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灰蝶
外观

燕灰蝶![]() | |
---|---|
![]() | |
Rapala varuna formosana, 台灣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总科: |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
科: | 灰蝶科 Lycaenidae |
属: | 燕灰蝶属 Rapala |
种: | 燕灰蝶 R. varuna
|
二名法 | |
Rapala varuna (Hewitson, 1863)
|
燕灰蝶(學名:Rapala varuna),又名墾丁小灰蝶、埔里小灰蝶、棗長尾灰蝶。是一種灰蝶科蝴蝶,分布於東洋界和澳新界。
描述
[编辑]雄蝶。翅面為深靛藍色,帶有光澤,在特定光線下呈現綠色調。前翅的藍色與寬黑色的前緣和外緣融合。後翅的前緣區域和腹褶為黑色,外緣有非常窄的黑帶;腹褶外的腹部區域比褶內顏色更深;肛葉為黑色,帶有橙色斑點,並在其上方有一些灰白色鱗片;尾突為黑色,尖端為白色。兩翅的緣毛為黑色,尖端為淡色,並從肛葉到第3脈有一條白色中線。翅腹面為紅棕色,不同個體間顏色略有差異,斑紋為較深的棕色。前翅在翅室末端有一條橫帶,從近前緣到次中脈有一條中等寬度的盤區帶,該帶在中部略向外彎曲,在某些個體中有一塊黑色暈染,與盤區橫帶相連;有一條較窄的次外緣帶。後翅有類似的翅室和盤區帶,後者外緣有白色邊緣,由連接的方形斑點組成,從翅室下端附近經過,從前緣到第2脈略向外彎曲,然後大角度向內彎曲至腹緣中部稍下方,該處在兩側明顯有白色邊緣,並在其下方有一條短的白線;肛葉為黑色,頂部有暗橙色,外緣下半部有一條白色的前緣線。觸角為黑色,有白色環;觸角端部為紅色;額部為黑色;眼睛有白色環;頭部和身體上下與翅膀同色,腹部下方為赭色。 雌蝶。翅面較淡,為帶紫色光澤的淺棕色;因此前緣和外緣的黑色邊界更為明顯。翅腹面比雄蝶更淡,斑紋相似。
棲地
[编辑]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飛行敏捷,會訪花。幼蟲以多種闊葉樹的花、花苞為食,偶食嫩葉。
寄主植物包括鼠李科桶鉤藤、大麻科山黃麻、千屈菜科九芎、豆科相思樹與雨豆樹、無患子科無患子、錦葵科克蘭樹等。[2]
亞種
[编辑]- R. v. orseis (Hewitson, 1863) 雲南
- R. v. simsoni (Miskin, 1874) 托雷斯海峽群島、約克角半島至布里斯本、巴布亞、新幾內亞特羅布里恩群島
- R. v. guineensis (Staudinger, 1889) 新幾內亞
- R. v. olivia Druce, 1895 蘇拉威西
- R. v. saha Fruhstorfer, 1912 婆羅洲
- R. v. sagata Fruhstorfer, 1912 巴韋安島
- R. v. arima Fruhstorfer, 1912 Lombok、峇里
- R. v. ambasa Fruhstorfer, 1912 尼亞斯島
- R. v.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12 台灣
- R. v. nada Fruhstorfer, 1912 巴拉望
- R. v. batilma Fruhstorfer, 1912 Tenimber
- R. v. gebenia Fruhstorfer, 1914 阿薩姆邦
-
male (upper side)
-
male (underside)
-
Rapala varuna saha
-
雄蝶翅腹面在左,雌蝶在右
-
雌蝶(翅面)
-
雌蝶(翅腹面)
參考
[编辑]- ^
前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领域的内容:Swinhoe, Charles. Lepidoptera Indica. Vol. IX. London: Lovell Reeve and Co. 1911–1912: 56–58.
- ^ 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臺灣蝶類誌第四卷灰蝶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20-04. ISBN 978986544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