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aimmx/三份來源
![]() |
![]() | 本頁簡而言之:英維的en:User:RoySmith建議在存廢討論,拿兩份,至多三份認為可靠的來源。參見#補充說明章節。 |
譯註:論述翻譯自en:User:RoySmith/Three best sources與en:User:RoySmith/Three best sources/notes,因此這裡的「我」是英維的en:User:RoySmith。
主文
[编辑]我這幾年參與了相當多的WP:AfD[註 1]。我不怎麼喜歡刪除條目:這無疑在浪費主編、其他編者、評審員[註 2]的時間,實屬三輸。但評審員是我們找出條目良莠的依據。這就像倒垃圾或清管道,不太舒服,但總要做。
我常常會看到條目裡有很多來源。很多都不太好。我不太想讀好幾十個來源,來評估條目品質;但如果有人(比方說,你)能花點心思提供這裡面最佳的來源,那我會花些時間,去讀該來源的詳細內容。
你如果收到這個提議,最好接受。不要想:「這傢伙想刪除那條目,讓人很不爽。」因為這就好像想:「這傢伙想幫我保留那條目,但我只想要他妥協。」
- 請讀通WP:RS[註 3]和WP:SIGCOV[註 4]以理解好的來源是什麼。
- 如果對方宣稱你的條目違反某個指引,例如WP:NBIO[註 5]、WP:NCORP[註 6]、WP:GNG[註 7],請讀完指引,以理解他的意思。
- 按照可靠来源、有效介绍、或其他對方提出的指引,列出三份滿足該要求的來源。
- 面對自己、相信他人。如果來源不夠好,對方很快就會發現,然後否決。你接著就完蛋了。
- 來源不要多過三份。三份來源基本上就能說服所有人。如果有人想讀三份,但你提供三份以上,那他們不太會讀任何一份。很殘酷,但這是現實。
補充說明
[编辑]我在2018年4月寫了這份論述。潛水三年後,我該釐清一些事情。
當我還在存廢討論時,常常會發現自己在讀著一堆參考資料。其中大部分都是垃圾。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大部分的參考資料都是垃圾,所以這條目也一定是垃圾。」這顯然不公平;但另一個選擇是費力地從垃圾中找到寶石,這又太費事了。所以我開始要求條目主編給我最好的資料來源。
在反覆寫下同樣請求後,我決定做幹起軟體工程師的本行、重構整份請求,最後就寫成了這份論述。我精煉了自己最常發表的意見、把它們寫下來,並丟給對方;後來我又懶得一直寫en:User:RoySmith/Three best sources的全名,所以弄了個en:WP:THREE的快捷。
很驚訝的是,這份論述居然紅了起來。2022年3月28日居然有2171個連結。不過很不幸地,蠻多人誤解了這篇論述,用它作為條目的相關指引。但這只是我的用戶論述,不是官方指引。有些人甚至修改了我的論述,不過我通常會回退。啊對,我知道WP:OWN[註 8]是什麼,但各位,我這是特意把論述,放在自己的用戶空間、並以第一人稱來寫的。你們應該知道en:WP:USERESSAY[註 9]這玩意吧。
最近我意識到,有人對論述存在著更深的誤解。這論述絕不是逕自給收錄標準設立其他標準、也不是認為三個好的來源,是某個主題的必要條件或充分條件。這論述只是讓我在評估條目時,能有效找出最佳參考資料的方法。各位,你們還是能用WP:THREE的連結。但要這麼做,請理解論述的原意。你需要說明如何整理一長串的參考資料嗎?很好,我很開心你連到這裡來。你是想說一個主題需要三個來源才符合收錄標準嗎?抱歉,這不是論述的初衷。你也許會想看WP:3REFS[註 10]?那篇也只是論述,但起碼有在講收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