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灰蝶
外观

燕灰蝶![]() | |
---|---|
![]() | |
Rapala varuna formosana, 台湾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鳞翅目 Lepidoptera |
总科: | 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 |
科: | 灰蝶科 Lycaenidae |
属: | 燕灰蝶属 Rapala |
种: | 燕灰蝶 R. varuna
|
二名法 | |
Rapala varuna (Hewitson, 1863)
|
燕灰蝶(学名:Rapala varuna),又名垦丁小灰蝶、埔里小灰蝶、枣长尾灰蝶。是一种灰蝶科蝴蝶,分布于东洋界和澳新界。
描述
[编辑]雄蝶。翅面为深靛蓝色,带有光泽,在特定光线下呈现绿色调。前翅的蓝色与宽黑色的前缘和外缘融合。后翅的前缘区域和腹褶为黑色,外缘有非常窄的黑带;腹褶外的腹部区域比褶内颜色更深;肛叶为黑色,带有橙色斑点,并在其上方有一些灰白色鳞片;尾突为黑色,尖端为白色。两翅的缘毛为黑色,尖端为淡色,并从肛叶到第3脉有一条白色中线。翅腹面为红棕色,不同个体间颜色略有差异,斑纹为较深的棕色。前翅在翅室末端有一条横带,从近前缘到次中脉有一条中等宽度的盘区带,该带在中部略向外弯曲,在某些个体中有一块黑色晕染,与盘区横带相连;有一条较窄的次外缘带。后翅有类似的翅室和盘区带,后者外缘有白色边缘,由连接的方形斑点组成,从翅室下端附近经过,从前缘到第2脉略向外弯曲,然后大角度向内弯曲至腹缘中部稍下方,该处在两侧明显有白色边缘,并在其下方有一条短的白线;肛叶为黑色,顶部有暗橙色,外缘下半部有一条白色的前缘线。触角为黑色,有白色环;触角端部为红色;额部为黑色;眼睛有白色环;头部和身体上下与翅膀同色,腹部下方为赭色。 雌蝶。翅面较淡,为带紫色光泽的浅棕色;因此前缘和外缘的黑色边界更为明显。翅腹面比雄蝶更淡,斑纹相似。
栖地
[编辑]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一年多代,成蝶飞行敏捷,会访花。幼虫以多种阔叶树的花、花苞为食,偶食嫩叶。
寄主植物包括鼠李科桶钩藤、大麻科山黄麻、千屈菜科九芎、豆科相思树与雨豆树、无患子科无患子、锦葵科克兰树等。[2]
亚种
[编辑]- R. v. orseis (Hewitson, 1863) 云南
- R. v. simsoni (Miskin, 1874) 托雷斯海峡群岛、约克角半岛至布里斯本、巴布亚、新几内亚特罗布里恩群岛
- R. v. guineensis (Staudinger, 1889) 新几内亚
- R. v. olivia Druce, 1895 苏拉威西
- R. v. saha Fruhstorfer, 1912 婆罗洲
- R. v. sagata Fruhstorfer, 1912 巴韦安岛
- R. v. arima Fruhstorfer, 1912 Lombok、巴厘
- R. v. ambasa Fruhstorfer, 1912 尼亚斯岛
- R. v.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2 台湾
- R. v. nada Fruhstorfer, 1912 巴拉望
- R. v. batilma Fruhstorfer, 1912 Tenimber
- R. v. gebenia Fruhstorfer, 1914 阿萨姆邦
-
male (upper side)
-
male (underside)
-
Rapala varuna saha
-
雄蝶翅腹面在左,雌蝶在右
-
雌蝶(翅面)
-
雌蝶(翅腹面)
参考
[编辑]- ^
前文含有此来源中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Swinhoe, Charles. Lepidoptera Indica. Vol. IX. London: Lovell Reeve and Co. 1911–1912: 56–58.
- ^ 徐堉峰,梁家源,黄智伟. 臺灣蝶類誌第四卷灰蝶科.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20-04. ISBN 978986544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