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钨
铜钨(又称钨铜、CuW或WCu)是一种由铜和钨混合而成的材料。由于铜和钨互不溶解,该材料由一种金属的独立颗粒分散在另一种金属基体中构成,其微观结构更像是一种金屬基複合材料,而不是真正的合金。
该材料结合了两种金属的特性,具有耐高温、耐燒蝕、高熱導率和高导电性,且易于机械加工。
零件通常通过将钨颗粒压制成所需形状、对压制件进行燒結,然后浸渍熔融铜来制备。也可制成复合材料的板材、棒材和条材。
常用的铜钨混合物含铜量为10-50 wt.%,其余主要为钨。其典型性能取决于成分。含铜量较低时,密度、硬度和电阻率更高。10 wt.% Cu的CuW90密度为16.75 g/cm3,50 wt.% Cu的CuW50密度为11.85 g/cm3。CuW90的硬度和电阻率分别为260 HB kgf/mm2和6.5 μΩ·cm,均高于CuW50。
常用铜钨成分的典型性能[1]
成分 | 密度 | 硬度 | 电阻率 | 电导率 | 弯曲强度 |
---|---|---|---|---|---|
wt. % | g/cm3≥ | HB Kgf/mm2≥ | μΩ.cm≤ | %IACS≥ | Mpa≥ |
W50/Cu50 | 11.85 | 115 | 3.2 | 54 | – |
W55/Cu45 | 12.30 | 125 | 3.5 | 49 | – |
W60/Cu40 | 12.75 | 140 | 3.7 | 47 | – |
W65/Cu35 | 13.30 | 155 | 3.9 | 44 | – |
W70/Cu30 | 13.80 | 175 | 4.1 | 42 | 790 |
W75/Cu25 | 14.50 | 195 | 4.5 | 38 | 885 |
W80/Cu20 | 15.15 | 220 | 5.0 | 34 | 980 |
W85/Cu15 | 15.90 | 240 | 5.7 | 30 | 1080 |
W90/Cu10 | 16.75 | 260 | 6.5 | 27 | 1160 |
应用
[编辑]铜钨复合材料在需要高耐热性、高电导率和高热导率以及低热膨胀的场合中应用。一些应用包括在电阻焊中,作为电触头,以及作为散热片。作为触头材料,该复合材料对电弧侵蚀具有优异的抗蚀性。钨铜合金还用于电火花加工[2]和電化學加工[3]的电极材料。
含75 wt.% W的CuW75复合材料广泛用于芯片载体、基板、法兰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支架与框架。铜的高热导率与钨的低热膨胀相结合,可实现与硅、砷化鎵及某些陶瓷的热膨胀匹配。其他可用于此类应用的材料还有铜钼合金、AlSiC和Dymalloy。
含70–90 wt.% W的复合材料用于某些特殊成形裝藥的内衬。对均质钢目标的穿透试验表明,由于密度和破碎时间的增加,其穿透能力较纯铜内衬提高了约1.3倍[4]。基于钨粉的成形装药内衬尤其适用于油井完井。也可用其他延展性金属替代铜作为粘结剂,并可在粉末中添加石墨以作润滑剂[5]。
铜钨还可用作真空环境中的触头材料。当触头为超细晶时,其电导率远高于普通钨铜。[6]钨铜因成本低、抗电弧侵蚀、导电性佳、耐机械磨损及抗触头焊粘性能优异,常用于真空、油和气体系统中的触头材料。但在空气中使用时表面易氧化;铜含量越高,其在空气中的耐腐蚀性越好。钨铜在空气中的应用包括作为弧尖、弧板和弧足。[7]
铜钨材料常用于中高压六氟化硫断路器的电弧触头,在可达20000 K以上的环境中,其抗电弧侵蚀性能可通过调整晶粒尺寸和化学成分得到进一步提升。[6]
电火花(EDM)工艺也采用铜钨材料。尽管通常使用石墨电极,但由于钨的高熔点(3420 °C),铜钨电极的使用寿命比石墨电极更长。这对经过复杂加工的电极尤为重要,因为铜钨电极在耐磨损的同时可提供更高的几何精度。此外,由于材料更不易碎裂和变形,可制造出更细、更长的电极棒和管材。[8]
特性
[编辑]钨重量分数% | 55 | 68 | 70 | 75 | 78 | 80 | 85 | 90 |
---|---|---|---|---|---|---|---|---|
抗拉强度 (MPa) | 434 | 517 | 586 | 620 | 648 | 662 | 517 | 483 |
热导率(W/(cm K)) | 2.4 | 2.1 | 2.01 | 1.89 | 1.84 | 1.82 | 1.75 | 1.47 |
20°C时的电阻 | 3.16 | 3.33 | 3.41 | 3.51 | 3.71 | 3.9 | 4.71 | 6.1 |
100℃时的比热容[9] | 195 | 174 | 160 |
复合材料的电学和热学性能随成分比例而变化。随着铜含量的增加,热导率显著提高,这在断路器等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电阻率则随着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从55 wt.%钨时的3.16 μΩ·cm增加到90 wt.%钨时的6.1 μΩ·cm。抗拉强度随钨含量提升而上升,在80 wt.%钨(20 wt.%铜)时达到了最高值663 MPa;超过此比例后,抗拉强度开始迅速下降。[10]
参考
[编辑]- ^ Properties of Copper Tungsten. www.torreyhillstech.com. [2025-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1).
- ^ Home - Credo Reference.
- ^ Copper Tungsten Alloy. chinatungsten.com. [2019-03-29].
- ^ Tie-Fu, Wang; He-Rong, Zhu. Copper-Tungsten Shaped Charge Liner and its Jet. 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rotechnics. 1996, 21 (4): 193–195. doi:10.1002/prep.19960210406.
- ^ Tungsten enhanced liner for a shaped charge.
- ^ 6.0 6.1 Tungsten-Copper for SF6 circuit breakers. plansee.com. [2019-03-29].
- ^ Silver Contacts: CMW Electrical Contacts. [2013-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December 2013).
- ^ Sparkal Erosion electrodes. plansee.com. [2019-03-29].
- ^ Tungsten Copper WCu CuW Heat Sinks. torreyhillstech.com.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8).
- ^ User, Super. Copper Tungsten Properties. www.eaglealloys.com. [2025-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