祕角色,他的大部分互動以及3位追隨者的蹤影,只能倚靠改變遊戲特定程式碼(修改fun值為66)或運氣(約2.8%機率)接觸。依照追隨者說明,他似乎為前任皇室科學家。

開發

[編輯]

《Undertale》的開發歷時32個月,由Toby Fox一人主導完成。[17] 遊戲的資金來源來自Kickstarter群眾募資平台,於2013年6月25日啟動,目標金額為5,000美元。最終募資活動於同年7月25日結束,共吸引2,398名支持者,累計募得51,124美元。[18]儘管開發經驗有限,福克斯曾與三位兄弟在童年時期使用RPG Maker 2000製作過若干角色扮演遊戲,惟多數作品並未完成。他在高中期間亦曾創作多部《地球冒險2 基格的逆襲》的ROM修改版英語ROM_hacking[19] 在《Undertale》問世之前,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自2010年起為網路漫畫《Homestuck》製作的配樂英語Music of Homestuck[17][20] 《Undertale》是他首度完整編寫與發行的商業遊戲作品。[21]

Fox曾表示,2012年12月他在隨意瀏覽維基百科時閱讀到數組的條目,這是他先前不甚熟悉的概念。在閱讀過程中,他開始構想一套可應用於角色扮演遊戲的文字系統,並於完成後進一步發展出戰鬥系統的原型。[20] 遊戲是以GameMaker: Studio製作完成,[22] 此一系統亦影響了他後續的劇本撰寫方式,使戰鬥與劇情互相扣合。[21] Fox希望打造一款與主流角色扮演遊戲風格迥異的作品,因為他認為許多遊戲「玩起來相當無聊」。[19] 他目標創作出一款「角色有趣」,並能「以遊戲媒介作為敘事工具」的作品,而非單純將故事與玩法分離處理。[19]

遊戲的開發幾乎全由Fox獨立完成,僅部分美術設計由他人協助,他曾表示這樣安排是為了避免過度依賴他人。[17] 遊戲主要的美術風格由Temmie Chang負責,她繪製了多數角色的像素圖與概念草圖。[23][24]Fox亦曾指出,即使美術人力更為充足,他仍可能維持本作的簡約風格,因為他認為「觀眾對簡單描繪的角色更容易產生情感連結」,此類風格亦便於運用視覺笑點英語Visual gag強化表現。[25] 回顧開發歷程,Fox形容《Undertale》是一個「由他喜歡的各種要素隨意堆疊而成的巨大塊魂」,並坦言其中部分劇情內容「幾乎是即興創作,臨時拼湊而成」。[21]

遊戲設計

[編輯]

《Undertale》中的防禦環節戰鬥系統靈感來自《瑪利歐與路易吉英語Mario & Luigi》系列,以及彈幕射擊遊戲如《東方Project》系列。[26] 福克斯在設計戰鬥系統時,目標是創造他自己也會喜愛的遊戲機制。[27] 他希望《Undertale》的戰鬥系統能與1996年的《超級瑪利歐RPG》及2003年的《瑪利歐與路易吉》兼具吸引力。福克斯不希望遊戲中任何時候都必須進行刷等級英語Grinding_(video_games),而是將其設定為玩家可選擇的選項;他也反感尋物任務,因為那種任務常涉及重複回頭尋找,他不喜歡此類設計。[17]

就遊戲難度而言,Fox確保遊戲對玩家而言既簡單又有趣。他曾邀請一些沒有彈幕射擊經驗的朋友測試遊戲,發現他們均能完成遊戲。福克斯認為此難度設定是最佳平衡點,尤其考量新增難度選項所帶來的複雜性。[28]

遊戲的對話系統靈感來自1992年的《真·女神轉生》,[26] 特別是玩家可透過對話與怪物交涉以避免戰鬥的遊戲機制。福克斯希望將此系統加以擴展,因為若交涉失敗,則必須進行戰鬥。他表示:「我想創造一個滿足我與怪物交談慾望的系統」。[7] 在設計該機制時,「不殺敵通關」的理念便自然形成。[29] 不過,他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從未考慮移除戰鬥選項。[29] 當被問及不殺敵的遊玩難度時,福克斯表示這正是遊戲的主要主題之一,並鼓勵玩家自行思考此點。[29]

儘管未曾遊玩過,福克斯亦受到1997年遊戲《月亮》的啟發,該作主題圍繞玩家修復「英雄」造成的傷害,藉由幫助他人提升「愛心等級」而非傷害他人。[30] 福克斯亦提及2004年遊戲《洞窟物語》作為整體靈感來源。[20]

劇本

[編輯]

根據Fox的說法,《Undertale》「受困地下世界」的構想來自電子遊戲《Brandish》。[24] 他亦受到網絡文化中的荒誕幽默,以及英國喜劇節目《豆豆先生》的啟發。[17](1:27:30) 此外,《地球冒險》系列所營造的不安氛圍也對他產生深遠影響。[17]Fox表示,他創作本作的初衷之一,是為了顛覆那些在遊戲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設計概念。[29]

在撰寫劇本時,他認為一旦角色的語氣與個性被確立,故事就能自然地推展,整個遊戲世界也將隨之成形,因為「這個世界就是角色們所講述的故事結晶」。[25] Fox強調讓遊戲中的怪物「具有個體性」是極為重要的設計理念,並批評如《最終幻想系列》中那些外型雷同的怪物「毫無意義」。[26]

遊戲中最早登場的角色之一Toriel,最初的設計用意是諷刺傳統角色扮演遊戲中的教學角色。Fox曾表示,他對《薩爾達傳說 天空之劍》中助手角色法伊(Fi)過於頻繁給予提示感到不滿,認為這削弱了解謎的樂趣。此外,他指出許多RPG遊戲缺乏具有存在感的母親角色,例如《寶可夢系列》與《地球冒險》中,母親多僅作為「象徵」,而非真正具有角色深度的存在。[19] 為此,他希望Toriel能成為一位真誠關懷玩家、並具有母性特質的角色。[19]原本遊戲流程要求玩家必須擊殺Toriel才能繼續進行,但Fox在發表試玩版前便移除了該設計。他認為強迫玩家殺死Toriel是錯誤的安排,這項改動也促使他進一步發展出「寬恕怪物」的選項,並確立了《Undertale》以道德選擇為核心的遊戲理念。[21][24][31]

Papyrus與Sans這兩名角色的命名分別來自字體Papyrus英語Papyrus (typeface)Comic Sans,其遊戲內對話亦以相應字型呈現。[32] 兩人皆在遊戲職員表中標註靈感來自J.N. Wiedle的網路漫畫《Helvetica》,該作主角為以字體命名的骷髏角色。Papyrus最初源自Fox筆記本中的塗鴉構想,當時設定為一位戴禮帽、性格尖酸的角色,名為「Times New Roman」。[33] 至於Sans最初被設計為一名經營賭場的角色,會講許多冷笑話,但Fox最終認為該設定不夠有趣而予以捨棄。[24][34] 該賭場構想後來於Xbox One版本中復活,Sans在其與Papyrus的住家中設有賭場設施。[35]

Undyne一角對Fox而言頗具挑戰性。他曾為其設定多種口音與興趣,但唯一不變的是:她是遊戲中首位主動試圖殺死主角的頭目角色。[24][36]Fox表示,直到他撰寫Undyne於中立與和平路線中頭目戰的獨白時,才真正覺得這個角色形象逐漸清晰、自然成形。[24]

Alphys起初原為男性角色,但Fox對此設計感到不滿,後來決定改為女性,並加入睫毛等特徵以強化辨識度。[24][37]Asgore最初則被設定為一名具有威嚴的反派角色,但在Fox朋友、Fangamer英語Fangamer創辦人Reid Young的建議下,最終調整為帶有滑稽與親和感的形象。[24]

音樂

[編輯]

《Undertale》的配樂全由Toby FoxFL Studio自行編寫完成。[38]作為自學音樂創作者,福克斯大部分曲目僅經過少量修改,其中僅有主題曲〈Undertale〉歷經多次重製。其音樂靈感主要來自超級任天堂時代的角色扮演遊戲,[17] 包括《地球冒險》、[39] 彈幕射擊遊戲《東方Project》系列、[40] 以及他曾參與配樂的網路漫畫《Homestuck》。[17]Fox表示,他經常從各種音樂中尋找靈感,尤其偏好電子遊戲音樂。[27][39] 約九成以上的曲目為專為遊戲創作。[22]

狂妄之人英語Megalovania〉是遊戲中對戰Sans時的BOSS戰主題曲,該曲曾於《Homestuck》及Fox早期自製的《地球冒險》ROM改版中使用。[41][42]Fox在設計遊戲各章節時,習慣先完成對應配樂,以此決定場景的情感基調與氛圍。[22] 他最初嘗試使用音樂編曲軟體FamiTracker製作音樂,但由於操作困難,最終改以分段錄製旋律再拼接成完整曲目。[39]

為慶祝遊戲發行一周年,Fox於2016年在個人部落格釋出五首未收錄樂曲。[43] 其中四首後來以官方可下載內容(DLC)形式,登上Taito旗下音樂節奏遊戲《Groove Coaster》Steam版。[42]

《Undertale》的配樂廣受評論界好評,被視為遊戲成功的關鍵之一。特別是其善用主導動機來刻畫角色並反覆運用主題旋律,獲得高度讚譽。[44][45] 在和平路線對戰Asriel時播放的〈Hopes and Dreams〉,融合多首角色主題旋律,被《USgamer》編輯Nadia Oxford譽為「完美的旅程總結」,她認為這曲展現Fox「以舊旋律打造嶄新體驗」的能力,此風格貫穿整張原聲帶。[41]GameSpot》的Tyler Hicks則形容本作配樂風格為「芯片音樂旋律」。[46]

此外,《Undertale》原聲帶亦受到多種音樂團體及風格的重新詮釋。為紀念遊戲五周年,經Fox授權後舉辦2019年於日本舉辦的《Undertale》交響音樂會,該演出由樂團Music Engine演奏,並由Fangamer英語Fangamer與8-4協助製作。[47]

發行

[編輯]

《Undertale》試玩版於2013年5月23日發布,當時被認為約占完整遊戲的25%。[48][49] 試玩版最初預定於2014年夏季正式發行。[49]遊戲於2015年9月15日在OS XWindows平台發布,[50]並於2016年7月17日在Linux平台發售。[51]Fox曾表達有意將《Undertale》移植至其他平台,但由於遊戲引擎不支援任天堂平台,需重新編程方能移植。[17]2016年1月釋出更新補丁,修復錯誤並調整藍色攻擊效果以方便色盲玩家辨識。[52]

2017年2017年電子娛樂展期間,索尼互動娛樂宣布《Undertale》將登陸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Vita,並由Fangamer發行實體版。這些版本於2017年8月15日發售。[53][54][55][56]

《Undertale》的Nintendo Switch版本於2018年3月的任天堂直面會上首次公開,但當時未公布具體發行日期;[57][58][59]《Undertale》登陸Switch的消息標誌任天堂與YoYo Games英語YoYo Games之間簽訂的協議,允許GameMaker Studio 2的使用者能將遊戲直接匯出至Switch平台。[60] 該版本於2018年9月15日在日本發行,[61] 並於2018年9月18日全球發售。[62]

Xbox One版本於2021年3月16日發售。與PlayStation 4及Switch版本相同,Xbox One版本包含該平台專屬的獨特內容。[63][64]所有主機版本的移植與發行均由日本本地化團隊8-4英語8-4負責。[1]

行銷

[編輯]

《Undertale》衍生出多項其他媒體與商品,包括以遊戲角色為原型的玩具公仔與絨毛玩偶。[65]

Undertale官方原聲帶英語Undertale Soundtrack》則由遊戲音樂廠牌Materia Collective於2015年遊戲同日發行。[66] 此外推出了兩張官方翻唱專輯:2015年由RichaadEB與Amie Waters合作的金屬/電子風格專輯《Determination》,[67][68] 及2016年由Carlos Eiene(藝名insaneintherainmusic)發行的爵士專輯《Live at Grillby's》。[69]另有由薩克斯風手日比野則彥日語日比野則彦與鋼琴家佐藤綾子於2016年合作發行的爵士二重奏專輯《Prescription for Sleep》,同樣以《Undertale》音樂為基礎。[70]

同年,由iam8bit英語iam8bit製作的《Undertale》原聲帶2片LP黑膠唱片版本也同步發行。[71]由David Peacock編曲,Augustine Mayuga Gonzales演奏的官方《UNDERTALE鋼琴選集》兩冊樂譜書與數位專輯分別於2017年與2018年由Materia Collective發行。[72][73]

2019年9月,任天堂為《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推出以Sans為藍本的Mii鬥士服裝DLC,標誌該角色首次以3D模型正式亮相。此服裝同時加入由福克斯重新編曲的〈狂妄之人英語Megalovania〉音樂。[74][75]《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系列導演櫻井政博表示,Sans是粉絲間廣受期待加入遊戲的角色。[76]此外,《Undertale》的音樂也被收錄於《太鼓之達人 任天堂Switch版!》作為付費下載內容。[77]

官方日文版

[編輯]

在《Undertale》發行後,一個小型的日本粉絲社群逐漸形成,並於2016年初釋出了非官方的日語粉絲翻譯補丁。由於Fox在製作遊戲時就已將日文翻譯視為未來目標,他曾諮詢多家翻譯公司,最終選擇了曾翻譯過《安琪拉之歌》與《鏟子騎士》的8-4負責官方翻譯工作。[78][79]

為了確保遊戲的語調一致,8-4決定僅由一位主要譯者福市惠子擔任翻譯[80],即使這意味著日語版本的發布時程延長。此外此次翻譯工作亦由一小隊編輯、校對人員以及負責修改遊戲以支援日本文字系統的程式設計師協助。翻譯工作於2016年初展開前,Fox提供了開發筆記與帶有註解的對話腳本,並在整個過程中持續給予支援與指導。[79] 由於日本PC遊戲市場較不盛行,他們同時決定推出主機版《Undertale》,主機移植工作亦由8-4負責。[78][81]

本地化宣布後,許多粉絲對譯文中Sans使用日語第一人稱代詞「おいら」(oira)感到驚訝,因其帶有鄉村口音的意味,形成所謂「おいら衝擊(oira shock)」。。[79][82] 日語版於2017年8月16日在PlayStation 4與PlayStation Vita平台發行,PC版則於8月22日於Steam平台推出。[83][84]

評價

[編輯]

《Undertale》獲得評論匯總網站Metacritic評為「普遍好評」。[85][86][87]該作為2015年發行的Windows遊戲中評分第三高,[85] 並躋身歷年評分前50名之列。[94]發行初期,《Undertale》曾一度成為Metacritic上評分最高的PC遊戲。[95]

評論家特別讚揚遊戲的劇本、獨特角色以及戰鬥系統。《GameSpot》的Tyler Hicks稱其為「長期以來最具前瞻性且創新的角色扮演遊戲之一」,[46] 而《IGN》的Kallie Plagge則稱讚它為「一場精心打造的體驗」。[91]Game Informer》的Daniel Tack稱遊戲戰鬥系統「極具層次」,並對每場敵人遭遇的獨特性給予肯定。[90] Giant Bomb的Austin Walker讚賞戰鬥的複雜性,認為它「不拘一格、巧妙且有時相當困難」。[89]本·「亞奇」·克勞薩英語Ben "Yahtzee"Croshaw於《The Escapist》中讚許該遊戲將回合制與即時戰鬥元素巧妙融合的能力。[96]IGN》的Plagge讚揚玩家能選擇避免戰鬥,轉而與怪物友好交談的設計。[91]The Boston Globe》的Jesse Singal認為,遊戲讓玩家於非暴力行動中產生對怪物的同理心,這「展現了《Undertale》核心的寬厚與善意」。[97]Games and Culture英語Games and Culture》的Gabriel Elvery則認為,《Undertale》的和平路線促成玩家與怪物間的擬社會互動,這得益於怪物角色的簡單性及其象徵日常人類生活的特質;反觀屠殺路線則因怪物逃離或被殺,無法形成此種互動。[98]

散文作家Sean Travers在《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英語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中將《Undertale》描述為對主流角色扮演遊戲暴力本質的批判,該類遊戲中玩家透過擊殺敵人以獲取經驗值。她指出遊戲對選擇走屠殺路線且忽視警告的玩家相當嚴厲,強調該路線隨劇情推進所呈現的語氣轉變及令人不安的影像。Travers將此解釋為玩家成為反派,或是一種「後現代精神病者」,意指只因行為結果而實施不道德行為的角色。她認為《Undertale》因玩家擁有「程度不等的選擇權」而在此類遊戲中具創新性。[99]

Kevin Veale於《Convergence英語Convergence (journal)》將《Undertale》對責任制的處理與《林中之夜》做比較,兩者皆將玩家置於核心角色,但在遊戲玩法元素的運用上有所差異。[100]

評論者普遍讚揚遊戲的劇本與敘事。《IGN》的Kallie Plagge稱其「劇本強健」且「始終幽默」,並指出其建立於《Undertale》關於人性與道德的主題之上。[91]《The Escapist》的Ben "Yahtzee"Croshaw認為《Undertale》是2015年寫作最佳的遊戲,稱其「一方面搞笑……另一方面到最後相當感人」。[96]Destructoid》的Ben Davis讚揚遊戲的角色與喜劇運用,並將其基調、角色與敘事與《洞窟物語》相提並論。[6]PC Gamer》的Richard Cobbett則給出類似評論,認為「即使較弱的部分……也差不多能成立」。[92]《Undertale》的荒誕幽默廣受好評;《Kill Screen英語Kill Screen》認為荒誕性是Fox幽默的代表特質。[25]

遊戲視覺表現則評價兩極。《Giant Bomb》的Austin Walker稱其「簡單卻具表達力」。[89]《IGN》的Plagge指出遊戲「並非時常美觀」且「經常醜陋」,但認為音樂與動畫彌補了這些不足。[91]《The Escapist》的Croshaw表示其畫面「在基礎且實用與完全糟糕間搖擺」。[96]其他評論者則喜愛遊戲畫面:Game Informer的Daniel Tack認為視覺與角色及場景十分相稱,[90]而PC Gamer的Cobbett稱讚視覺能有效傳達情感。[92]

銷售

[編輯]

根據Steam Spy的初步報告,截至2015年底,《Undertale》是Steam平台銷售最佳的遊戲之一,銷量達530,343份。[101]至2016年2月初,銷量突破一百萬份,[102]至2018年7月,Steam平台估計總玩家數達三百五十萬人次。[103]日本數位版PlayStation 4及PlayStation Vita銷售在2018年2月突破10萬份。[104]截至2019年3月,《Undertale》為Switch平台十款銷量最佳的獨立遊戲之一。[105]截至2024年8月29日,Steam Spy估計《Undertale》在Steam平台銷量介於500萬至1000萬份之間。[106][註 13]

影響

[編輯]

粉絲文化

[編輯]

《Undertale》自發行後迅速培養出一批狂熱粉絲群[107][108] 發行約一年後,創作者Fox表示對遊戲爆紅感到驚訝,雖然很感激這份關注,但也感受到壓力。他說:「如果我再也做不出這麼成功的遊戲,我也不會感到意外。不過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問題。」[109]

NPR的Ana Diaz指出,《Undertale》「塑造了一整代人的娛樂品味」,並且「透過迷因獲得了新的生命」。[21]Fangamer執行長Reid Young表示這款遊戲成為「絕對主宰市場的力量」。[21]其中角色Sans深受玩家喜愛,成為眾多粉絲創作的主題。[110][111][112]

職業摔角選手肯尼·奧米加英語Kenny Omega也表達過對《Undertale》的喜愛,並於2019年10月30日的《全精英摔角》節目中扮演Sans造型。[113]Sans作為《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中的Mii戰鬥員DLC服裝加入獲得粉絲正面迴響,但《The Commonwealth Times》指出這可能造成「潛在問題」,因為每增加新角色,遊戲的懷舊感會下降,且角色陣容持續擴大。[114]《Undertale》的粉絲群也因創作多款基於遊戲世界觀的同人遊戲而知名,這些同人遊戲提供了獨特的故事與玩法。[115] 最受期待的同人作品之一是衍生作《Undertale Yellow英語Undertale Yellow》,該作歷經七年開發於2023年發表,並在多個社交平台上獲得粉絲正面評價。[116]

《Undertale》的粉絲群體曾引發爭議,導致遊戲在部分圈層中獲得負面聲譽。這主要源於粉絲間對遊戲「正確」遊玩方式的分歧。[21][117] 遊戲發售後,一些實況主因選擇在遊戲中殺死敵人、走「滅絕路線」而遭受部分粉絲騷擾。知名YouTuberMarkiplier拒絕完成他的首次遊玩,表示粉絲的期望使他「感到不快樂」。[117]

2016年7月,YouTube名人MatPat梵蒂岡網路高峰會贈送《Undertale》遊戲副本予教宗方濟各。MatPat表示,此舉因2016年為「奇蹟禧年」,而遊戲主題聚焦「慈悲」與寬恕。[118] 2022年1月,一支馬戲團團體於梵蒂岡教宗週會演奏遊戲曲目《狂妄之人》,象徵與MatPat贈禮的延續與呼應。[119][120]國際教育藝術期刊的Christopher Cayari認為,《Undertale》的流行成為遊戲音樂作為教育媒介的典範,特別是其粉絲文化的參與與創作。[121]

粉絲理論

[編輯]

因《Undertale》故事中充滿神秘與隱晦元素,粉絲群熱衷於提出各種粉絲理論英語Canon_(fiction)#Fanon。其中一項廣為流傳的理論是,第一位掉入地下世界的人類Chara(即「滅絕路線」中引發災難的角色)同時也是遊戲故事的敘述者。[21]粉絲討論中最神秘且謎團重重的角色是前任皇家科學家W. D. Gaster英語W. D. Gaster。他與字型Wingdings相關聯,曾創造地下城的能源核心(CORE),但卻「墜入其自身的創造物」,導致自己在時空中支離破碎。隨著續作《Deltarune》發布,玩家大量猜測Gaster在新作劇情中的角色,並嘗試連結《Undertale》與《Deltarune》,兩者除部分角色共通外,故事背景與設定亦被玩家討論是否相關。[122][123][124]

獲獎記錄

[編輯]

《Undertale》入選多個2015年年度最佳遊戲名單,並榮獲多項殊榮。其中,《Rock, Paper, Shotgun》授予其「本月遊戲」(Game of the Month)及「最有趣遊戲」獎項,[125][5]GameFAQs》則評選其為「史上最佳遊戲」之一,[126]《Zero Punctuation》與《IGN》同時將其列為PC平台年度最佳遊戲。[127][128]此外,《Destructoid》也頒發該作「最佳PC遊戲」獎。[129]

憑藉故事敘述與角色扮演元素,《Undertale》獲得多項提名與獎項。於2015年IGN年度評選中獲得「最佳故事」獎。[130]互動藝術與科學學會提名該遊戲競逐D.I.C.E.角色扮演/大型多人遊戲獎英語D.I.C.E. Award for Role-Playing Game of the YearD.I.C.E.傑出遊戲指導獎英語D.I.C.E.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Game DirectionD.I.C.E.傑出獨立遊戲獎英語D.I.C.E.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for an Independent Game[131]遊戲開發者選擇獎提名其「創新獎」、「最佳初次作品」及「最佳敘事」獎項。[132]2016年,《Undertale》於獨立遊戲節獲得觀眾獎,並入圍音效、敘事及Seumas McNally大獎三項提名。[133]南方西南藝術節(SXSW Gaming Awards)授予其「最具成就群眾募資遊戲」與「Matthew Crump文化創新獎」。[134]同年Steam大獎獎則提名其為「我沒哭,這裡面有洋蔥」獎項候選。[135]

2019年,《Polygon》將本作列為該十年最佳遊戲之一。[136] 2021年,《IGN》將《Undertale》列為史上第20大遊戲,在日本,根據朝日電視台對超過5萬名玩家的全國調查,該作則位列史上第13名。[137][138]

獎項 頒發日期 類別 結果 參考(s).
英國學院遊戲獎 2016年4月7日 故事獎 提名 [139][140]
D.I.C.E.大獎 2016年2月18日 遊戲導演傑出成就獎 提名 [131]
DICE Sprite Award 提名
年度角色扮演/大型多人遊戲獎 提名
龍獎 2016年8月11日 最佳科幻或奇幻 PC/主機遊戲獎 提名 [141]
全球遊戲大獎 2015年11月27日 最佳獨立音樂獎 亞軍 [142]
遊戲大獎 2015年12月3日 最佳獨立遊戲獎 提名 [143]
革命遊戲獎 提名
最佳角色扮演遊戲 提名
遊戲開發者選擇獎 2016年3月16日 創新獎 提名 [132]
最佳處女作 提名
最佳故事 提名
獨立遊戲節 塞尤瑪斯·麥克納利大獎 提名 [144]
最佳音樂 提名
最佳故事 提名
觀眾獎 獲獎 [133]
SXSW 遊戲大獎 2016年3月19日 年度最佳遊戲 提名 [145]
卓越遊戲玩法 提名
最有前途的新智慧財產權 提名
最令人滿意的眾籌遊戲 獲獎 [134]
馬修·克倫普文化創新獎 獲獎
NAVGTR獎 2016年3月21日 遊戲、原創角色獎 獲獎 [146]
原始光混合分數,新 IP 提名
遊戲設計,新 IP 提名

相關遊戲

[編輯]

Deltarune

[編輯]

在先前於一天前透露與《Undertale》相關訊息後,Fox於2018年10月31日免費發布《Deltarune》的第一章,支援macOS與Windows系統。[147] Fox表示,《Deltarune》「並非《Undertale》的世界」,雖然角色與設定可能讓人聯想到《Undertale》的世界觀,[148]且「是為已完成《Undertale》玩家所設計」。[149] 「Deltarune」一詞是「Undertale」的字母重組(anagram)。[150] Fox表示此釋出為新專案的首部分,視為一種「調查計劃」,用以決定未來方向。[150] 他進一步說明,《Deltarune》將比《Undertale》規模更大,製作第一章花了數年時間,遠超過他完成《Undertale》試玩版的時間。[148] 不同於《Undertale》,《Deltarune》計劃只有一個結局,無論玩家做出何種選擇。[148]

《Deltarune》第二章於2021年9月17日釋出,當時Fox已組建團隊協助後續開發。[151][152] Fox表示完成所有章節後,將一次推出完整遊戲,但尚無預定完成時間。[150][148] 雖然前兩章免費,後續章節則須付費購買。

第三章與第四章於2025年6月4日發布,隔日於日本同步推出。[153][154] 未來所有章節將以免費更新方式發布。[155][156]

參考資料

[編輯]
註釋
  1. ^ 8-4英語8-4負責家用主機版本的開發。[1]
  2. ^ 名字源自Tutorial,代表著他在本遊戲擔任玩家的教程定位。
  3. ^ 名稱來自Comic Sans字體,他大部分相關對話框的文字都是使用這種字體。
  4. ^ 名稱來自Papyrus字體英語Papyrus (typeface),他所有相關對話框的文字都是使用這種字體。
  5. ^ 名稱來自歐洲古代傳說中掌管四大元素的「四精靈」之一溫蒂妮
  6. ^ 名稱來自猶太教的天使梅塔特隆,也有影射「自動機械(automaton)」的意思,讀音聽起來也則類似「金屬」的英文Metal。
  7. ^ 根據劇情內容推斷可能為毛茛
  8. ^ 名字為父母Asgore與Toriel的組合,此外將Asriel Dreemurr的字母重組後,會得到Serial Murderer(連環殺人犯),也暗示著當Asriel 身為Flowey時的所做所為。
  9. ^ Chara發音念法/ˈkærə/;KARR-ə,是「角色」(Character)的縮寫
  10. ^ 名字來自於童謠「小瑪菲特小姐」
  11. ^ 影射遊戲的美術設計師Temmie Chang
  12. ^ 名稱來自Wingdings字體
  13. ^ 此數據僅包含Steam平台銷量。
來源
  1. ^ 1.0 1.1 UNDERTALE is Coming to PlayStation!. PlayStation.Blog. 2017-06-13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1) (美國英語). 
  2. ^ Jenni. Undertale Coming To The PlayStation 4 And Vita On August 15, 2017. Siliconera. 2017-07-18 [2018-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3. ^ 《UNDERTALE》將在「近期內」於 Nintendo Switch 平台登場.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18-03-12 [2018-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5). 
  4. ^ .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21-03-16 [2021-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5. ^ 5.0 5.1 The RPS Advent Calendar, Dec 16th: Undertale. Rock Paper Shotgun. December 16, 2015 [May 16,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26, 2015).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Davis, Ben. Review: Undertale. Destructoid. September 24,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7, 2015). 
  7. ^ 7.0 7.1 7.2 7.3 7.4 Hudson, Laura. In Undertale, you can choose to kill monsters — or understand them. Boing Boing. September 24, 2015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5, 2015). 
  8. ^ Smith, Adam. Conversations With Myself: On Undertale's Universal Appeal. Rock Paper Shotgun (Gamer Network). October 15, 2015 [May 16,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6, 2016). 
  9. ^ Couture, Joel. How Undertale makes you think hard before killing monsters. Gamasutra. October 27, 2015 [November 12,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2, 2023) (英語). 
  10. ^ Cobbett, Richard. The RPG Scrollbars: Undertale. Rock Paper Shotgun. September 21, 2015 [October 3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1, 2015). 
  11. ^ Bogos, Steven. Undertale is an EarthBound Inspired Indie RPG. The Escapist. June 2, 2013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4, 2016). 
  12. ^ Couture, Joel. Guilt, Friendship, and Carrot Monsters — Undertal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Easy Violence. IndieGames.com. September 22, 2015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4, 2016). 
  13. ^ Farokhmanesh, Megan. Undertale combines classic RPG gameplay with a pacifist twist. Polygon. July 7, 2013 [September 25,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6, 2015). 
  14. ^ 14.0 14.1 Welhouse, Zach. Undertale – Review. RPGamer. October 8,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4, 2016). 
  15. ^ Muncy, Jack. The Best New Videogames Are All About … Videogames. Wired (Condé Nast). January 18, 2016 [January 18,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27, 2016). 
  16. ^ Grayson, Nathan. Players Still Haven't Figured Out All Of Undertale's Secrets. Kotaku. September 28, 2015 [April 19,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7, 2016).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Turi, Tim. GI Show – Yoshi's Woolly World, Star Wars: Battlefront, Undertale's Toby Fox. Game Informer.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7) (英語). 
  18. ^ Suszek, Mike. Crowdfund Bookie, July 21–27: Terminator 2, Undertale, Last Dream. Engadget. July 29, 2013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2, 2015).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Hogan, Sean. Toby Fox's Undertale – DEV 2 DEV INTERVIEW #1. Seagaia. May 25, 2013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6, 2015). 
  20. ^ 20.0 20.1 20.2 初見プレイは驚きの連続。本日発売となった「Undertale」のプレイレポートをToby Fox氏のメールインタビューと共にお届け. 4Gamer.net. August 2, 2017 [November 12,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2, 2023) (日語).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Diaz, Ana. Make Love, Not War: Five Years Of Undertale. NPR. October 17, 2020 [November 12,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8, 2020). 
  22. ^ 22.0 22.1 22.2 Feeld, Julian. Interview: Toby Fox of Undertale. Existential Gamer. October 9, 2015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7, 2015). 
  23. ^ Fox, Toby. Undertale by Toby Fox. Kickstarter. June 25,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7, 2016).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Fox, Toby. Undertale Art Book. Fangamer英語Fangamer. 2016 [November 30, 2018]. ISBN 978-1-945908-99-6.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30, 2018). 
  25. ^ 25.0 25.1 25.2 Bennett, David. Behind the humor of Toby Fox's Undertale. Kill Screen英語Kill Screen. October 22, 2015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4, 2016). 
  26. ^ 26.0 26.1 26.2 Bogos, Steven. Undertale Dev: "Every Monster Should Feel Like an Individual". The Escapist. June 25, 2013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9, 2021). 
  27. ^ 27.0 27.1 Isaac, Chris. Interview: Undertale Game Creator Toby Fox. The Mary Sue英語The Mary Sue. December 10, 2015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0, 2015). 
  28. ^ Scarnewman, Bobby; Aldenderfer, Kris; Fox, Toby. Toph & Scar Show S1 SEASON FINALE – ft. Creator of Undertale, Toby Fox, and Storm Heroes. YouTube. December 15, 2015. 事件發生在 41:54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7, 2017). 
  29. ^ 29.0 29.1 29.2 29.3 Couture, Joel. Thinking for Ourselves – Toby Fox on Fighting and Introspection in Undertale. IndieGames.com. October 27, 2015 [January 20,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3, 2015). 
  30. ^ Oxford, Nadia. The Story of Moon, the 'Anti-RPG' That Inspired Undertale. USgamer (Gamer Network). August 28, 2020 [September 1,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8, 2020). 
  31. ^ Fox, Toby. Undertale Art Book. Fangamer. 2016: 77 (English). 
  32. ^ 'Undertale': A Game That Is Still Amazing Today. ComicsVerse. December 15, 2016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7, 2020) (美國英語). 
  33. ^ Hilliard, Kyle. Toby Fox Shares College Notebook Filled With Early Concept Art And Ideas That Eventually Became Undertale. Game Informer. [February 13,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3, 2017) (英語). 
  34. ^ Fox, Toby. Undertale Art Book. Fangamer. 2016: 93 (English). 
  35. ^ Baird, Scott. Why Undertale Has A Higher Age Rating On Xbox. Screen Rant. 2021-03-16 [2025-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36. ^ Fox, Toby. Undertale Art Book. Fangamer. 2016: 103 (English). 
  37. ^ Fox, Toby. Undertale Art Book. Fangamer. 2016: 112. 
  38. ^ Undertale Help, FAQ and Troubleshooting. Fangamer. [August 20,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7, 2017). 
  39. ^ 39.0 39.1 39.2 Scarnewman, Aldenderfer & Fox 2015,1:15:10
  40. ^ Undertale』トビー・フォックス×『東方』ZUN×Onion Games木村祥朗鼎談──自分が幸せでいられる道を進んだらこうなった──同人の魂、インディーの自由を大いに語る ["Undertale"Toby Fox x "Touhou"ZUN x Onion Games Yoshiro Kimura ──This is what happened when I went on the path of being happy ── Talking about the soul of the same person, the freedom of indie]. Den Famitsu Gamer. October 19, 2018 [August 27,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9, 2018) (日語). 
  41. ^ 41.0 41.1 Oxford, Nadia. Note Block Beat Box: Listening to 'Hopes and Dreams' from Undertale. USgamer. Gamer Network. April 21, 2016 [April 2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 2016). 
  42. ^ 42.0 42.1 Tarason, Dominic. Undertale DLC hits Taito rhythm 'em up Groove Coaster. Rock, Paper, Shotgun. October 17, 2018 [October 17,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8, 2018). 
  43. ^ Leack, Jonathan. Undertale Dev Celebrates 1 Year Anniversary With Unreleased Music. Game Revolution. September 15, 2016 [September 15,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14, 2016). 
  44. ^ Yu, Jason. An Examination of Leitmotifs and Their Use to Shape Narrative in Undertale – Part 1 of 2. Gamasutra. April 6, 2016 [April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21, 2016). 
  45. ^ Yu, Jason. An Examination of Leitmotifs and Their Use to Shape Narrative in Undertale – Part 2 of 2. Gamasutra. April 14, 2016 [April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5, 2016). 
  46. ^ 46.0 46.1 46.2 Hicks, Tyler. Undertale Review. GameSpot. November 20,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21, 2015). 
  47. ^ Williams, Hayley. You Can Now Watch The Undertale Orchestral Concert Free On YouTube. GameSpot. September 15, 2020 [September 16,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18, 2020). 
  48. ^ @Undertale. Undertale.com The demo is out. (推文). May 23, 2013 [November 12, 2023] –透過Twitter. 
  49. ^ 49.0 49.1 Farokhmanesh, Megan. Undertale combines classic RPG gameplay with a pacifist twist. Polygon. July 7, 2013 [November 12,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3, 2019) (美國英語). 
  50. ^ Orland, Kyle. The best video games of 2015, as picked by the Ars editor. Ars Technica. Condé Nast: 4. December 28,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5, 2016). 
  51. ^ @Undertale. Undertale is now available for Linux on Steam! Also, the game's still on sale for the next 24 hours, so... (推文). July 17, 2016 [July 17, 2016] –透過Twitter. 
  52. ^ Frank, Allegra. Undertale's first patch claims to fix bugs, but fans found hidden content. Polygon. Vox Media. January 21, 2016 [May 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7, 2016). 
  53. ^ 巴哈姆特. 【E3 17】《Undertale》將於今夏推出 PS4 及 PSV 版本 日文版同步推出.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1) (中文(臺灣)). 
  54. ^ Matulef, Jeffrey. Undertale is coming to PS4 and Vita this summer.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June 13, 2017 [June 12,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3, 2017). 
  55. ^ Jenni. Undertale Coming To The PlayStation 4 And Vita On August 15, 2017. Siliconera. July 18, 2017 [July 18,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8, 2017). 
  56. ^ Frank, Allegra. Undertale's trophies are perfectly hilarious. Polygon. August 15, 2017 [August 15,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5, 2017). 
  57. ^ 世界的な大ヒットタイトル『Undertale』がNintendo Switchで発売!. Nintendo. [March 11,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0, 2018). 
  58. ^ Glagowski, Peter. Undertale will 'eventually' be on Switch. Destructoid. March 8, 2018 [March 8,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9, 2018). 
  59. ^ 巴哈姆特. 《UNDERTALE》將在「近期內」於 Nintendo Switch 平台登場.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9) (中文(臺灣)). 
  60. ^ Good, Owen. Undertale coming to Switch brings indie games' GameMaker Studio engine with it. Polygon. March 9, 2018 [March 9,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9, 2018). 
  61. ^ Soejima. 記念すべき9月15日に『Undertale』発売へ!. Nintendo. August 1, 2018 [August 28,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21, 2019) (日語). 
  62. ^ Schreier, Jason. A Ton Of New Indie Games Are Heading To Switch Soon. Kotaku. August 28, 2018 [August 28,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8, 2018). 
  63. ^ 巴哈姆特. 高評價獨立 RPG《Undertale》Xbox One 版 16 日正式推出.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中文(臺灣)). 
  64. ^ Valentine, Rebekah. Undertale Comes to Xbox via Game Pass, Includes New Dog Slot Machine. IGN. March 15, 2021 [March 15,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5, 2021). 
  65. ^ Rowen, Nic. Get your name in early for these Undertale figures. Destructoid. ModernMethod. February 9, 2016 [May 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10, 2016). 
  66. ^ 'Undertale' Soundtrack. Steam. Valve. [May 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9, 2016). 
  67. ^ Grayson, Nathan. Undertale has an officially sanctioned fan album, and it's awesome.. Kotaku. Gawker Media英語Gawker Media. January 6, 2016 [May 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31, 2016). 
  68. ^ RichaadEB; Waters, Amie. Determination. Bandcamp. [July 6,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4, 2020). 
  69. ^ Gwaltney, Javy. Official Undertale Jazz Album Live At Grillby's Released. Game Informer (GameStop). February 6, 2016 [May 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 2016). 
  70. ^ Hamilton, Kirk. Undertale just got a nice new musical tribute. Kotaku. December 5, 2016 [December 5,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6, 2016). 
  71. ^ Dornbush, Jonathon. Undertale soundtrack Coming to Vinyl. IGN. August 26, 2016 [August 26,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7, 2016). 
  72. ^ RPGFan Music – Undertale Piano Collections. RPGFan. [July 2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11, 2019). 
  73. ^ Undertale』のピアノアレンジアルバム第2弾『Undertale Piano Collections 2』が発表。Bandcampで予約開始(試聴動画アリ). Famitsu. March 3, 2018 [July 2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11, 2019). 
  74. ^ 巴哈姆特. 泰利‧波格脫穎而出!《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將製作全新參戰角色.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25-07-08] (中文(臺灣)). 
  75. ^ Glogowski, Peter. Sans from Undertale is getting a costume in Smash Ultimate. Destructoid. September 4, 2019 [September 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9, 2020). 
  76. ^ Sans Costume in Smash Bros. Ultimate! Version 5.0 Update: Home-Run Contest & More!. YouTube. September 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7, 2021). 
  77. ^ Doolan, Liam. Undertale Song Pack Arrives In Taiko no Tatsujin: Drum 'n' Fun! As Paid DLC. Nintendo Life. October 13, 2019 [November 1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5, 2021). 
  78. ^ 78.0 78.1 Ricciardi, John. Breaking Down Borders: Undertale's Journey to Japan and Back. PlayStation.Blog. August 8, 2017 [September 23,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4, 2023). 
  79. ^ 79.0 79.1 79.2 Clyde Mandelin英語Clyde Mandelin. UNDERTALE. Legends of Localization 3 1st. Tucson英語Tucson. November 16, 2022. ISBN 9781945908019 (English). 
  80. ^ Inc, Aetas. 「UNDERTALE」のローカライズ担当スタッフにインタビュー。日本語版はToby Fox氏と一緒に作り上げた夢のようなプロジェクトだった. 4Gamer.net.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6-05) (日語). 
  81. ^ Fox, Toby. Undertale is Coming to PlayStation!. PlayStation.Blog. June 13, 2017 [September 23,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0, 2023). 
  82. ^ Ashcraft, Brian. Undertale's Japanese Localization Is Causing A Fan Frenzy. Kotaku. June 14, 2017 [September 23,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4, 2023) (英語). 
  83. ^ @UndertaleJP. お待たせしました!PS4/Vita向け日本語版UNDERTALEは、8月16日(水) 1,620円で配信開始です。クロスバイ対応で1度の購入で2機種分をゲット。8月31日までに購入いただくとダイナミックテーマ「いせき」をプレゼント! (推文). July 28, 2017 [September 25, 2023] –透過Twitter (英語). 
  84. ^ @UndertaleJP. UNDERTALEのPC/Mac向け日本語対応版がSteamで配信開始となりました! (推文). August 22, 2017 [September 25, 2023] –透過Twitter (英語). 
  85. ^ 85.0 85.1 85.2 Undertale for PC Reviews. Metacritic. [July 28,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2, 2015). 
  86. ^ 86.0 86.1 Undertale. Metacritic. [October 16,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11, 2017). 
  87. ^ 87.0 87.1 Undertale. Metacritic. [October 31,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28, 2019). 
  88. ^ Peterson, Joel. Review: Undertale (PS4). Destructoid. August 15, 2017 [August 16,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7, 2017). 
  89. ^ 89.0 89.1 89.2 Walker, Austin. Undertale Review. Giant Bomb. September 25,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5, 2015). 
  90. ^ 90.0 90.1 90.2 Tack, Daniel. An Enchanting, Exhilarating Journey – Undertale. Game Informer. October 1,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12, 2015). 
  91. ^ 91.0 91.1 91.2 91.3 91.4 Plagge, Kallie. Undertale Review. IGN. January 12, 2016 [January 13,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3, 2016). 
  92. ^ 92.0 92.1 92.2 Cobbett, Robert. Undertale review. PC Gamer. September 29, 2015 [September 29,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9, 2015). 
  93. ^ Mackey, Bob. Undertale PC Review: The Art of Surprise. USgamer. Gamer Network. September 30, 2015 [October 3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31, 2015). 
  94. ^ Best PC Video Games of All Time. Metacritic. [July 28,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7, 2015). 
  95. ^ Undertale is the highest rated PC game on Metacritic right now. Destructoid. October 5, 2015 [January 24,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4, 2024) (美國英語). 
  96. ^ 96.0 96.1 96.2 本·「亞奇」·克勞薩英語Ben "Yahtzee"Croshaw. Undertale May Be This Year's Best Written Game. The Escapist. October 28, 2015 [October 27,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30, 2015). 
  97. ^ Singal, Jesse. Best game ever? No, but Undertale warrants the hype. The Boston Globe. February 12, 2016 [February 1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22, 2016). 
  98. ^ Elvery, Gabriel. Undertale's Loveable Monsters: Investigating Para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 Non-Player Characters. Games and Culture英語Games and Culture (Sage). June 2023, 18 (4): 475–497 [11 January 2025]. doi:10.1177/155541202211054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11). 
  99. ^ Travers, Sean. Nihilism, Violence, and Popular Culture: The Postmodern Psychopath in Toby Fox's Undertale需要付費訂閱.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英語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April 2022, 55 (2): 411–431 [2025-07-08]. doi:10.1111/jpcu.13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4-20). 
  100. ^ Veale, Kevin. 'If anyone's going to ruin your night, it should be you': Responsibility and affective materiality in Undertale and Night in the Woods需要付費訂閱. Convergence英語Convergence (journal). 1 April 2022, 28 (2): 451–467 [9 January 2025]. ISSN 1354-8565. doi:10.1177/1354856521101443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7) (英語). 
  101. ^ Wawro, Alex. GTA 5 leads Steam Spy's list of best-selling 2015 Steam games. Gamasutra. UBM TechWeb英語UBM TechWeb. December 22, 2015 [December 22,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22, 2015). 
  102. ^ Grubb, Jeff. Stardew Valley is one of the best-selling PC games of the year as it surpasses 1M copies sold. GamesBeat. VentureBeat. April 13, 2016 [April 22,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22, 2016). 
  103. ^ Orland, Kyle. Valve leaks Steam game player counts; we have the numbers. Ars Technica. July 6, 2018 [July 11,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10, 2018).  Complete list.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July 11, 2018,.
  104. ^ Romano, Sal. Undertale PS4 and PS Vita sales top 100,000 in Japan. Gematsu. February 15, 2018 [February 15,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5, 2018). 
  105. ^ Nintendo Reveals The 10 Current Best-Selling Indie Games On Switch. Kotaku. March 21, 2019 [November 12,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2, 2023) (英語). 
  106. ^ Undertale. SteamSpy - All the data about Steam games. [August 29,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7-06). 
  107. ^ Allen, Eric Van. Undertale Fan Makes a Sequel... In a Wrestling Game?. Paste英語Paste (magazine). October 22, 2015 [January 2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25, 2015). 
  108. ^ McFerran, Damien. Indie Smash Undertale Is Coming To Switch "Eventually". [Nintendo Life]]. March 9, 2018 [June 27,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9, 2018). 
  109. ^ Wawro, Alex. Undertale dev reflects on what it's like to have your game become a phenomenon. Gamasutra. September 14, 2016 [September 14,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3, 2017). 
  110. ^ Undertale: 21 Creepy and Cute Sans Fan Art. IGN. August 19,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30, 2016). 
  111. ^ Vas, Gergo. Undertale's Papyrus And Sans Have Dark Souls. Kotaku Australia. December 3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2, 2016). 
  112. ^ Altland, Morgan. Undertale still captivates audiences. The Oswegonian英語The Oswegonian. February 18,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3, 2017). 
  113. ^ Crosby, Jack. AEW Dynamite results, recap: Inner Circle wreaks havoc, inaugural tag team champions crowned. CBS Sports. October 30, 2019 [November 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 2019). 
  114. ^ Schuhart, Jonah. Smash Bros. creates potential problem with new DLC characters. The Commonwealth Times英語The Commonwealth Times. September 16,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7, 2020). 
  115. ^ Childers, Juliet. 15 Undertale Fan Games Every Fan Should Know About. TheGamer. October 27, 2021 [April 22,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4, 2021). 
  116. ^ Nelson, Will. Steam's best indie game gets a colossal free prequel seven years in the making. PCGamesN. December 10, 2023 [December 12,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7, 2024) (美國英語). 
  117. ^ 117.0 117.1 Spencer, Chloe. The Undertale Drama. Kotaku. August 21, 2017 [October 1,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 2019) (美國英語). 
  118. ^ Good, Owen S. Someone gave the pope a copy of Undertale. Polygon. July 6, 2016 [January 5,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5, 2022) (美國英語). 
  119. ^ Colp, Tyler. The Pope started 2022 by blasting a song from hit RPG Undertale. PC Gamer. January 6, 2022 [January 7,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7, 2022) (英語). 
  120. ^ Diaz, Ana. The Pope listening to Undertale's 'Megalovania' is already 2022's weirdest video. Polygon. January 6, 2022 [February 19,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9, 2022) (美國英語). 
  121. ^ Cayari, Christopher. The Music of Undertale: Participatory Culture, Video Game Music, and Creating Covers for YouTub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 the Arts. 2023, 24 (22). doi:10.26209/ijea24n22. 
  122. ^ Elker, Jhaan. 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in Deltarune?.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23, 2021 [July 15, 2023].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30, 2023) (美國英語). 
  123. ^ Grayson, Nathan. Players May Never Solve Undertale's Final Mystery. Kotaku. November 13, 2015 [July 15,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3, 2023). 
  124. ^ Grayson, Nathan. Undertale Fans Already Have Theories About What's Going On In Deltarune. Kotaku. November 2, 2018 [July 15,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7, 2020). 
  125. ^ Game of the Month: October – Undertale. Rock, Paper, Shotgun. October 30,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6, 2016). 
  126. ^ Frank, Allegra. Undertale wins GameFAQs’ Best Game Ever contest. Polygon. 2015-12-17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美國英語). 
  127. ^ Top 5 Games of 2015. The Escapist.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7-08) (美國英語). 
  128. ^ PC Game of the Year. IGN. December 7, 2015 [December 3,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3, 2019). 
  129. ^ Destructoid's award for Best PC Game of 2015 goes to.... Destructoid. December 22, 2015 [January 21,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22, 2015). 
  130. ^ Best Story. IGN. January 12, 2016 [February 17,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7, 2015). 
  131. ^ 131.0 131.1 DICE Awards finalists include Fallout 4, Witcher 3, Life is Strange and more. Polygon. 2016-01-13 [2016-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6). 
  132. ^ 132.0 132.1 The Witcher 3, Metal Gear Solid 5 lead nominees for GDC 2016 Awards. VG247. 2016-01-08 [2016-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5). 
  133. ^ 133.0 133.1 news. Game Developer. [202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5) (英語). 
  134. ^ 134.0 134.1 Sarkar, Samit. The Witcher 3 takes top honors at yet another award show, the SXSW Gaming Awards. Polygon. Vox Media. 2016-03-21 [2016-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6). 
  135. ^ Sarkar, Samit. 2016 Steam Awards finalists go all the way back to 2006. Polygon. December 20, 2016 [November 23,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21, 2016). 
  136. ^ Polygon staff. The 100 best games of the decade (2010–2019): 100–51. Polygon. November 4, 2019 [November 9,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5, 2019). 
  137. ^ IGN staff. The Top 100 Video Games of All Time. IGN. November 1, 2021 [January 3,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3, 2022) (英語). 
  138. ^ Romano, Sal. Over 50,000 Japanese users vote for their favorite console games in TV Asahi poll - Top 100 announced. Gematsu. December 27, 2021 [January 3,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3, 2022). 
  139. ^ Fallout 4 wins best game at BAFTAs. Gamesindustry.biz英語Gamesindustry.biz. Gamer Network. 2016-04-07 [2016-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140. ^ Rocket League, The Witcher 3, Fallout 4, others up for BAFTA Best Game Award. VG247. 2016-03-10 [2016-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141. ^ Vote for the Dragon Awards!. Dragon Con英語Dragon Con. 2016-08-12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7). 
  142. ^ Global Game Awards 2015. Game Debate. [201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3). 
  143. ^ Here are the nominees for The Game Awards 2015. Polygon. 2015-11-13 [201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3). 
  144. ^ Her Story, Undertale, Darkest Dungeon receive multiple 2016 IGF Award nominations. VG247. 2016-01-06 [2016-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5). 
  145. ^ Bloodborne, Metal Gear Solid 5 among SXSW Gaming Award nominees. Polygon. 2016-01-25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146. ^ 2015 Winners. National Academy of Video Game Trade Reviewers. 2016-03-21 [2017-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1). 
  147. ^ Hernandez, Patricia. Cult RPG Undertale gets a surprise spinoff for Halloween. The Verge. October 31, 2018 [October 31,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31, 2018). 
  148. ^ 148.0 148.1 148.2 148.3 Kent, Emma. Undertale creator suggests it's going to be a while before we see more Deltarune. Eurogamer. November 2, 2018 [November 2,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2, 2018). 
  149. ^ Fox, Toby. DELTARUNE. www.deltarune.com. [November 2,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2, 2018) (英語). 
  150. ^ 150.0 150.1 150.2 Frank, Allegra. Undertale creator's new game is Deltarune, a mysterious surprise. Polygon. October 31, 2018 [November 1,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 2018). 
  151. ^ Bankhurst, Adam. Deltarune: Chapter 2 Arriving on PC and Mac This Week. IGN. September 15, 2021 [September 15,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16, 2021). 
  152. ^ Deltarune Status Update - Sept 2021. September 17, 2021 [September 18,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18, 2021). 
  153. ^ Nightingale, Ed. Deltarune available on Switch 1 and 2 through cross-buy, when it launches with new Nintendo console. Eurogamer.net. May 9, 2025 [May 9, 2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5-12) (英語). 
  154. ^ Valentine, Rebekah. Deltarune Chapters 3 and 4 Are Launching Alongside the Nintendo Switch 2 in June. IGN. 2025-04-02 [2025-04-02] (英語). 
  155. ^ DELTARUNE CHAPTERS 1-4 RELEASE TIME ANNOUNCEMENT. Toby Fox. 2025-05-08 [2025-06-02] (英語). 
  156. ^ Lewis, Catherine. Deltarune has finally been given a price tag, and Toby Fox says that future chapters beyond 4 "will be added as free updates"so "you only have to buy the game once". GamesRadar. 3 April 2025 [10 April 2025] (英語). 

參考書籍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