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岐
外观
发岐(朝鲜语:발기/發岐,?—197年),姓高,高句丽王子,为新大王伯固的儿子。他曾与山上王争夺王位失败。
据《三国史记》,发岐为故国川王之弟,延优与罽须之兄。故国川王过世时,王后于氏没有生下男性子嗣。于王后面见发岐,因为发岐发言无礼[1],于王后决定支持其弟延优继位[2]。
发岐带妻子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发兵,助发岐继位。延优派其幼弟罽须发兵,击败汉朝军队,发岐兵败自杀。延优继位后,为山上王。
拔奇
[编辑]据《三国史记》,新大王伯固的长子为拔奇(발기)。拔奇不受国人爱戴,因此由次男高男武继位为故国川王。拔奇与消奴加部各带领三万人,投降公孙康,住在沸流水[3]。
拔奇与发岐(발기)的发音相同,同样有投降公孙康的事迹,后世认为两人有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不同记载。
在《三国志》有伯固二子,拔奇与伊夷模争夺王位的记录,拔奇失败后,投降公孙康[4]。这段记录与《三国史记》类似。
故国川王,跟山上王,在史书上都有被称为伊夷谟(이이모)的记录。因为山上王的名字延优(연우),发音跟伊夷谟接近,《三国志》中的伊夷模,可能是指山上王。在《三国志》后段记载,山上王是故国川王的儿子[5],与《三国史记》记载是他的弟弟,也不相同。
家庭
[编辑]《三国志》记载,拔奇有一子,名叫駮位居(박위거)。留在高句丽国。
注释
[编辑]- ^ 《三国史记》卷16:“初,故国川王之薨也,王后于氏,秘不发丧,夜往王弟发歧宅,曰:‘王无后,子宜嗣之。’发歧不知王薨,对曰:‘天之历数有所归,不可轻议。况妇人而夜行,岂礼云乎?’”
- ^ 《三国史记》卷16:“后惭,便往延优之宅。优起衣冠,迎门入座宴饮。王后曰:‘大王薨,无子,发歧年[15]长当嗣,而谓妾有异心,暴慢无礼。是以见叔。’于是,延优加礼,亲自操刀割肉,误伤其指。后解裙带,裹其伤指。将归,谓延优曰:‘夜深恐有不虞,子其送我至宫。’延优从之,王后执手入宫。至翌日质明,矫先王命,令群臣,立延优为王。”
- ^ 《三国史记》卷16:“伯固薨,国人以长子拔奇不肖,共立伊夷谟为王。汉献帝建安初,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消奴加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公孙康降,还住沸流水上。”
- ^ 《三国志》卷30:“伯固死,有二子,长子拔奇,小子伊夷模。拔奇不肖,国人便共立伊夷模为王。自伯固时,数寇辽东,又受亡胡五百余家。建安中,公孙康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国,今日所在是也。拔奇遂往辽东,有子留句丽国,今古雏加駮位居是也”
- ^ 《三国志》卷30:“伊夷模无子,淫灌奴部,生子名位宫。伊夷模死,立以为王,今句丽王宫是也。其曾祖名宫,生能开目视……今王生堕地,亦能开目视人。句丽呼相似为位,似其祖,故名之为位宫。”
参考资料
[编辑]- 《三国志·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