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封山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封山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

南朝齐武帝(约5世纪末)时设置封山郡,隶属越州(南朝越州辖境约当今广西中南部至越南北部)。

治所在安金县(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镇一带)。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与浦北县相连武利江一带。

南朝梁时期(502~577年):沿置封山郡,梁武帝弟萧宏之子萧正表受封为山侯,显示其地为宗室食邑。

南朝陈时期(557-589年):辖封山县、廉昌县二县,行政架构趋于稳定。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推行郡县制改革,废封山郡,所辖封山县、廉昌县直属越州,后并入钦州等周边行政区。

核心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与浦北县交界处,沿武利江流域分布,属丘陵河谷地带。

战略地位:地处南朝与岭南俚僚部族交界,郡县设置兼具军事戍守与开发蛮荒之功能安金县(郡治)。

故址考证:今灵山县南安金镇,唐代后渐废,或与武利江航道变迁有关。

名称由来:或取自“安抚金石”之意,反映南朝对边地的治理策略。

封山县隋唐后仍存,属钦州,《元和郡县志》载其“因封山为名”,推测境内有祭祀山岳的封禅遗风。廉昌县名称含“廉洁昌盛”的教化寓意,可能为陈朝新置,隋废后未再复设。

萧正表(?-549年):梁宗室萧宏第六子,袭封封山侯,后降东魏。《梁书》评其“性怯而无谋”,反映封山郡在梁末动乱中地位式微。封山郡属典型“边郡”,户籍多俚僚族群,实际控制松散,需倚赖豪族与封侯间接治理。

隋废郡存县,将封山县划入钦州,标志中央对岭南直接管辖的强化,与冼夫人平定俚僚之乱的历史进程相呼应。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 《灵山县志》《钦州府志》等广西方志,或存唐宋对古安金县的遗迹记载。
  • 《隋书·地理志》载钦州辖县,提及“封山”沿革,可交叉比对。
  • 考古方面,灵山县六峰山一带曾出土南朝墓砖,或与封山郡汉人移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