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利斯特

元帅 西格蒙特·威廉·李斯特 Siegmund Wilhelm List | |
---|---|
![]() 1935年的李斯特 | |
出生 | ![]() | 1880年5月14日
逝世 | 1971年8月17日![]() | (91岁)
效命 | ![]() ![]() ![]() |
军种 | |
服役年份 | 1898年-1942年 |
军衔 | 元帅 |
统率 | 第14集团军 第12集团军 A集团军群 |
参与战争 | |
获得勋章 | 骑士铁十字勋章 |
签名 | ![]() |
齐格蒙特·威廉·瓦尔特·李斯特(德语:Siegmund Wilhelm Walther List,1880年5月14日—1971年8月17日),19位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之一、二战战犯。曾率领第14集团军群入侵波兰,并领导第12集团军群参与法国战役、巴尔干战役。1942年任A集团军群司令,执行入侵高加索的蓝色方案,但是由于红军的抵抗而进展缓慢,遭到希特勒撤职,此后赋闲在家直至战争结束。
利斯特因东南欧巴尔干战役杀害人质,在杀害人质审判中因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关押4年后,他在1952年因为健康原因被释放,在1971年死于巴伐利亚州加米施-帕滕基兴的家中,享年91岁。
早年经历
[编辑]威廉·李斯特于1880年5月14日出生于符腾堡王国的奥伯基希贝格(Oberkirchberg),是医生瓦尔特·李斯特(Walter List)的儿子。[1] 李斯特毕业于慕尼黑的路德波德文理中学(Luitpold-Gymnasium),并于1898年加入巴伐利亚陆军,在1913年前便已进入巴伐利亚总参谋部。[2]
李斯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步兵部队的参谋军官,在前线服役,其中一位下属即为当时的下士阿道夫·希特勒。[3] 李斯特最初在巴伐利亚第2集团军服役,直到1915年冬季因重病接受手术。康复后,他被调往C军分遣队服役,直至1917年转任巴伐利亚第8后备师。他在战争中的表现获得多项勋奖,包括两级铁十字勋章、配剑的霍亨索伦王室勋章骑士十字勋章、配剑与王冠的巴伐利亚军事功绩勋章四级勋章、腓特烈勋章骑士十字勋章,以及黑色重伤奖章。此外,他还获得奥匈帝国颁授的配战时装饰的三等军事功勋十字勋章,以及保加利亚王国颁发的军事功勋勋章骑士十字勋章。
间战时期
[编辑]战后李斯特继续留在魏玛共和国的德国防卫军服役,并于1919年加入上校弗朗茨·冯·埃普(Franz Ritter von Epp)领导的埃普自由军图(Freikorps Epp),参与推翻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动。1922年,他出任驻肯普滕的巴伐利亚第19步兵团第3(猎兵)营营长,并在随后十年间主要从事防卫军的军事教育与训练工作。
1924年,他被调往慕尼黑的第7步兵师,担任第7军区军官训练的参谋长。1926年,李斯特被召入国防部,担任军事教育部主任,随后出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4]至1932年,他晋升为中将(Generalleutnant)。
1933年10月1日,李斯特被任命为第4军区(德累斯顿)司令与第4步兵师指挥官。两年后,即1935年10月1日,他晋升为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并成为第4集团军的指挥官。
1938年2月,李斯特出任驻卡塞尔的第5集团军群指挥部司令。1938年4月1日,在德奥合并后,他被任命为驻维也纳的第5集团军群指挥部司令,负责将奥地利联邦军整编入德国国防军(Wehrmacht)。1939年4月1日,他晋升为陆军大将(Generaloberst)
世界大战
[编辑]波兰战役
[编辑]1939年底,李斯特指挥第14集团军参与入侵波兰。根据作战计划,他的任务是自战争一开始即向波兰南部推进,作为德军包围机动的最南翼,意在围困波兰陆军于华沙一带地区。然而他未能完成此任务,尽管他于1939年9月17日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以南不远处与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第19装甲军先头部队会合。随着苏联依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自东部入侵波兰,战斗迅速结束。战后,李斯特与其部队继续驻扎波兰,担任占领军。
入侵法国
[编辑]在1940年5月至6月德国对法国及低地国家发动大规模攻势期间,第14集团军仍驻波兰,而李斯特则指挥第12集团军参与法国沦陷行动。第12军隶属于A集团军群,由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指挥,在阿登地区强行突破,并于1940年5月15日完成关键突击,导致法军溃乱,并切断英国远征军的补给线。
这场战役成功后,李斯特成为希特勒在1940年元帅晋升仪式上晋升为陆军元帅的12位将领之一。1941年初,德军部队开始向东线战场集结,为入侵苏联做准备。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H)认为,在进攻展开前,有必要先排除希腊的干扰,遂计划将其军事征服。该行动被命名为玛丽塔行动(Operation Marita),李斯特受命与保加利亚陆军参谋部进行秘密协商,双方签署协议,允许德军自由通行保加利亚。1941年2月28日至29日晚间,德军(包括时任第12集团军司令的李斯特)进驻保加利亚,次日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同盟。
征战南欧
[编辑]
1941年4月6日,德军发动对希腊与南斯拉夫的入侵,展开巴尔干战役。李斯特指挥的第12集团军拥有4个装甲师与11个机械化步兵师,完全压倒希腊与南斯拉夫守军。德军于4月13日占领贝尔格莱德,4月27日进入雅典。4月28日,随着英军撤离,巴尔干陆地战役结束。但德军与其与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的合作政权随即面对多支游击队的激烈抵抗。李斯特因下令人质扣留与报复性处决,而牵涉至多起导致数十万平民被杀的大规模屠杀事件。
李斯特于1941年10月因病辞去第12军司令职务。1942年初,应希特勒之命,赴德军占领下的挪威进行视察,以评估该地对英军登陆的防备情况。李斯特对纳粹主义的明显反感早已使他失宠于希特勒,后者原本不打算再给他指挥权,仅在国防军领导层几位高层的坚持下才考虑重新任用他。
蓝色方案
[编辑]1942年7月初,李斯特出任A集团军群司令,该集团军群由南方集团军群拆分而成,参与代号为蓝色方案的东线夏季攻势。[5] 他奉命攻占顿河畔罗斯托夫,并向高加索推进,夺取富产石油的迈科普与格罗兹尼。德军在头两个月推进顺利,占领马伊科普并逼近格罗兹尼,距罗斯托夫约650 km(400 mi)。但至8月底推进陷入停滞,主因为红军抵抗日益激烈,以及部队补给线过长导致燃料与弹药严重短缺。同时为支援第6集团军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大多数纳粹德国空军战力于8月中转移至北方。
希特勒对高加索战线失速感到愤怒,并于9月7日派遣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前往督战。[6] 李斯特向约德尔表示,自己兵力不足以突破苏军防线夺取格罗兹尼,但若停止其他战线进攻,并集中资源与增援,仍有可能成功。约德尔同意此看法,并将情况回报希特勒,后者勃然大怒。[7]
当李斯特建议将某些受阻部队转移至其他战线以歼灭苏军顽敌时,希特勒于9月9日解除其指挥职务,并透过陆军总司令部(OKH)亲自接掌A集团军群,声称“李斯特元帅指挥迟缓”。直至1942年11月22日,他才任命保罗·冯·克莱斯特为新任司令。
李斯特此后未再服现役,战争余下时间皆居于加米施-帕滕基兴家中,直至1945年5月被美军占领部队逮捕。
晚年生活
[编辑]
1947年,李斯特与其第12军的11名前部下被控犯下战争罪与反人类罪,主要指控为在南斯拉夫地区对塞尔维亚人人质的扣押与报复性处决,该审判即为纽伦堡后续审判之一的杀害人质审判(Hostages Trial)。李斯特在美国军事法庭受审,被判两项罪名成立:一是大量屠杀平民,二是“杀害与虐待战俘,并武断地将战斗人员定义为“游击队”,剥夺其战俘身份并处决之”。在结案陈词中,李斯特否认有罪,辩称自己之所作为是针对“巴尔干战区残酷且阴险作战方式”的回应。1948年2月,他被判无期徒刑。
1951年1月31日,美国驻德高级专员约翰·J·麦克洛伊拒绝了对李斯特的赦免请求。麦克洛伊指出,李斯特批准的反游击作战策略及行动过于残暴,无法合理辩护;此外,他所属部队还参与了与军事行动无关的最终解决方案在南斯拉夫的执行。
李斯特于1952年12月自兰茨贝格监狱释放,服刑四年后因健康不佳而获人道释放。不过他返回加米施-帕滕基兴的家中,继续生活了19年,于1971年8月17日逝世,享年91岁,他是倒数第三位去世的纳粹德国元帅,也是其中的寿命最长者。
参考资料
[编辑]- ^ German Generals: Brief Who's Who of the High Command of Nazidom's Army. Life Magazine. 1939年11月13日: 39–43.
- ^
参见:
Stumpf, Reinhard. Deutsche Biographie. 1985 [2022年11月3日] (德语).
1908年10月,他被指派前往慕尼黑战争学院,开始了总参谋职涯。成功完成学院学业(1911年)后,担任第1步兵团的排长、总参谋试任军官以及第1工兵营的连长,并于1914年3月19日被调至慕尼黑总参谋本部(1913年晋升上尉)。
- ^ German Generals: Brief Who's Who of the High Command of Nazidom's Army. Life Magazine. 1939年11月13日: 39–43.
- ^ German Generals: Brief Who's Who of the High Command of Nazidom's Army. Life Magazine. 1939年11月13日: 39–43.
- ^ Adam, Wilhelm; Ruhle, Otto. With Paulus at Stalingrad. 由Tony Le Tissier翻译. Pen and Sword Books Ltd. 2015: 25. ISBN 9781473833869.
- ^ Archived at Ghostarchive and the Wayback Machine: The Turning Point? BATTLESTORM STALINGRAD E16. YouTube. 2020年11月30日.
- ^ 同上
![]() | 这是一篇关于德国军事人物(包括纳粹时期)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