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小志
外观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5年5月22日由Pathfinbird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小志(Zine)是杂志的英文“magazine”的简写,是一种独立制作、自费出版的非主流刊物,通常形式自由、内容多元,常见于艺术、音乐、政治、性别、身份认同等议题,是一种极具个人表达与反叛精神的媒介。
与主流杂志完全不同。它通常由个人或小团体制作,以小量印刷方式发行,形式包含手工剪贴、影印、数位印刷等。小志不讲求商业盈利,而是强调DIY精神、自我表达与文化实验。[1]
历史
[编辑]1930–1950 年代:科幻迷的通讯平台[2]
- 小志最早的形式出现在美国的科幻迷社群(Fanzine),作为粉丝之间交换创作、评论与讯息的方式。
1970–1980 年代:朋克文化与反叛精神[2]
- 随着朋克音乐(Punk)的兴起,小志成为地下音乐圈推广乐团、散播政治理念的重要载体。
- 如英国的《Sniffin’ Glue》、美国的《Maximum RocknRoll》都是影响深远的朋克小志。
1990 年代:女权与酷儿小志兴起[2]
2000 年后:纸本与数位的融合
- 虽然网络崛起,小志仍在艺术、设计与社运圈中持续发展。
- 电脑与数位印刷普及,一般民众皆能使用电脑设计编辑自由创作、并进行少量印刷制作。
- 出现无实体的“e-zine”(电子小志),以及复刻早年印刷风格的“riso zine”(孔版印刷小志)等新形式。
形式 | 特征与应用 |
---|---|
手工剪贴影印 | 经典的小志风格,使用纸张剪贴、打字机、手写文字制成,常见于朋克、女权小志 |
插画漫画小志 | 原创绘本、漫画、艺术作品集,视觉美术导向 |
主题评论小志 | 探讨特定议题,如社会议题、植物研究、城市观察等 |
日记式小志 | 以个人日记、情感书写、摄影纪录为主 |
数位印刷 | 使用 InDesign 或 Photoshop 等软件编辑后印刷 |
e-zine | 完全数字化,可PDF下载或网页阅读,如网络文化、游戏评论等 |
在流行文化中的角色
[编辑]小志与主流出版或媒体不同,它往往:
- 扮演另类思想的散播者,如性别、种族、阶级议题
- 是次文化的创作与纪录工具,如朋克、独立音乐、地下漫画
- 为边缘群体提供自我认同的空间,如 LGBTQ+、移民、非白人创作者
小志也成为:
-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实验场(如 RISD、CalArts 等设计学院学生常用媒介)
- 书展、独立出版节(如台湾“草率祭”、纽约 Zine Fest)上的重要展示品
台湾的小志文化现况
[编辑]- 小志创作者市集:如 Not Big Issue 小志市集、草率季等,聚集众多创作者与读者
- 书店与空间:卵形 OVAL、重本书店、Mangasick 等常有小志陈列
- 线上展示贩售:看书的房间、Risograph Museum 等线上贩售网站
- 专门印刷服务:感官文化印刷 提供少量印刷制作[3]
- 主题多元:包括身份认同、地方文化、性别、记忆与伤痕书写
- 小志也常被用于课程教育、心理疗愈、社区工作坊等场域
参考资料
[编辑]- ^ 联合新闻网. 讓我們用出版抵抗世界吧!小誌文化政治與台灣龐克小誌簡史(上) | 簡妙如. 鸣人堂. 2023-08-17 [2025-05-22]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Quartz關鍵字:小誌 Zines. 叙事圈 Story Circle. 2024-06-09 [2025-05-22] (中文(台湾)).
- ^ 【感官印件特輯】 讓創意成真!ZINE 小誌印刷五步驟. www.sensationsprint.com.tw.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