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封山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封山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

南朝齐武帝(約5世紀末)时设置封山郡,隸属越州(南朝越州轄境約當今廣西中南部至越南北部)。

治所在安金县(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镇一帶)。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与浦北县相连武利江一带。

南朝梁時期(502~577年):沿置封山郡,梁武帝弟萧宏之子萧正表受封为山侯,顯示其地為宗室食邑。

南朝陈時期(557-589年):轄封山縣、廉昌縣二縣,行政架構趨於穩定。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後推行郡縣制改革,廢封山郡,所轄封山縣、廉昌縣直屬越州,後併入欽州等周邊行政區。

核心轄境:約當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與浦北縣交界處,沿武利江流域分布,屬丘陵河谷地帶。

戰略地位:地處南朝與嶺南俚僚部族交界,郡縣設置兼具軍事戍守與開發蠻荒之功能安金縣(郡治)。

故址考證:今靈山縣南安金鎮,唐代後漸廢,或與武利江航道變遷有關。

名稱由來:或取自「安撫金石」之意,反映南朝對邊地的治理策略。

封山縣隋唐後仍存,屬欽州,《元和郡縣志》載其「因封山為名」,推測境內有祭祀山岳的封禪遺風。廉昌縣名稱含「廉潔昌盛」的教化寓意,可能為陳朝新置,隋廢後未再復設。

蕭正表(?-549年):梁宗室蕭宏第六子,襲封封山侯,後降東魏。《梁書》評其「性怯而無謀」,反映封山郡在梁末動亂中地位式微。封山郡屬典型「邊郡」,戶籍多俚僚族群,實際控制鬆散,需倚賴豪族與封侯間接治理。

隋廢郡存縣,將封山縣劃入欽州,標誌中央對嶺南直接管轄的強化,與冼夫人平定俚僚之亂的歷史進程相呼應。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 《靈山縣志》《欽州府志》等廣西方志,或存唐宋對古安金縣的遺跡記載。
  • 《隋書·地理志》載欽州轄縣,提及「封山」沿革,可交叉比對。
  • 考古方面,靈山縣六峰山一帶曾出土南朝墓磚,或與封山郡漢人移民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