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俄蒙协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2年11月,俄蒙代表在库伦(今乌兰巴托)签署《俄蒙协约》后的合影

俄蒙协约是1912年俄罗斯帝国外蒙古签订的条约[1],俄文版称之为俄罗斯与蒙古关于外蒙古自治的协定(俄语:Соглашение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Монголией об автономии Внешней Монголии[2],而在条约的蒙古文版本中直接使用“蒙古·兀鲁思”称呼外蒙古,这也是蒙古恢复独立以来首次使用“蒙古国”的国号签署条约[3]

背景

[编辑]

辛亥革命爆发后,喀尔喀蒙古各部于1911年12月宣告独立并驱逐清朝官吏,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亦于该月29日登基为蒙古皇帝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试图武力收复外蒙古,但是被俄罗斯帝国阻挠。1912年6月19日,俄国驻华公使瓦西里·库朋斯齐约见中国外交总长陆征祥,就外蒙古问题提出俄国方面的立场,俄国希望自己能成为外蒙古与中国之间的调停方,而且中国方面应该承认外蒙古的自治地位[4]。陆征祥表示外蒙古问题为中国内政,沙俄方面不应该插手。俄罗斯帝国于是打算与外蒙古博克多汗国单独签署协议[1]

签订

[编辑]

沙皇俄国全权代表伊万·廓索维茨于1912年10月4日抵达京都库伦,谈判前俄方事先准备好了与蒙古人的条约草案。廓索维茨与蒙古政府首脑那木囊苏伦、内务部大臣达喇嘛·车林齐密特、外交部大臣杭达多尔济、财政部大臣察克都尔札布、军事部大臣棍布苏伦、司法部大臣那木萨赖举行会谈。双方在谈判中均坚持了自己的立场,经过一个多月的争论才达成协议[5]

1912年11月3日,外蒙古与俄罗斯帝国正式签署《俄蒙协约》及附属“商务专条”。《俄蒙协约》及其所附“商务专条”规定俄罗斯帝国政府支持外蒙古自治;俄罗斯帝国政府帮助外蒙古训练军队;中国军队不准进入外蒙古、华人也不能随意移民外蒙古;俄国人在外蒙古境内享有各种诸如定居、经商、开矿、筑路等各种权利[6];其他外国人在外蒙古的权利不能多于俄国人的权利;未经俄罗斯帝国政府允许,外蒙古政府不得与中国或外国签订损害《俄蒙协约》的条约;俄国人之进出口商品一律免税[1]

反应

[编辑]

1912年11月7日,中国驻俄公使就蒙古政府私自与俄国订立协约一事向俄国抗议,并指控俄国干涉中国内政。同时中国政府照会俄国驻华公使,表示蒙古为中国领土,蒙古当局无权与外国签订条约,而且中国政府不会承认《俄蒙协约》[1]。沙俄政府表示如果中国方面拒绝承认《俄蒙协约》,日后俄国可能会完全承认外蒙古独立。11月30日,中俄开始在北京就《俄蒙协约》谈判。1913年11月5日,中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声明文件》。《中俄声明文件》承认《俄蒙协约》有效,中国方面同意外蒙古自治,沙俄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15年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签订的《中俄蒙协约》,即以《俄蒙协约》为基础[5],此后俄罗斯帝国继续承认中华民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北洋政府继续承认外蒙古的自治以及俄国在外蒙古的各种特权[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李耿信著,民初政党和宪政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10,第206-211页. 
  2. ^ С. Л. Кузьмин. РУССКО-МОНГОЛЬСКОЕ СОГЛАШЕНИЕ 1912 г. (PDF). Вестник ИВ РАН. 2023. doi:10.31696/2618-7302-2023-1-011-035 (俄语). 
  3. ^ О.Батсайхан. МОНГОЛ-ОРОСЫН 1912 ОНЫ НАЙРАМДЛЫН ГЭРЭЭ БА И.Я.КОРОСТОВЕЦ. ОЛОН УЛС СУЛЛАЛ. 2012, (3) (蒙古语). 
  4. ^ 樊明方著,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09,第287页. 
  5. ^ 5.0 5.1 Монгол-Оросын 1912 оны гэрээ.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ийн тайлбар толь. [2016-07-12] (蒙古语). 
  6. ^ 林定文编,中学历史名词解释,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02,第71页. 
  7. ^ 傅孙铭编,沙俄侵华史简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10,第379页.