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晋江龙山寺

坐标24°43′32″N 118°27′41″E / 24.72556°N 118.46139°E / 24.72556; 118.4613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43′32″N 118°27′41″E / 24.72556°N 118.46139°E / 24.72556; 118.46139
[编辑]
安海龙山寺
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型厝村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明至清
编号7-1082-3-380
认定时间2013年3月5日
安海龙山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晋江龙山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型厝村,又称安海龙山寺,因安海古称泉安,又称泉安龙山寺[1][2],是一座著名的观音寺,主奉观音菩萨,目前属于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已有千年历史。其中一幅“通身手眼”是为明朝书法家张瑞图所提,也有弘一法师等大师墨宝。清初因迁海令,致使寺庙破败,建筑群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靖海侯施琅、施琅之侄施韬等重修。[3]道光十一年(1831年)再次将原寺拆除重建,并将木柱为石柱,易土墙为砖墙,山门左右壁青斗石雕,增建大雄宝殿、名官禄位及节孝祠,迄今约180年历史。[4]

简介

[编辑]

东汉僧人僧侣)一粒沙[5]行经安海北,夜间临渴欲饮而遍寻无水,念诵观音菩萨佛号,恳求护持,终于寻得一井,但井中浮现一棵樟木,宽高数丈,发出祥光。一粒沙知道此为观音菩萨显灵,于是伐此木雕为千手观音,又建立草庵供奉。此庵所在附近,为畬族祭拜“闽越无诸”的“越王庙”。

唐高祖武德元年(隋朝越王侗皇泰元年,618年),善信募集银钱,建造庙宇,当时信众居士以曾有天竺高僧居此,故称“天竺寺”。朱熹在此讲学时,以观音普现人间,故将大殿取名为“普现殿”,后因为地处安海镇龙山之麓,才改名为龙山寺

因为此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成为泉州三邑的共通信仰,逐渐分灵之外地,故本庙又称“龙山祖庭”。尤其台湾一地,就分灵建有许多著名的龙山寺,如艋舺龙山寺淡水龙山寺林口龙山寺(今林口竹林寺)、鹿港龙山寺台南龙山寺凤山龙山寺等。不论是祖庭本寺或海外诸多分灵寺庙,在战争瘟疫中都常传出神迹,也造就了各地龙山寺的香火鼎盛。

安海龙山寺正驾金身

各地海内外分灵

[编辑]

由于泉州为中国大陆侨乡,许多移民至东南亚及台湾之后,为求平安,都会回龙山寺分灵,或邀请龙山寺僧人一同前往,于侨居地兴建新寺庙,据估计共分灵出4百多间大小寺庙,而许多仍以龙山寺为名,有些则改名为观音寺、竹林寺或其他名称,不论是晋江的本寺或海外诸多分灵寺庙,在战乱中都常传出神迹,也造就了各地龙山寺的香火鼎盛。

泉州人从明朝末年起,即大量移民台湾,明郑永历七年(1653年),安海龙山寺的肇善禅师即在台湾鹿港创建龙山寺,寺中建材多来自晋江,寺中石狮子则由晋江师傅所雕刻,而大殿中的“通身手眼”匾额则是复制安海龙山寺。

中国大陆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安海龙山寺(祖庭)

台湾

  • 淡水龙山寺
  • 淡水觉山岩[1]
  • 艋舺龙山寺
  1. 大溪龙山寺
  2. 下塔悠金玉禅寺
  3. 汐止金龙山北峰寺[2]
  4. 三重观世竹山寺[3]
  5. 大安坡心三股妈(林三胜公厅)[4]
  6. 树林土城四股妈
  7. 台南湾里龙山寺[5]
  • 林口竹林山寺(原林口龙山寺,日治时期改名为竹林山寺)
  1. 十八坪位轮值巡回妈
  2. 新庄六股妈(炉主制)
  • 台中大雅善德寺
  • 鹿港龙山寺
  • 台南龙山寺
  • 凤山龙山寺

新加坡

  • 新加坡龙山寺[6]

争议事件

[编辑]
  • 2024年适逢安海地区甲辰龙年,举办龙山寺往南海普陀山进香事宜,不久后由地方信众发现,所迎请之《佛祖正驾大妈》金身,疑似寺僧所新做复刻。并非以往南海进香之金身,原先正驾大妈,则不知去向。
安海龙山寺正驾金身(疑为寺僧复刻)

图集

[编辑]

注释

[编辑]
[1]淡水山上精舍,供奉觀音佛祖及北港媽祖等民間信仰神祇。
[2]金龍山北峰寺:清嘉慶八年,由前來汐止社后定居開墾的艋舺黃家分靈自艋舺龍山寺,初為黃家私人奉祀。而後捐出成社后地區之公佛,並改由社后頂下庄九股當地居民輪流奉祀。 
[3]三重觀世竹山寺:清嘉慶七年,自艋舺龍山寺分靈觀音佛祖,初為地方爐主制,後建廟。並於民國78年往安海龍山寺進香迎請鎮殿千手觀音佛祖佛手回台供奉。
[4]大安埤心觀音佛祖會:清道光十八年,林氏宗族自艋舺龍山寺分請觀音佛祖金身至大安區開墾,分為三股輪值。第一股大安字埤心(一作坡心)(財團法人林三勝公廳林氏宗親為主要成員)、第二股大安字龍安坡、第三股大安字十二甲等三股輪值,
[5]臺南灣裡龍山寺:起源於日據時期,灣裡蘇姓族人四娘因難產而亡,因蘇四娘在世時精通五術,族人供奉其牌位而後得道成神,當地蘇姓族人都稱其為「姑婆祖」,後來蘇姓族人至艋舺龍山寺分靈觀音佛祖,將小祠改稱(灣裡龍山寺)。
[6]公元1913年,安海龍山寺釋轉武從福建安海龍山寺迎請觀音佛祖金身來新加坡,幾年後於1917年建起《龍山寺》的前身《龍山精舍》。

参考资料

[编辑]
  • 《安海志》
  • 《晋江龙山寺简史》

内容

[编辑]
  1. ^ 千年晉江龍山寺 分靈台灣南北.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2. ^ 鹿港旅游——鹿港龙山寺 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所
  3.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九.寺观志.城外寺观.安海龙山寺》录 安海进士颜仪凤《重修龙山寺记》:“靖海将军侯捐赀庀葺,鼎建山门而栖神,故殿栋木半朽,久且就圮,非补缀可告成事也。适里人黄君基仑、蔡君文彬、周先、施君世赐、陈君梦弼及余叔思敬、住持僧浮生,各矢愿力,仍请文起施君为首,集诸同志,随分鸠金,殿堂门庑、钟鼓褛亭,以次具举。”
  4. ^ 存档副本.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5. ^ 清 安平鳌西(寄籍台湾举人)人柯琮璜《安海龙山寺古刹考》:福建晋江八都安海龙山寺,东汉时道人一粒沙行经安海北,见大樟树十数围,瑞光顶现,雕千手眼观音祀之,座下树根石井犹存,人奉之曰:观音佛祖。隋皇泰间(六一八)十月重兴,宋,朱夫子讲学于安海石井书院,额曰“普现殿”,里人榜眼石起崇匾曰“龙山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