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Saimmx/三份来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译注:论述翻译自en:User:RoySmith/Three best sourcesen:User:RoySmith/Three best sources/notes,因此这里的“我”是英维的en:User:RoySmith

主文

[编辑]

我这几年参与了相当多的WP:AfD[注 1]。我不怎么喜欢删除条目:这无疑在浪费主编、其他编者、评审员[注 2]的时间,实属三输。但评审员是我们找出条目良莠的依据。这就像倒垃圾或清管道,不太舒服,但总要做。

我常常会看到条目里有很多来源。很多都不太好。我不太想读好几十个来源,来评估条目品质;但如果有人(比方说,你)能花点心思提供这里面最佳的来源,那我会花些时间,去读该来源的详细内容。

你如果收到这个提议,最好接受。不要想:“这家伙想删除那条目,让人很不爽。”因为这就好像想:“这家伙想帮我保留那条目,但我只想要他妥协。”

  • 请读通WP:RS[注 3]WP:SIGCOV[注 4]以理解好的来源是什么。
  • 如果对方宣称你的条目违反某个指引,例如WP:NBIO[注 5]WP:NCORP[注 6]WP:GNG[注 7],请读完指引,以理解他的意思。
  • 按照可靠来源、有效介绍、或其他对方提出的指引,列出三份满足该要求的来源
  • 面对自己、相信他人。如果来源不够好,对方很快就会发现,然后否决。你接着就完蛋了。
  • 来源不要多过三份。三份来源基本上就能说服所有人。如果有人想读三份,但你提供三份以上,那他们不太会读任何一份。很残酷,但这是现实。

补充说明

[编辑]

我在2018年4月写了这份论述。潜水三年后,我该厘清一些事情。

当我还在存废讨论时,常常会发现自己在读著一堆参考资料。其中大部分都是垃圾。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大部分的参考资料都是垃圾,所以这条目也一定是垃圾。”这显然不公平;但另一个选择是费力地从垃圾中找到宝石,这又太费事了。所以我开始要求条目主编给我最好的资料来源。

在反复写下同样请求后,我决定做干起软件工程师的本行、重构整份请求,最后就写成了这份论述。我精炼了自己最常发表的意见、把它们写下来,并丢给对方;后来我又懒得一直写en:User:RoySmith/Three best sources的全名,所以弄了个en:WP:THREE的快捷。

很惊讶的是,这份论述居然红了起来。2022年3月28日居然有2171个连结。不过很不幸地,蛮多人误解了这篇论述,用它作为条目的相关指引。但这只是我的用户论述,不是官方指引。有些人甚至修改了我的论述,不过我通常会回退。啊对,我知道WP:OWN[注 8]是什么,但各位,我这是特意把论述,放在自己的用户空间、并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你们应该知道en:WP:USERESSAY[注 9]这玩意吧。

最近我意识到,有人对论述存在着更深的误解。这论述绝不是径自给收录标准设立其他标准、也不是认为三个好的来源,是某个主题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这论述只是让我在评估条目时,能有效找出最佳参考资料的方法。各位,你们还是能用WP:THREE的连结。但要这么做,请理解论述的原意。你需要说明如何整理一长串的参考资料吗?很好,我很开心你连到这里来。你是想说一个主题需要三个来源才符合收录标准吗?抱歉,这不是论述的初衷。你也许会想看WP:3REFS[注 10]?那篇也只是论述,但起码有在讲收录标准。

注解

[编辑]
  1. ^ 中维的存废讨论
  2. ^ 译注:en:Wikipedia:Reviewers,中维没有这个职位
  3. ^ 中维的可靠来源
  4. ^ 中维的有效介绍
  5. ^ 中维的收录标准/人物
  6. ^ 中维的收录标准/组织
  7. ^ 中维的通用收录标准
  8. ^ 中维的条目所有权
  9. ^ 中维的维基百科:论述#使用者论述
  10. ^ 中维目前尚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