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銅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銅鎢(又稱鎢銅CuWWCu)是一種由混合而成的材料。由於銅和鎢互不溶解,該材料由一種金屬的獨立顆粒分散在另一種金屬基體中構成,其微觀結構更像是一種金屬基複合材料,而不是真正的合金。

該材料結合了兩種金屬的特性,具有耐高溫、耐燒蝕、高熱導率和高導電性,且易於機械加工

零件通常通過將鎢顆粒壓製成所需形狀、對壓製件進行燒結,然後浸漬熔融銅來製備。也可製成複合材料的板材、棒材和條材。

常用的銅鎢混合物含銅量為10-50 wt.%,其餘主要為鎢。其典型性能取決於成分。含銅量較低時,密度、硬度和電阻率更高。10 wt.% Cu的CuW90密度為16.75 g/cm3,50 wt.% Cu的CuW50密度為11.85 g/cm3。CuW90的硬度和電阻率分別為260 HB kgf/mm2和6.5 μΩ·cm,均高於CuW50。

常用銅鎢成分的典型性能[1]

成分 密度 硬度 電阻率 電導率 彎曲強度
wt. % g/cm3 HB Kgf/mm2 μΩ.cm≤ %IACS≥ Mpa≥
W50/Cu50 11.85 115 3.2 54
W55/Cu45 12.30 125 3.5 49
W60/Cu40 12.75 140 3.7 47
W65/Cu35 13.30 155 3.9 44
W70/Cu30 13.80 175 4.1 42 790
W75/Cu25 14.50 195 4.5 38 885
W80/Cu20 15.15 220 5.0 34 980
W85/Cu15 15.90 240 5.7 30 1080
W90/Cu10 16.75 260 6.5 27 1160

應用

[編輯]

銅鎢複合材料在需要高耐熱性、高電導率和高熱導率以及低熱膨脹的場合中應用。一些應用包括在電阻焊中,作為電觸頭英語Electrical contact,以及作為散熱片。作為觸頭材料,該複合材料對電弧侵蝕具有優異的抗蝕性。鎢銅合金還用於電火花加工[2]電化學加工[3]的電極材料。

含75 wt.% W的CuW75複合材料廣泛用於芯片載體、基板、法蘭和功率半導體器件英語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的支架與框架。銅的高熱導率與鎢的低熱膨脹相結合,可實現與砷化鎵及某些陶瓷的熱膨脹匹配。其他可用於此類應用的材料還有銅鉬合金、AlSiC英語AlSiCDymalloy英語Dymalloy

含70–90 wt.% W的複合材料用於某些特殊成形裝藥的內襯。對均質鋼目標的穿透試驗表明,由於密度和破碎時間的增加,其穿透能力較純銅內襯提高了約1.3倍[4]。基於鎢粉的成形裝藥內襯尤其適用於油井完井。也可用其他延展性金屬替代銅作為粘結劑,並可在粉末中添加石墨以作潤滑劑[5]

銅鎢還可用作真空環境中的觸頭材料。當觸頭為超細晶時,其電導率遠高於普通鎢銅。[6]鎢銅因成本低、抗電弧侵蝕、導電性佳、耐機械磨損及抗觸頭焊粘性能優異,常用於真空、油和氣體系統中的觸頭材料。但在空氣中使用時表面易氧化;銅含量越高,其在空氣中的耐腐蝕性越好。鎢銅在空氣中的應用包括作為弧尖、弧板和弧足。[7]

銅鎢材料常用於中高壓六氟化硫斷路器英語Sulfur hexafluoride circuit breaker的電弧觸頭,在可達20000 K以上的環境中,其抗電弧侵蝕性能可通過調整晶粒尺寸和化學成分得到進一步提升。[6]

電火花(EDM)工藝也採用銅鎢材料。儘管通常使用石墨電極,但由於鎢的高熔點(3420 °C),銅鎢電極的使用壽命比石墨電極更長。這對經過複雜加工的電極尤為重要,因為銅鎢電極在耐磨損的同時可提供更高的幾何精度。此外,由於材料更不易碎裂和變形,可製造出更細、更長的電極棒和管材。[8]

特性

[編輯]
鎢重量分數% 55 68 70 75 78 80 85 90
抗拉強度 (MPa) 434 517 586 620 648 662 517 483
熱導率(W/(cm K)) 2.4 2.1 2.01 1.89 1.84 1.82 1.75 1.47
20°C時的電阻 3.16 3.33 3.41 3.51 3.71 3.9 4.71 6.1
100℃時的比熱容[9] 195 174 160

複合材料的電學和熱學性能隨成分比例而變化。隨着銅含量的增加,熱導率顯著提高,這在斷路器等應用中起着關鍵作用;而電阻率則隨着鎢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從55 wt.%鎢時的3.16 μΩ·cm增加到90 wt.%鎢時的6.1 μΩ·cm。抗拉強度隨鎢含量提升而上升,在80 wt.%鎢(20 wt.%銅)時達到了最高值663 MPa;超過此比例後,抗拉強度開始迅速下降。[10]

參考

[編輯]
  1. ^ Properties of Copper Tungsten. www.torreyhillstech.com. [202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1). 
  2. ^ Home - Credo Reference. 
  3. ^ Copper Tungsten Alloy. chinatungsten.com. [2019-03-29]. 
  4. ^ Tie-Fu, Wang; He-Rong, Zhu. Copper-Tungsten Shaped Charge Liner and its Jet. 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rotechnics. 1996, 21 (4): 193–195. doi:10.1002/prep.19960210406. 
  5. ^ Tungsten enhanced liner for a shaped charge. 
  6. ^ 6.0 6.1 Tungsten-Copper for SF6 circuit breakers. plansee.com. [2019-03-29]. 
  7. ^ Silver Contacts: CMW Electrical Contacts. [2013-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December 2013). 
  8. ^ Sparkal Erosion electrodes. plansee.com. [2019-03-29]. 
  9. ^ Tungsten Copper WCu CuW Heat Sinks. torreyhillstech.com. [2022-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8). 
  10. ^ User, Super. Copper Tungsten Properties. www.eaglealloys.com. [202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