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黎裕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裕宗
大越皇帝
在位时间:1705年—1729年
前任:黎熙宗
继任:昏德公
朝代后黎朝
年号永盛
保泰
姓名黎维禟
庙号裕宗
谥号纯正徽柔温简慈祥宽惠逊敏和皇帝
别名黎维祹
出生1680年12月10日
永治五年十月二十日
逝世1731年2月27日(1731岁—02—27)(50岁)
永庆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陵墓古都陵
黎熙宗
温慈皇太后阮氏玉第

黎裕宗越南语Lê Dụ Tông黎裕宗;1680年—1731年2月27日),名黎维禟越南语Lê Duy Đường黎維禟[1],又名黎维祹[2]越南后黎朝第二十一代君主,他在位时设立了武举

生平

[编辑]

黎裕宗生于永治五年十月二十日(1680年12月10日),是黎熙宗黎维祫的长子,后被立为皇太子。正和二十六年(1705年)四月,黎熙宗禅位,黎维禟继位,改元永盛,以生日为春明圣节。

永盛八年(1712年),禁止基督教在越南传教

永盛十二年(1716年),太上皇熙宗去世。

1720年,改元保泰,权臣郑㭎郑杠世子

保泰八年(1727年),废太子黎维祥位。当其时黎裕宗长子黎维祥在东宫十多年,岁数二十九,正值壮年;而其次子黎维祊却是由郑主的亲属妃子郑氏所生,于是郑㭎便废长立幼,改黎维祊太子

保泰十年(1729年),黎裕宗让位给太子黎维祊,改元为永庆,裕宗在干寿殿被奉册尊为太上皇,逊居干寿殿,以誔日为祥明圣节。永庆年间,太常寺卿裴仕暹曾提及“先帝(黎裕宗)在御时,愤郁之辞,不平之语,其发于言语文字之间者,天下臣民之耳目,岂容终掩”,可见黎裕宗当时并非自愿禅让,而是被郑㭎所逼。[3]

永庆三年正月二十一日(1731年2月27日),黎裕宗去世,寿五十二岁,庙号裕宗谥号纯正徽柔温简慈祥宽惠逊敏和皇帝[4],葬于古都陵,后迁葬金石陵。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在1958年对其陵墓进行发掘,尸体完好,出土很多服饰文物。其尸体在2010年重新安葬[5]

评价

[编辑]

《大越史记全书》:“是时,承太平之业,兵革不试,宇内无事,朝廷多所制作,法度大备,纪纲毕张,殊方纳款,上国归地,号称极盛之世。帝垂拱于上,不劳而理,言治者必归焉。”

家庭

[编辑]

兄弟

[编辑]

后宫

[编辑]
  • 正宫郑氏玉欉,一作郑氏玉庄,郑主郑根孙女,太傅提郡公郑闰长女,昏德公黎维祊生母,昏德公尊为皇太后,后被废为郡君
  • 庄慈皇太后陈氏,黎纯宗生母
  • 宪慈皇太后阮氏,黎懿宗生母,景兴二十年(1759年)去世

子女

[编辑]

黎裕宗有13子。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据《大越史记全书》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2. ^ 据《清实录》和《清史稿·越南传》。
  3. ^ 《大越史记续编·昏德公纪》:罢太常寺卿裴仕暹职,放归田里。时有旨,诸臣敷陈体要,以备亲择。仕暹启陈十条,首言内禅事,辞甚切至。大略云:“近者禅让之事,虽亦循袭旧规,然不知其果出于倦勤,而真于付托耶。窃闻,先帝在御时,愤郁之辞,不平之语,其发于言语文字之间者,天下臣民之耳目,岂容终掩。故自己酉初夏以来,天灾屡见,地变频仍,川竭河干,霖恒水火。盖天地宗庙之灵,特昭示夫泽竭之征,常阴之罚,以见泽之不可不街,皇之不可不极也。愿念封植之前热,继尊扶之先志,事在必行,无惑乎群小持疑之说,义当勇决,无胶乎三年无改之文,行达权之大事,正不易之常经。遏欲溃之颓波,挽将倾之红日,所谓懋尊扶以消变异者也。”余九条多忤执政意,权要皆不悦。疏入,王大怒,命夺其职,逐之。〈仕暹,东关经缕人,庚申初,复旧职,赠参政,赐爵忠节侯,给田为祀。
  4. ^ 《大越史记续编·昏德公纪》
  5. ^ 黎裕宗皇帝的尸骸再次安葬仪式完毕. 越共电子报. 2010-01-26 [202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裕宗皇帝黎维禟
前任:
黎熙宗
越南后黎朝君主
大越国皇帝

1705年—1729年
继任:
昏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