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X射线卫星
外观
![]() 欧洲X射线卫星 | |
任务类型 | Astronomy |
---|---|
运营方 | 欧洲空间局 |
国际卫星标识符 | 1983-051A |
卫星目录序号 | 14095 |
网站 | www |
任务时长 | 3年 |
航天器属性 | |
制造方 | 梅塞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
发射质量 | 510.0千克(1,124.4磅) |
功率 | 165.0 watts |
任务开始 | |
发射日期 | 1983年5月26日 15:18 | UTC
运载火箭 | 三角洲3914 D169 |
发射场 | 范登堡太空军基地 |
任务结束 | |
离轨日期 | 1986年5月5日 |
轨道参数 | |
参照系 | 地心轨道 |
轨域 | 低轨道 |
离心率 | 0.93428 |
近gee点 | 347 km(216 mi) |
远gee点 | 191,709 km(119,122 mi) |
倾角 | 72.5 degrees |
周期 | 5,435.4 minutes |
历元 | 26 May 1983, 11:18:00 UTC[1] |
欧洲X射线卫星(European X-ray Observatory Satellite)是一台X射线望远镜,1983 年 5 月至 1986 年 4 月投入使用,在此期间对大多数类型的天体(包括活动星系核、恒星冕、激变变星、白矮星、X射线双星、星系团和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波段进行了1780次观测。
欧洲空间局的这颗卫星用于太阳系外X射线源直接指向和月球掩星观测,于 1983年5月26日发射升空,进入一个几乎垂直于月球轨道的大偏心轨道(远地点200,000公里,近地点500公里)。仪器包括两个带有 Wolter I X 射线光学系统的低能成像望远镜(用于 0.04–2 keV 能量范围)、一个使用 Ar/CO2 和 Xe/CO2 探测器的实验(用于 1.5–50 keV)、一个 Xe/Heke 气体处理仪的实验(用于 1.5–50 keV)、一个 Xe/Heke 气体处理仪的实验。
欧洲X射线卫星能够对一个天体进行长达80小时的观测(在直接指向模式下),并且能够使用LEIT将源定位在至少10角秒的范围内,使用GSPC将源定位在约2角秒的范围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