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麟

洪敏麟(1929年6月12日—2014年11月23日),南投草屯人。台湾教师、知名历史学者,研究专长为台湾历史地理、方言学、田野调查、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
长年专注于地方志书、文史资料之编纂工作,为台湾地名沿革权威,晚年专研台语用字,媒体尊称“台湾文史国宝”。
生平
[编辑]早年生平
[编辑]洪敏麟于昭和四年(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草屯街新庄。父亲洪应用曾于清末受汉文教育,日治初期曾任巡查捕,据洪敏麟回忆,当时正值柯铁虎抗日,柯铁虎擅长利用日军警人少时进行以大吃小攻击,引起日本人怀疑有内应,洪应用也被怀疑,遂逃到雾峰,与一名黄姓寡妇在一起,但未生子。四十余岁才与其母结婚,生下洪敏麟。[1]:15
昭和十一年(1936年),洪敏麟进入新庄公学校就读。昭和十七年(1942年)4月就读台中州立台中中学校。昭和十九年(1944年)战争末期,盟军开始每日轰炸。洪敏麟从新庄疏散回田厝仔。父亲洪应用挖了一个防空洞。[1]:46-47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毕业于台中第一中学校。9月就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据洪敏麟回忆,1949年四六事件发生时,洪敏麟因留在宿舍一度被捕。[1]:55-56同年8月毕业。
教师生涯
[编辑]毕业后,洪敏麟于苗栗中学实习,在苗栗教书时认识其妻。[1]:61后因草屯为故乡,加上时任草屯初中校长李祯祥为洪家姻亲,民国四十年(1951年)2月,洪敏麟调任草屯初中。[1]:61洪敏麟回忆对草中记忆不多。知道有一位教师郭衣洞(笔名柏杨)失踪不见,不知道他被抓去关。[1]:61而在草中时期,洪敏麟遇到遭检举至人二室事件。[1]:62-63
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2月,洪敏麟调任至台中第二中学任教员。在同年结婚。[1]:66同年8月,堂兄洪樵榕调省立员林高中任校长,找了洪敏麟任教员林高中。[1]:66-67洪樵榕出任南投县长后,洪敏麟受彰化中学校长翁慨聘请,于民国四十六年(1957年)8月任彰化中学教师。后来翁慨曾对洪敏麟表示,因为其安全资料中有问题,没有洗干净。才能一直留在彰化中学帮忙,不然早当校长了。[1]:80
省文献会时期
[编辑]洪敏麟回忆,当他在员林中学教书时,在图书馆看到林朝棨的《台湾地质》一书,便一直想到文献会工作。[1]:82后来他转到彰化中学教书时,当时南投县长洪樵榕想找他任南投初中校长。报到教育厅时,却遭人二室签注意见认为洪敏麟在师院可能参加学运,未便同意。当洪敏麟抗议其师院同学黄世庆有参加学运能当鹿谷初中校长、吴华封当西螺高中时,遭反驳他们有参加调查局“洗清”活动。洪敏麟因不知道未参加。当时南投县教育局金姓督导表示只要有钱就能打通,遭洪敏麟拒绝,最后离开教育界。[1]:82
洪樵榕县长届满后,被安排到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任主任委员,询问洪敏麟是否愿任职省文献会。获洪敏麟同意。转任公务员,当时编纂是七职等。[1]:82-83民国五十三年(1964年)9月,正式到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报到。当时在台北上班。被分配完成《台湾省通志稿》土地志气候篇、同胄志。[1]:88-89
民国六十二年(1973年)8月,洪敏麟完成翻译〈雾社事件志〉。发表花冈一郎与花岗二郎非抗日人物,引起杨云萍反驳。[1]:112-124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洪敏麟奉命进行台南市史迹调查,完成《台南市史迹调查报告书》。[1]:125-128
民国六十五年(1976年),洪敏麟台中二中时同事、时任教育厅督学徐秉琰在彰化县秀水乡发现一个名叫“陕西村”的村落,认为是他家乡陕西省的移民聚落。对外宣传“陕西村”与陕西省的关系。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黄典权又研究郑成功的部下有一位名叫马信的人是陕西籍。使此说法大为流行。当洪敏麟进行田调后,发现当地老旧墓碑来自惠安、晋江、泉州,却没有陕西祖籍。而洪敏麟访问乌面将军庙盖庙者及神像雕刻者,则表示系石头公。“陕西”一名则源自当地位于漳州移民聚落,清乾隆、嘉庆年间械斗频繁,因械斗闪躲而向西,故称“闪西”,久知只知其因不知其义。在编《彰化县志》时取谐音成“陕西”。调查完毕后,洪敏麟请教时任主任委员林衡道是否对外说明。林衡道对洪敏麟说:“洪编纂,这是历史教育,不是历史研究。”要他不说、不写。后来在与该地方相关的文章与出版品上,洪敏麟甚至尊重此事,以“有一说...”带过。[1]:64-65日后教育厅几经讨论,才悄悄的将乡土教材中的这篇课文取下,国民党也密令相关单位勿再谈、推广“陕西村故事”。[2]
民国六十八年(1979年)6月,洪敏麟离开文献会。调任台湾省合作事业管理处任主任秘书。离职仍是编纂职。民国六十九年(1980年),《台湾旧地名之沿革》第一册出版。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编纂之《草屯镇志》出版。
民国七十七年(1988年),应行政院文建会邀请,考评金广福公馆、彰化孔庙及鹿港龙山寺、基隆二沙湾炮台等第一级古迹管理维护及内部展示现况。民国八十一年(1992年),为纂修洪氏族谱,第一次前往中国大陆追寻洪氏祖居地,经辉县市、敦煌等地。
退休后
[编辑]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出任台北二二八纪念馆馆长。民国九十年(2001年)5月,辞职。
洪敏麟在接受陈彦斌访问时,曾表示在威权时代,对于台湾文史历史真相如政治不正确,他都隐忍不发,或技巧性支开主题。并坦言:“这是我能活到今天的原因?”[2]
学经历
[编辑]-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史地学系毕业(1946~1949)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纂、顾问(1964~2000)
- 台湾省合作事业管理处主任秘书(1980~1986)
- 台湾区域发展研究院乡土研究所所长(1994~1998)
- 台北二二八纪念馆馆长(2000~2001)
- 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1987~2014)
- 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2000~2005)
荣誉
[编辑]著作
[编辑]- 专书
- 洪敏麟主编,《台湾堡图集》,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69。
- 洪敏麟撰,《台湾省通志》(卷八,同胄志‧历代治理篇),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2。
- 洪敏麟等著,《台湾土著历代治理》(共二册),台北市:东方文化书局复刊,1976。
- 洪敏麟主编,吴家宪 , 许锡专编,《云林、 六甲等抗日事件关系档案》,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
- 洪敏麟、许锡专主编,《台湾南部地区抗日份子名册》(共三册),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
- 洪敏麟主编,陈锦荣编译,《日本据台初期重要档案》,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
- 洪敏麟主编,吴定叶、吴柏村译,《台湾南部武力抗日人士诱降档案》(共二册),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
- 洪敏麟主编,程大学、许锡专译,《日据初期之鸦片政策》(共二册),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
- 洪敏麟撰,《台中市志》(卷一,土地志),台中市:台中市政府,1978。
- 洪敏麟编著,《台南市市区史迹调查报告书》,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9。
- 洪敏麟编译,《日据初期官吏失职档案》,台中市: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0。
- 洪敏麟编著,《台湾旧地名之沿革》(共四册),台中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80-1984。
- 洪敏麟编著,《台湾地名沿革》,台中市:台湾省政府新闻处,1985。
- 洪敏麟总编辑,《草屯镇志》,南投县草屯镇:草屯镇志编纂委员会,1986。
- 洪敏麟撰,《台中县志》(卷一,土地志),台中县:台中县政府,1989。
- 洪敏麟总编辑,《大肚乡志》,台中县大肚乡:台中县大肚乡志编纂委员会,1993。
- 洪敏麟、屈慧丽著,《犁头店历史的回顾》,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4。
- 洪敏麟,《台中县地名沿革专辑(第一辑)》,台中县丰原市:台中县立文化中心,1994。
- 洪敏麟编撰,《鹿港古迹保存区第一期修护工程评估研究报告书》,南投市:台湾省政府民政厅,1994。
- 洪敏麟总编辑,《洪氏族谱》,重修洪氏族谱编辑委员会,1994。
- 洪敏麟,《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地名沿革篇),南投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5。
- 洪敏麟编撰,《万和宫志》(犁头店开拓篇、妈祖信仰篇),台中市:万和文教基金会,2004。
- 洪敏麟编撰,《沙鹿青山宫志》(史的回顾、灵安尊王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沙鹿青山宫祀神),台中市:力群科技有限公司:沙鹿青山宫管理委员会,2005。
- 论文
- 洪敏麟,〈草屯茄荖洪姓移殖史〉,《台湾风物》,15:1,1965.04,页3-22。
- 洪敏麟,〈小琉球的位置及其旁触问题〉,《台湾风物》,17:6,1967.12,页54-64。
- 洪敏麟,〈笨港之地理变迁〉,《台湾文献》,23:2,1972.06,页1-42。
- 洪敏麟,〈赛德克人传统的山坂畑经营〉,《台湾文献》,24:1,1973.03,页1-31。
- 洪敏麟,〈从东大墩街到台中市的都市发展过程〉,《台湾文献》,26:2,1975.06,页116-139。
- 洪敏麟,〈台中市近郊传统民宅图说〉,《台湾文献》,26:4,1976.03,页166-196。
- 洪敏麟,〈缠脚与台湾的天然足运动〉,《台湾文献》,27:3,1976.09,页143-157。
- 洪敏麟,〈光绪二十三年台东厅吏之兰屿探查史料〉,《台湾文献》,29:1,1978.03,页1-15。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68:冬,1979.02,页(4)1-(4)36。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68:夏,1979.08,页(11)1-(11)56。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69:夏,1980.08,页(9)1-(9)70。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1:夏,1982.07,页(9)1-(9)70。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3:冬,1984.02,页(7)0+(7)0_1+(7)1-(7)70。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4:冬,1985.02,页303-372。
- 洪敏麟,〈云林县旧地名的探测〉,《云林文献》,29,1985.03,页234-282。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4:夏,1985.07,页303-372。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5:冬,1986.02,页343-412。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5:夏,1986.07,页321-390。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6:夏,1987.07,页235-304。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7:冬,1988.02,页235-304。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7:夏,1988.07,页235-304。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8:冬,1989.02,页235-304。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8:夏,1989.07,页233-304。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9:冬,1990.02,页233-293。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79:夏,1990.07,页233-293。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80:冬,1991.02,页233-293。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80:夏,1991.08,页233-293。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81:冬,1992.02,页233-293。
- 洪敏麟,〈“漂流台湾芝舞兰宍之记”的史料意义〉,《台湾文献》,43:2,1992.06,页7-26。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83:夏(上),1994.08,页(1)1-(1)61。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84:夏(下),1995.06,页(11)1-(11)61。
- 洪敏麟,〈台湾地名沿革〉,《讲义汇编》,85:冬,1996.02,页(13)1-(13)61。
- 洪敏麟,〈探讨台湾农业移民的一个类型--以马堂张氏族人迁台为例-上-〉,《台湾源流》,3,1996.09,页11-21。
- 洪敏麟,〈探讨台湾农业移民的一个类型--以马堂张氏族人迁台为例-下-〉,《台湾源流》,4,1996.12,页61-83。
- 洪敏麟,〈编辑地方志心得报告--“以草屯镇志”、“大肚乡志”为例〉,《台湾文献》,49:3,1998.09,页207-218。
- 洪敏麟主讲,欧阳光玲誊稿,〈彰化县聚落的形成与旧地名沿革〉,《彰化艺文》,5,1999.10,页46-48。
- 洪敏麟,〈开物成务碑由来〉,《台湾文献》,别册2,2002.09,页3-5。
- 洪敏麟,〈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事件在中部〉 ,《中县文献》,10,2004.06,页51-92。
- 洪敏麟,〈磺溪书院形成之历史背景〉,《中国语文学刊》,1,2008.11,页1-5。
- 一般著作
- 洪敏麟、洪英圣,〈呷粿〉,《源杂志》,1,1996.01,页33。
- 洪敏麟、洪英圣,〈囝仔〉,《源杂志》,2,1996.03,页25。
- 洪敏麟、洪英圣,〈趣味台谚--阿母〉,《源杂志》,3,1996.05,页48。
- 访谈录
- 〈访洪敏麟教授谈乡土文化保存〉,江秀枝、文图,《文化视窗》,9,1999.03,页53-55。
- 林金田、谢嘉粱访问、刘泽民纪录,《文献人生:洪敏麟先生访问纪录》,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10年6月。
- 报刊、新闻
- 〈张鸿铭馆长拜访前顾问洪敏麟〉,《台湾源流》,66&67期,2014.04.30,页175。
文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洪敏麟副教授” 东海大学历史学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陕西村vs渗屎村〈台语〉趣谈-忆洪敏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