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玫瑰
凡尔赛玫瑰 | |
---|---|
![]()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 |
The Rose of Versailles | |
罗马字 | Berusaiyu no Bara |
类型 | 历史漫画、悬疑、少女漫画 |
正式译名 | 香港:女强人奥斯卡 台湾:玉女英豪 (大然文化) 台湾:凡尔赛玫瑰(东立出版社) |
漫画 | |
作者 | 池田理代子 |
出版社 | 集英社 |
连载于 | Margaret |
丛书 | Margaret Comics |
发售日 | 1981年11月2日 |
连载期间 | 1972年—1973年 |
册数 | 旧版单行本全10卷 (外传全2卷+新集数全4卷[注 1]) 集英社漫画文库全10卷 超商版全6卷、超商版全4卷 爱藏版全2卷+外传全1卷 文库版全5卷 完全版全9卷 完全复刻版全10卷 Kids 全7卷 |
其他 | 不定期连载中 |
电视动画 | |
原作 | 池田理代子 |
总导演 | 长滨忠夫(第1~13集) 出崎统(第19~41集) |
编剧 | 篠崎好、山田正弘、杉江慧子 |
人物设定 | 荒木伸吾、姬野美智 |
音乐 | 马饲野康二 |
动画制作 | 东京电影新社 |
制作 | 东京电影新社 |
播放电视台 | 日本电视台 |
播放期间 | 1979年10月10日—1980年9月3日 |
话数 | 全40集+总集篇1集 |
电影:凡尔赛玫瑰 一生爱你 | |
原作 | 池田理代子 |
导演 | 儿玉兼嗣、竹内启雄 |
编剧 | 山田正弘、篠崎好、杉江慧子 |
人物设定 | 姬野美智 |
音乐 | 马饲野康二 |
动画制作 | 东京电影新社 |
影片发行 | 共同映画 |
上映日期 | 1990年5月19日 |
影片长度 | 90分钟 |
电影 | |
原作 | 池田理代子 |
导演 | 吉村爱 |
编剧 | 金春智子 |
人物设定 | 冈真里子 |
音乐 | 泽野弘之、KOHTA YAMAMOTO |
动画制作 | MAPPA |
制作 | 剧场动画“凡尔赛玫瑰”制作委员会 |
影片发行 | TOHO NEXT、Avex Pictures |
上映日期 | 2025年1月31日 |
版权信息 | ©池田理代子プロダクション/ベルサイユのばら製作委員会 |
《凡尔赛玫瑰》(日语: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Berusaiyu no Bara)是由池田理代子创作的日本少女漫画作品。该作最初于1972年至1973年间连载于集英社的少女漫画杂志《Margaret》,其后在2013年至2018年间曾推出复刻连载版本。
该作品被视为一部历史剧,以18世纪的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及革命期间的背景为舞台。透过结合真实历史人物与虚构角色,《凡尔赛玫瑰》聚焦于两位女性的命运交织与人生抉择:一位是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另一位则是女性出身却自幼被父亲当作男性抚养、担任近卫军队长的奥斯卡·法兰索瓦·德·杰尔吉。池田创作本作的灵感,来自其1960年代末期加入日本共产党、参与日本新左翼运动后对革命与民众起义的关注。作品诞生于少女漫画媒介经历重大转型的时期,当时的少女漫画开始探讨政治、性别与社会议题,叙事也日益复杂。
《凡尔赛玫瑰》不仅在评论界与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截至2022年为止,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2300万册。本作被视为少女漫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推动少女漫画从针对儿童读者向青少年与年轻成人转型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也发展成跨媒体系列,包括1979年至1980年间,由TMS娱乐制作并于日本电视台播出的同名电视动画、1979年由法国导演雅克·德米执导的真人电影、宝冢歌剧团多次改编演出的音乐剧版本以及2025年上映,由MAPPA制作的全新动画电影[1][2]。此外,作品还衍生出多部续篇与外传作品,尤以《荣光的拿破仑─英雄交响曲》最为知名。
剧情简介
[编辑]在十八世纪末、位于法国象征繁荣的波旁王朝的凡尔赛宫中,叙述著一名年轻的贵族少女以女扮男装担任宫廷护卫与一位出身王室的公主相遇,她们在波旁王朝到法国大革命的时代中展开许多爱恨交织的历程。1755年,出身于法国贵族的少女奥斯卡出生时的宏亮哭声加上家中未能生育男丁的缘故,所以她受她家族长辈的教育下栽培成男性跟自己的青梅竹马锻炼剑术和骑马等武艺,当背负着重大的使命的奥斯卡和一位出身于异国王室、下嫁到凡尔赛宫的公主相遇时,两人在宫廷的争斗中与一位外国贵族的青年产生禁忌之爱激荡出她们悲剧般的恋情与人生。
人物介绍
[编辑]![]() | 此段落剧情、虚构用语或人物介绍过长过细,需清理无关故事主轴的细节、用语和角色介绍。 |
※角色声优的表示顺序为TV动画/1990年剧场版/2025年剧场版。
主要角色
[编辑]- 玛丽·安托瓦内特(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
- 配音:上田美由纪/同左/平野绫(日本);林锦燕(香港);陈惠卿(三立都会台)、马君珮(TVBS-G)、丘梅君(未知版本)(台湾)
- 生于1755年11月2日,奥地利皇后玛丽亚·特蕾莎的女儿。路易十六的王后。
- 14岁时在母亲泰瑞莎女皇的安排下,从奥地利远嫁法国成为路易皇太子之妻,虽然过着奢华的生活却视奥斯卡为挚友,17岁在歌剧院舞会邂逅并爱上菲尔逊。
- 初时难以适应宫廷规范,靠挥霍排遣寂寞,并依己意任命官员。虽认为王室应依赖贵族,最终意识错误之下试图挽回民众对王室的信任。然而在自己与贵族长年挥霍行经导致国库枯竭造成民怨累积不断的处境。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送上断头台处决。
- 奥斯卡·法兰索瓦·德·杰尔吉(オスカル・フランソワ・ド・ジャルジェ)
- 配音:田岛令子(童年:铃木黎子)/户田惠子/泽城美雪(日本);沈小兰(香港);姜瑰瑾(VCD版)、孙若瑜(华视)、靳东美(ep.1-15)→吕佩玉(ep.16起)(三立都会台)、魏晶琦(卫视中文台)、李明幸(TVBS-G)(台湾)
- 生于1755年12月25日,杰尔吉家第六女,安德烈的青梅竹马与恋人。性格善良聪慧,坚持正义。
- 由于受父亲的教育下因此经常以男装佳丽出现,并在成长期间接受男性的教育,在武艺、骑术方面也不让须眉。曾对菲尔逊有好感但后来无疾而终。在玛丽皇后沉迷于奢侈的生活时以为人民着想的劝言说服她。在后来结识罗伯斯庇尔等革命党人并看到巴黎百姓的穷苦生活后,面对到贵族的腐败状态感到很不齿,决定辞去禁卫队的职务申请加入法国卫队。最后和爱恋与关怀自己的安德烈结为夫妇,但在法国大革命中壮烈牺牲于巴士底监狱攻陷期间。
- 安德烈·格兰迪耶(アンドレ・グランディエ)(安德烈·格兰迪)
- 配音:志垣太郎(童年:のざききいこ)/水岛裕/丰永利行(日本);叶少荣(香港)
- 生于1754年8月26日,奥斯卡的青梅竹马兼恋人。自懂事时在杰尔吉家领地的村庄长大,父亲去世时由母亲抚养,后来在母亲去世后被祖母给照料。
- 曾对奥斯卡产生钟情也守护着她,却因自己的身份差距的问题无法像她表白,后来历经风波不断的动荡中获得奥斯卡的关注并在法国大革命的前两晚的1789年7月12日和她结为夫妇,但在革命中却为了保护奥斯卡而牺牲卒于1789年7月13日。
- 汉斯·亚克塞尔·冯·菲尔逊(ハンス・アクセル・フォン・フェルゼン)(汉斯·佛森)
- 配音:野泽那智、堀胜之祐(初期集数代演)/富山敬/加藤和树(日本);陆颂愚(香港)
- 生于1755年9月4日,来自瑞典的伯爵,因长相俊美而吸引众多贵族女性,包括太子妃玛丽・安东妮德。虽与玛丽相恋,却因身份所限无法结合。为维护其名誉,在奥斯卡建议下返瑞典,后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 归国后曾劝说玛丽远离奢华与奸佞,虽受奥斯卡仰慕却无疾而终。之后为了考量到玛丽王后的长子约瑟夫王子身心欠安的状况并且受瑞典国王之命返回瑞典。革命爆发后获知奥斯卡和安德烈在法国大革命中壮烈牺牲、玛丽王后一家被囚一事时不顾自身危险决定出手帮助,却在展开逃亡计划的途中被迫停止护送逃至比利时,在得知王后被处刑后因悲愤返回瑞典沦为独裁者,最后在十几年后被瑞典民众推翻而亡。
- 罗莎莉·拉·蒙丽(ロザリー・ラ・モリエール)
- 配音:吉田理保子/无/早见沙织(日本);雷碧娜(香港);许淑嫔(VCD版、华视、卫视中文台、三立都会台共通)、丘梅君(未知版本)(台湾)
- 勃利公爵夫人之长女,居住在巴黎贫民区的平凡少女,琼妮的义妹、夏绿蒂同母异父的姐姐。曾对奥斯卡产生仰慕,但在知道奥斯卡是女性时曾感叹她为何出身于女人身。
- 虽是贵族的后裔,却自幼遭生母遗弃而由养母扶养。面对养母遭贵族马车撞伤身亡后,为了复仇而误入奥斯卡府邸而被收留。在其帮助下寻找仇人,却发现仇人竟是亲生母亲勃利夫人,陷入认亲与否的矛盾之中,也在妹妹夏绿蒂自尽后更增痛苦。
- 之后为了保护奥斯卡不受母亲勃利夫人的危害下选择到勃利家,但最终反抗母亲而返回巴黎。在奥斯卡抓捕黑骑士时受伤时照料着她并回到杰尔吉家,最终与贝鲁纳尔成婚,育有一子法兰索(即奥斯卡一世)。
- 其角色原型为史实中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最后一名仆人罗莎莉·拉莫里耶。
奥斯卡家
[编辑]- 杰尔吉将军(レニエ・ド・ジャルジェ)(港译:贾路杰将军)
- 配音:内海贤二/同左/银河万丈(日本);龚祖泽(香港)
- 奥斯卡的父亲,家族世代皆为波旁王朝效力军事将领的后裔,也是改变奥斯卡一生的关键人物。原期望家中遇有男丁,但由于家中育有六个女儿(包括奥斯卡),因此把奥斯卡视为儿子并将她扶养成男性。要求奥斯卡担任远嫁法国的玛丽皇后的侍卫甚至担忧她的将来特意安排婚嫁,在获知奥斯卡和安德烈在法国大革命中壮烈牺牲、妻子因无法承受奥斯卡过世的消息而悲伤过度逝世下,决定以保护王室目标而离开巴黎。
- 杰尔吉夫人(ジャルジェ伯夫人)
- 配音:佳川纮子/无/岛本须美(日本);谭淑英(香港)
- 奥斯卡的母亲,为杰尔吉育有六个女儿。插曲篇提及本人是乔治·德·拉·图尔的后人,年轻时虽然拥有绘画天分却为了与杰尔吉结为连理选择放弃绘画。曾因担任玛莉·安东妮德的首席侍女而触怒杜巴利夫人险些陷入圈套,幸亏奥斯卡的援助得以脱险。在获知奥斯卡在法国大革命中壮烈牺牲下因悲伤过度而逝世。
- 玛蓉·葛拉赛·蒙布朗(マロン・グラッセ・モンブラン)
- 配音:京田尚子/梨羽由纪子/田中真弓(日本)
- 通称“奶娘”。安德烈的奶奶兼奥斯卡的褓姆,曾养育奥斯卡和安德烈长大。虽然很会多嘴也过度操心却关心着奥斯卡与安德烈。在获知奥斯卡和安德烈在法国大革命中壮烈牺牲下因悲伤过度而逝世。
皇室
[编辑]- 路易十六(ルイ16世)
- 配音:安原义人/井上和彦/落合福嗣(日本);陈永信(香港)
- 路易十五的孙儿,玛丽·安东妮德的丈夫,性格内向软弱。兴趣是制锁与狩猎。即使在祖父路易十五驾崩后即位为国王,却不会处理政事。由于放任王后与其他贵族的挥霍导致人民受苦及国库空虚的状况。法国大革命中被革命党人给囚禁,尽管受菲尔逊的协助出逃巴黎却被愤怒的民众给识破身份押回,最终于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处刑。
- 路易十五(ルイ15世)
- 奥尔良公爵(オルレアン公フィリップ)
- 配音:市川治(2~24话)、仁内建之(27话)(日本)
- 动画版追加的早期反派,波旁王室旁支的成员,路易十六的表兄。为人心狠手辣、城府极深,为了篡位而多次向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下手。据动画旁白解说曾在钻石项链事件中协助琼妮逃狱,给路易十六夫妇制造出不少麻烦的人物。
- 阿图瓦伯爵(アルトア伯)
- 配音:泽井正延(日本)
- 路易十六的末弟。在侄儿约瑟夫还在穆东城调养、尚且健在时,从未关注对方的情况。
- 玛丽-泰蕾兹(マリー・テレーズ)
- 路易·约瑟夫(ルイ・ジョゼフ)
- 配音:松尾佳子/无/德井青空(日本)
- 玛丽·安东妮德的长子,路易·查理(夏尔)的哥哥(享年7岁),天资聪颖,尽管体弱多病却心系着法国的处境,很信赖与仰慕奥斯卡,在七岁时在三级会议开幕的一个月期间因病去世。
- 路易·查理(夏尔)(ルイ・シャルル)
- 配音:三田友子(日本)
- 玛丽·安东妮德的次子。比起在真实历史晚年的悲惨经历,漫画中被带走不久受到“教设”下遗忘自己的出身。
- 玛莉亚·泰瑞莎(マリア・テレジア)
- 配音:北村昌子(日本)
- 奥地利女王。玛丽·安东妮德的母亲,对女儿安东妮德将要嫁到法国的事感到很不舍又不安,在得知女儿安东妮德在法国过着奢侈生活以及逃避掌管政治引发许多民不聊生的问题感到很懊恼。后来于1780年11月29日因病驾崩,由长子兼安东妮德之兄长约瑟夫二世来继位。
贵族
[编辑]- 勃利公爵夫人(ポリニャック伯夫人)
- 配音:武藤礼子(日本)
- 夏绿蒂与罗莎莉的母亲,玛丽王后的贵族“好友”之一。外表温柔与典雅,但内心热衷功利,甚至利用自己的地位与亲信谋取权位对付可能会影响和要胁到自己的人。
- 原是贫穷的贵族,在寒微之时育有罗莎莉不久为了金钱权势转而遗弃她。后来嫁给某个上级贵族不久就成为争名逐利与厌恶贫民的人。曾凭借容貌获得玛丽王后的信任将赌博和奢靡的风气带给她,在陪伴玛丽王后的十几年负责担任玛丽王后的子女的教育,然而得知罗莎莉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时不敢去跟她相认。虽然自己数次想将两个女儿嫁给上级贵族,还以琼妮策划出毁谤王后和奥斯卡的人身安全来要胁罗莎莉,结果促使次女夏绿蒂选择自尽逃避婚姻、罗莎莉决定脱离自己转为平民的契机,最后在革命的动荡跟着家族抛下王后全家与其他贵族逃到国外。
- 夏绿蒂(夏露)·德·勃利(シャルロット・ド・ポリニャック)
- 配音:小宫和枝(日本)
- 勃利公爵夫人之次女,罗莎莉同母异父的妹妹,非常喜欢奥斯卡。完全不知道罗莎莉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姐姐并且歧视她的身份。原本以贵族的身份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在遭受母亲的强迫下和自己最厌恶的对象讨论婚嫁的安排导致精神处于错乱现象,最后在选择自尽借此逃避婚姻。
- 德·吉许公爵(ド・ギーシュ公爵)
- 配音:石田太郎(日本)
- 法国贵族之一,其全名为“罗兰·德·吉许”。担任会计检察院长官深受国王路易十六的信赖,几乎统治著波纳日地区的全境,由于喜爱年轻女子(动画版还增加自己有恋童行径),因此受勃利公爵夫人的提议要跟夏绿蒂和她同母异父的姐姐罗莎莉的婚事颇为上心。但在因为夏绿蒂选择自尽、罗莎莉选择反抗勃利公爵夫人的经过下无寂而终。
- 考尼茨(カウニッツ)
- 配音:田中康郎(日本)
- 奥地利的总理。为了欧洲的和平向玛莉亚·泰瑞莎女皇提议安排其女儿玛丽·安东妮嫁入法国成为路易十五的太子妃。也下令玛丽要加以改善对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利夫人的态度。
- 诺瓦耶伯爵夫人(ノアイユ伯夫人)
- 梅尔西伯爵(メルシー伯)
- 配音:村越伊知郎(日本)
- 奥地利驻法国的大使,玛丽·安东妮的教育老师之一。受玛莉亚·泰瑞莎女皇之命待在玛丽的身边负责提点、督促她,在法国革命爆发后选择流亡比利时。
- 拉斐德侯爵(ラ・ファイエット候)
- 配音:千田光男(日本)
- 在三级部会上出现平民议员差点被逐出议场的场面负责保护罗贝斯皮埃尔等人,与其他青年贵族一道站在向议场走来的近卫兵面前试图将他们拦下。在法国大革命全面展开之时,在巴士底狱陷落时正式将武装平民收编为士兵。此后以国民卫队司令官的身份投靠革命派,但在经历一系列政治斗争后辞去将军的职务。
- 德洛尼侯爵(ド・ローネー侯爵)
- 路德·热内梅公爵(ド・ゲメネ公爵)
- 配音:寺岛干夫/无/高木涉(日本)
- 波旁王室旁支的成员,隶属于奥尔良公的派系,地位之尊崇足以出席只限王族参加的晚宴。十分非常瞧不起低微之辈的平民。射击的技艺极高,曾在法国的某一年所举行的射击大赛中获得亚军。在一次射杀平民小孩皮耶尔的事件中跟奥斯卡发生冲突,促使玛丽皇后与安德烈为此感到担忧不已。
军方角色
[编辑]- 配音:山田俊司/同左/武内骏辅(日本);陈永信(香港)
- 卫兵队第一班的队长,安德烈的好友。是法国卫兵队凡尔赛常驻B中队的班长,虽然出于保护妹妹蒂安奴的考虑出手殴打前任队长因而被降职。在历经妹妹蒂安奴因于其身为贫穷贵族男友转向跟平民贵族而移情别恋而选择自尽、母亲因悲伤过度而逝世之下为此憎恨贵族,经历种种波折后,对奥斯卡抱有一生的单相思和作为上司的敬仰,在剑术上与奥斯卡不分上下。在攻占巴士底狱时为了保护奥斯卡以自己的肩膀挡下枪击。在动画版中结局巴士底狱袭击后,回到海边的故乡成为一名农夫,一边耕田一边守护着母亲和妹妹的墓碑。
- 弗洛里安·德·杰洛戴尔(列尔)(ヴィクトール・クレマン・ド・ジェローデル)
- 配音:三景启司/无/江口拓也(日本)
- 奥斯卡的副官,同时也是杰洛戴尔伯爵家的次子。对自己的容貌与家世充满自信,颇显气派,同时也洞悉奥斯卡作为女性所暗藏的内心矛盾。在奥斯卡离开法国卫兵队后,凭借她的推荐被任命为近卫连队的队长。后来在目睹奥斯卡的女性身份并意识到自己对她产生钟情,遂向贾尔热将军请求允许与奥斯卡结婚。但在听闻奥斯卡曾说如果安德烈万一遭遇不测连同她也会追随的缘由因而毅然选择退出。白色恐怖时期一度失踪下落不明,最后在插曲篇提到他在英国流浪期间被吸血鬼波特涅尔兄妹给收留而变得长生不老。
- 布耶将军(ラソンヌ先生)
- 配音:饭冢昭三→增冈弘/无/大冢明夫(日本)
- 王党派的军人,被调往法国近卫军的奥斯卡的上级军官。从陆军参谋总长晋升为陆军总司令官,贵族身份的爵位为侯爵。调离法兰西卫兵队后成为奥斯卡的上司。原作中与杰尔吉将军关系不睦;在动画版中则是老友以同僚身份登场,与奥斯卡的关系密切,甚至在奥斯卡婚事时为她举办盛大的舞会。但是因奥斯卡在第三部会议厅的重大叛变时,无法全力庇护杰尔吉将军并命令奥斯卡向平民议员及市民开火。
- 达古上校(ダグー大佐)
- 配音:冢田正昭/无/山野井仁(日本)
- 奥斯卡在法国近卫军的副官。出身为贵族,在革命时期曾痛苦地宣称:“再也只能做贵族……”并因此与奥斯卡等人分道扬镳。在动画版中因为妻子于一年前罹患胸病过世,在奥斯卡在肺部变得不适时劝她要多加休养。当奥斯卡和B中队脱离表示“因为擅自休假,上报上层的时间将延至翌日或之后”,这番理解让原本以为他只是个死板守旧的亚兰等B中队成员对他的看法产生变化。
- 拉萨尔·多雷塞尔(ラサール・ドレッセル)
- 配音:井口成人/无/田丸笃志(日本)
- 法国卫兵队B中队队员。因出售军方发给的剑(在动画版中则为制式枪)被查出遭到逮捕,使得奥斯卡意识到平民士兵和百姓究竟饱受何种困苦。在动画版中其后担任队长的奥斯卡以曾护卫受西班牙王室邀请前来的阿尔德洛斯公一家为功绩直接向布伊埃将军交涉,因此从宪兵队获释。与革命派会合后因对同伴被杀而愤怒与悲痛失控猛冲向敌军而壮烈牺牲。
- 兰贝斯克公(ランベスク公)
- 配音:吉水庆(日本)
- 为忠于玛莉·安东妮皇后的坚定保皇派的军人。与其他连队一样负责镇压市民的反抗行动,从地方驻屯地赶赴巴黎。率领德国骑兵连队占领杜伊勒里广场。因民众挑衅而引发计程车兵开火演变成大规模暴动。他与被陆军除队的奥斯卡等原B中队联手应战。
- 奥诺雷·加布里埃尔·德·米拉波伯爵(オノレ・ガブリエル・ド・ミラボー伯爵)
- 配音:绪方贤一(日本)
- 曾是沉迷于美酒与女色的浪荡贵族,后来转投革命派的人,在三级会议上以普罗旺斯州平民议员的身份当选并支援罗伯斯庇尔。1791年4月,随着法国的革命步入全面阶段,却在暗中私下帮助王室的期间突然因病去世。
- 青年军官。只与奥斯卡有一面之缘却令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革命派角色
[编辑]- 贝尔纳‧夏特莱(ベルナール・シャトレ)(港译:贝拿尔)
- 配音:野岛昭生/同左/入野自由(日本);黄子敬(香港)
- 身份为报社记者,是个热爱自由的有为青年兼打劫贵族、救济贫民的“黑骑士”。为了人民与自己所希望的新时代努力的革命期间与罗莎莉结为夫妇并且育有一子法兰索(奥斯卡一世)。
-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マクシミリアン・ド・ロベスピエール)(港译:罗贝)
- 配音:森功至/池水通洋/小野贤章(日本);黄志成(香港)
- 奥斯卡在阿拉斯庄园遇见的律师,动画版因偶遇奥斯卡对她提及玛丽皇后等贵族的奢糜陋习,为她带来追求平等、自由的启蒙思想。对腐败的王政失望后便倾向于革命。在三级会议召开时发起对王室的声讨点燃革命的引线。
- 安东万·路易·德·圣茹斯特(ルイ・アントワーヌ・レオン・フロレル・ド・サン・ジュスト)
其他角色
[编辑]- 杜巴利夫人(デュ・バリー伯夫人)
- 配音:来宫良子(日本);余秀明(香港)
- 路易十五的情妇,极尽奢华。对名誉财富有极大的向往,刚成为太子妃、尚未成为法国皇后的玛丽·安东妮是在凡尔赛宫唯一敢跟她对峙的人,曾因为玛丽多次拒绝与自己交谈而结怨并且展开交锋(其中包括奥斯卡)。路易十五因病驾崩后迅速失势被遣送去修道院,直至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玛丽皇后夫妇被处刑不久被送上断头台。
- 让娜·德瓦卢瓦-圣雷米(ジャンヌ・バロア)(港译:姜露)
- 配音:松金米子/吉田理保子(日本);谭淑英(香港);冯友薇(卫视中文台)、许云云(TVBS-G)(台湾)
- 罗莎莉的义姊,为人阴险狡诈,为借着自己的手段来获得利益。出生于巴黎贫穷市民家庭。父亲是法国瓦卢瓦王朝的末裔成员,母亲是其侍女,自幼时和罗莎莉随母亲生活却因为向往贵族于是离家出走,被一位出身贵族的贵妇人收留进入巴黎上层社会。之后杀害养母并霸占遗产变成为贵族。之后为了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贵族不惜派人谋害母亲和罗莎莉,还设局诱惑罗安大主教促使他购买天价的首饰借此得到巨额利润引发玛丽皇后的受冤事件。
- 后来被法庭判决有罪,还受宫廷大臣所派遣奥斯卡的追捕,最后在误杀自己的恋人时选择自尽,促使人民逐渐对玛丽皇后产生憎恨的契机。
- 尼古拉·拉·莫里埃尔(ニコール・ラ・モリエール)
- 配音:公卿敬子(日本)
- 琼妮的生母,罗莎莉的养母,曾与勃利公爵夫人为旧识。过去曾巴罗亚家中担任女佣时与最后一任家主圣雷米男爵相恋生下琼妮。数年后在勃利公爵夫人生下罗莎莉时将对方的女儿收为养女。在家主去世后迁居到下町,却因一直为琼妮而苦恼不已。在自己谴责琼妮盗窃的行为促使她离家出走(在动画版中改为因琼妮盗自负于美貌而懒于工作而激怒自己),由此产生的心力交瘁和过度劳累最终倒卧于床。不久后因为撞上勃利公爵夫人的马车而重伤身亡,临终前向罗莎莉表明勃利公爵夫人是她生母的实情。
- 罗丝·贝尔坦(ローズ・ベルタン嬢)
- 配音:森弘子(日本)
- 在巴黎圣特雷诺街经营洋装店的服饰设计师。虽然只是平民却受到玛丽·安东妮皇后的青睐成为她御用的礼服制造商频繁出入宫廷,开创玛丽的时尚潮流的最前沿。对自己选用的布料颜色的评价(原作版本中为路易十六;动画版中为安德烈)甚至能引领潮流,足见其非凡的商业才能,并不断向玛丽推荐昂贵的礼服和装饰品。后来因发生“项链事件”后因节省开支而被解雇。
- 贝梅尔(ベメール)
- 配音:北村弘一(日本)
- 出入王室的珠宝商人。最初受法王路易十五的委托制做出一条给与其情妇杜巴利夫人的钻石项链,但在路易十五突然因病驾崩、杜巴利夫人被逐出凡尔赛宫后,因此试图请求玛丽皇后购买该项链却遭到拒绝。之后请求琼妮去说服皇后购买项链并以罗安大主教作担保,却不知琼妮骗取钻石项链并策划出玛丽皇后的受冤事件,后来在凡尔赛宫向康潘夫人诉说事情的经过时才让事件为此曝光。
- 戴安娜(蒂安奴)·德·索瓦松(ディアンヌ・ド・ソワソン)
- 配音:冈本茉利(日本)
- 亚兰的妹妹,卫兵队的队员最受瞩目的对象。由于仅是名义上的贵族,加之家境贫寒,再加上出身于贫穷贵族的男友看上平民中一位富家小姐而移情别恋下选选自尽。
- 路易·德·卢昂大主教(ルイ・ド・ローアン大司教)
- 配音:枪田顺吉(日本)
- 前驻奥地利大使兼枢机主教,“钻石项链事件”的当事人。由于贪婪与好女色、曾写过奥地利女皇玛莉亚·泰瑞莎的诽闻信,导致玛丽皇后为此感到厌恶并将他给门拒在外。后来因与布勒恩比利埃侯爵夫人的旧交,被自称为玛丽皇后好友的琼妮给诱骗成为项链保证人。事件曝光后曾提出承担项链全款而被逮捕。在开庭前被羁押在巴士底监狱中险些于法庭上被琼妮给嫁祸,但最终被判决无罪竟博得民众的支援,后来被路易十六以冤案之名遭到驱逐出境。
- 尼古尔·德·奥利瓦(ニコル・ド・オリバ)
- 配音:松岛实(日本)
- 巴黎下町的妓女(动画版中添加设定为盲人)。容貌与玛莉·安东妮德极为相似而被琼妮所利用。其原型是后来以化名“尼古尔·德·奥利瓦男爵夫人”为号的妓女玛丽·尼古尔·卢盖·德西尼。性格纯真打动想要杀掉自己的琼妮。作为证人出庭作证时因为与玛丽皇后过于相似令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配音:加藤精三)及旁听者大为惊讶而被判决无罪。
- 雅克·内克尔(ジャック・ネッケル)
- 配音:大木民夫(日本)
- 法国的财政部长。瑞士银行家,出身为平民。在财政危机爆发时提出召开三级会议以进行君主制改革。然而对特权阶层征税的方案反而引起玛莉·安东妮皇后的反感而遭到罢免。促使罗贝斯庇尔一行人进行煽动革命的开端。
创作
[编辑]
池田理代子成长于1960年代的日本,当时正值新左翼运动蓬勃发展。这场运动部分受到法国大革命理念的启发,激发了大量年轻人对政治与社会议题的关注,进而引发各地的学运与社会抗争。1966年,池田进入大学后,加入了日本共产党附属的青年组织“日本民主青年同盟”,并积极参与学生运动。[3]当时,她对经济独立的渴望甚至一度促使她离家出走。尽管这段经历未必直接成为她日后创作的主题,却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她对革命与社会变革的关注。[4]
连载
[编辑]据池田表示,她在高中二年级的夏天阅读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的传记小说《玛丽·安东妮:一位平凡女子的肖像》后深受启发,决定日后创作一部以玛丽·安东妮为主角的作品。随着1970年代初新左派势力逐渐式微,池田也决定以革命与民众起义为主题创作漫画。[5]在开始连载《凡尔赛玫瑰》时,池田年仅24岁。[6][7][8]

由于无法亲赴当地实地取材,资料搜集极为困难。为求准确,池田只能仰赖书籍作为创作依据,经常前往神田的旧书店搜罗法国相关文献,并多次造访小学馆资料室寻找资料;若遇难以确认的史实,则向专门学者请教。[9]在进行长达两年的历史研究后,池田向集英社提议创作一部以玛丽·安东妮为主角的传记漫画。虽然编辑对此构想持保留态度[5],尽管如此,《凡尔赛玫瑰》仍于1972年5月21日正式在周刊少女漫画杂志《Margaret》开始连载,并以“若连载不成功,即立即终止”为前提条件。[5]
由于缺乏编辑部的支持,池田在连载过程中经常依赖读者回馈来调整剧情走向。例如,罗莎莉原本设计为观众的替身角色,但因读者反应冷淡,其戏份被大幅删减。池田笔下的安东妮特形象,借鉴了当时少女漫画中常见的女主角特质;她与杜巴利夫人之间的对立关系,也模仿了少女漫画中常见的学园对手剧情。此外,作品中富丽堂皇的洛可可风格与异国情调的背景,也与1970年代少女漫画的美学趋势相符。作为周刊连载作品,每回需完成23页内容,初期全由池田一人独力完成。[9]随着工作量增加,她开始聘请助手协助;为赶上截稿,连续熬夜两三日成为常态,甚至在连载期间仍需兼画63页的短篇作品。此外,与同时代漫画家如萩尾望都与木原敏江之间的交流,也成为池田创作的重要支柱。[9]
在构思角色时,池田特别受到法国大革命中“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的启发。她指出,当时原属王室军队的法国卫兵中有部分倒戈支持市民,成为事件的关键转捩点。池田原打算以这支卫兵的指挥官作为主角,但因当时未曾造访法国,且可参考的史料有限,最终决定将该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一改编即为奥斯卡角色诞生的契机。[4]奥斯卡起初仅为配角,池田将其设为女性,是因为她自认难以描写可信的男性军人角色,并希望借由女性身份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10][5]奥斯卡的外貌部分参考瑞典男演员伯伯恩·安德森,他因出演电影《魂断威尼斯》而在1970年代初于日本引起热潮。随着连载进行,奥斯卡坚强且富有魅力的形象迅速获得读者喜爱,尤其受到少女读者热烈支持,最终由配角转变为全作核心人物。随着故事聚焦于奥斯卡,中期起漫画开始以更严肃的笔触描绘政治、社会与性别议题,画风亦随之转变。[11]
对于奥斯卡自幼以男性军人身份培养的设定是否意图反映性别意识,池田表示,在连载《凡尔赛玫瑰》期间,性别歧视在当时社会中仍被视为理所当然,尤其“性别”一词甚至尚未在日本普及。当时漫画创作尚难以维生,她仍需打工补贴生计;然而由于工作场所中存在性骚扰问题不得不辞职。在那样的社会氛围下,根本无暇思考什么是“性别议题”,甚至觉得这些经历是“理所当然”的现实。此外即便在同一杂志中拥有相同人气,女性漫画家的稿酬仍被固定为男性的一半。[4]当被问及是否将这种愤怒投射至作品时,池田否认此说,并坦言当时创作的唯一目标,是追求“更好的作品”以及“真正想写的内容”。[12]
在奥斯卡与安德烈相继死亡后,《凡尔赛玫瑰》的读者人数急遽下降。1973年11月4日发行的《Margaret》杂志中,编辑部刊登对读者来信的回应,表示收到大量要求让奥斯卡与安德烈复活的请求。[10]尽管池田原本希望继续连载,以完整描绘整个法国大革命,但在编辑建议下,最终决定结束该系列。漫画最后一章回归以玛丽·安东妮为主角,描绘从巴士底狱陷落至她被处刑的历史事件。[13]
2013年,为庆祝《Margaret》创刊50周年,集英社邀请池田撰写专栏。池田则表达希望改为补完当年因连载中止而未能发表的《凡尔赛玫瑰》新章,出版社同意后则自2013年4月20日起于《Margaret》连载。首话主题为安德烈的童年,改编自宝冢歌剧团版剧情,原为池田专门为音乐剧所撰。复活连载的最终章于2018年2月5日刊出,并与萩尾望都的《波族传奇》相连。池田萩尾为多年好友,也曾公开表示自己是《波族传奇》的忠实读者,并在萩尾授权下促成两部作品的联动。[14]
主题
[编辑]关系
[编辑]1960年代及更早期的少女漫画通常描绘两种类型的爱情故事:一为被动少女与王子般男性之间的异性恋恋情,另一为描绘少女间强烈但短暂情谊的“S关系”故事。[13]在《凡尔赛玫瑰》中,角色罗莎莉的情感设计即与“S关系”相似:年幼天真的她爱慕著成熟稳重的奥斯卡,然而奥斯卡以两人皆为女性为由婉拒其情意。其后,罗莎莉的情感对象转向两位“王子型”男性角色。[13]
连载初期,池田并未设定奥斯卡最终的情感归属。安德烈原本仅作为奥斯卡的朋友登场,但随着剧情发展,他逐渐成为女性读者心中理想的伴侣,人气与日俱增。池田认为:“始终陪伴在身边的人,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存在。”并进一步表示,当时所关注的并非地位或财富,而是“对女性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那种温柔体贴、能在身旁支持她的男性”。这样的价值观在当时已深植她心,并认为这更容易引起当代职业女性的共鸣。[15][13][12]
漫画学者黛博拉·沙慕恩(Deborah Shamoon)指出,尽管从生物性别角度而言,奥斯卡与安德烈的关系属于异性恋,但在叙事结构中却展现出“同性恋”配置:奥斯卡为具男性气质的女性,安德烈则为失却男子气概的男性。沙慕恩进一步分析指出,安德烈在社会地位上低于奥斯卡,并承受典型“女性化”的单恋之苦;此外,两人外貌相似的描绘也呼应当时新兴的“耽美”类型作品所偏好的美学风格。[13]
历史考证
[编辑]
池田在设定《凡尔赛玫瑰》的历史背景与事件时,主要参考斯蒂芬·茨威格于1932年出版的传记作品《玛丽·安东妮:一位平凡女子的肖像》。书中对安东妮的描写涵盖她与母亲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关系、与路易十六无爱的婚姻、与杜巴利伯爵夫人的宫廷争斗、与勃利夫人的友情、“钻石项链事件”以及与费尔森的恋情。茨威格与池田皆将安东妮刻画为一位性格平凡却命运多舛的女性,此形象既有别于大革命时无套裤汉视其为邪恶象征的描绘,也不同于波旁王朝时期所宣传的圣女形象。[16][10]
漫画中最大量的虚构设定来自池田自创角色,例如奥斯卡、安德烈及贾尔杰家族等人。奥斯卡之父松散地取材自历史人物弗朗索瓦-奥古斯坦·雷尼耶·德·贾尔杰。至于罗莎莉与让娜·德瓦卢瓦-圣雷米及勃利夫人之间的亲属关系亦属虚构,亚兰·德·索瓦松等多位配角则为原创。为强化戏剧效果,部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亦有所调整,例如漫画中费尔森参与“钻石项链事件”,但史实中他并未涉及。此外,奥斯卡身穿的“法国卫队制服”实际为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的皇家卫队制服,与18世纪的样式并不一致。根据池田表示,当时法国近卫军的制服在视觉效果上过于朴素,为了在漫画中强化角色的辨识度,遂选择使用更具装饰性的军服设计。尽管如此,该类处理仍引起部分学者针对历史准确性提出批评。[10]
女性主义与性别议题
[编辑]《凡尔赛玫瑰》的叙事,特别是在对法国大革命的诠释方面,深受女性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该作的叙事风格亦展现出池田在日本共产主义运动所倡导的社会现实主义特征,涉及阶级意识、贫富差距、女性的社会从属地位[17][18]、公民责任、劳动条件,以及群众革命如何促成公民权利的建立等议题。[19]池田曾表示,玛丽·安东妮的形象之所以吸引她,是因其象征对父权制的反抗,例如她对凡尔赛宫廷规范的抗拒、无爱婚姻的困境、以及遭宫廷与民众双重敌视的命运。然而,安东妮在母职责任下仍难以挣脱父权体制,而“解除女性生育义务”正是当时日本女性主义的重要诉求之一。[19]
沙慕恩指出,奥斯卡之所以比玛丽·安东妮更受欢迎,源于她更为复杂的角色设定:她对安东妮怀有深厚感情,却也逐渐察觉后者所代表体制的腐败;同时,她透过自身的中性气质与追求一位能尊重其阴阳特质的伴侣之历程,对异性恋爱情与性别角色提出质疑。在此脉络下,奥斯卡与安德烈的情爱场景尤其值得注意:两人地位平等,皆具中性外貌,且画面中并未描绘奥斯卡的胸部。学者藤本由香里(Yukari Fujimoto)认为,该场景高度美学化地描绘性爱,塑造了1970年代日本少女读者对性爱的想像:非日常之事,而是一生中唯一且蕴含深刻情感的终极表达。[19]
评价
[编辑]
漫画评论家杰森·汤普森(Jason Thompson)赞誉《凡尔赛玫瑰》为漫画媒介的“经典”,并形容奥斯卡是一项“天才之举”,奠定了漫画中“女扮男装、时而在性别角色中挣扎,却多能超越男性”的角色原型。他指出,这一原型最早可追溯至手冢治虫的《缎带骑士》,但他更偏爱“优雅而悲剧性”的奥斯卡,并将其与《缎带骑士》中“童稚且可爱”的角色风格进行对比。[20]在《Otaku USA》的评论中,丹妮卡·大卫森(Danica Davidson)亦高度赞赏本作,认为其“协助革新少女漫画”,并特别提及作品“优雅、细腻且融合洛可可风格”的画风。[21]
动画改编方面,《IndieWire》的影评人查尔斯·所罗门(Charles Solomon)指出,该剧集的戏剧性之强烈“令美国的日间肥皂剧都显得克制”,但他亦认为此作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有趣范例”。他指出,尽管剧中的“凡尔赛”与现实中的法国相去甚远,犹如吉伯特与苏利文的喜歌剧《天皇》中的蒂蒂普城与日本毫无关联,然其将“西方场景作为日本浪漫幻想的异国背景”的做法,亦可视为对西方文学中东方想像的某种反向对照。[22]来自《THEM Anime》的珍妮佛·伯曼(Jennifer Berman)则给予动画改编作五颗星的最高评价,肯定其作为历史小说的叙事品质,但也指出其1970年代风格的画风(如尖下巴与闪闪发亮的大眼睛)可能不合现代观众的审美。[23]
影响
[编辑]《凡尔赛玫瑰》自发行以来即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其于1970年代初期在日本观众中掀起的社会现象被称为“凡玫热”(ベルバラブーム)。[24][25]截至2022年,《凡尔赛玫瑰》单行本在全球累计销售超过2,300万册。[26]
漫画家萩尾望都指出,《凡尔赛玫瑰》的成功促使出版社更加普遍地将连载漫画出版为单行本。[27]该作品亦被认为提升了日本社会对法国文化的兴趣,并使凡尔赛宫成为日本观光客的热门景点之一。[28]基于其对法国历史与文化的推广,池田理代子于2009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勋章。[29]
此作对少女漫画表现形式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者苏珊·J·纳皮尔(Susan J. Napier)指出,奥斯卡作为一名“复杂且立体”的女性角色,与传统中温婉内敛的日本女性形象大相径庭,对少女漫画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方式带来了变革。她的形象亦启发了日后多部作品中的“英勇且具反串特质”的女主角,例如《星空学园》与《少女革命》等。此外,《凡尔赛玫瑰》也是少女漫画从以儿童为主的读者群,逐步转向青少年读者的重要转捩点之一。这一变化亦反映在剧情风格上。本作中角色的死亡常常残酷且无可挽回,这在当时的少女漫画中相当罕见,因早期作品中角色多能透过剧情安排“死而复生”而再次出场。
《凡尔赛玫瑰》的成功与影响力透过多种改编作品得以延续,尤以宝冢歌剧团的音乐剧版本最为著名。这些舞台剧被视为池田理代子及其作品得以在日本大众间广为人知的主因之一。[30]截至2014年,宝冢改编自本作的音乐剧已演出约2,100场,累计观众人次超过500万。[31][32]
出版书籍
[编辑]本传
[编辑]- 单行本
卷数 | 日文副标 | 中文副标 | ![]()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发售日期 | ISBN | |||
1 | 新しい運命のうずの中に[33] | 崭新的命运漩涡 | 1972年10月25日 | ISBN 4-08-850106-3 | ISBN 957-34-1590-9 | |
2 | 栄光の座によいしれて[34] | 耽溺光荣宝座 | 1972年11月25日 | ISBN 4-08-850108-X | ISBN 957-34-1591-7 | |
3 | ゆるされざる恋[35] | 不容之恋情 | 1973年3月24日 | ISBN 4-08-850116-0 | ISBN 957-34-1592-5 | |
4 | 黒い騎士をとらえろ[36] | 抓住黑骑士 | 1973年7月25日 | ISBN 4-08-850124-1 | ISBN 975-34-1593-3 | |
5 | オスカルの苦しみ[37] | 奥斯卡之苦楚 | 1973年9月25日 | ISBN 4-08-850131-4 | ISBN 957-34-1594-1 | |
6 | 燃えあがる革命の火[38] | 燃烧的革命之火 | 1973年11月25日 | ISBN 4-08-850137-3 | ISBN 957-34-1595-X | |
7 | 美しき愛の誓い[39] | 美丽的爱誓言 | 1974年1月25日 | ISBN 4-08-850142-X | ISBN 957-34-1596-8 | |
8 | 神にめされて[40] | 蒙主召唤[注 2] | 1974年2月25日 | ISBN 4-08-850145-4 | ISBN 957-34-1597-6 | |
9 | いたましい王妃の最後[41] | 悲惨王妃的落魄下场[注 3] | 1974年3月25日 | ISBN 4-08-850148-9 | ISBN 957-34-1598-4 | |
10 | 外伝 : 黒衣の伯爵夫人[42] | 外传 / 黑衣伯爵夫人 | 1974年4月25日 | ISBN 4-08-850151-9 | ISBN 957-34-1599-2 |
- 文库版
卷数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1 | 1994年12月1日 | ISBN 4-08-748220-0 |
2 | ISBN 4-08-748221-9 | |
3 | ISBN 4-08-748222-7 | |
4 | ISBN 4-08-748223-5 | |
5 | ISBN 4-08-748224-3 |
- 完全版
卷数 | ![]()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发售日期 | ISBN | |
1 | 2005年12月19日 | ISBN 4-08-855133-8 | 2021年8月13日 | ISBN 978-957-26-7009-5(首刷附录版) |
2 | ISBN 4-08-855134-6 | 2021年9月16日 | ISBN 978-957-26-7010-1(首刷附录版) | |
3 | 2006年1月19日 | ISBN 4-08-855135-4 | 2021年11月11日 | ISBN 978-957-26-7011-8(首刷附录版) |
4 | 2006年2月17日 | ISBN 4-08-855136-2 | 2021年12月6日 | ISBN 978-957-26-7012-5(首刷附录版) |
5 | 2006年3月17日 | ISBN 4-08-855137-0 | 2022年1月6日 | ISBN 978-957-26-7013-2(首刷附录版) |
6 | 2006年4月19日 | ISBN 4-08-855138-9 | 2022年2月8日 | ISBN 978-957-26-7014-9(首刷附录版) |
7 | 2006年5月19日 | ISBN 4-08-855139-7 | 2022年3月10日 | ISBN 978-957-26-7015-6(首刷附录版) |
8 | 2006年5月19日 | ISBN 4-08-855140-0 | 2022年4月8日 | ISBN 978-957-26-7016-3(首刷附录版) |
9 | 2006年6月19日 | ISBN 4-08-855141-9 | 2022年5月19日 | ISBN 978-957-26-7017-0(首刷附录版) |
插曲篇
[编辑]集数从11卷开始算。
卷数 | ![]()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发售日期 | ISBN | |
11[43] | 2014年8月25日 | ISBN 978-4-08-845251-7 | 2015年5月25日 | ISBN 978-986-431-224-5 |
12[44] | 2015年7月24日 | ISBN 978-4-08-845409-2 | 2016年7月8日 | ISBN 978-986-431-860-5 |
13[45] | 2017年1月25日 | ISBN 978-4-08-845701-7 | 2017年12月14日 | ISBN 978-986-482-692-6 |
14[46] | 2018年3月23日 | ISBN 978-4-08-844002-6 | 2019年7月29日 | ISBN 978-957-26-0904-0 |
外传
[编辑]集数 | 副标题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上 | ル・ルーと、いっしょに来た人形の巻 | 1985年10月3日 | ISBN 4-408-43000-5 |
下 | トルコの海賊と修道女の巻 | ISBN 4-408-43001-3 | |
全 | 复刻版(上下卷) | 2003年6月18日 | ISBN 978-4-408-61229-4 |
- 其他版本
集数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爱藏版 | 1990年2月26日 | ISBN 4-12-001898-9 |
文库版 | 1995年6月 | ISBN 4-12-202355-6 |
完全版1 | 2004年10月22日 | ISBN 4-12-204439-1 |
完全版2 | ISBN 4-12-204440-5 |
相关书籍
[编辑]- 连载30周年纪念 凡尔赛玫瑰大事典(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大事典)
集数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全 | 2002年10月8日 | ISBN 4-08-782052-1 |
- 凡尔赛玫瑰四格漫画趣味特集(ベルばらKids)
- 单行本
集数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1 | 2006年10月6日 | ISBN 978-4-02-330376-8 |
2 | 2007年8月7日 | ISBN 978-4-02-330382-9 |
3 | 2008年7月4日 | ISBN 978-4-02-330394-2 |
4 | 2009年1月9日 | ISBN 978-4-02-330410-9 |
5 | 2010年1月8日 | ISBN 978-4-02-330478-9 |
6 | 2011年8月5日 | ISBN 978-4-02-330962-3 |
7 | 2013年3月7日 | ISBN 978-4-02-331184-8 |
- 文库版(全2卷)
集数 | ![]() | |
---|---|---|
发售日期 | ISBN | |
上 | 2016年4月7日 | ISBN 978-4-02-261852-8 |
下 | ISBN 978-4-02-261853-5 |
电视动画
[编辑]本作改编的电视动画于1979年10月10日至1980年9月3日在日本电视台及其联播网播出,共40集,另加1集总集篇。播出时段为日本标准时间每周三晚间19时00分至19时30分。[47]
制作人员
[编辑]- 原作:池田理代子[47]
- 企划:梅谷茂(日本电视台)[47]、山本又一朗
- 音乐:马饲野康二[47]
- 角色设计・作画监督:荒木伸吾、姬野美智[47]
- 美术监督:洼田忠雄(第18话、第20话)、川井宪(第18话、第20话)、水谷利春(第19话、第21话起)[47]
- 摄影监督:高桥宏固、宫内征雄[47]
- 录音监督:山田悦司(第13话起)[47]
- 选曲:铃木清司[47]
- 文艺负责:本间一行[47]
- 制作负责:青野史郎[47]
- 总监督:长滨忠夫(第13话前)[47]
- 首席导演:出崎统(第19话起)[47]
- 制片人:银谷精一(日本电视台)、加藤俊三(东京电影新社)[47]
- 美术补助:松宫正纯、高野正道
- 摄影:高桥制作所 平山昭夫、齐藤佳三、中村喜则、大田胜美、高桥宜久、细野正
- 录音演出:河村常平(第15话前)、长滨忠夫(第2话至第10话)
- 录音技术:饭冢秀保
- 音效:东洋音响
- 剪辑:鹤渊允寿、高桥和子
- 标题:高具秀雄
- 动画检查:堀越新太郎
- 特效:佐藤通子、林好美
- 色彩指定:山名公枝、伊藤纯子
- 制作进行:横沟隆久、尾崎穏通、土岐友二、水岛定昭、水沼健二
- 录音:东北新社[47]
- 冲印:东洋冲印所[47]
- 制作:东京电影新社[47]
制作
[编辑]在动画第37话中,奥斯卡与安德烈终于身心相契,与原作中二人发展较为缓慢的描写不同。此集为动画中唯一明确描绘两人结合的场景,制作团队为此花费三周讨论(一般仅需一周)。最终采用了剧本家杉江慧子提出、与原作不同的“萤火虫幻想场景”作为主轴。杉江认为,若照原作描述,贵族少女主动将仆人带入房内略显不自然,应给予女性角色充分的情感铺陈与心理准备。[48]
导演更迭
[编辑]根据工作人员证言,原总监督长滨忠夫因奥斯卡声优田岛令子不满其夸张的演出要求,向日本电视台的总制作人反映,导致后者与东京电影公司协商后决定更换导演。长滨曾执导《巨人之星》,在本作前13话中采用了其一贯的“长滨风”表现手法,即透过夸张对白与高强度演出表现剧情张力。[49][50]接任导演的出崎统则风格迥异,强调诗意与画面的留白,不强调人物动作[51]。据文艺编剧山崎敬之指出,正因两人风格鲜明的对比,《凡尔赛玫瑰》在动画迷之间获得高度评价。田岛于2023年接受朝日电视采访时亦证实此事,表示导演更换是因其与原导演演出理念不同,并依照制作方决策完成更替。[52]
据出崎的访谈表示,其本人起初婉拒担任导演,认为在前任仍在职时不应越位。当长滨完全卸任后,他才接受邀请。第14至18话因监督空缺,无任何一方介入审核,为本作少数未经导演确认的集数。出崎上任后观察至第13话的内容,认为角色设计师荒木伸吾的风格尚未被充分展现,遂亲自向其提议:“这不是美少女作品,请尽情挥洒、写实处理吧”。从第19话起,画风亦随之发生显著变化。[53]
尽管动画全话的角色设计与作画监督均由荒木伸吾与姫野美智担任,部分观众误以为监督更换后作画监督亦转为出崎的常任搭档杉野昭夫。动画评论者小黑祐一郎指出,这一误解可能源自1992年日本Soft System公司发行的激光影碟封面由杉野绘制,然而杉野实际上未参与本作制作。[54]
各话列表
[编辑]话数 | 日文标题 | 中文标题 | 脚本 | 分镜 | 演出 | 播放日 |
---|---|---|---|---|---|---|
1 | オスカル! バラの運命 | 奥斯卡!玫瑰的命运 | 篠崎好 | 小田响堂 | 山吉康夫 | 1979年 10月10日 |
2 | 舞え! オーストリアの蝶 | 飞舞吧!奥地利的蝴蝶 | – | 今泽哲男 | 10月17日 | |
3 | ベルサイユに火花散る | 凡尔赛出现火花 | 山田正弘 | – | 冈崎稔 | 10月24日 |
4 | バラと酒とたくらみと… | 玫瑰酒诡计 | – | 永丘昭典 | 10月31日 | |
5 | 高貴さを涙にこめて… | 泪水中蕴含的高贵 | – | 山吉康夫 | 11月7日 | |
6 | 絹のドレスとボロ服 | 丝绸礼服与破旧的衣裳 | 杉江慧子 | 高屋敷英夫 | 出崎哲 | 11月14日 |
7 | 愛の手紙は誰の手で | 情书出自何手 | – | 永丘昭典 | 11月21日 | |
8 | 我が心のオスカル | 我心中的奥斯卡 | 篠崎好 | – | 出崎哲 | 11月28日 |
9 | 陽は沈み陽は昇る | 太阳沉没 太阳升起 | – | 永丘昭典 | 12月5日 | |
10 | 美しい悪魔ジャンヌ | 美丽的恶魔让娜 | 山田正弘 | – | 山吉康夫 | 12月12日 |
11 | フェルゼン北国へ去る | 费尔森前往北国 | 高屋敷英夫 | 2月19日 | ||
12 | 決闘の朝オスカルは…? | 决斗的早晨奥斯卡将…? | 杉江慧子 | – | 12月26日 | |
13 | アラスの風よ応えて… | 阿拉斯的风啊,回应我… | 永丘昭典 | – | 1980年 1月9日 | |
14 | 天使の秘密 | 天使的秘密 | 篠崎好 | 关根芳久 | 山吉康夫 | 1月16日 |
15 | カジノの伯爵夫人 | 赌场的伯爵夫人 | 今泽哲男 | 1月23日 | ||
16 | 母、その人の名は…? | 母亲,她的名字是…? | 山田正弘 | - | 山吉康夫 | 1月30日 |
17 | 今めぐり逢いの時 | 此刻是重逢之时 | 永丘昭典 | – | 2月6日 | |
18 | 突然イカルスのように | 突如其来如伊卡洛斯 | 杉江慧子 | 高屋敷英夫 | 山吉康夫 | 2月13日 |
19 | さよなら、妹よ! | 再见了,妹妹! | 出崎统 | 竹内启雄 | 2月20日 | |
20 | フェルゼン名残りの輪舞 | 费尔森的告别圆舞曲 | 篠崎好 | 2月27日 | ||
21 | 黒ばらは夜ひらく | 黑玫瑰在夜晚绽放 | 3月5日 | |||
22 | 首飾りは不吉な輝き | 项链的不祥光辉 | 山田正弘 | 3月12日 | ||
23 | ずる賢くてたくましく! | 狡猾而坚强! | 3月19日 | |||
24 | アデュウわたしの青春 | 再见,我的青春 | 杉江慧子 | 3月26日 | ||
25 | かた恋のメヌエット | 单恋的小步舞曲 | 竹内启雄、西久保瑞穂 | 4月2日 | ||
26 | 黒い騎士に会いたい! | 我想见黑骑士! | 篠崎好 | 4月9日 | ||
27 | たとえ光を失うとも… | 即使失去光明… | 4月16日 | |||
28 | アンドレ青いレモン | 安德烈的蓝色柠檬 | 山田正弘 | 4月30日 | ||
29 | 歩き始めた人形 | 开始行走的人偶 | 5月14日 | |||
30 | お前は光俺は影 | 你是光,我是影 | 杉江慧子 | 竹内启雄、西久保瑞穂、大贺俊二 | 5月21日 | |
31 | 兵営に咲くリラの花 | 军营绽放的紫丁香 | 6月4日 | |||
32 | 嵐のプレリュード | 风暴的前奏曲 | 篠崎好 | 6月18日 | ||
33 | たそがれに弔鐘は鳴る | 黄昏时分响起丧钟 | 7月2日 | |||
34 | 今"テニス・コートの誓い" | 现在的“网球场誓言” | 山田正弘 | 7月9日 | ||
35 | オスカル、今、巣離れの時 | 奥斯卡,现在是离巢之时 | 7月23日 | |||
36 | 合言葉は"サヨナラ" | 暗号是“再见” | 杉江慧子 | 7月30日 | ||
37 | 熱き誓いの夜に | 热烈誓言的夜晚 | 8月6日 | |||
38 | 運命の扉の前で | 在命运的门扉之前 | 篠崎好 | 8月20日 | ||
39 | あの微笑はもう還らない! | 那微笑已然远去! | 8月27日 | |||
40 | さようならわが愛しのオスカル | 再见了,我亲爱的奥斯卡 | 山田正弘 | 9月3日 | ||
41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と女たち | 凡尔赛玫瑰与女性们 | 山田正弘、篠崎好、杉江慧子 | - | 竹内启雄、大贺俊二 | 9月10日 |
幻之最终话
[编辑]1980年,由于《凡尔赛玫瑰》在日本电视台部分播出地区的时段被其他节目取代,导致该剧的播映被迫中断。虽然官方表面上以“节目调整”等理由说明,但在1980年3月26日,原定播出第24集〈再会吧,我的青春〉的时段,实际上却改播了一集与原本剧情无关、专为腰斩安排的替代最终回〈燃尽的玫瑰肖像〉(燃えつきたバラの肖像)。[55]
有些资料将〈燃尽的玫瑰肖像〉归为总集篇,但实际上除了部分回忆画面外,大部分内容皆为全新绘制,并由与正篇不同的制作团队以摘要形式描绘原本预计在第三季度播出的剧情。此集〈燃尽的玫瑰肖像〉自初次播出后从未再重播,也未曾收录于任何DVD或影像出版品中。[56]
主题曲
[编辑]- 片尾曲〈爱の光と影〉
- 作词:山上路夫 / 作曲・编曲:马饲野康二 / 演唱:铃木宏子、志垣太郎
收录上述两首曲目的黑胶唱片与《凡尔赛玫瑰 经典场面音乐集 蔷薇优雅地凋零》由Kitty Records发行。此外,这两首曲目的完整版与电视版、以及剧中的配乐(BGM),皆被收录于CD专辑《凡尔赛玫瑰 蔷薇优雅地凋零 原创原声带&经典场面音乐集》中。2016年,环球音乐推出了三张CD组成的CD-BOX《凡尔赛玫瑰 音乐集[完全版]》。此版本除了收录马饲野康二的乐曲,还包括剧中所使用的古典乐,如巴赫、波凯里尼、拉摩与古诺等人的作品,皆以动画本篇音源的形式收录。[57][58]
插曲・印象歌曲
[编辑]- 〈私はとらわれびと〉
- 作词:来生悦子 / 作曲・编曲:马饲野康二 / 演唱:铃木宏子
- 〈爱ゆえの哀しみ〉
- 作词:山上路夫/ 作曲・编曲:马饲野康二 / 演唱:铃木宏子、田岛令子
- 〈MAGICAL ROSE〉
- 作词:Alice Sokulas / 作曲・编曲:马饲野康二 / 演唱:Brownie
- 〈星になるふたり〉
- 作词:片桐和子/ 作曲・编曲:马饲野康二 / 演唱:Brownie
剧场版(1990年)
[编辑]将电视版动画重新剪辑后的作品,当初是以录像带方式先于1987年5月21日发售。本版的配音员做了大幅变更并重新录音,1990年上映。
- 配音员
- 制作人员
剧场版(试映版)
[编辑]2007年东京国际动画博览会播放试映版。
剧场版(2025年)
[编辑]剧场版凡尔赛玫瑰 劇場アニメ「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吉村爱 |
编剧 | 金春智子 |
原著 | 池田理代子 |
旁白 | 黑木瞳 |
主演 | 泽城美雪 |
配乐 | 泽野弘之、KOHTA YAMAMOTO |
主题曲 | 绚香、“Versailles - ベルサイユ -” |
制片商 | MAPPA |
官方网站 | https://verbara-movie.jp/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日本:2025年1月31日 |
发行商 | TOHO NEXT、Avex Pictures |
2022年9月发表剧场版动画制作的消息[59]。由MAPPA制作,TOHO NEXT、Avex Pictures发行[60]。2025年1月31日在日本上映[61]。
该电影后于2025年4月30日由Netflix发行。[62][63]
- 配音员
- 奥斯卡·法兰索瓦·德·贾尔杰:泽城美雪[64]
- 玛丽·安东妮:平野绫[64]
- 安德烈·格兰迪耶:丰永利行[64]
- 汉斯·阿克赛尔·冯·费尔森:加藤和树[64]
- 亚兰·德·索瓦松:武内骏辅[64]
- 弗洛里安·德·杰洛戴尔:江口拓也[64]
- 贝尔纳·夏特雷:入野自由[64]
- 路易十六:落合福嗣[64]
- 贾尔杰将军:银河万丈[64]
- 马龙·格拉瑟·蒙布朗(奶妈):田中真弓[64]
- 诺艾尔伯夫人:平野文[64]
- 路易十五:大冢芳忠[64]
- 罗莎莉:早见沙织[64]
- 达古上校:山野井仁[64]
- 布耶将军:大冢明夫[64]
- 贾尔杰夫人:岛本须美[64]
- 罗伯斯庇尔:小野贤章[64]
- 路易·约瑟夫:德井青空[64]
- 玛丽·特蕾兹:田中美海[64]
- 拉萨尔:田丸笃志[64]
- 尚:山下大辉[64]
- 法兰索瓦:铃木裕斗[64]
- 皮耶尔:寺岛惇太[64]
- 德·杰梅内:高木涉[64]
- 德·罗讷:近藤浩德[64]
- 旁白:黑木瞳[64]
- 制作团队
- 原作:池田理代子
- 导演:吉村爱
- 剧本:金春智子
- 角色设计:冈真里子
- 美术监督:中村豪希
- 美术设定:草森秀一、新林希文
- 枪械设计:秋篠Denforword日和
- 音乐制作人:泽野弘之
- 音乐:泽野弘之、KOHTA YAMAMOTO
- 3DCG导演:野本郁纪
- 剪辑:坂本久美子
- 动画制作人:川越恒、野田枫子
- 动画制作公司:MAPPA
- 制作:剧场动画《凡尔赛玫瑰》制作委员会
- 发行:TOHO NEXT、Avex Pictures
- 支援:法国驻日大使馆、日本法国文化中心
- 预告片配乐:《The rose of Versailles》(作词:藤林圣子 / 作曲・编曲:泽野弘之)
注解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劇場アニメ化決定 原作誕生から50年の節目に再アニメ化 : 映画ニュース. 映画.com. [202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日语).
- ^ Inc, Natasha. 劇場アニメ「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公開は2025年新春に、沢城みゆき・平野綾らが参加(コメント / 動画あり). 映画ナタリー. [202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2) (日语).
- ^ 池田理代子さん 「ベルばら」オスカルはなぜ女性に. 日本経済新闻. 2019-09-13 [2025-04-30] (日语).
- ^ 4.0 4.1 4.2 “CREA”编集部. 「高校生のときに『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というタイトルはもう決めていた」池田理代子が語る原稿料が“男性作家の半分”だった時代. 文春オンライン. 2022-09-09 [2025-05-01] (日语).
- ^ 5.0 5.1 5.2 5.3 池田理代子さん 「ベルばら」オスカルはなぜ女性に. 日本経済新闻. 2019-09-13 [2025-05-21] (日语).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作者・池田理代子さんが語る真実のアントワネット|三越伊勢丹ニッコウトラベル|三越伊勢丹ニッコウトラベル. www.min-travel.co.jp.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7) (日语).
- ^ 「ベルばら」作者・池田理代子さん 「夢かなえ、後悔はない」. 毎日新闻.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日语).
- ^ 池田理代子『ベルサイユのばら』50年の誕生秘話。原稿料は男性の半分、「悪書」と目の敵に。逆風の中支えてくれたモハメド・アリの言葉とは 高2で小説『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を読んで決意|教養|婦人公論.jp. 妇人公论.jp.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日语).
- ^ 9.0 9.1 9.2 (2ページ目)池田理代子『ベルサイユのばら』50年の誕生秘話。原稿料は男性の半分、「悪書」と目の敵に。逆風の中支えてくれたモハメド・アリの言葉とは 高2で小説『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を読んで決意|教養|婦人公論.jp. 妇人公论.jp.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日语).
- ^ 10.0 10.1 10.2 10.3 池田理代子先生デビュー50周年&『ベルサイユのばら』発表45周年インタビュー 無料まんが・試し読みが豊富!ebookjapan|まんが(漫画)・電子書籍をお得に買うなら、無料で読むならebookjapan. ebookjapan.yahoo.co.jp. [2025-05-21].
- ^ 「ベニスに死す」「世界で一番美しい少年」ビョルン・アンドレセンインタビュー 「ベルばら」オスカルのモデルになったことに驚く : 映画ニュース. 映画.com. [202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30) (日语).
- ^ 12.0 12.1 「女子供に歴史分からない」から半世紀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池田理代子さんに聞く 先駆者の苦闘を振り返る. 美术展ナビ. 2022-08-31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1) (日语).
- ^ 13.0 13.1 13.2 13.3 13.4 Shamoon, Deborah. The Revolution in 1970s Shōjo Manga. Passionate Friendship: The Aesthetics of Girl's Culture in Japan.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0-82483-542-2.
- ^ Inc, Natasha.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ロザリー編完結、「ポーの一族」とのリンクも明らかに. コミックナタリー. [202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日语).
- ^ “CREA”编集部. 「アンドレがオスカルと結ばれるとは、最初は考えていなかった」 誕生50年『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に“大人の女性”が欲しがったもの. 文春オンライン. 2022-09-09 [2025-05-01] (日语).
- ^ 浪費の王妃というフランス国内の評価さえも変えてしまった漫画『ベルサイユのばら』。50周年の節目に、池田が描いた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を考察する 集英社オンライン ニュースを本気で噛み砕け. 集英社オンライン. 2023-01-04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5) (日语).
- ^ 「共同参画」2022年1月号 | 内閣府男女共同参画局. www.gender.go.jp. [2025-05-22].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が50周年“女性の幸せは専業主婦”だった時代の型破りな作品. NEWSポストセブン. [2025-05-22] (日语).
- ^ 19.0 19.1 19.2 Anan, Nobuko. The Rose of Versailles: Women and Revolution in Girls' Manga and the Socialist Movement in Japan (PDF).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Wiley). 2014, 47: 41–63. doi:10.1111/jpcu.12107.
- ^ Jason Thompson's House of 1000 Manga: The Rose of Versailles. Anime News Network. 2025-05-01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英语).
- ^ Davidson, Danica. The Rose of Versailles Volumes 1-2 Are a Shojo Epic. Otaku USA. September 29, 2020 [May 18,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0, 2024).
- ^ Solomon, Charles. ANIME REVIEW: “The Rose of Versailles”. IndieWire. 2013-09-18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2) (美国英语).
- ^ THEM Anime Reviews 4.0 - Rose of Versailles. www.themanime.org.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 ^ <サブカルWorld>(22)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気高く美しく 永遠の憧れ:東京新聞デジタル. 东京新闻デジタル. [2025-05-02] (日语).
- ^ 50年の時を経ても色あせない、集英社の文化遺産『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 集英社ピックアップ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11) (日语).
- ^ eBookJapanで「この少女マンガがすごい!」特集公開 黄金時代の少女マンガをランキング形式で紹介 1位は、少女マンガの代名詞 不朽の名作『ベルサイユのばら』(池田理代子). プレスリリース・ニュースリリース配信シェアNo.1|PR TIMES. 2015-06-16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ja-JP).
- ^ Hagio Moto: The Comics Journal Interview. web.archive.org. 2007-05-09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9).
- ^ Nishimura-Poupée, Karyn. La Rose de Versailles: Marie-Antoinette, une reine martyre mangaïsée. Histoire du Manga: L'école de la Vie Japonaise. Éditions Tallandier. 2013. ISBN 979-1-02100-216-6 (french).
- ^ Rose of Versailles' Ikeda Receives France's Top Honor. Anime News Network. 2025-05-01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1) (英语).
- ^ INC, SANKEI DIGITAL. 【「1974」エンタメプレイバック】〝ベルばらブーム〟漫画を舞台化した宝塚歌劇団最大のヒット作 劇中歌「愛あればこそ」はレコード化…その後アニメ化も(1/2ページ). zakⅡ. 2024-05-02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2) (日语).
- ^ 宝塚歌劇 雪組『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フェルゼン編-特集|タカラヅカ オフィシャルグッズ&サービス. www.tca-pictures.net.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2).
- ^ 宝塚版「ベルばら」50年 劇団員ひとりひとりへの敬意あればこそ:朝日新聞. 朝日新闻. 2024-08-19 [202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2) (日语).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1/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4).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2/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3/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3/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5/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6/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7/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8/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9/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10/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11/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12/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13/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8).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14/池田 理代子 | 集英社 ― SHUEISHA ―. 集英社 ― SHUEISHA ―. [2025-05-01].
- ^ 47.00 47.01 47.02 47.03 47.04 47.05 47.06 47.07 47.08 47.09 47.10 47.11 47.12 47.13 47.14 47.15 47.16 汤浅裕行 (编).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アニメ大解剖. サンエイムック. 三荣. 2020: 124–125. ISBN 978-4-7796-4192-3.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热き誓いの夜に これが冲撃のシーンだ!!”‘月刊アニメージュ’1980年9月号、徳间书店。
- ^ 【氷川教授の「アニメに歴史あり」】第36回 2人の監督が彩りをぶつけ合ったアニメ「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アニメハック.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1) (日语).
- ^ 山崎敬之‘テレビアニメ魂’讲谈社现代新书、2005年、pp.178-179
- ^ “秘めたる想いを映像に託す出崎演出” TVアニメ『ベルサイユのばら』演出における「光と影」-後編-:氷川竜介. アニメ!アニメ!. 2014-10-21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1) (日语).
- ^ 田島令子、社会現象になった『ベルばら』のオスカル役。演じるうちに自分の声が出なくなり…「回復まで20年ほどかかりました」. テレ朝POST. [2025-05-01] (日语).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hnC0ZpNGQ&t=694s
- ^ アニメスタイル编集部. 141 アニメ様日記 2018年2月4日(日)~ | WEBアニメスタイル. WEBアニメスタイル | もっとアニメの话をしよう。. 2018-02-19 [2025-05-21] (日语).
- ^ WEBアニメスタイル 更新情報とミニニュース 編集長のヒトコト 燃えつきたバラの肖像. www.style.fm. [2025-05-21].
- ^ 都民は観られなかった「幻」の最終回も? 昭和ならではのアニメ珍事件. マグミクス.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2) (日语).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音楽集 [完全版] [初回プレス限定スリーブ付][CD] -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UNIVERSAL MUSIC JAPAN.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日语).
- ^ アニメスタイル编集部. 第81回 薔薇は美しく散る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1)〜 | WEBアニメスタイル. WEBアニメスタイル | もっとアニメの话をしよう。. 2016-05-24 [2025-05-21] (日语).
- ^ 「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劇場アニメ化決定 原作誕生から50年の節目に再アニメ化. 电影.com. 2022-09-07 [2022-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日语).
- ^ 作品情報 映画『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MOVIE WALKER. [2023-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8) (日语).
- ^ 劇場アニメ「ベルばら」2025年1月31日公開、オスカルたちの生きざま捉えたビジュアル. Comic Natalie. 2024-10-08 [202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9) (日语).
- ^ 不朽の名作『ベルサイユのばら』の劇場アニメが4月30日よりNetflixにて独占配信スタート. About Netflix. [2025-05-01] (日语).
- ^ MAPPA制作「ベルサイユのばら」4月30日からNetflixで独占配信開始 : 映画ニュース. 映画.com.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1) (日语).
- ^ 64.00 64.01 64.02 64.03 64.04 64.05 64.06 64.07 64.08 64.09 64.10 64.11 64.12 64.13 64.14 64.15 64.16 64.17 64.18 64.19 64.20 64.21 64.22 64.23 64.24 64.25 Cast&Staff(キャスト&スタッフ) | 劇場アニメ『ベルサイユのばら』公式サイト. verbara-movie.jp.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5) (日语).
- ^ Inc, Natasha. 劇場アニメ「ベルばら」ナレーションは黒木瞳、主題歌は絢香の書き下ろし(動画あり). コミックナタリー. [202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7)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