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發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發岐朝鮮語:발기發岐,?—197年),姓,高句麗王子,為新大王伯固的兒子。他曾與山上王爭奪王位失敗。

據《三國史記》,發岐為故國川王之弟,延優與罽須之兄。故國川王過世時,王后于氏沒有生下男性子嗣。于王后面見發岐,因為發岐發言無禮[1],于王后決定支持其弟延優繼位[2]

發岐帶妻子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孫康發兵,助發岐繼位。延優派其幼弟罽須發兵,擊敗漢朝軍隊,發岐兵敗自殺。延優繼位後,為山上王

拔奇

[编辑]

據《三國史記》,新大王伯固的長子為拔奇(발기)。拔奇不受國人愛戴,因此由次男高男武繼位為故國川王。拔奇與消奴加部各帶領三萬人,投降公孫康,住在沸流水[3]

拔奇與發岐(발기)的發音相同,同樣有投降公孫康的事蹟,後世認為兩人有可能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記載。

在《三國志》有伯固二子,拔奇與伊夷模爭奪王位的記錄,拔奇失敗後,投降公孫康[4]。這段記錄與《三國史記》類似。

故國川王,跟山上王,在史書上都有被稱為伊夷謨(이이모)的記錄。因為山上王的名字延優(연우),發音跟伊夷謨接近,《三國志》中的伊夷模,可能是指山上王。在《三國志》後段記載,山上王是故國川王的兒子[5],與《三國史記》記載是他的弟弟,也不相同。

家庭

[编辑]

《三國志》記載,拔奇有一子,名叫駮位居(박위거)。留在高句麗國。

註釋

[编辑]
  1. ^ 《三國史記》卷16:「初,故國川王之薨也,王后于氏,秘不發喪,夜往王弟發歧宅,曰:『王無後,子宜嗣之。』發歧不知王薨,對曰:『天之曆數有所歸,不可輕議。況婦人而夜行,豈禮云乎?』」
  2. ^ 《三國史記》卷16:「后慙,便往延優之宅。優起衣冠,迎門入座宴飲。王后曰:『大王薨,無子,發歧年[15]長當嗣,而謂妾有異心,暴慢無禮。是以見叔。』於是,延優加禮,親自操刀割肉,誤傷其指。后解裙帶,裹其傷指。將歸,謂延優曰:『夜深恐有不虞,子其送我至宮。』延優從之,王后執手入宮。至翌日質明,矯先王命,令群臣,立延優為王。」
  3. ^ 《三國史記》卷16:「伯固薨,國人以長子拔奇不肖,共立伊夷謨為王。漢獻帝建安初,拔奇怨為兄而不得立,與消奴加涓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公孫康降,還住沸流水上。」
  4. ^ 《三國志》卷30:「伯固死,有二子,長子拔奇,小子伊夷模。拔奇不肖,國人便共立伊夷模爲王。自伯固時,數寇遼東,又受亡胡五百餘家。建安中,公孫康出軍擊之,破其國,焚燒邑落。拔奇怨爲兄而不得立,與涓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康降,還住沸流水。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國,今日所在是也。拔奇遂往遼東,有子留句麗國,今古雛加駮位居是也」
  5. ^ 《三國志》卷30:「伊夷模無子,淫灌奴部,生子名位宮。伊夷模死,立以爲王,今句麗王宮是也。其曾祖名宮,生能開目視……今王生墮地,亦能開目視人。句麗呼相似爲位,似其祖,故名之爲位宮。」

參考資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