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李琴峰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者性倾向内容[编辑]

有生者自愿受访的内容来源,是公开的报导--叶又嘉留言2022年5月27日 (五) 19:09 (UTC)[回复]

该报导已经条目本人声明为无效来源,且报导也已经移除。另,条目本人也已发布声明,不愿性倾向写入维基百科。--阿瓜瓜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07:55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不是听她声明做事的。-KRF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09:43 (UTC)[回复]
请参照: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7%94%9F%E8%80%85%E5%82%B3%E8%A8%98
生者传记必须在考虑到主角隐私下谨慎地撰写,因为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不是小报新闻。我们的职责不是去哗众取宠,也不是成为散播他人八卦讯息的主要工具。是否会对在世人物造成伤害是进行编辑判断时应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阿瓜瓜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10:31 (UTC)[回复]
本人既然已经表示性倾向是隐私,不愿意被写入,任意公开会造成伤害,我看不出坚持把性倾向写进去,有任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在维基百科中添加或恢复内容的人应承担举证之责,特别是有关在世人物的内容,因此编者应能说明此等内容符合维基百科所有内容方针和指引的原因。 ”
若两位认为有必要写进去,请合理举证。--阿瓜瓜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10:44 (UTC)[回复]
经公开报导的消息,就不是隐私,不是当事人说句不想被写入,维基百科就要照办。作者的性倾向和其作品内容有关,理应写入。如同提及《孽子》时,就必然提及白先勇的同志身份,提及《鳄鱼手记》,就不可能不提邱妙津的女同志身份。李的作品与女同志有关,在李的条目提及其性倾向,未见不合理之处。-KRF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10:59 (UTC)[回复]
①该篇所谓“公开报导”在采访过程有瑕疵,已经本人证实;且今周刊也已将该篇报导撤回,自然不该视为有效来源。
②小说文学作品乃是虚构,不见得必须与作者本人的属性互相连结,难道异性恋者就不能写与同志相关的小说?难道女性就不能在小说里写到男性?虽然李的作品有书写女同志(其实并不只有女同志),不见得必然需要提及她的性倾向。难道所有书写异性恋小说的作者,条目里都需要注明是异性恋?
③“不是当事人说句不想被写入,维基百科就要照办”,固然如此;但生者传记原则有“是否会对在世人物造成伤害是进行编辑判断时应考虑到的重要因素”,也必须纳入考虑。您是否能举证将性倾向写入,不会对本人造成伤害?--阿瓜瓜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11:17 (UTC)[回复]
所谓报导有瑕疵,是她的个人观点,而不是“证实”。该报导刊载于今周刊1178期第52页,是可查证的资讯,请提出今周刊“撤回”该报导的证据,请注意该报导的网路版的“网址失效”不表示该报导被“撤回”。
研究作者背景是进行文学批评时必然的环节,尽管作品内容虚构,两者也必然而且紧密相关,理应写入,譬如琼瑶作品《窗外》反映琼瑶自身师生恋经验,这点无论对作品的研究或该作品的条目都有提及。另外,在写异性恋爱情小说的作家条目里提及作家的性倾向或爱情生活,并无不妥。
请具体指出写入后,会造成什么明确的伤害,如果无法举证,那就是杞人忧天了,而若是“让当事人不高兴”,那就只是自由心证。-KRF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11:49 (UTC)[回复]
①据我观察,她发表该声明的时间点,与今周刊在网路上删除该篇报导的时间点极为相近,才推测今周刊是“撤回”该报导(不然何必突然删除?)。不过我的确无法证实今周刊“撤回”,但想必您也无法证实“并非撤回”。既然此来源存在争议,那按照生者传记原则“有关在世人物的无来源或少来源的争议内容都应立即移除而无需等待讨论的结果”,这个来源就不该引用,或至少须等到争议厘清再行引用。我提议不需急著得出结论,或许今周刊方面对于删除报导一事,会有什么表示。
②我是文学从业人员,我同意理解作者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理解作品内容,但并非必然需要。另外,在研究伦理方面,作者本人不愿意被参照之背景,自也不该使用。今天作者已经声明不希望写进维基百科,我觉得予以尊重,无论在研究伦理或是百科全书撰写方针上,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③按照生者传记原则“在维基百科中添加或恢复内容的人应承担举证之责,特别是有关在世人物的内容,因此编者应能说明此等内容符合维基百科所有内容方针和指引的原因。”今天想要添加/恢复内容的是您,所以应该是您有义务举证“没有伤害”,而不是我要举证“有伤害”。不过没关系。请参照“同性恋”与“各地LGBT权利”条目,条目指出目前世界对同性恋仍有许多歧视情况,历史上更有纳粹屠杀同性恋人士的惨剧。截至今日,仍有70个国家对同性性行为有处罚的法律。且一旦社会发生巨大变动,性别弱势族群往往成为杀戮对象,比如有报导指出塔利班统治阿富汗后,便编列“LGBT杀戮名单”进行屠杀,这些都是具体伤害与风险,绝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只是“让当事人不高兴”。若您有关注李的创作活动,应该有发现她也写游记散文,常旅行世界各地。维基百科易于搜寻,查询名字便会显示在google搜寻结果最上方,将性倾向资讯公布于此,对本人安全,实在难保证没有影响。--阿瓜瓜留言2022年5月29日 (日) 03:50 (UTC)[回复]
所谓负起举证责任,指的是为新增的内容附上来源,并不是举证“没有伤害”。而我已经说明来源就是《今周刊》第1178期第52页的那篇报导,这本书你在图书馆、在市面上、在网路上都可以很容易就取得,完全经得起查证,并没有你所谓的“撤回”。
在逻辑上,只能证明“有”,不能证明“没有”,这是基本的逻辑概念。就如同我只能在找到外星人后证明“世上有外星人”,但不可能举证“世上没有外星人”;法官和检察官只能证明“某人有罪”来办某人,而不能单纯藉著“无法证明某人无罪”来办。“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是你提出的,应当由你举证,而非由我举证“没有伤害”,你举不出来,就不能预设事情有发生。至于那个LGBT杀戮名单的例子,和维基百科无关。并不是“因为维基百科把这些人标记为LGBT”后,塔利班看了维基百科,并导致“这些人被塔利班列入杀戮清单”,因此你举的例子,我认为并不适当。
关于当事人声明,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是核心方针之一,当事人的意见可以给予尊重,但就只是“尊重”。而且基本上,在条目涉及自身时,基于人性使然,都很难维持中立客观,所以当事人都理应避嫌,不该干扰中立性。-KRF留言2022年5月29日 (日) 09:11 (UTC)[回复]
上面提到的“伤害”也许可以分为两个独立无关的部分来考虑:一、违反传主意愿:这方面需考虑的比重不大,正如若有可靠来源,维基百科向来可以记述明显对传主不利、传主肯定反对加入的争议内容(当然,性倾向不属此类)。二、造成的外在危险:无可否认,将该项性倾向资讯从一个公开来源搬到更易搜寻的公开来源,是可使该资讯更为人所知,从而增加了招致歧视甚至如阁下所举例的仇杀的风险。当然,问题是如何衡量增加的幅度大小,编辑需要考虑“是否会对在世人物造成伤害”,并不代表任何可能招致危险的内容皆不得写入(因为该危险可能可忽略)。此种危险与传主本人的意愿互相独立,即使作家愿意维基百科收录该项资讯,此种危险仍是客观存在。事实上,传记提及传主的任何身份认同(弱势尤甚),必然增加该项资讯的流通程度,也增加传主被歧视该种认同者歧视的风险。但是,观乎其他条目(例见Cat:LGBT人物),维基百科似乎不会仅因此风险,而以保护传主免受此危害为由,不收录其身份认同。似乎也未见理由认为本条目传主有比其他条目传主风险更高(“常旅行世界各地”现今似乎并不罕见?)。所以,在下认为对生者传记方针“是否会对在世人物造成伤害”句的解读,不应延伸至此种程度。——留言2022年5月29日 (日) 14:40 (UTC)[回复]
  • 敝人路经此地,表达如下:
1. 该规范意指“个人不愿公开之隐私”,既已在当事人公开受访后广为流传,并非“八卦流言”,自不合原方针之精神及原欲保护之生者或传主权益。
2. 其他仍有适当之可信来源明确指出相关内容为传主愿意公开之讯息,如[1][2]
3. 承上,传主于相关讯息中明确表示:“李琴峰平时职业是上班族,谈及得奖后是否产生其他影响,李琴峰笑说,虽然身旁同事知道她得奖,也知道她是女同性恋,但并未有太多疑问,有些则是连书都没看,并没有想像中造成太大的困扰。”
4. 持疑虑之站友似过度抬举中文维基百科之影响力。难道那些中东国家会借由阅览中文维基百科认识传主本人吗?此种主张似已过度扩张延伸。
5. 站友对于“有无造成伤害”之论证,显然为逻辑谬误,已有其他站友清楚阐释,望能理解。
6. 如阁下仍有疑义,或已受传主本人委托,个人认为可考虑烦请传主本人或其授权之委托人,去信询问,或迳行向基金会尝试提出申请。--Kriz Ju留言2022年5月29日 (日) 15:57 (UTC)[回复]
感谢各位站友的讨论,Kriz Ju指出的其他来源的确无法否认,本条目也已有管理员做出判断,在下便尊重各位的意见与管理员的判断。此次讨论若有造成困扰,尚祈见谅。--阿瓜瓜留言2022年5月31日 (二) 04:02 (UTC)[回复]
(程序说明:“对某个版本实施保护,并不意味着支援该版本”(WP:内容争议),所以管理员的保护并非对内容的判断,仅是为了阻止编辑战。)——留言2022年5月31日 (二) 11:52 (UTC)[回复]
博客来 阅读生活志又是否“有效来源”?“《独舞》中侧记了如921地震、太阳花运动、台大百日维新等台湾大事件,亦有李琴峰的自身投影,她大方谈自己的同志身分认同,也长期关注同志运动”。注意传主的Facebook账号(即以上阿瓜瓜阁下提到作出“声明”的账号)在2019年转载过此篇的链结[3],似乎足以显示(至少当时)是自愿接受采访并公开相关资讯。——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14:47 (UTC)[回复]
谢谢讨论。我看了这篇报导,也的确认为是有效来源。不过我觉得,本人愿不愿意在与作品相关的采访中提及,跟愿不愿意被写入维基百科,仍是两回事。本人已在Facebook帐号表明不愿被写进维基百科,虽然维基百科不是她家开的,但根据我上面针对KRF提问的回复,在当今社会,性倾向写进维基百科,仍有相当程度的风险。未来若世界上对性别弱势族群的歧视与伤害能够普遍消弥,那写进维基百科我就没有意见,但以现代社会局势来看,仍宜暂缓,不知您以为如何?--阿瓜瓜留言2022年5月29日 (日) 03:59 (UTC)[回复]

关于李琴峰条目的编辑战[编辑]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李琴峰条目现在正因为生者性倾向及公开报导撤下后是否仍能引用的问题,屡次遭到删除和回退,请问能否由管理员帮忙协助调解?感激不尽。--AprilFool留言2022年5月28日 (六) 09:56 (UTC)[回复]

提请保护,由于怀疑傀儡,并报告了SPI处理,下次遇到编辑战可以直接提请保护并报告WP:EWIP--PAVLOV 2022年5月29日 (日) 06:50 (UTC)[回复]
感谢协助。--AprilFool留言2022年5月29日 (日) 09:47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编辑请求 2022-08-04[编辑]

请求已处理--Xiplus#Talk 2022年9月11日 (日) 05:25 (UTC)[回复]

Ticket:2022060610005057,由于缺乏可靠来源支持,请求将生日日期“1989年12月26日”改为“1989年”。谢谢。--SCP-0000留言2022年8月4日 (四) 09:0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