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際太空天文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際太空天文台
picture credit: NASA
名称Granat
Astron 2
任务类型天文學
运营方蘇聯太空計畫
俄羅斯航太
国际卫星标识符1989-096A
衛星目錄序號20352
网站hea.iki.rssi.ru
任務時長8年11个月又26天
航天器属性
平台4MV
制造方NPO Lavochkin[1]
發射質量~4,400公斤(9,700磅)
有效载荷質量~2,300公斤(5,100磅)
尺寸4.0乘2.5米(13.1乘8.2英尺)
功率400 W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1989年12月1日 20:20:00 (UTC) (1989-12-01T20:20:00Z)[2]
运载火箭質子K型運載火箭/Blok D-1[3]
發射場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200/40
任务结束
丟棄形式Deorbited
最後通信1998年11月27日
离轨日期1999年5月25日 (1999-05-25)[2]
軌道參數
参照系地心軌道[1]
軌域大橢圓軌道
離心率0.92193
近gee點1,760公里(1,090英里)[4]
遠gee點202,480公里(125,820英里)
傾角51.9 degrees
週期5,880 minutes
曆元01 December 1989
主望遠鏡
名稱SIGMA
类型Coded mask
口徑1.2米(3.9英尺)
焦距2.5米(8.2英尺)
觀測範圍800 cm2(120 sq in)
波長X-ray to γ-ray, 1–620 pm (2 keV – 1.3 MeV)
搭載儀器
SIGMA X-ray/gamma-ray telescope[5]
ART-P X-ray telescope[6]
ART-S X-ray 光譜儀[7]
PHEBUS Gamma-burst detector[8]
WATCH All-sky monitor[7]
KONUS GRB experiment[7]
TOURNESOL GRB experiment[7]

國際太空天文台(International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GRANAT")是蘇聯(後來的俄羅斯)與法國丹麥保加利亞合作開發的太空觀測站。國際太空天文台於1989年12月1日搭乘質子火箭發射升空,並被送入一個高度偏心的軌道,軌道周期為四天,其中三天用於觀測。國際太空天文台運行了將近九年。

1994年9月,經過近五年的定向觀測,其姿態控制氣體耗盡,天文台進入非定向勘測模式。國際太空天文台傳輸最終於1998年11月27日停止。

國際太空天文台搭載有七種不同的儀器,用於觀測從X射線伽瑪射線能量範圍內的宇宙。主要儀器SIGMA能夠對硬X射線和軟伽馬射線源進行成像。PHEBUS儀器用於研究伽馬射線爆發和其他瞬態X射線源。其他實驗(例如 ART-P)旨在對35至100keV範圍內的X射線源進行成像。其中一種儀器WATCH被設計用於連續監測天空並向其他儀器發出新的或有趣的X射線源的警報。ART-S光譜儀涵蓋了X射線能量範圍,而KONUS-B和TOURNESOL實驗則涵蓋了X射線和伽馬射線光譜。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Granat X-ray and Gamma-ray Observatory.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200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6). 
  2. ^ 2.0 2.1 1999 Reentries (PDF).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Center for Orbital and Reentry Debris Studies. [2007-12-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5-01-22). 
  3. ^ GRANAT. NASA HEASARC. [2007-12-05]. 
  4. ^ (俄語) N.G. Kuleshova, I.D. Tserenin, A.I. Sheikhet, from NPO Lavochkin, Orbital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Granat": Problems of Control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10-31., Zemlya i Vselennaya, 1994, no. 2. Only four rows from a table of twenty used here.
  5. ^ Mandrou P, Jourdain E. et al. Overview of two-year observations with SIGMA on board GRANAT, A&A Supplement Series, 1993, no. 97.
  6. ^ Molkov, S.V., Grebenev, S.A., Pavlinsky, M.N., Sunyaev. "GRANAT/ART-P OBSERVATIONS OF GX3+1: TYPE I X-RAY BURST AND PERSISTENT EMISSION", Mar 1999. 4pp. arXiv e-Print (astro-ph/9903089v1).
  7. ^ 7.0 7.1 7.2 7.3 The Granat Satellite. NASA HEASARC Imagine the Universe!. [200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4). 
  8. ^ International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GRANAT". IKI RAN. [2007-12-0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