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黎裕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裕宗
大越皇帝
在位時間:1705年—1729年
前任:黎熙宗
繼任:昏德公
朝代後黎朝
年號永盛
保泰
姓名黎維禟
廟號裕宗
諡號純正徽柔溫簡慈祥寬惠遜敏和皇帝
別名黎維祹
出生1680年12月10日
永治五年十月二十日
逝世1731年2月27日(1731歲—02—27)(50歲)
永庆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陵墓古都陵
黎熙宗
温慈皇太后阮氏玉第

黎裕宗越南语Lê Dụ Tông黎裕宗;1680年—1731年2月27日),名黎維禟越南语Lê Duy Đường黎維禟[1],又名黎維祹[2]越南後黎朝第二十一代君主,他在位時設立了武舉

生平

[编辑]

黎裕宗生于永治五年十月二十日(1680年12月10日),是黎熙宗黎維祫的長子,后被立为皇太子。正和二十六年(1705年)四月,黎熙宗禅位,黎维禟继位,改元永盛,以生日为春明圣节。

永盛八年(1712年),禁止基督教在越南傳教

永盛十二年(1716年),太上皇熙宗去世。

1720年,改元保泰,權臣鄭棡鄭杠世子

保泰八年(1727年),廢太子黎維祥位。當其時黎裕宗長子黎維祥在東宮十多年,歲數二十九,正值壯年;而其次子黎維祊卻是由鄭主的親屬妃子鄭氏所生,於是鄭棡便廢長立幼,改黎維祊太子

保泰十年(1729年),黎裕宗讓位給太子黎維祊,改元爲永慶,裕宗在乾壽殿被奉册尊為太上皇,遜居乾壽殿,以誔日爲祥明聖節。永慶年間,太常寺卿裴仕暹曾提及「先帝(黎裕宗)在御時,憤鬱之辭,不平之語,其發於言語文字之間者,天下臣民之耳目,豈容終掩」,可見黎裕宗當時並非自願禪讓,而是被鄭棡所逼。[3]

永慶三年正月二十一日(1731年2月27日),黎裕宗去世,壽五十二歲,廟號裕宗諡號純正徽柔溫簡慈祥寬惠遜敏和皇帝[4],葬於古都陵,后遷葬金石陵。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在1958年对其陵墓进行发掘,尸体完好,出土很多服饰文物。其尸体在2010年重新安葬[5]

評價

[编辑]

《大越史記全書》:「是時,承太平之業,兵革不試,宇內無事,朝廷多所制作,法度大備,紀綱畢張,殊方納款,上國歸地,號稱極盛之世。帝垂拱於上,不勞而理,言治者必歸焉。」

家庭

[编辑]

兄弟

[编辑]

後宮

[编辑]
  • 正宮鄭氏玉欉,一作鄭氏玉莊,鄭主鄭根孫女,太傅提郡公鄭閏長女,昏德公黎維祊生母,昏德公尊為皇太后,後被廢為郡君
  • 莊慈皇太后陳氏,黎純宗生母
  • 憲慈皇太后阮氏,黎懿宗生母,景興二十年(1759年)去世

子女

[编辑]

黎裕宗有13子。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據《大越史記全書》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2. ^ 據《清實錄》和《清史稿·越南傳》。
  3. ^ 《大越史記續編·昏德公紀》:罷太常寺卿裴仕暹職,放歸田里。時有旨,諸臣敷陳體要,以備親擇。仕暹啓陳十條,首言內禪事,辭甚切至。大略云:「近者禪讓之事,雖亦循襲舊規,然不知其果出於倦勤,而真於付托耶。竊聞,先帝在御時,憤鬱之辭,不平之語,其發於言語文字之間者,天下臣民之耳目,豈容終掩。故自己酉初夏以来,天災屢見,地變頻仍,川竭河乾,霖恒水火。蓋天地宗廟之靈,特昭示夫澤竭之徵,常陰之罰,以見澤之不可不街,皇之不可不極也。願念封植之前熱,繼尊扶之先志,事在必行,無惑乎群小持疑之說,義當勇決,無膠乎三年無改之文,行達權之大事,正不易之常經。遏欲潰之頹波,挽將傾之紅日,所謂懋尊扶以消變異者也。」餘九條多忤執政意,權要皆不悅。疏入,王大怒,命奪其職,逐之。〈仕暹,東關經縷人,庚申初,復舊職,贈參政,賜爵忠節侯,給田爲祀。
  4. ^ 《大越史記續編·昏德公紀》
  5. ^ 黎裕宗皇帝的尸骸再次安葬仪式完毕. 越共电子报. 2010-01-26 [202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裕宗皇帝黎維禟
前任:
黎熙宗
越南後黎朝君主
大越國皇帝

1705年—1729年
繼任:
昏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