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倫滿語ᡴᠠᡵᡠᠨ轉寫karun),亦作喀倫卡路喀龍等,滿語音譯詞,意思是「哨探」或「斥候」。「卡倫」原系古突厥語,原意為武器的瞄準星,後來演變為「哨」或「哨所」之意。[1]

卡倫一般指中國歷史清朝在戰略要地設立的軍事哨所,多立於邊疆地帶。分為「常設」、「添設」和「堵設」等幾種,人數自數人至數十人不等,由八旗的「佐領」或「參領」領隊巡查。現代漢語中「」一詞中的「卡」即來自卡倫。[2]

參見

[編輯]

註解

[編輯]
  1. ^ 於福順. 清代新疆卡伦述略. 中華文史網. [2025-08-01]. 
  2. ^ 寶音朝克圖. 《清代北部边疆卡伦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730006494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