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2°25′09″N 114°12′22″E / 22.419211°N 114.206062°E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英语:Art Museu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位于香港中文大学林荫大道,成立于1971年,隶属于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是香港公众博物馆之一。
历史
[编辑]文物馆以馆藏及惠借文物精品为基础,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为大学其他院系的中国艺术在社会、文化、技术及历史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史料,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贡献社会。文物馆曾经出版了很多刊物,内容包括了出土文物、书画、陶瓷、玉器、漆器、玺印等等。
除此之外,文物馆附设参考图书室,收藏了很多图册、捐赠的参考书籍,还有文物图片数据库。文物馆在1977年设置文物修护工作室、书画装裱室、摄影室及木工室,为文物馆的展览提供技术协助,亦进行书画和文物的保存和修复研究。
为了加强与社会联系,馆方在1981年成立了文物馆馆友会。其成员都是热爱中国艺术和支持文物馆工作的社会人士,他们积极举办讲座或研习班、导赏员培训班、组织文物参观团等等。另外,文物馆本身也积极与其他博物馆合作,譬如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2018年,适逢戊戌狗年,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戊戌说狗”贺岁展览。早在农业社会出现前,狗已经被人类驯化,成为人类第一位朋友。犬只在古代中国社会,为人类守家、狩猎,甚至带来欢乐,其踪迹亦被人类纪录在各式各样的文物中,向后世讲述与这位朋友相处的点滴[1]。
2025年3月21日,文物馆新翼罗桂祥阁及利孝和陆雁群伉俪展览厅正式开幕,由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设计,以悬臂式结构建造,并用以清水模混凝土外墙设计。开幕典礼主礼嘉宾包括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罗桂祥基金主席罗德承、希慎兴业主席利蕴莲、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以及严迅奇等。新翼开幕展览为“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由文物馆、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及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并由北山堂基金赞助。[2]
图集
[编辑]-
文物馆西翼内貌
-
文物馆东翼内貌
-
文物馆外的庭园
-
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交通
[编辑]交通路线列表 |
---|
九龙新界巴士 大屿山或机场巴士 |
参考来源
[编辑]- ^ 「戊戌說狗」展覽賀新歲 介紹人類第一位朋友. [201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大文物館新翼羅桂祥閣隆重開幕 呈獻「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開幕展覽 展示國寶級文物.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 2025-03-21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